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核心素養(yǎng)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使之全方位發(fā)展,開創(chuàng)以體育人的新局面。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筆者對執(zhí)教的水平四《足球前額頭頂球》一課進行剖析,發(fā)現(xiàn)存在如下問題:教材分析不細致,重難點設定不準確;學情把握不到位,教學目標設置未分層;評價運用不合理,教學評價作用未體現(xiàn);學生對技術作用不理解,技術運用效果較差。本文提出構建深度診斷、深度實踐、深度評價的深度教學“三步曲”,讓學生自主理解知識、探索知識、掌握知識,提升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深度教學;有效策略;前額頭頂球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3)05-0046-03
深度教學是指教師借助一定的活動情境帶領學生超越表層的知識符號學習,進入知識內(nèi)在的邏輯形式和意義領域,挖掘知識內(nèi)涵的豐富價值,完整地實現(xiàn)知識教學對學生的發(fā)展價值[1]。深度教學并非強調(diào)知識技術的難度、深度、廣度,而是基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提出的,通過深度教學,創(chuàng)設實際情境,讓學生自己理解知識、探索知識、掌握知識。深度教學強調(diào)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不同維度、不同層次的目標,是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筆者在2021年6月區(qū)級教研活動中執(zhí)教了水平四《足球前額頭頂球》一課,本節(jié)課為本單元第一課次,設定教學重點“前額觸球部位”,難點“上下肢協(xié)調(diào)用力”。主要安排了嘗試模仿練習、徒手模仿練習、頂固定球練習、一拋一頂練習、自拋頭頂球射門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但是從整堂課的教學效果看,最后呈現(xiàn)的自拋頭頂球射門達不到預期效果。筆者通過課后歸納總結,發(fā)現(xiàn)存在如下問題:教材分析不細致,重難點設定不準確;學情把握不到位,教學目標設置未分層;評價運用不合理,教學評價作用未體現(xiàn);學生對技術作用不理解,技術運用效果較差。基于以上問題,筆者再次構建單元教學計劃(表1),并在教學中予以實施檢驗。
一、深度診斷、發(fā)現(xiàn)問題
(一)教材分析不透徹,重難點定位不準確
足球前額頭頂球是一個自下而上全身協(xié)調(diào)用力的過程,主要有判斷與選位、蹬地與擺體、頭觸球、觸球后身體的控制四個部分組成。在第一次課中,筆者選用了重點“前額觸球部位”,難點“上下肢協(xié)調(diào)用力”。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同學都戴著眼鏡,當球飛過來時縮頭、閉眼睛,不敢頂球。為此,筆者在課后調(diào)整單元教學計劃,把第一次課的難點定位為“克服恐懼心理”。在第一次課教學中,讓學生克服恐懼心理,能夠大膽地去頂球,教學就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
(二)學情把握不到位,教學目標設置未分層
足球前額頭頂球是水平四八年級教材,根據(jù)大單元設計,學生在小學及七年級理應學習過顛球、腳內(nèi)側踢球、正腳背踢球、各種姿勢停球、腳內(nèi)側運球、腳背正面運球、腳背外側運球等基本技術以及踢墻式二過一和一防二的基本戰(zhàn)術,并通過多種形式的足球游戲和比賽,對足球運動有一定的興趣。但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由于目前的初中教學主要偏向于體育中考及體質(zhì)健康測試,學生無法達到以上足球教學內(nèi)容的練習量。同時學生來自全區(qū)不同的小學,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中,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及已掌握的基本技術情況差距較大。只有個別活躍喜歡踢足球的男生,具有一定的足球基本功,其余學生普遍較少接觸足球,特別是女生,觀念上認為足球運動是野蠻的運動,是屬于男孩子的運動,只是因為上課要學習,只能被動參與足球練習。筆者在課前對學情的把握不到位,未充分考慮學生間較大的個體差異。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造成部分學生“吃不了”,而另一部分學生“吃不飽”,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評價運用不合理,教學評價作用未體現(xiàn)
在“學、練、賽”一體化的背景下,合理運用教學評價非常重要,及時且積極的評價對教學有較大促進作用。課例中,筆者過多地運用“同學們做得很好”“非常好”等不具體的表揚,沒有客觀評價學生存在的問題。學生展示環(huán)節(jié),一組學生展示后筆者直接提問“同學們,他們做得怎么樣”,但沒有進一步提問“好,好在哪里”“錯誤,為什么錯誤”等,缺少了讓學生自評與互評的機會。這種片面或“蜻蜓點水”的走過場式評價,對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不明顯。
