王桂亮 鐘虹
內(nèi)容摘要: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大學生學會以文行事,懂得從事務處理的角度看待應用文寫作,理解應用文體的規(guī)范成因,通過語用得體性和敏感性訓練,掌握因事制宜的批判性思維寫作方法。
關鍵詞:應用文寫作教學 批判性思維 訓練方法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提質(zhì)創(chuàng)新的新時代,對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深度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培養(yǎng)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是擺脫應試教育的思維慣性,克服被動學習、死記硬背、討厭思考、意志薄弱狀態(tài)的重要途徑。寫作考驗的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是最好的批判性思維訓練方式?!笆欠衲軌蚺囵B(yǎng)出會寫作、善于寫作的學生也是一個大學培養(yǎng)能力的體現(xiàn)”(田洪鋆2021:7)。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也譯作“審辯式思維”①,如何定義尚存爭議。本文采納謝小慶先生的看法,認為“是一種多維度、多因素、多元、非線性的復雜思維方式”,核心精神可概括為“這取決于”(it depends)(謝小慶2016)。批判性思維是應對復雜問題時正確決策的重要因素。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既善于多角度地展開審辯,也善于將復雜問題簡化為若干個‘主要因素而妥善處理?!保ㄖx小慶2016)目前關注批判性思維能力訓練的主要是學術寫作領域。國外高校在學術能力傾向測驗中通過寫作能力考核來測試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水平,有些高校在英語寫作課程中開展批判性思維教學,這被我國外語院系借鑒引入外語類寫作教學當中。如何結合我國大學寫作教育國情,在漢語寫作教學中引入批判性思維能力訓練,解決大學生的思維成長問題,相關的可操作性方案尚不多見。
應用文寫作教學作為漢語寫作教學的重要組成,承擔著培養(yǎng)高水平書面表達能力的任務。通過應用文寫作訓練培養(yǎng)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有利于引導大學生跳出應試思維牢籠,成長為具備高水平書面表達能力的創(chuàng)新型、實踐型人才。只是應用文寫作教學長期面臨著地位不高、教學效果不佳的困境,如何通過批判性思維能力訓練提升學生的應用寫作水平尚缺少實踐經(jīng)驗。
一.“以文行事”的應用文寫作思維與批判性思維
當代大學生具備較好的語文寫作基礎,不過在寫作思維方面養(yǎng)成了很強的文學寫作思維慣性,使得他們在初學應用文寫作時經(jīng)常面臨著思維方式轉(zhuǎn)換障礙。要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首先要區(qū)分兩種不同類型的寫作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應用文(特別是公文)寫作基本是“緣事而作”,因處理事務的不同而形成各類應用文體;文學寫作則是“緣情而作”為主,“緣事而作”為輔,因記事抒情之類復雜需求形成了花樣繁多的文藝語體。從思維方式和過程看,應用文寫作主要依托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圍繞如何恰當?shù)靥幚韺嶋H事務來展開寫作構思,講究邏輯嚴密,對具體事務的分析和處理能力是有效寫作溝通的重要前提條件;而文學寫作主要依托形象思維或情感思維,圍繞如何抒發(fā)情感或準確記事來構思,有些文藝語體具有極強的跳躍性、發(fā)散性思維特征。從思維結果看,應用文寫作重在“以文行事”(特別是公文),是通過特定的規(guī)范體式呈現(xiàn)事務處理流程或結果,因此文體選用和語言表達必須準確到位、講究策略、注重實效;文學寫作重在以文抒情或以文記事,注重藝術性表達,特別考驗寫作者的想象能力和抒情能力,語言風格和文章內(nèi)容復雜多變。
