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雯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歷案課堂教學設計帶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新變革。它從學生“學會什么”出發(fā),設計并展示“學生何以學會”的過程,實現(xiàn)“教-學-評”一體化。它改變從前以注重知識傳授為主的課堂模式,建立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為主,參與課堂教學過程的新課堂。本文以7BUnit4 Finding your way Welcome to the unit課文為例,從學歷案課堂教學設計出發(fā),反思學歷案課堂教學的得與失,從而使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更加與時俱進,因材施教。
新課標、新教學要求深化教學改革,堅持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強化學科實踐性能,推動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最終落實因材施教。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需要新的變革,如何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是當下值得思考的問題。學歷案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新課堂教學的改變,筆者也從以下方面談論如何開展學歷案課堂教學設計,并對本堂課教學效果進行深刻反思。
一、何為學歷案
學歷案來源于治療專業(yè)的“病歷”,用在教育上,就是體現(xiàn)學習經(jīng)歷的方案。學歷案是以班級教學為背景,通過學生視角,將某個學習單位(具體的主題、單元)設計和展示的過程,重點關注學生“學會什么”和“學生怎么學會”。學歷案的設計讓學生有一個深度學習的過程,學生通過教師引領,圍繞有趣和富有深度的學習主題,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體驗一個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學歷案關注的是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經(jīng)歷。
二、為何采用學歷案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英語課堂改革背景下,教學設計方案發(fā)展歷程做如下改變。教案最早由教師設計,用于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的文案。以教學大綱為框架,教師著重設計一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安排具體的教學步驟和方法,以教師為主體,設計重心是教什么以及如何教。學案是教師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jīng)驗而設計的具有指導性的學習方案。因為以學生為主體,所以設計重心是學生要學什么以及怎么學。兩者相比,教案服務于教師,學案服務于學生。導學案在學案的基礎上,以問題探究為關鍵,“以問拓思,因問造勢”,通過教師的“導”來引導學生先行嘗試,教師再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的“導學方案”。然而導學案的設計和使用也存在不足。比如固定的內(nèi)容使學生思考問題范圍受限,過分注重知識點,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無法評估所有學生是否完成學習目標。學歷案是導學案的改進與延伸,它是重點關注學生“學會什么”和“學生怎么學會”的過程。學歷案的設計強調(diào)三大要素,即生成問題,解決問題,評價反饋,以“教-學-評”一體化為導向,教師確定學習目標,接著設計評價任務,最后學生完成學習過程。評價任務的設計是為了檢測學生是否完成學習目標,是學歷案三大要素中的最后環(huán)節(jié),也是評價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重要依據(jù)。下面是教學設計方案的發(fā)展歷程:
三、如何開展學歷案課堂教學設計
學歷案課堂教學設計主要包括學法建議,學習目標,評價任務,學習過程,檢測與作業(yè),學后反思。下面筆者以譯林版7BUnit4 Finding your way Welcome to the unit為例,對學歷案課堂教學設計進行詳細說明:
學法建議是明確這堂課的學習主題、學習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本單元主題是Finding your way,本課時屬于單元導入課。教師在課中導入8個方位詞以及指示方向的句型,利用坐標地圖不斷呈現(xiàn)指示方向的句型。教師通過小組合作和小組評價的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習目標是本堂課教師期望學生學會什么以及應具備的學習能力,本課時設計了三個學習目標:1.學生掌握本課的四會單詞、詞組和句型。2.學生正確說出8個方位詞,能辨別方向,談論出游和交通方式的話題。3.培養(yǎng)學生的方位感和口語交際能力。其中目標1是基礎,目標2是實踐運用,目標3是能力提升,整個學習過程由簡到難,層層遞進,學習難度既適中,又有彈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評價任務是教師對如何指導學生是否學會而設計的評價體系。本課時設置四個評價任務:1.學習8個方位詞。2.學習指示方向。3.談論班級旅行。4.學習知識點。評價任務和學習過程是相輔相成的,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將評價貫穿英語課堂的教與學全過程,也是學歷案不同于導學案的特別之處,更加注重“教-學-評”一體化設計。
學習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整個過程,也是課堂知識傳遞,能力掌握和素養(yǎng)習得的過程,主要分成兩部分:課前學習,課中學習。下面筆者結合評價任務對學習過程做以下說明:
學生課前學習本課的8個方位詞(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課前學習的設置是為了完成評價任務1,評價學生自學的效果。評價學生的自學效果有很多方式,比如教師讓學生到黑板前默寫8個方位詞,同時檢查學生的拼寫是否正確;教師采用小組競賽,獎勵默寫最好的小組,鼓勵學生認真預習。
課中學習是學歷案的精華所在。筆者在設計課中學習的時候,結合本課的課件,通過呈現(xiàn)知識結構,引導學生學習方位指示的句型。因為方位指示的句型是本課最難的部分,分為:A is +方位詞+ of B = A is to the +方位詞+ of B (A在B…方向, A與B不接壤); A is in the+方位詞+of B (A在B…方位,且A屬于B); A is on the+方位詞+of B (A在B…方位,且A與B接壤),所以筆者設計了AB思維導圖,方便學生學習和記憶。這里知識結構的呈現(xiàn)是對應的評價任務2,要求學生正確說出地圖上的方向。對于特殊情況,臺灣和海南雖然與中國大陸是有間隔海洋,但是它們屬于中國國土的一部分,所以只能用句型A is in the +方位+ of B,這種特殊情況需要學生特殊記憶。
課中學習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Speak? up,通過結合本單元主題,組織學生討論班級旅行,然后進行口語操練。對話中Where/How far/How/What的提問,是為了幫助學生復習方位詞的句型表達和交通方式選擇。該環(huán)節(jié)設置對應評價任務3,在評價任務2的基礎上進行能力提升,綜合評價學生是否掌握本課重點,比如口語中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8個方位詞,方向指示的句型,選擇出行方式以及活動。學歷案的設計體現(xiàn)英語的學科特點,學生口語對話,既是語言的輸出,也是課堂學習的反饋與評價。
課中學習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學習知識點。那么如何在學歷案中呈現(xiàn)學生的課堂主體性?筆者設計了評價任務4,要求學生課前自學3個知識點(1.be sure;2.be afraid;3.have to do sth.),然后完成相關練習。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通過組內(nèi)答疑解惑,解決部分學習困惑。然后學生上講臺講解3個知識點,進行第二次答疑解惑。課堂的知識點講解做到了“做-講-評”一體化,課堂評價與作業(yè)評價相結合,學生作為小老師身份在課堂上呈現(xiàn)自學成果,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和評價者,相比傳統(tǒng)的教師講解要有趣得多,印象也較為深刻。
作業(yè)與檢測是幫助學生鞏固已學會的知識,可靈活用于課中或課后的作業(yè)檢測,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進行反饋。學后反思是對整堂課教學內(nèi)容和學習過程的學后思考,不僅是學生的學后思考,也是教師的教學過程思考。根據(jù)本課時學習,教師設置三個問題,讓學生進行學后反思:
1.你會說出8個方位詞,正確指示方向了嗎?
