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為何我的悲傷難以啟齒

      2023-07-12 03:06:13胡惠南
      心理與健康 2023年7期
      關(guān)鍵詞:病恥污名心理治療

      胡惠南

      期末考試臨近,大家都在緊鑼密鼓地備考。宿舍里,身旁的動靜驚動了專心復習的小A,小A一看發(fā)現(xiàn)小B暈倒了,便和其他舍友急忙通知了輔導員并把小B送往了醫(yī)務室。詢問病史,才知道小B在中學時就患有嚴重的焦慮癥,在家休學了幾個月,經(jīng)過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才重返校園。休學在家的日子里,小B每每出門,碰到鄰居總要被問“你怎么沒去上學?”回到學校里,老師和同學對小B格外關(guān)照,這些都讓小B不知所措,感覺周圍人都在用異樣的目光注視自己。進入大學后,小B不想被別人發(fā)現(xiàn)自己患有嚴重的焦慮癥,遂停止了用藥和心理治療。

      由于遠離父母親人、開始新的人際關(guān)系和生活、應對新的挑戰(zhàn)性任務,大學生容易出現(xiàn)或者加劇原有的心理健康問題,相關(guān)的調(diào)查研究顯示,我國有20%左右的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包括抑郁、焦慮、人際關(guān)系問題等。與大學生增長的心理健康服務資源需求相匹配,大多數(shù)院校都設置了咨詢中心并安排了專業(yè)的心理老師,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但是許多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并不會主動尋求心理幫助。有研究表明:在最終尋求心理治療的患者群體中,精神障礙發(fā)作到初次接受治療的中間延遲時間達6~23年;在因心理健康相關(guān)問題休學的大學生中,45%的人從未接受過心理治療。

      研究者們調(diào)查了阻礙成年人接受心理治療的原因,發(fā)現(xiàn)病恥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

      精神障礙病恥感主要有哪幾種類型?

      精神障礙病恥感指對精神障礙患者的歧視、邊緣化和刻板印象,研究者們區(qū)分了精神障礙病恥感的不同類型,主要存在以下三種:

      公眾病恥感,也稱公眾污名化,指社會公眾對精神障礙患者持有的偏見、消極態(tài)度或刻板印象。比如認為精神障礙患者會給他人帶來危險,對精神障礙患者帶有恐懼心理并伴隨排斥行為;比如認為精神障礙患者心智不健全,應該給予特殊照顧等。

      感知病恥感,指個體對他人消極態(tài)度和看法的預期感受。具體來說,個體認為如果自己患有精神障礙,其他人會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自己。比如,精神障礙患者談論自身疾病或求助時,可能擔心被他人歧視,認為社會大眾看不起接受心理治療或咨詢的人。

      自我病恥感,指精神障礙患者本人對自己所患的精神障礙的消極態(tài)度和看法,比如認為“患有抑郁癥非常恥辱”“我是個沒用的人”等。精神障礙患者經(jīng)歷污名化,并且內(nèi)化這些消極的看法,將消極的看法指向自己,自我認同感下降,從而出現(xiàn)自我病恥感。

      以往多項實證研究均表明,無論是哪種病恥感,都會影響大學生尋求治療的意愿。生活在公眾污名化程度較低環(huán)境中的大學生的感知病恥感、自我病恥感程度更低,更可能尋求心理幫助、接受心理治療或咨詢。

      大學生的精神障礙病恥感從何而來?

      1家長的偏見與歧視

      父母的觀念會影響孩子的觀念和行為,包括對精神障礙的病恥感。一方面,父母對精神障礙患者的偏見和歧視會加深孩子對精神障礙的公眾污名化,比如,平時父母刻意讓孩子遠離精神障礙患者,并警告孩子他們很危險,受父母日常言行的影響,孩子會認為精神障礙患者是危險的或者是沒用的,對精神障礙患者產(chǎn)生消極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患有類似的精神障礙,父母對精神障礙的消極觀念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感知病恥感和自我病恥感,比如,一些父母會責怪患有精神障礙的孩子,認為孩子“丟人”,“不能應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這些觀念和做法都會讓孩子產(chǎn)生更加消極的自我認知、更嚴重的精神障礙病恥感。