應用文寫作思維的上述特點符合批判性思維精神。應用文寫作是“緣事而作”,應用文寫作能力實際上是寫作者的事務分析處理能力、交際溝通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裴顯生(1996)曾將應用文構成要素分析為“事(事情、情況、事由、問題)、據(jù)(根據(jù)、憑據(jù)、依據(jù))、釋(解釋、說明)、析(對對象進行分析、辯解、推理)、斷(判斷、決斷、綜合)、法(方法、技法、法規(guī)、法則)、形(形象、形狀、實態(tài))”。這解析了應用文體“緣事而作”特點的具體表現(xiàn)。社會事務復雜多樣,以文行事,首先需要對具體事務做出多角度的恰當分析,才能因事施策,準確決斷并落筆成文,這非??简瀸懽髡叩氖聞仗幚斫?jīng)驗和應變能力。這些能力符合批判性思維的“這取決于”(it depends)精神的要求。
二.學會批判性分析事務處理流程和情境因素,確立寫作溝通的目標
應用文寫作過程體現(xiàn)為“如何以特定文體為手段處理具體事務”,在寫作構思時首先要清楚“以文行事”的事務處理流程要素,學會多角度分析具體事務,掌握通過書面文字實現(xiàn)交流目的的表述技巧。就某項具體事務來說,主要考慮因素包括:(一)事務關涉方及相互關系。如需要考慮事務關涉方有哪些?各方之間是什么關系?在具體事務中處于何種地位、扮演何種角色?如公文寫作首先要理清不同機關之間的具體關系是領導與被領導、指導與被指導關系,還是不相隸屬關系。(二)事務解決要素。如需要考慮所處理事務的具體情況是什么?我方要取得什么實效?怎樣趨利避害或?qū)崿F(xiàn)共贏?(三)事務表達要素。如需要考慮怎樣表達能恰當?shù)卣f清楚事務?要更好地完成目標,有哪些語言策略可以運用?
社會事務具有復雜性,需要從多維度、非線性角度展開批判性思考,厘清影響具體事務解決的主要因素。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長期生活在封閉的校園環(huán)境中,缺乏對社會復雜性的真實感知,考慮問題往往比較單一,或者單純從個體視角出發(fā),社會事務處理經(jīng)驗不足,這對應用寫作能力影響很大。以常用的學生請假條來說,學生請假時往往考慮簡單,經(jīng)常變成補交請假條來事后告知,而且請假條寫作不規(guī)范現(xiàn)象突出。在寫作訓練之前,教師可結合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審辯分析相關的事務要素及處理程序。首先,解析事務關涉方及相互關系。請假關涉方為教師和學生。從權勢關系來看,教師處于強勢上位,學生處于弱勢下位,雙方是尊重和被尊重的關系。請假涉及雙方的權責關系。其次,分析事務解決要素。請假必須是事前請示、必須提供可信的請假理由,如“遇到特殊或緊急狀況必須請假”等。影響請假獲準與否的有利因素包括教師對學生情況了解程度、請假理由的真實性或必要性等,不利因素包括學生交際方式或話語不得體、理由不符合請假規(guī)則、不熟悉請假條寫作等。要請假成功需要克服不利因素,如學生需要提供充足可信的請假事由并提供證明材料、能先聯(lián)系教師禮貌地說明情況、明確自身責任和補課措施等。最后,完善事務表達要素。請假條中請假事由、銷假時間、聯(lián)系方式等清楚明白,稱呼語使用恰當,同時學生本人明確承諾了相關安全責任之類遺留權責問題。經(jīng)過申辯分析,學生往往意識到請假并不是小事,認真履行請假程序是個人責任心的體現(xiàn),才能養(yǎng)成履行請假程序、重視請假條寫作的好習慣。
三.理解應用文體的規(guī)范成因,掌握因事制宜的批判性思維
