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橈側

      • 穴位養(yǎng)生:陽溪穴
        輸》。定位在腕上橈側,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凹陷處;拇指上翹,在手腕橈側,當兩筋(拇長伸肌腱與拇短伸肌腱)之間,腕關節(jié)橈側處取穴。功能主治清瀉陽明,通經安神,舒筋利節(jié)。此穴為大腸經之經穴,五行屬性屬火,具有清瀉陽明郁熱火毒之功,可治療頭面五官疾患;此穴瀉火之力強,故可治療痰火擾心或蒙蔽清竅的心煩、癲狂等癥,而達安神之效;此穴位于腕關節(jié)處,具有通經活絡、舒筋利節(jié)、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之功,可治療邪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的腕臂酸痛。日常保健陽溪是補陽氣、提精

        家庭醫(yī)藥 2023年8期2023-08-15

      • 超聲聯(lián)合低頻重復電刺激在老年ICU機械通氣患者獲得性肌無力中的預測價值
        為肌肉厚度; ④橈側腕屈肌:測量位置為肘正中線至橈骨遠端中上1/3位置,尺骨、橈骨水平平放,從橈側腕屈肌最深位置至橈側腕屈肌上緣為肌肉厚度。1.3.3 獲得性肌無力評估:待患者意識清醒后,依據MRC評分[6]進行評估,包含伸腕、伸肘、屈膝等,總分60分,1.4 觀察指標 (1)比較2組基線資料。(2)比較2組四頭肌厚度、肱二頭肌厚度、脛前屈肌厚度、橈側腕屈肌厚度、低頻重復電刺激檢測結果。(3)分析股四頭肌厚度、脛前屈肌厚度、橈側腕屈肌厚度與MRC評分關系。

        河北醫(yī)藥 2023年7期2023-06-07

      • 左前臂雙掌長肌變異1例
        行于尺側腕屈肌與橈側腕屈肌之間,且均位于指淺屈肌的表面,終端移行為兩個掌腱膜,即橈側掌腱膜和尺側掌腱膜,并且橈側掌腱膜在尺側掌腱膜的上方。尺側掌長肌由變異所致,位于指淺屈肌內上,與橈側掌長肌相比,其肌腱薄而寬大,終端連于腕掌側韌帶(圖1)。為進一步收集數據,用精度為0.02 mm的游標卡尺對橈側掌長肌、尺側掌長肌的各項指標進行多次測量,取其平均值,得到相關數據(表1)。其中肌腹長是從肌腹起點肱骨內上髁到肌腹及肌腱移行處中點的長度,肌腱長是肌腹及肌腱移行處中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23年2期2023-02-18

      • 超聲引導下簡易腱鞘松解術治療左腕德凱爾萬病1例
        ,44歲,左腕部橈側疼痛、拇指功能受限6個月,加重2周;既往無特殊病史。查體:左腕部橈側輕度腫脹伴壓痛,左側握拳尺偏(Finkelstein)試驗陽性、橈神經淺層蒂內爾(Tinel)征陰性。未行實驗室檢查。超聲:左腕橈側第一腔室內腱鞘增厚、回聲減低(圖1A),腱鞘內血流信號增多(圖1B);提示德凱爾萬(de Quervain)病。行超聲引導下左側腱鞘簡易松解術,以無菌探頭定位并選擇進針路徑后,使注射器針尖斜面朝橈側,以1%利多卡因4 ml逐層浸潤局部麻醉至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22年11期2022-12-01

      • Wassel Ⅳ型先天性多拇畸形不同Chung 分型的影像學特征研究
        主要基于X線片上橈側拇與尺側拇分離平面的特征,對選擇手術方式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其中Wassel Ⅳ型多拇畸形在X 線片上可見橈側拇與尺側拇于掌指關節(jié)處分叉,是先天性多拇畸形中最常見的類型,約占所有多拇畸形的50%[2-7]。 Chung 等[1]在2013 年提出一種新的分型方法,用于描述多拇畸形中橈側拇與尺側拇的連接方式,其中Chung Ⅰ型定義為多拇橈側拇與尺側拇之間具有獨立骨骺;Chung Ⅱ型定義為多拇橈側拇與尺側拇之間存在共有骨骺;Chung

        臨床小兒外科雜志 2022年4期2022-07-16

      • 橈側副動脈分葉穿支皮瓣修復手部不規(guī)則創(chuàng)面△
        1,2]。目前,橈側副動脈穿支皮瓣已廣泛用于全身各處的皮膚軟組織缺損修復。關于較大面積皮膚軟組織缺損及手部不規(guī)則創(chuàng)面,以常規(guī)方式切取皮瓣后往往會對供區(qū)產生損傷,需植皮恢復,且遺留瘢痕[3,4]。原因在于上臂皮膚的切取寬度相當有限,且上臂外觀容易受到移植的影響,甚至可能損害第2供區(qū)[5]。橈側副動脈分葉穿支皮瓣已經逐漸被提出并運用于臨床,本研究在手部不規(guī)則創(chuàng)面的患者中使用橈側副動脈分葉穿支皮瓣修復,并與常規(guī)修復方式進行比較,旨在分析橈側副動脈分葉穿支皮瓣修復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22年2期2022-02-10