(四)學生對技術作用不理解,技術運用效果較差
足球前額頭頂球是指運動員有目的地用前額將球擊向預定目標,在傳球、射門、阻截和搶斷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在第一次課中,教師安排了嘗試模仿練習、徒手模仿練習、頂固定球練習、一拋一頂練習、自拋頭頂球射門等,學生照著教師要求進行練習。但因為學生對技術作用的不理解,“照葫蘆畫瓢”,不知道如何發(fā)力、如何控制方向,頭球的精髓沒有學到。這也是體育課普遍存在的問題:只學動作、不懂運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深度實踐、解決問題
(一)進行“引導性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索
深度教學把課堂活動指向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到引導作用。本次課中很多學生第一次接觸足球前額頭頂球,由于學生無法理解頭頂球的作用,更沒有親身體驗過用前額頭頂球,教學時學生只知道要按照教師的要求練習,卻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練習,在比賽中有什么效果,最終練習的效果比較差。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在課后重新制定單元教學計劃,在調(diào)整后的第一課次中,教師首先讓學生觀看小視頻,包含比賽中的各種頭頂球,提問頭頂球在哪些情況下可以使用、有什么作用,通過觀察、思考,讓學生初步了解比賽中頭頂球的作用。然后嘗試運用頂氣排球的方式,看誰連續(xù)頂氣排球次數(shù)多或者頂?shù)眠h,讓學生自主探索哪一個部位頂球準確率最高,如何用力才能把氣排球頂遠,如何控制好擊球方向等。學生只有親身體驗了,才會認真思考、分析問題、尋找答案。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在有限的教學里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探索,在無形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進行“多元化教學”,讓學生樂在其中
體育課堂教學要指向?qū)W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多方位發(fā)展,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運動,樂在其中,就要摒棄傳統(tǒng)枯燥的技能練習方式及單一的體能練習方法。教師在練習手段等方面要有所創(chuàng)新,比如導入部分頂氣排球練習,由于氣排球較輕不會對身體造成疼痛感,學生就比較有興趣參與頂球練習。采用仰臥起坐擊固定球,改變枯燥的仰臥起坐練習,融合頭頂球,在發(fā)展腰腹力量的同時體驗腰腹發(fā)力擊球的感覺。一拋一頂練習中適當把球拋偏,迫使練習者移動腳步去頂球,將腳步融入練習中,更與項目的特性相結合。在游戲環(huán)節(jié),改變自拋自頂?shù)纳溟T而采用一拋一頂?shù)纳溟T,也與比賽實況相接近,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思考頭球射門與頭球傳球有何區(qū)別,為下一步的教學打下基礎。
(三)進行“分層次教學”,讓學生體驗收獲
因?qū)W生在參與程度、理解能力、技能掌握能力等方面的個體差異較大,在第一次課教學時未采用分層教學,“一刀切”的模式造成教學效果較差。針對這一問題,筆者重新設定教學目標,既設置統(tǒng)一的大方向目標,也有練習中的差異化小目標。每名學生在大目標的前提下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定小目標,通過自身的努力達成小目標后,加大難度,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例如射門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目標是能夠大膽地用前額頂?shù)酵閽亖淼那?。完成這一目標后,要有意識地嘗試控制方向,再深入一步,就要加大頂球的速度。通過對同一練習內(nèi)容設置不同難度的要求,讓每個學生通過自身努力都能達成目標,體驗收獲的喜悅。
(四)進行“糾錯性教學”,讓教學更具實效
1.課前預設糾錯方案
初二學生很多都是戴眼鏡上課的,由于觸球部位是前額,離眼鏡太近,在教學中有較大的安全隱患,學生會不自覺地閉著眼睛用腦袋去頂球。因此教師要提前設置糾錯預案,課前讓學生摘掉眼鏡或者佩戴運動眼鏡,消除安全隱患。利用氣排球或者軟式排球代替足球,減少學生恐懼,降低安全隱患。
對于初學者,頂固定球是一個比較常用的練習手段,常規(guī)的頂固定球都是一名學生雙手持球于前上方,另一名學生前額頂固定球。但是這種方式學生觀察不到擊球效果的好壞,隨著動作的泛化,觸球部位、用力順序等都會隨之改變。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象,筆者重新設計頂固定球環(huán)節(jié),一名學生用竹竿掛著一個網(wǎng)袋,球裝在網(wǎng)袋中,頂球的學生面對網(wǎng)袋半步距離,隨后下肢蹬地擺體用前額頂球,同時觀察擊球的效果。在練習頂球動作的同時有效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2.合理運用糾錯手段