應用文體具有很強的程式化特征,單純模仿文體的固定框架是很容易的,加上當前網(wǎng)絡資料獲取容易,許多大學生習慣了運用搜索技術抄錄模仿范文,常常產(chǎn)生不用專門學習應用文寫作的錯覺,導致真正寫作練習時抄襲痕跡嚴重,并沒有把握應用文體的準確選用技能。這是因為許多大學生沒有真正搞懂相關應用文體的應用場景,一旦遇到真實應用情境,依然不會選用合適的文體,特別是遇到通知、通報等相似文體更是無從下手?!耙晕男惺隆毙枰髮W生真正熟悉各類應用文體的適用場景,學會運用批判性思維做選擇。針對以上情況,應用文寫作教學需要調(diào)整教學策略,在理論知識講解、寫作訓練方面采取辨察、辯論、辨析為主的批判性思維教學方法,以便讓學生逐漸具備“不懈質(zhì)疑、包容異見、力行擔責”(謝小慶2016)批判性思維方法。
(一)補足短板,熟悉各類應用文體的事務處理場景。不同應用文體關聯(lián)的事務處理流程要素各有側重。其中公文文體、事務文體、財經(jīng)文體、公關禮儀文體等事務關涉方及相互關系、事務解決要素、事務表達要素相對復雜些,具體的應用場景多與職場工作內(nèi)容有關,與大學生的在校學習和生活相關度不大,教學過程中就需要任課教師適當補充所涉及的事務處理技巧、行文規(guī)則、法律常識、社交禮儀規(guī)范等職場知識,引導學生進入具體情景,學會審辯事務處理要素的方案抉擇;信息文體、學術文體等事務關涉方及相互關系、事務解決要素較為簡單,重在事務表達要素教學,需要講清楚有關的調(diào)查方法、新聞傳播規(guī)范、學術規(guī)范和職業(yè)道德倫理要求。當然,現(xiàn)實社會中的事務解決要素有時候非常復雜,事務的真實性必須通過復雜的調(diào)查過程才能搞清楚,就需要設置課堂情景或利用媒體資源、影音資料加強引導。通過這個過程順便培養(yǎng)大學生在解釋、分析、評價、推論、闡釋、自我調(diào)整等方面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二)深究細查,明晰各類規(guī)范細則的背后原理。比如不少學生非常反感公文文體繁雜的規(guī)范要求。課堂上可利用虛假公文詐騙的真實案例,結合學生的易錯點或有爭議的知識點開展批判性思維訓練,引導學生真正明白不同的應用場景需求才是各類應用文體規(guī)范差異的真正成因,達到知其所以然的深度理解目標。真正理解諸如“公文首頁必須顯示正文、蓋公章必須騎年蓋月、報告中不能夾帶請示事項、一般不得越級行文、請示應當一文一事”等規(guī)范細則的背后動因。學生明白了應用文體規(guī)范細則并非故意制造繁文縟節(jié),而是基于特定的公務處理要求,就會重視寫作細節(jié),養(yǎng)成嚴謹細致的寫作習慣。
(三)因勢利導,養(yǎng)成正確的文體選擇思維。不少學生初學時,不容易區(qū)分清楚通知和通報、報告和請示等相似文體。在課堂習作訓練時,可以利用大學生喜歡取巧的心理,讓他們自己去網(wǎng)絡文庫中選擇范文,或者利用某些學生作業(yè)借鑒網(wǎng)絡資源出錯的案例,在課堂上以評析匿名習作的方式開展批判性思維訓練,在適當寬容的氛圍中讓學生明白選擇錯誤的原因,借機教育取巧的學生養(yǎng)成自主思考的習慣和杜絕抄襲的正確價值觀。類似的文體選擇練習可以形式多樣,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主動思考即可采納。實踐證明,類似的批判性思維訓練增強了大學生的應用文體辨析能力和因事制宜的選擇能力。當然,有些與學生當前生活關聯(lián)不大的文體需要提供經(jīng)典范文做好理論講解和閱讀積累鋪墊,或者設計應用情境教學訓練學生的辨析選擇能力。
四.訓練語用得體性和敏感性,掌握語言選擇的批判性思維
劉勰《文心雕龍·書記》言道:“才冠鴻筆,多疏尺牘?!倍鄶?shù)學生習慣了文學寫作思維模式,喜歡用文學語言寫作,講究文采鋪張或注重情感流露。對此,需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反復糾錯,才能真正掌握應用文體的語言要求。在批判性思維訓練過程中,注重語言辨析訓練,需要采取措施訓練學生對語言運用的敏感性,養(yǎng)成“不放過一字一詞一標點”的嚴謹表達習慣,逐步掌握得體語言的基本表達策略。