      • 指動脈迂回式供血在斷指再植中的應用
        再植中,先將示指橈側指動脈于虎口處切斷,常規(guī)用近端轉位與拇指的尺側動脈遠斷端吻合,未通血,松止血帶后見示指橈側動脈的近端未搏動出血,反而示指橈側動脈的遠端有搏動及跳躍式出血,于是略加以游離,將示指橈側動脈的遠端與拇指尺側動脈遠端吻合,恢復斷指供血。典型病例:患者1男,20歲,機械擠軋致左拇指自拇指掌指關節(jié)平面旋轉撕脫性完全離斷,于當地醫(yī)院行清創(chuàng)殘端閉合,同時將離斷拇指抽出的肌腱全部剪除,后轉入我院行斷指再植術。由于拇指近端動脈廣泛抽出,故常規(guī)行示指橈側指動

        實用手外科雜志 2021年4期2022-01-05

      • 第3指掌側總動脈起始走行變異1例
        屈肌腱下方至肌腱橈側,與第3指總神經伴行。上肢動脈變異較多[1-7],查閱相關文獻,未見此種變異報道,為積累解剖學資料,提供臨床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1 病例資料本標本解剖變異特點:掌淺弓發(fā)出3支動脈,橈側兩支動脈外徑約2.0 mm,分別與第1、2指總神經伴行,分別走行于示中及中環(huán)指屈肌腱之間,為第1、2指掌側總動脈,尺側動脈外徑為2.2 mm,與小指尺側指神經伴行,位于小指屈肌腱尺側,為小指尺側指動脈(圖1),走行至掌骨中遠端平面時于橈側發(fā)出1外徑約2.0

        實用手外科雜志 2021年4期2022-01-05

      • 第三指掌總神經變異1 例
        屈肌支持帶下方自橈側向尺側,發(fā)出正中神經返支,拇指橈、尺側固有神經,再發(fā)出第一指掌總神經,第二指掌總神經,第三指掌總神經,1~3 條指掌總神經由正中神經發(fā)出;第4 條指掌總神經和小指尺掌側固有神經是由尺神經發(fā)出,且每條指掌總神經與指掌總動脈伴行。第一指掌總神經行于手掌橈側,達示指橈側,延續(xù)示指橈側的指掌側固有神經;第二指掌總神經行于手掌中央,達第一指蹼處再發(fā)出示指尺側的指掌側固有神經、中指橈側的指掌側固有神經,分別行于示指尺側和中指橈側;第三指掌總神經,行

        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 2021年6期2021-12-22

      • 拇長展肌腱束轉位重建多韌帶手術治療第1腕掌關節(jié)脫位
        。于第1腕掌關節(jié)橈側弧形切開皮膚4 cm,向兩側分離,顯露拇長展肌腱、拇短伸肌腱及第1腕掌關節(jié),注意保護頭靜脈及橈神經淺支。探查關節(jié)周圍韌帶損傷情況,本組5例背橈側韌帶及后斜韌帶均撕裂,前斜韌帶、掌側韌帶及第1掌骨間韌帶穩(wěn)定性可,T形切開橈背側關節(jié)囊,探查關節(jié)面損傷情況,5例關節(jié)軟骨完整,關節(jié)內可見不同程度的滑膜增生,清理關節(jié)內增生滑膜組織,徹底松解攣縮及瘢痕組織,直視下復位第1腕掌關節(jié),用1枚克氏針(1.2 mm)牽引固定,縫合關節(jié)囊。將拇長展肌腱近端適

        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 2021年6期2021-12-22

      • 擴展的橈側腕屈肌入路與傳統(tǒng)橈骨遠端掌側Henry入路治療橈骨遠端C型骨折的療效對比
        ry入路與擴展的橈側腕屈肌入路是臨床較為常用的掌側入路,但對于何種入路方式的臨床效果更佳,目前尚存在一定爭議[4]?;诖耍狙芯恐荚谔骄繑U展的橈側腕屈肌入路與傳統(tǒng)橈骨遠端掌側Henry入路治療橈骨遠端C型骨折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選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橈骨遠端C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20例。Α組男13例,女7例;年齡22~61歲,平均年齡(44.46±5.74)歲;Α

        當代醫(yī)學 2021年35期2021-12-20

      • 第一掌背動脈參與的皮瓣解剖學研究進展
        常發(fā)出三個分支:橈側支、中間支及尺側支。根據三個分支起源的特點,將第一掌背動脈分為3型,I型:第一掌背動脈三個分支共干后起于橈動脈,最常見;II型:第一掌背動脈三個分支中的兩個分支共干后與另一分支分別起于橈動脈,很少見;III型:第一掌背動脈三個分支不共干分別起于橈動脈,較常見[7]。2 第一掌背動脈尺側支皮瓣2.1第一掌背動脈尺側支血管的解剖、分型及命名 位于第二掌骨與第一骨間背側肌尺側頭之間向遠端走行,延續(xù)為示指橈側指背動脈,與第一掌背動脈中間支存在吻

        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 2021年10期2021-12-04

      • 第一掌骨背橈側島狀皮瓣修復拇指末節(jié)軟組織缺損療效觀察(附18 例報告)
        團采用第一掌骨背橈側島狀皮瓣修復拇指末節(jié)軟組織缺損,效果滿意。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8 年9 月至2020 年8 月浙江省慈溪市寧波一院龍山醫(yī)院醫(yī)療健康集團收治的拇指末節(jié)軟組織缺損患者18 例(均為單側拇指損傷),其中男11 例,女7 例;年齡18 ~59歲,中位年齡29.3 歲;受傷原因為沖床壓傷9 例,電刨傷4 例,皮帶絞傷2 例,熱壓傷2 例,車禍傷1 例;左拇指損傷11例,右拇指7 例;創(chuàng)面均位于拇指末節(jié),均伴有肌腱或