體育教學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技能是“練會”的而不是“教會”的,因此上課時教師要盡量減少暫停次數(shù),強調(diào)少講多練,把時間還給學生。對于學生的錯誤動作,教師也要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合理運用糾錯手段。如果只是小部分學生出現(xiàn)錯誤,無需馬上全班停下來講解,可以針對這幾個錯誤的學生單獨講解。而對于大部分學生都出現(xiàn)的情況,比如不會利用腰腹力量擺體,教師可以全班叫停,嘗試仰臥起坐頂球的練習方法。練習方法:兩人一組,練習者仰臥于墊子上,兩臂自然彎曲置于體側,輔助的同學用兩膝壓住練習者的腳背,同時雙手持球置于練習者膝蓋上方。練習時,練習者仰臥起用前額擊球,體會腰腹發(fā)力擊球的感覺,同時發(fā)展學生的腰腹力量。
3.精準把握糾錯時機
在射門環(huán)節(jié),很多學生為了把球頂進球門而改變了動作方法及觸球部位,也有學生盡管可以按照正確的方法嘗試頂球練習,但沒有目標,僅僅為了頂?shù)角?。其實這是不同的兩個概念,當出現(xiàn)這兩種情況時,教師需要采取不同的糾錯方法:及時糾錯和延時糾錯。如果學生為了進球而改變了技術動作,這需要教師及時糾錯,首先肯定學生的目標與意識,然后指出運用正確動作有利于提高擊球的力量與速度,提高射門成功率。對于能夠用正確動作進行練習而沒有目標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動作對了,球卻沒有進門。讓學生獨立思考失敗的原因,隨后點出如何控制頭球的方向,給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
三、深度評價、效果檢驗
(一)評價內(nèi)容多元化
以往體育課只注重技能評價,這讓很多后進生心理“很受傷”,無論怎么努力都達不到優(yōu)等水平。根據(jù)《〈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的評價體系,《足球前額頭頂球》整體單元的教學除了要評價學生的能力包括技能的掌握程度,還要評價學生的知識,如用自己的語言講出技術動作要領及在比賽中的作用;學生的健康行為,如在課堂中是否積極參與練習、是否遵守游戲規(guī)則。多元化的評價內(nèi)容更加符合全面育人的目標。
(二)評價方式多樣化
從評價方式上來講,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可以是“標準參照評估”,也可以是“常模參照評估”。足球前額頭頂球的技術動作難度較大,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又大,因此教師要設置不同系數(shù)的評價標準,比如“標準參照評估”,以兩人一組一拋一頂頭球射門為例,每人射門5次(表2)。
也可以是“常模參照評估”:學生在一節(jié)課練習后與一個單元學習后的進步空間評價。教師在第一次課中進行射門練習,每人5次,學生在課后記錄成績,在單元教學后再次進行考核,通過兩次考核的對比,反映學習進步情況。
從評價主體上來講,可分為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團隊互評。教師的評價是通過課堂教學深入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參與運動情況。而學生自評與團隊互評,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運動認知、評價認知,提升學生評價水平及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學生的評價過程及結果教師要及時歸納總結,讓學生明確評什么、怎么評、評的效果。學生的自評及團隊互評只是一個過程,只有經(jīng)過老師的點評,才能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三)評價語言精準化
教師評價的語言要簡練、精準,切忌“你很棒”“你表現(xiàn)很好”之類比較籠統(tǒng)且不切實際的評價。例如學生用頭頂部位擊球時,教師可以先肯定學生的學習行為及過程,再提出改進建議“你已經(jīng)克服恐懼心理能夠用頭去頂球了,但如果要控制好方向,是不是用前額擊球更好”。
對于學生錯誤動作的評價,要直切要點。例如當學生頂球頂不遠時,教師只是用語言強調(diào)“下肢用力、腰腹用力”,可是怎么用力呢?學生不清楚,這樣的評價糾錯毫無意義。如何讓我們的評價語言更精準、更有意義?筆者在課后與聽課教師一起反思:當學生出現(xiàn)球頂不遠的情況,可以提問學生,頭頂球時是如何發(fā)力的,我們不妨采用坐姿頭頂球、跪姿頭頂球、站姿頭頂球,體驗三種不同的姿勢,看看哪種姿勢頭頂球最遠。通過三種姿勢的嘗試,學生體驗不同的發(fā)力順序,教師用精準的語言總結蹬地是頂球發(fā)力的起始階段,通過有力后蹬,利用腰腹部肌肉力量由后向前加速身體擺動,最后靠頸部猛然加速發(fā)力。
教師用精準的語言進行評價,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也有利于學生自我評價水平的提升。
深度教學凸顯促進高效課堂的教育理念,也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重要途徑。體育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姚林群,郭元祥.新課程三維目標與深度教學:兼談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J].課程·教材·教法,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