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貞
有的患者胸悶、心慌不適,到醫(yī)院做心電圖、心臟彩超、心肌酶譜等檢查結果正常,排除其他診斷后,需要考慮是否是心肌橋導致。
心肌橋是一種先天性心臟冠狀動脈血管走行異常,這種疾病的冠狀動脈走行于心肌纖維內,稱為冠狀動脈心肌橋。
正常人的冠狀動脈位于心臟外膜,心臟的收縮對血管不產生擠壓。有了心肌橋就不同了,當心臟收縮時,心肌橋部分與心臟同步收縮。一般情況下心肌橋并不發(fā)病,即使發(fā)病也多在中年以后,橫跨在血管上的心肌像橡皮筋一樣勒緊血管、阻礙血流,造成心肌供血的斷斷續(xù)續(xù),多數患者才會產生胸悶、心慌等癥狀。
如果沒有癥狀,心肌橋患者一般是很難被發(fā)現(xiàn)的,常常在出現(xiàn)癥狀后或健康體檢時,通過冠狀動脈造影和冠狀動脈CTA(CT冠狀動脈造影)才能確診。在冠狀動脈造影中,通過注射造影劑觀察冠狀動脈的形態(tài)、走行、血管是否狹窄等把心肌橋分為表淺型和縱深型兩種,心肌橋存在導致冠狀動脈呈現(xiàn)線狀、串珠狀或蚯蚓狀,稱之為“擠牛奶征”。
對無明顯癥狀的心肌橋患者不需要治療,對有明顯癥狀者可選用不同的治療措施,如藥物治療、介入治療、手術治療。目前,藥物治療為首選的治療措施。從理論上講,降低心率、心肌耗氧量、心肌收縮力的藥物可選用β受體阻滯劑,這被認為是治療心肌橋最有效的藥物。對β受體阻滯劑不能耐受或由冠狀動脈痙攣導致的心絞痛,非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可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若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近端動脈粥樣硬化改變,應給予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物,如抗血小板藥物和他汀類藥物,可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對于有癥狀且藥物治療難以控制的心肌橋患者,可選擇心肌橋切除術或冠狀動脈搭橋術,解除因為血管壓迫心肌致供血不足而造成的問題。
如果在體檢中發(fā)現(xiàn)心肌橋,需要定期隨訪。平時飲食宜清淡,低鹽、低脂、高纖維飲食,吃飯勿過飽過快,合理調整飲食結構,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避免排便過分用力,必要時使用緩瀉劑。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如游泳、慢跑、打太極拳等。運動時心率保持在100~120次/分。勞逸結合,避免熬夜、過度勞累、情緒過度激動,保持心態(tài)平和。也可以通過穴位按摩,手臂內側是手少陰心經的循行部位。心經起于心中,在體內和體表各有一段循行路線,體表是沿手臂內側后緣一直到小指。兩臂各捏揉5~10分鐘,重點按揉腕部三穴:神門(位于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通里(位于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寸)、靈道(位于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各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