        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 2021年9期2021-10-30

      • 左前臂異常屈肌一例
        料,現(xiàn)報道如下。橈側變異屈肌和尺側變異屈肌在肱骨內上髁下方起于指淺屈肌肱尺頭的深面,肌腹向下分為2個頭,移行后分別以長、短兩腱止于指深屈肌腱和拇長屈肌腱上。橈側變異屈肌肌腹、肌腱較短,該肌全長115 mm,其中肌腱長15 mm;尺側變異屈肌肌腹較短,肌腱較長,該肌全長265 mm,其中肌腹長125 mm,肌腱長140 mm,肌腱與指深屈肌腱伴行,穿腕管后與指深屈肌腱融合。在此2塊變異肌上段有供應指淺屈肌的小動脈分支及伴行靜脈,分別從橈側短變異肌上段的后方和

        解剖學雜志 2021年4期2021-09-17

      • 橈側入路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效果分析
        要:目的:探討腕橈側入路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從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間來本院接受治療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中隨機選擇40例并平均分成兩組展開研究。給予對照組(n=20)背側入路鋼板內固定術展開治療,給予實驗組(n=20)腕橈側入路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比較臨床治療效果。結果:相較于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實驗組顯著更高,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腕橈側入路掌側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醫(yī)學概論 2021年6期2021-09-17

      • 腕肌腱解剖變異之橈側腕短屈肌一例
        。術中探查可見在橈側腕屈肌(flexor carpi radialis,FCR)的橈側有一伴行肌肉及腱性部分(圖1),向近端牽拉其腱性部分可引出屈腕動作,使手抬離手術臺(圖2,3)。向近端牽拉FCR也可引出同樣的屈腕動作,但是,牽拉FCR引發(fā)屈腕時所需的牽拉力明顯較小,由此推測此變異肌腱為橈側腕短屈肌(flexor carpi radialis brevis,FCRB)。繼續(xù)探查見旋前方肌發(fā)育略差。復位骨折并予鋼板和螺釘固定。術后復查見患者腕關節(jié)活動好,未

        骨科臨床與研究雜志 2021年4期2021-07-14

      • 復合組織移位組合重建術在復雜性多拇畸形治療中的應用
        指關節(jié)水平分叉,橈側三節(jié)指骨類型)中多拇,其表現(xiàn)為橈側指遠端發(fā)育不良,尺側指遠端外形優(yōu)于橈側;而近端發(fā)育則是橈側優(yōu)于尺側。針對這一特殊類型的多拇治療,已有通過復合組織移位的方法進行拇指重建的報道[7-15],但均為個案或小樣本病例報道,缺少規(guī)律性總結。本研究旨在觀測復合組織移位組合重建術治療復雜性多拇畸形的療效。資料與方法一、資料2001年9月至2019年2月北京積水潭醫(yī)院手外科采用復合組織移位組合重建術治療且隨訪時間大于1年的多拇畸形64例,平均年齡2.

        骨科臨床與研究雜志 2021年2期2021-03-19

      • 橈側入路鎖定加壓鋼板治療青少年橈骨遠段骨折
        12月,我科采用橈側入路鎖定加壓鋼板治療32例青少年橈骨遠段骨折患者,報道如下。1 材料與方法1.1 病例資料納入標準:① 年齡≥10歲;② 術前閉合復位失敗或復位后再移位;③ 單側橈骨遠段骨折。排除標準:① 陳舊或病理性骨折;② 合并其它部位的骨折;③ 合并神經、血管損傷。本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齡10~16歲。受傷原因:摔傷21 例,車禍傷5 例,高處墜落傷6例。左側19例,右側13例。均為閉合骨折。傷后至手術時間1~12 d。1.2 手術方

        臨床骨科雜志 2020年4期2020-09-07

      • 橈側腕短伸肌副腱變異1例報告
        程中,發(fā)現(xiàn)該標本橈側腕短伸肌出現(xiàn)一變異副腱,走行較罕見,為積累解剖學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本例標本右側橈側腕長、短伸肌起自肱骨外上髁,橈側腕短伸肌位于橈側腕長伸肌的深面。橈側腕短伸肌肌腹延橈側腕長伸肌向下走行,在其橈側距起點160.90mm處分出一副肌腹,長23.10mm,寬3.98mm,厚2.34mm(圖1)。該副肌腹向下移行延續(xù)為一細長副腱,肌腱長100.30mm,寬1.98mm,厚0.81mm。該副腱行于橈側腕長伸肌和橈側腕短伸肌之間,向下行走60.34

        醫(yī)藥前沿 2020年5期2020-05-30

      • 右側橈動脈蟠曲走行變異一例
        的淺面、肱橈肌和橈側腕屈肌之間下行,其遠端未見變異。該例右側橈動脈全長表面僅覆以皮膚和淺筋膜,位置表淺,易于觸及其搏動。蟠曲變異的橈動脈在橈側轉角處發(fā)出橈動脈返支向外上方行于肱肌的深方,與橈側副動脈吻合,并在尺側轉角處發(fā)出1個細長吻合支于肱二頭肌腱膜深方行向內上方連于肱動脈。有關橈動脈起點變異的報道較為多見,而該例中橈動脈起始段蟠曲環(huán)繞走行,且分布位置表淺的變異未見報道。對臨床上行冠狀動脈造影、介入手術等需穿刺橈動脈時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同時對豐富人體數據