2.學習知識點過程中,你還有什么問題或疑惑?需要老師提供哪些幫助?
3.學習本課,你有什么好的經(jīng)驗跟大家分享嗎?請寫下幾點學習建議。
學后反思通過設計問題,針對重點知識掌握,學習過程中問題和疑惑,教師提供幫助,學習經(jīng)驗分享等,學生反思學習中的得與失,教師反思教學設計是否有效。最后根據(jù)問題反饋,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或集中答疑解惑,提高教學效率。
四、如何反思學歷案課堂教學
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筆者針對本課的學歷案課堂教學,結合學生的學習反饋,反思學歷案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具體如下:
1.在教學內(nèi)容較多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學生有效地自主學習?
課前學習需要學生提前學習新課內(nèi)容,比如8個方位詞和重點詞組及句子。自覺的學生可以做好預習作業(yè),正確拼寫8個方位詞和熟讀本課重點詞組和句子,對明天新課的內(nèi)容有一定了解。不預習的學生則對新課內(nèi)容一無所知,直接影響課堂學習效果。學歷案課堂教學設計了課前預習就是為課堂教學的實施做好準備工作,學生缺乏自覺性,無法跟上教學進度,那么就會影響本堂課的學習效率。除此以外,學歷案課堂需要學生展示自主學習成果,有些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掌握本堂課教學重點,而有些學生依賴組內(nèi)同學的學習成果,沒有學習和思考的過程,習得知識有限,學習效率非常低。
2.教師教到什么程度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來?
學生課堂展示自主學習成果往往有疏漏,存在講不全和講錯的情況,這時教師是否介入課堂進行糾錯?比如學生上臺講解本課的知識點,小組討論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但是答案中依舊存在一些語法和拼寫錯誤,所以學生上臺展示的時候會有錯誤的呈現(xiàn)。有些學生依葫蘆畫瓢,照抄不誤,也有學生當場指出錯誤,進行糾正。教師是否任由學生學習有疏漏,從錯誤中自我糾錯?如果遇到小組解決不了的難題或者上臺講解的同學有漏講、講錯的地方,教師需要及時幫助和糾錯嗎?
3.如果一堂課沒有完成預期的學習任務,課后繼續(xù)學習的時間從哪里來?學習進度滯后怎么辦?
本節(jié)課因為學生講解速度較慢,內(nèi)容沒有講完,因此課后教師需要另找時間完成教學進度。在初中學科較多的情況下,教師如何找時間去補上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如果利用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間,就會導致學習進度滯后。然而現(xiàn)實是每學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試時間是固定的,不會因為進度滯后而延后考試時間。不僅如此,學習進度滯后導致學生不能完整系統(tǒng)地學習整個單元,缺乏完整的知識構架和學習形態(tài),學習記憶則非常短暫。
4.一張學歷案如何實現(xiàn)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班級兩極分化較為嚴重的情況下,一張學歷案無法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要。
學生學習能力有限,無法達到學歷案上的學習要求,那么這張學歷案對他們的幫助是微乎其微的。比如學困生不能完全掌握三個指示方位句型,也不會表達AB位置。他們?nèi)狈ψ灾鲗W習能力,照抄現(xiàn)成答案,對知識點的運用一無所知。為了學困生而降低學習難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則會出現(xiàn)吃不飽的情況。加上反復習得的知識,缺少深度的學習過程,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必然失去學習興趣。
學歷案課堂教學設計需要不斷地在課堂實踐和課程改革中摸索并完善。它是一個教學工具,而真正的使用者和填充者是學生;它是學科組的智慧結晶,而驗證課堂教學是否符合學情,是否有效也是學生。因此,學歷案課堂教學設計和使用意義重大,它代表著新時代背景下實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課堂變革,改變傳統(tǒng)課堂中知識傳授一邊倒現(xiàn)象,強調(diào)學生是積極主動的學習個體,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