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星辰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應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與體育品德,三者之間應密切聯系,相互影響,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全面發(fā)展,并在解決復雜情境的實際問題過程中整體發(fā)揮作用。同時,《課程標準(2022年版)》跨學科主題學習案例“鋼鐵戰(zhàn)士”中指出,體育運動與國防教育具有多處共通點,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精神,課堂教學中要合理運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與發(fā)展體能,培養(yǎng)學生紀律意識、勇敢頑強、不畏艱難、責任擔當等素養(yǎng)。可以結合英雄事跡,歷史戰(zhàn)役,國家國防事業(yè)發(fā)展等內容,模擬戰(zhàn)場戰(zhàn)斗、救援救護等情境演練。
近年來,筆者所在學校以“體育學科融合紅色教育實踐研究”課題推進為契機,融合多學科創(chuàng)設軍事情境,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助力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巧設軍事教學情境,激趣啟思促學練
1.深融教材內容,探尋國防教育共融性
軍事情境主題單元的構建須依據《課程標準(2022年版)》,堅持貫徹與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與課程育人的目標,深入探尋運動技能與國防教育的內在聯系與邏輯關系,從而以課堂運動技能教學為載體,創(chuàng)設軍事教學情境。如深究“跑”“跳躍”“滾翻”等技能與軍事演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通過結合革命英雄事跡與歷史戰(zhàn)役創(chuàng)設真實軍演或戰(zhàn)場情境,將戰(zhàn)爭情境在課中多角度還原,情境的變換與技能的學練相統一,激發(fā)學生濃厚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精神。
2.學科合理融合,技能從學會走向應用
在進行軍事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需要清楚地認識軍事情境的設計需打破單一學科的壁壘,實現多學科交叉融合,合理融合生活與國防教育知識。以水平一《各種方式的滾動——營地保衛(wèi)戰(zhàn)》一課為例(表1),通過不同的戰(zhàn)爭情境,如“炮聲”“飛機轟鳴聲”“槍聲”,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情境進行思考并做出相應的滾動姿勢進行緊急“避險”。
同時,戰(zhàn)爭情境的設計與課中學練任務相對應,分為單一任務與進階任務,情境任務結合學生實際掌握情況進行變化與深入。如,“俯身屈體”中由于部分“小戰(zhàn)士”身體不夠圓滑,在滾動時被敵人的哨兵發(fā)現,“指揮部”判定任務失敗,小組繼續(xù)加強學練。單一與進階任務的情境設計指向課中學生的學會與應用(賽)。如學習“直體側身滾動”時的情境設計為敵人小部隊入侵,聽到“槍聲”后快速直體滾動進行避險。
隨著學練任務的進階,在“前后屈體滾動”或“俯身屈體滾動”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由單人到雙人合作,搭建堡壘,保護與幫助,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有效提升團隊協作能力。在學生掌握了2~3種滾動技能后,最終任務“營地保衛(wèi)戰(zhàn)”根據戰(zhàn)爭情境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滾動技能進行避險反擊,最終成功保衛(wèi)我方營地,取得革命勝利。課中情境隨著進階任務不斷變化,能夠將學生逐步帶入情境之中,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滾動技能的內驅力,在復雜的情境下提升技能應用的能力與情境化的變通能力,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如今的幸福生活離不開無數革命先烈的付出,在學生心中埋下一顆愛黨愛國的希望之種。
3.巧用信息技術,教學情境生動飽滿
如今,現代化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科技賦能教學已是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多媒體應用、圖片視頻、人機對話融入體育課堂教學,能讓情境的設計更加生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奮性與求知欲望,讓體育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出彩。如,在水平二《曲線跑——過草地》一課中,為避免跑的學練讓學生感到枯燥,筆者以“紅一方面軍”進行角色代入,通過課前將飛機轟鳴聲、落石聲、炮彈聲等聲音片段剪輯拼接生成“指揮部”指令,并連接播放器進行實時播放。如,在準備部分的“熱身勘測”中,“飛機轟鳴聲”引導學生降低重心慢跑、“落石聲音”引導學生蛇形慢跑進行躲避;基本部分“飛機對地路線勘測”中,“8”號路線中模仿飛機飛行姿態(tài)在“草地”中按照指定路線進行偵查,“炮火聲”引導學生在跑動中重心側傾、加速走位躲避,感受手臂位置高低而引起的身體重心變化;在進階任務“加密”路線中進行隨機數字組合,如“3+5”,提升學生在跑動中的思維應變能力。通過音樂的剪輯與制作,讓情境更加生動,激發(fā)學生奮勇向前的意志品質,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趣味性與高效性。
二、妙設軍事教學情境,課內課外引學練
《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要堅持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指導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體能與專項運動技能的同時,要提供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練習。因此,注重課中軍事教學情境設計促學練的同時,做好課堂的延伸,將單元教學內容中的運動技能進行排列組合。課中軍事教學情境的設計是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是做好課后有效“練”、樂于“賽”的前提與基礎。
1.巧抓問題,確定情境主題
筆者首先確定以“重走長征路”為主題進行情境設計,在主題單元確定之后,結合紅軍長征背景將主題單元分為4個子主題(表2),分別為“爬雪山”(圖1)、“過草地”(圖2)、“飛奪瀘定橋”(圖3)、“挺進大別山”(圖4)。
每個子主題內容設計要依循《課程標準(2022年版)》,貫徹落實核心素養(yǎng)要求,并結合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體能進行2~3個技能組合,在內容的選擇中以基本運動技能為主,水平二、水平三可適當增設專項運動技能。如,水平二(三年級)“爬雪山”——快速跑+攀爬+滾翻、“過草地”——快速跑+平衡走+低姿勢爬行、“飛奪瀘定橋”——快速跑+單跳雙落+交替跳躍、“挺進大別山”——雙人牽手跑+仰臥起坐。主題內容的實施除了體現在課中的體能練習,還可利用課后服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學練與比賽,以促進學生能夠復習舊知,練習新知,從“以知識技能為本”向“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轉變。
2.統籌安排,全員參與促提升
體育教研組在確定主題內容后聯合學校教導處與德育處,利用課后服務2個時段開設“體驗周”組織學生進行學練,項目分別設在籃球館、活動中心、室外籃球場與田徑場,每個項目內容旁列有故事背景展架。學生在提升運動技能的同時,能夠學習對應主題的歷史背景,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有助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主題體驗中。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參與的時效性,2個時段分地點、分年級、分班級錯峰進行體驗,有效利用課后1.5小時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發(fā)展,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正確參與運動的習慣與興趣。
需要注意的是,體驗周實施前,需與教導處、德育處協同一致,體驗營需在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的帶領下完成,將學生體驗中、后的場地整潔、學生參與表現納入“比賽周”的過程性評價環(huán)節(jié)。
課后的練、賽是課內技能學練的延伸,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不斷挑戰(zhàn)自己,激發(fā)學習內驅力,在主題賽中設計加分環(huán)節(jié),尤其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如,體驗周班級學生的參與表現、體育品德(器材愛護、地面整潔等)可加2分,比賽中各個項目運動技能的掌握程度、比賽專注度、團隊合作表現可加5分。每個班級評選3名學生頒發(fā)“鋼鐵小戰(zhàn)士”獎。
通過將體育與健康學科與國防教育的學科融合,學生在掌握“多種姿勢的滾動”技能的同時,了解了紅軍長征等歷史,激發(fā)了愛黨愛國愛家的情懷,促進了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