        解剖學雜志 2020年1期2020-03-07

      • 超聲診斷胎兒橈骨缺如1例
        異常,雙側腕部向橈側偏斜(圖1A),雙側股骨、脛腓骨未見異常,脊柱連續(xù)性存在,顱骨光環(huán)完整;余器官未見明顯異常。超聲診斷:考慮右側橈骨缺如。孕婦要求引產,引產后大體標本示:胎兒右前臂短小,雙側腕部向橈側偏斜(圖1B)。引產兒數字X線攝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示右前臂僅見一根長骨,右側第一掌骨及拇指近節(jié)及遠節(jié)指骨未見,右側鎖骨發(fā)育不良。DR診斷:右側橈骨缺如;右側第一掌骨及拇指指骨缺如;右側鎖骨發(fā)育不良(圖1C)。討論先天性肢體缺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19年12期2019-12-19

      • 橈側副動脈穿支皮瓣在嚴重肘后皮膚缺損中的應用
        任何形狀和大小。橈側副動脈穿支解剖固定,并且此位置皮膚質地比較薄而柔軟,適合活動性大的肘部修復,是臨床上常用的穿支皮瓣供區(qū)[3]。本科于在2016年4月-2018年12月期間對收治的28例患有肘后皮膚軟組織缺損伴骨、肌腱外露創(chuàng)面的患者,先后采用橈側副動脈穿支皮瓣修復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臨床資料1 一般資料:本組共28例,男21例,女7例,年齡21-53歲,平均年齡31.4歲。病程6天-5個月。這28例中,致傷原因: 電擊傷19例,熱壓傷5例,交

        中國傷殘醫(yī)學 2019年17期2019-12-02

      • 橈側加寬前臂夾板治療Colles骨折39例臨床觀察
        年來采取手法復位橈側加寬前臂夾板固定治療Colles骨折患者39例,取得滿意療效。報道如下。1 臨床資料選取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間就診的Colles骨折患者39例,采用手法復位普通式前臂夾板外固定治療,設為對照組。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間就診的Colles患者39例采用手法復位橈側加寬前臂夾板外固定治療,設為觀察組。觀察組中男3例,女36例;平均年齡52.12±2.33歲;平均病程24.75±10.43小時。對照組中男5例,女34;

        浙江中醫(yī)雜志 2019年3期2019-03-26

      • 肌腱轉移術在拇長伸肌腱功能重建中的應用
        示指固有伸肌腱、橈側腕長伸肌腱、橈側腕短伸肌腱、拇長展肌腱等[3-6]。1 肌腱轉移術的理論基礎肌腱轉移術是肌力重建與平衡的基本方法,在末梢神經、臂叢神經、脊髓、肌腱或肌肉損傷的情況下,利用肌腱轉移來恢復受傷后的功能[7]。在行肌腱轉移術前,外科醫(yī)生必須明確以下幾點[8]:⑴檢查手和腕關節(jié)的靈活度,以及完全被動的運動范圍,因為術后的保護性固定可能會加劇關節(jié)僵硬。⑵確定骨骼的穩(wěn)定性和軟組織的完整性。⑶動力肌的要求:①選取的動力肌對手的功能影響不大;②有足夠的

        實用手外科雜志 2019年1期2019-02-09

      • 兩種不同內固定治療橈骨莖突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
        累及橈尺骨遠端的橈側柱,同所有橈骨遠端關節(jié)內骨折的治療目的一樣,對舟狀骨關節(jié)面進行解剖復位,埋頭空心加壓螺釘或橈側支撐鎖定鋼板對于骨折穩(wěn)定的固定是必要的。目前對此種骨折的治療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尚存爭議。為此自2012年6月至2016年1月,我科對55例橈骨莖突骨折的患者,應用經皮埋頭空心加壓螺釘內固定與切開復位橈側支撐鋼板內固定進行治療并將結果進行比較,現(xiàn)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納入橈骨莖突骨折患者共55例,均為閉合性腕關節(jié)損傷。

        實用骨科雜志 2019年1期2019-01-30

      • 成人橈側腕伸肌神經入肌點定位
        [7-9]。關于橈側腕長和腕短伸肌NEP的定位研究,國內外曾有過一些大體解剖學描述,測量NEP與肱骨外上髁之間的絕對值距離[10-13],其結果尚未將NEP的具體位置定位于體表,也未涉及穿刺深度,實際操作困難,需要更詳細的定位研究信息。為此,本研究擬在大體解剖的基礎上,用膠水調勻的硫酸鋇涂抹橈側腕長和腕短伸肌的NEP后,螺旋CT掃描,三維重建,將其NEP定位于體表并獲得穿刺深度,以期為提高這兩塊肌在上述臨床應用中神經阻滯的效率和療效提供參考依據。1 材料與

        遵義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8年6期2019-01-18

      • 橈側瘙癢癥1例及文獻復習
        100191)臂橈側瘙癢癥1例及文獻復習王媛,鞠延嬌,張春雷,趙衍斌,謝志強(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北京100191)目的報道1例臂橈側瘙癢癥,并回顧文獻,學習該病的臨床特征、影像學變化及治療,以提高臨床醫(yī)生對該病的認識。方法分析1例臂橈側瘙癢癥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檢查及治療預后,并復習近年國內外相關文獻。結果老年男性患者,近1年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雙側前臂瘙癢,夜間較重,不能忍受。皮膚科情況:雙前臂外側散在暗紅色粟粒大小堅實丘疹,大片褐色色素沉著?;颊呒韧i椎病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7年5期2017-11-22