      2心理健康素養(yǎng)的缺乏

      對精神障礙的偏見和歧視很大程度上源自對精神障礙的不正確認識,簡單地將某些精神障礙的發(fā)作歸結(jié)為患者的“精神錯亂”“發(fā)瘋”,或者認為患者的承受能力弱、碰到一點小問題都應付不了,缺乏對精神障礙背后復雜的生物、心理和環(huán)境因素的了解。公眾心理健康素養(yǎng)的缺乏會導致對精神障礙的公眾污名化,從而增加精神障礙患者的感知病恥感。此外,精神障礙患者本人的心理健康素養(yǎng)水平也對其病恥感程度有影響,增加對特定精神障礙的了解有助于降低該精神障礙患者群體的自我病恥感。

      3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

      一方面,整個社會對精神障礙的看法、對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的態(tài)度會影響公眾對精神障礙的看法,形成一種社會風氣,直接影響到精神障礙患者的病恥感;另一方面,院校相關(guān)的宣傳教育會影響學校大學生對精神障礙的認識,對大學生精神障礙病恥感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同時,大學生容易受到周圍同齡人的影響,來自同齡人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大學生改善自我認知、降低病恥感水平,而同齡人的偏見與歧視則會對大學生的自我認知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加重大學生精神障礙病恥感。

      4不良的個人經(jīng)歷

      大多數(shù)精神障礙在個體24歲之前發(fā)作,并且,當前許多精神障礙都有低齡化發(fā)展的趨勢,一些患有精神障礙的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就已經(jīng)發(fā)作或者存在相關(guān)的心理問題,或多或少經(jīng)歷過他人異樣的“目光”,從而產(chǎn)生了精神障礙病恥感。在上大學之后,盡管有充足的心理服務資源,也難以啟齒,害怕別人對自己產(chǎn)生偏見,不想讓人知道自己的病史。在一些精神障礙大學生患者中,可能存在較高的精神障礙病恥感,阻礙這些大學生主動尋求專業(yè)的心理幫助。

      消除病恥感,可從以下兩個層面入手

      第一,從社會層面入手,利用書籍報刊、電視媒體、網(wǎng)絡平臺等途徑,加強宣傳教育,促進全民心理健康素養(yǎng)的提高,就會有助于降低對精神障礙的公眾污名化,進而降低精神障礙患者的病恥感;

      第二,從學校層面,在學校中進行宣傳、多舉辦心理健康活動、推送與精神障礙相關(guān)的科普文章和信息,有助于增加學生對精神障礙的了解,促進同齡人之間互幫互助、相互理解支持,有助于降低大學生的精神障礙病恥感。

      猜你喜歡
      病恥污名心理治療
      2型糖尿病患者病恥感與生存質(zhì)量的相關(guān)性
      職業(yè)污名與離職傾向:牽連家人污名與家庭卷入的作用*
      心理學報(2022年2期)2022-02-15 11:59:12
      心理治療有七大誤區(qū)
      泌尿外科門診早泄患者的病恥感調(diào)查研究
      帕金森病患者病恥感調(diào)查及影響因素分析
      即刻停止以新冠病毒行污名化之舉
      英語文摘(2020年6期)2020-09-21 09:30:54
      大國“制”理:中國用制度優(yōu)勢回應西方污名化言論
      淺析壯族巫醫(yī)治病中的心理治療作用
      污名的道德解析
      倫理學研究(2016年4期)2016-02-01 22:10:50
      中老年腦溢血患者采用精神護理與心理治療干預的效果觀察
      林口县| 扎赉特旗| 江山市| 霍山县| 赤壁市| 寿阳县| 长兴县| 响水县| 连南| 奈曼旗| 法库县| 彰武县| 新宁县| 陇西县| 莆田市| 廊坊市| 新民市| 永济市| 莫力| 讷河市| 兰西县| 普格县| 三都| 萝北县| 望都县| 徐州市| 宜兴市| 板桥市| 海宁市| 石渠县| 吐鲁番市| 垣曲县| 舟山市| 墨脱县| 剑川县| 宝应县| 浏阳市| 伽师县| 绵竹市| 九龙县| 行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