應用文語言講究準確、簡潔、質(zhì)樸、得體,這是由應用文“以文行事”特點決定的,可以結合現(xiàn)實案例開展批判性思維教學,讓學生感知語言表達在真實事務處理過程中的實際效力,掌握“憑證據(jù)講話”和“合乎邏輯論證觀點”的批判性思維方法。例如一則關于某地醫(yī)療急救不力事件通報對事件過程是這樣描述的:“患者倒地約9分鐘內(nèi),先后有2位護士和5位醫(yī)生到達現(xiàn)場;患者倒地約6分鐘后,兩位醫(yī)生就地對患者實施了約3分鐘的胸外心臟按壓,確認患者無生命體征,停止搶救。該院醫(yī)務科報警110,經(jīng)派出所及法醫(yī)確定死亡后,于12點15分將遺體移送太平間。”②利用這則材料可以設計如下問題:(1)有什么事實可以證明“醫(yī)院搶救不及時”?(2)材料中“無生命體征”和“死亡”的意思是否相同?不少學生不熟悉上述問題有關的急救和法律常識。經(jīng)過引導討論,才知曉了“急救黃金時間”是發(fā)生傷病后的前4分鐘、“無生命體征”和“死亡”兩種表述的法律意義差別。通過該案例討論,也讓學生明白了以事實定性的事故處理流程、如何描述“急救不力”相對應的客觀事實、如何通過語言表達呈現(xiàn)事故調(diào)查的客觀性和公正性等公共事務處理常識。此外,課堂上可以結合案例訓練學生辨析“截至”與“截止”、“轉(zhuǎn)發(fā)”與“印發(fā)”、“制定”與“制訂”、“三孩”與“三胎”等常見易混詞,結合近期公文出錯的新聞報道事例警示學生注重詞語運用辨析,在寫作過程中注重提前審辯語言表述可能產(chǎn)生的現(xiàn)實影響,避免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應用文語言重在運用得體,在文體運用和措辭方面都要適應特定情境,否則極易帶來負面效果。近年來地方政府公文、明星的公關文時常因語言表述的不得體而引發(fā)公共輿論危機,就是因為不注重運用批判性思維申辯分析社會輿情,違反了語言的得體性要求,終致出現(xiàn)輿論失控的嚴重后果。
總之,應用文寫作課程內(nèi)容極為豐富,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批判性思維教學方法,需要抓住“寫作過程實質(zhì)是思維過程”的關鍵,讓學生懂得從事務處理的角度看待應用文寫作,注重啟發(fā)引導,區(qū)分對待,化難為易,靈活處置,才能真正轉(zhuǎn)變學生的文學寫作思維方式,學會以文行事,養(yǎng)成因事制宜的批判性思維習慣。
注 釋
①宋國明.批判“批判性思維”——談談英文critical thinking一詞的中文翻譯[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
1b937401013crx.html.
②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醫(yī)政醫(yī)管局.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對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人民醫(yī)院醫(yī)療急救不力事件的通報(國衛(wèi)辦醫(yī)函〔2015〕[EB/OL].http://www.moh.gov.cn/yzygj/s7658/201502/1c4d2a80b
8484531bdf6b87abe72d1cb.shtml.
參考文獻
[1]田洪鋆.批判性思維與寫作[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
[2]裴顯生主編.現(xiàn)代實用寫作學[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3]謝小慶.多角度審辯和決策[J].決策與信息,2016(5):99-103.
[4]布魯克.諾埃爾.摩爾,理查德.帕克.批判性思維[M].朱素梅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2.
[5]Facione,P.A. The Delphi Report——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R].Millbrae: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