      • 肌力平衡聯(lián)合On-top plasty手術Ⅰ期治療復雜拇指多指畸形1例報道
        :右手拇指多指,橈側拇指較對側拇指短小,遠節(jié)指骨呈圓錐形,無甲床,尺側拇指外形接近對側拇指,有正常指甲,但較對側拇指稍小,尺側拇指從橈側拇指指根部尺側發(fā)出,橈側拇指掌指關節(jié)尺偏,尺側拇指之間關節(jié)橈偏。橈側拇指掌指關節(jié)及指間關節(jié)屈伸活動無明顯受限,掌指關節(jié)及指間關節(jié)活動障礙,患指末端血運、感覺均無明顯異常。追問病史,患兒出生后即發(fā)現(xiàn)右拇指多指,隨著年齡增長,拇指及多余指指間關節(jié)成角畸形逐漸加重。X線檢查:右拇指多指畸形,右拇指尺側指掌骨發(fā)育不良,無腕掌關節(jié),

        實用手外科雜志 2017年3期2017-07-03

      • 第一掌骨頸橈側穿支皮瓣的解剖基礎及臨床應用探究
        黃 莉第一掌骨頸橈側穿支皮瓣的解剖基礎及臨床應用探究黃 莉(江西省九江市衛(wèi)生學校,江西 九江 332000)目的 研究第一掌骨頸橈側穿支皮瓣的解剖基礎,并對手指軟組織缺損進行游離移植修復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取新鮮成人前壁、手標本8例制作解剖標本,用天然橡膠乳漿灌注標本并進行固化處理,之后進行解凍、解剖并分析其解剖基礎,同時采用第一掌骨頸橈側穿支皮瓣對手指軟組織缺損患者15例進行游離移植修復,觀察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8例解剖標本中,均存在第一

        當代醫(yī)學 2017年22期2017-04-14

      • 游離骨間后動脈橈側支穿支皮瓣修復手部軟組織缺損16例
        用游離骨間后動脈橈側支穿支皮瓣修復手部軟組織缺損16例,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組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齡18~52歲,平均33.6歲。受傷原因:電鋸傷5例,擠軋傷6例,皮帶輪絞傷2例,熱壓傷2例,化學燒傷1例。損傷部位:指腹軟組織缺損7例,指背軟組織缺損4例,虎口3例,手背軟組織缺損2例。皮瓣最大面積6.0 cm×8.0 cm,最小面積1.0 cm×2.0 cm。急診修復12例,亞急診修復4例。骨外露6例

        實用手外科雜志 2017年3期2017-04-03

      • 局麻下改良術式重建伸指伸腕功能
        切口設計:前臂橈側中段做一長約7 cm切口(切口①);前臂背側中下段做一長約5 cm切口(切口②);腕橫紋正中做一長約2 cm縱向切口(切口③)。切口處皮下局部麻醉;動力肌腱切取、骨膜剝離及皮下隧道重建時適當加注局麻藥,術中麻藥量:利多卡因3 ml。手術步驟:(1)由切口①內鈍性分離顯露旋前圓肌,將旋前圓肌于止點連同部分骨膜切下;并在該切口內向前臂屈側分離,分離顯露橈側腕屈肌腱、掌長肌腱近中段備用,以橡皮條標記。(2)囑患者屈腕,并由切口③顯露掌長肌腱及

        臨床骨科雜志 2017年4期2017-03-06

      • 拇指橈側背筋膜蒂皮瓣在修復拇指末節(jié)組織缺損中的應用
        州市人民醫(yī)院拇指橈側背筋膜蒂皮瓣在修復拇指末節(jié)組織缺損中的應用周智勛 滕立初 陳拓 陳滌新 黃屾 溫科偉543000廣西梧州市人民醫(yī)院目的:探討拇指橈側背筋膜蒂皮瓣修復拇指末節(jié)組織缺損的療效與應用。方法:收治采用拇指橈側背筋膜蒂皮瓣修復拇指末節(jié)組織患者16例。依據各患者拇指組織的缺損程度,按照創(chuàng)面的形狀測量所需皮瓣的長度及寬度進行筋膜蒂皮瓣的移植。結果:1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其中2例術后1 d皮膚變紫,并出現(xiàn)肢體腫脹及水泡,經積極消腫,活血治療后腫脹消失,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7年17期2017-01-20

      • MRI在肱骨外上髁炎中的應用價值臨床評價
        現(xiàn)以及伸肌總腱與橈側尺副韌帶損傷程度的相關性。結果按照伸肌總腱損傷程度進行分級,輕度損傷者20例,中度損傷者14例,重度損傷者14例,MRI表現(xiàn)為肱骨外上髁與伸肌總腱之間條片狀稍高信號;44例合并橈側尺副韌帶損傷,按照橈側尺副韌帶損傷程度分級,輕度損傷者18例,中度損傷者12例,重度損傷者14例,MRI影像可見冠狀位T2WI橈側尺副韌帶中斷,可見水樣高信號;16例患者合并橈側副韌帶損傷,MRI影像可見冠狀位T2WI脂像,橈側副韌帶中斷,橫過韌帶水樣高信號;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6年3期2017-01-19

      • 橈側多指畸形的影像學分型
        Review .橈側多指畸形的影像學分型鐘文耀 田文多指 ( 趾 ) 畸形;手畸形,先天性;先天畸形;綜述橈側多指畸形是手部最常見的先天畸形之一,也稱為多拇畸形或復拇畸形等,表現(xiàn)為拇指的分裂重復,具有豐富的解剖形態(tài)變異。國外文獻報告發(fā)病率為 0.8∶1000~1.4∶1000[1-2],經典理論認為在胚胎 8 周前,外胚層和軸前中胚層的壞死受到干擾,是橈側多指畸形的病因[3]。對橈側多指畸形理想的矯形手術,需要全方位地確認病理解剖結構和 X 線形態(tài)特點。橈

        中國骨與關節(jié)雜志 2017年4期2017-01-12

      • 拇長伸肌毗鄰解剖結構的超聲研究
        征。稍向遠心端偏橈側平移探頭,顯示拇長展肌、拇短伸肌騎跨橈側腕長、短伸?。▓D1A)。②手處于靜止狀態(tài)下,半握拳姿勢的休息位,掌心向下,探頭垂直于橈骨縱軸,置于橈骨背側結節(jié)處橫斷位掃查,顯示拇長伸肌腱鞘伸肌管段解剖聲像圖,于背側結節(jié)處旋轉探頭,顯示腕背部拇長伸肌長軸毗鄰特征(圖1B)。③前臂半旋前位,腕關節(jié)背伸,拇指外展、對掌、對指,手呈功能位,將探頭置于鼻煙窩處,顯示拇長伸肌腱毗鄰鼻煙窩(圖1C)。④前臂半旋前位,腕關節(jié)背伸,拇指外展、對掌、對指,手呈功能

        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6年11期2016-12-27

      • 橈側蒂旋轉推進筋膜皮瓣修復前臂皮瓣供區(qū)缺損
        沙 410008橈側蒂旋轉推進筋膜皮瓣修復前臂皮瓣供區(qū)缺損高政陽 蔣燦華 陳潔 吳立萌 任輝 龍富強 賀春瑞 翦新春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長沙 410008目的 探討橈側蒂旋轉推進筋膜皮瓣關閉前臂皮瓣切取術后供區(qū)缺損的可行性與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2014 年11月—2015年5月采用橈側蒂旋轉推進筋膜皮瓣對36例患者行橈側前臂皮瓣切取后的供區(qū)缺損進行修復。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齡28~67歲,平均年齡53.6歲,皮瓣大小為3.0 cm×5.0

        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6年5期2016-11-04

      • 閉合整復治療Colles骨折遠端骨折塊橈側移位61例
        s骨折遠端骨折塊橈側移位61例楊萬松1,符名赟2 (1.云南省曲靖市中醫(yī)院,云南 曲靖 655000;2.廣東省佛山市中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000)目的: 探討治療Colles骨折遠端骨折塊橈側移位的復位方法。方法: 61例通過采用改良復位法治療Colles骨折遠端骨折塊橈側移位。結果 治愈53例,好轉8例,無效0例,有效率100%。結論: 改良復位法治療Colles骨折遠端骨折塊橈側移位臨床療效明顯。Colles骨折;遠端骨折塊橈側移位;改良復位法C

        實用中醫(yī)藥雜志 2016年1期2016-04-05

      • 四維超聲診斷雙側橈骨缺如并臍膨出復合畸形1例
        呈“鉤狀”,偏向橈側;前腹壁中線處皮膚強回聲中斷,可見一包塊向外膨出,大小約4.2 cm×4.2 cm,內容物為肝臟和腸管回聲;胎盤位于子宮后壁,厚度2.6 cm,Ⅰ級,羊水最大深度8.8 cm,羊水指數22.10,見圖1。超聲診斷:①中孕,單活胎;②先天性雙側橈骨缺如;③臍膨出;④羊水過多。2 d后引產1男嬰,證實雙上肢異?!般^狀手”,臍膨出。討論先天性橈骨發(fā)育不全或缺如是由于橈骨先天性不發(fā)育或發(fā)育不全所致,又稱軸旁性橈側半肢畸形。在圍生兒中發(fā)生率約1/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5年14期2015-12-24

      • 掌側鎖定加壓鋼板治療橈骨遠端不穩(wěn)定骨折30例
        膚切口取橈動脈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直行切口,長6~8cm,切開皮膚、皮下、橈側腕屈肌腱鞘,保護并向橈側牽開橈動脈,尺側牽開橈側腕屈肌腱、拇長屈肌,暴露旋前方肌,偏橈側切斷旋前方肌,顯露橈骨遠端。復位骨折,恢復橈骨的高度、掌傾角、尺偏角,關節(jié)內塌陷可予掀開掌側皮質后撬頂復位,克氏針臨時固定。背側骨塊復位困難者,在腕背側相應部位做小切口輔助復位;復位后有骨缺損者,人工骨填充。選擇長度適當的掌側鎖定加壓鋼板,置于橈骨掌側,鋼板盡量靠遠端放置,先以1枚普通螺釘固定近

        交通醫(yī)學 2015年5期2015-04-15

      • 第一掌骨頸橈側穿支皮瓣游離移植修復指腹缺損1例
        報告·第一掌骨頸橈側穿支皮瓣游離移植修復指腹缺損1例張亞斌1,李會曉1,裴少琨1,黨亞軍1,夏利鋒1,王增濤2(1陜西省第四人民醫(yī)院,西安710043;2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1] 劉育杰,丁小珩,焦鴻生,等.手指小組織塊離斷再植的臨床體會[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1,34(2):109-112.[2] 寇偉.示中環(huán)指指尖缺損的魚際皮瓣修復[J].醫(yī)學與哲學,2013,34(7B):57-58.[3] 李元磊,唐媛媛,趙亞龍,等.較大面積拇指指腹缺

        山東醫(yī)藥 2015年8期2015-04-04

      • 橈骨遠端骨折手術入路的研究進展
        口,從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肌腱之間逐層分離,將拇長屈肌腱及正中神經拉向橈側,其他結構拉向尺側,此時可顯露出旋前方肌,于其橈側緣縱形切開肌纖維,即可暴露橈骨遠端。利用此入路時,為求充分暴露視野,常需要切斷部分腕橫韌帶而進入腕管,這樣無形中增加了手術時間,同時對正中神經的直接牽拉大大增加了術后正中神經損傷的幾率。根據張屹[3]等研究表明,直接掌側入路更容易發(fā)生神經病變及腕管綜合癥。2 Henry入路該入路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一種治療橈骨遠端骨折切開復位手術的入路

        大眾科技 2015年7期2015-03-31

      • 淺論“網球肘”的成因、預防與治療
        的肱二頭肌下端與橈側伸腕肌上端發(fā)生撕裂,結締組織進而發(fā)炎變異,最后鈣化、機化形成肱骨上髁骨膜炎——“網球肘”。(2)橈側伸腕肌與橈側短長肌全部連接于肘關節(jié),當做正手反手,大力扣球等動作時,橈側副韌帶纏在一塊,使橈側腕長短肌經常處于工作的疲勞狀態(tài),從而導致肌頭血管神經出現(xiàn)異常而引起此病。(3)橈側腕短伸肌起于肱骨外上髁起點,與橈側副韌帶交織在一起,而橈側副韌帶與環(huán)狀韌帶的外側緊緊附著,環(huán)狀韌帶及橈側腕伸短肌肌腱慢性損傷時波及橈側副韌帶損傷,形成環(huán)狀韌帶損傷,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4年4期2014-08-15

      • 游離橈側副動脈穿支皮瓣在手部皮膚缺損中的臨床應用
        胡湘元 劉源游離橈側副動脈穿支皮瓣在手部皮膚缺損中的臨床應用巫文強 王旭東 王文剛 胡湘元 劉源目的 探討橈側副動脈穿支皮瓣在修復手部皮膚缺損中的臨床應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對15例手部皮膚缺損患者, 應用游離橈側副動脈穿支皮瓣進行修復, 皮瓣切取面積為4.0 cm×7.0 cm~6.0 cm×9.0 cm ,皮瓣包含上臂外側皮神經, 重建受區(qū)感覺。結果 術后皮瓣全部成活。術后隨訪6~18個月, 皮瓣外觀及彈性良好, 皮瓣兩點分辨覺達9~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3年28期2013-02-02

      • 改良背外側手術入路治療橈骨中上段骨折
        on入路,入路在橈側腕短伸肌與指總伸肌之間[1],通過復習解剖,我們采用改良背外側入路,即入路在肱橈肌與橈側腕長伸肌間,治療橈骨中上段骨折。自2003-02~2010-04,收治68例,效果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68例中男43例,女25例,年齡16~72歲,平均36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47例,機器碾壓傷4例,高處墜落傷17例;開放傷4例,閉合傷64例;單純橈骨骨折22例,合并尺骨骨折46例;左側32例,右側36例;受傷至手術時間

        延安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 2012年1期2012-12-08

      • 應用拇指橈側皮神經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拇指末節(jié)皮膚缺損
        [1-3]。拇指橈側皮神經逆行島狀皮瓣修復術,是治療拇指末節(jié)皮膚軟組織缺損最為有效的一種手術方式。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患拇指末節(jié)皮膚軟組織缺損病癥的患者34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介于23歲~52歲之間,平均年齡31歲;其中,右手拇指缺損的病患有16例,左手拇指缺損的病患有18例;受傷原因調查:因砸壓傷患者15例,因電鋸傷害患者7例,因切割傷害患者12例;缺損范圍調查:1.4 cm×2.3 cm~3.2 cm×3.4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2年23期2012-11-22

      • 第一掌背動脈帶蒂皮瓣治療拇指指端缺損
        背動脈、終末食指橈側指背動脈和指固有動脈的背側支三部分組成,指背靜脈穿過由橈神經淺支發(fā)出的指背神經,故形成解剖的帶蒂神經血管的島狀皮瓣。約70%第一掌背動脈發(fā)起于自橈動脈的鼻煙窩段,其體表投影起點為拇長伸肌腱與第二掌骨橈側緣的交叉點處,另有30%發(fā)起于拇主要動脈,其體表投影起點偏向橈側半。食指橈側指背動脈約有1/3為第一掌背動脈的延續(xù),在行程中接受指固有動脈的背側支,從而得到加強。另有2/3由不同平面的指固有動脈背側支在指背橈側相互吻合而形成縱向的動脈鏈,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2年10期2012-11-13

      • 應用拇指橈背側皮瓣修復拇指部分皮膚軟組織缺損
        神經淺支支配手背橈側半及橈側兩個半指的指背近節(jié)皮膚感覺。橈神經淺支共發(fā)出5根指背神經。分別是:①拇指橈側指背皮神經;②拇指尺側指背皮神經;③食指橈側指背皮神經;④食指尺側指背皮神經;⑤中指橈側指背皮神經,在每個神經分支周圍5mm左右范圍內均有豐富的皮神經營養(yǎng)血管,稱為指背皮神經的營養(yǎng)血管。拇指背側神經的營養(yǎng)血管為拇指橈側和尺側2支指背動脈。而拇指橈背側皮瓣血供主要來源于由橈動脈深支發(fā)出的拇指橈背側動脈,拇指橈背側動脈與發(fā)自橈動脈淺支的拇指橈掌側動脈在拇指掌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2年20期2012-10-09

      • 改良示指背側皮瓣修復拇指指端缺損
        至掌指關節(jié)部,向橈側翻轉皮瓣,顯露觀察皮瓣內側面血管束,如無變異,以旋轉軸為中軸作一“S”形切口,切口兩側皮下游離,注意觀察保護其下靜脈、橈神經淺支的分支,皮瓣帶2.0 cm寬筋膜蒂,尺側由第2掌骨尺側骨膜上分離,橈側于第1骨間背側肌肌膜下分離,使筋膜蒂內包含示指背橈側動、靜脈,示指背尺、橈側靜脈支,橈神經淺支的第3支及第4支的示指半,向近端游離至旋轉點,蒂部向受區(qū)作一寬松皮下隧道,皮瓣移植覆蓋創(chuàng)面。1.3 治療結果 本組21例,示指背橈動脈Ⅰ型17例,Ⅱ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2年1期2012-08-15

      • 拇指橈側皮瓣修復拇指末節(jié)皮膚缺損的臨床觀察
        曉東 王新江拇指橈側皮瓣修復拇指末節(jié)皮膚缺損的臨床觀察査朱青 程春生 邊濤 李曉東 王新江目的探討拇指橈側皮瓣治療拇指遠端皮膚軟組織缺損的適應證及療效。方法收集12例拇指末節(jié)皮膚缺損患者,采用拇指橈側皮瓣修復。結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術后隨訪1~24個月,外形美觀,質地柔軟,吻合指神經的指腹兩點分辨覺為6~8mm。結論對于拇指遠端或偏橈側皮膚缺損面積為4.0cm×3.0cm以內者適用拇指橈側皮瓣修復,其手術方法較簡單,療效滿意。末節(jié)皮膚缺損;拇指橈側皮瓣拇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2年14期2012-01-23

      • T形鋼板在Barton骨折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背側切口入路:橈側腕背部S形切口,在橈側腕長、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切開伸肌支持帶。將橈側腕長、短伸肌腱牽向橈側,拇長伸肌腱向尺側牽開,充分顯露橈骨背側關節(jié)面及骨折斷端,使骨折解剖復位,置T形鋼板,遠端T形處預彎成輕度掌屈狀。T形板橫板上的螺釘打入時進釘應有20度掌傾角,以避免將釘打入關節(jié)內。掌側切口入路:于前臂遠端掌橈側做7cm直切口,在橈側腕屈肌腱橈側分離,將橈側腕屈肌腱牽向尺側,橈動脈及周圍組織牽向橈側,切斷旋前方肌在橈骨起始處的肌纖維,充分顯露

        首都食品與醫(yī)藥 2010年16期2010-04-13

      • 手太陰肺經
        位分布在上肢掌面橈側,2個穴位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云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末穴、少商。中府在胸壁外上方,云門穴下1寸,平第一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主治咳嗽、氣喘、胸痛、肩背痛、腹脹等。云門在胸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鎖骨下窩凹陷處,距前正中線6寸。主治咳嗽、氣喘、胸痛、肩背痛。天府在上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腑前紋頭下3寸處。主治鼻衄、咳嗽、氣喘、肩及上肢內側疼痛等。俠白在上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4寸。

        家庭醫(yī)學·下半月 2009年3期2009-04-14

      • 手陽明大腸經
        分布在上肢背面的橈側,5穴在頸、面部。首穴商陽,末穴迎香。從食指的商陽穴起,經二問、三間、合谷、陽溪、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和髎,最后到鼻翼旁的迎香穴。商陽手食指末節(jié)橈側,距指甲角0.1寸。主治耳聾、齒痛、咽喉腫痛、頜腫、青盲、手指麻木、熱病、昏迷。二間微握拳,當手食指本節(jié)(第2掌指關節(jié))前橈側凹陷中。主治目昏、鼻衄、齒痛、口歪、咽喉腫痛、熱病。三間微握拳,在手食指本節(jié)(第2掌指關節(jié))后,橈側凹陷

        家庭醫(yī)學·下半月 2009年3期2009-04-14

      南投市| 道真| 平远县| 澳门| 蚌埠市| 安庆市| 高雄县| 叶城县| 锡林浩特市| 潢川县| 卓尼县| 新乐市| 常山县| 广东省| 丹寨县| 郸城县| 普宁市| 都匀市| 台前县| 武穴市| 黄石市| 蓬莱市| 剑川县| 南宁市| 新泰市| 思南县| 赤壁市| 永修县| 海安县| 巴彦县| 双辽市| 临城县| 林甸县| 西城区| 马山县| 于田县| 荥经县| 广汉市| 探索| 阿坝| 当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