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 要:色彩靜物教學是高中美術專業(yè)學校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為了探究高中色彩靜物教學問題、提升色彩教學效果,本文對高中色彩靜物有效教學策略進行研究,從色彩靜物知識、色彩靜物教學分析以及教學質量三個角度出發(fā),結合教學中的內容和訓練方法,剖析如何改進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力圖為色彩靜物教學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高中美術;色彩靜物;寫生;色調;教學策略
色彩靜物教學是高中美術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對美術教師來說,色彩靜物教學更是教學內容中的重中之重。但從整體上看,高中色彩靜物教學效果并未達到理想水平,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方法不科學、教學重點抓不住等問題,從而導致教學質量不高。因此,研究和分析高中色彩靜物有效教學過程、探究高中色彩靜物有效教學策略是當前高中美術教學中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重視色彩靜物知識教學,打牢色彩知識基礎
色彩靜物基礎知識是色彩靜物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色彩靜物知識的教學,幫助學生打牢美術知識基礎。
(一)單色稿練習
單色稿練習是從素描到色彩的過渡性專門性練習[1],對于學生全面認識色彩、打好色彩理論基礎具有關鍵性作用。單色稿是利用色塊來展現(xiàn)靜物的明暗和結構。單色稿練習的教學目的是加深學生對靜物形體結構的認知和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認真觀察靜物的結構和層次,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思考如何去構圖(包括如何構圖完整和合理),思考明暗關系以及虛實和空間關系。單色稿練習拋開了色彩關系的桎梏,重點增強學生對色彩明度的認知。在教學中,教師要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首先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并分析靜物對象,然后講解和分析繪畫工具和畫法,最后布置適當作業(yè)讓學生多進行單色稿寫生訓練,從而全面提升學生對色彩明度的認識。
(二)色彩的變調練習
色彩變調訓練是為了轉變學生對色彩寫生一貫以來的依賴性,讓學生去了解和探究色彩變化的規(guī)律。通過色彩變調訓練,學生可集中精力思考關于色彩規(guī)律方面的問題,從而提升他們對色彩規(guī)律的認識。具體來說,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色彩的變調,然后可通過經(jīng)典作品來展示美術中的色彩變調。比如:通過展示著名畫家莫奈的《草垛》,金黃的麥草垛受到早晨冷色調光線影響,產(chǎn)生藍色和綠色這些冷色調,畫面的整體色調變冷了,正午陽光非常炙熱、光影分明,麥草垛的固有色在陽光下顯得非常鮮艷,影子短短的圍在草垛邊。引導學生體會光線變化帶來的固有色彩不變而明暗色彩產(chǎn)生變化的過程,繼而講解“變調”的含義和操作方法。注意,色彩變調練習可與小色稿訓練相結合,而且可將色彩的變調練習分為平面色的練習和立體色的變調練習:首先,平面色的變調練習一般是對一個主要色塊進行一定幅度的變調后放在畫面中,然后對其他色塊按照相同的幅度進行變調,并不斷調整色塊之間的色彩關系,直到整個畫面色彩和諧;而在立體色變調練習方面,為了使學生對色彩變調的理解更為深入,教師可使用合適的靜物,展示其在不同光線下所呈現(xiàn)出來的色彩和明暗結構變化??傊?,通過平面色變調與立體色變調的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全面把握色調變化規(guī)律。
(三)寫生小色稿訓練
寫生小色稿是每一位初學色彩的同學必經(jīng)的學習階段,寫生小色稿練習對于打好美術根基具有重要作用。在小色稿訓練中,首先要嚴格控制小色稿訓練時長。因為色稿的畫紙偏?。ㄒ话阋?6開為主)且繪畫內容較為簡單,所以單次訓練的周期較短,大概半小時。另外,學生應當加強對整體關系的控制,有意識地省略不必要的細枝末節(jié)。整體訓練周期較長(在半個月至一個月之間),所以千萬不能急于求成;其次,要制訂科學合理的小色稿訓練計劃,明確前期目標、中期目標與后期目標:從掌握單體色彩到把握色調與色彩的協(xié)調,再到平面到立體色彩的過渡,循序漸進;最后,要促進小色稿訓練與色調變化訓練的有機整合,以增強學生對目標對象色彩的掌控能力。
二、色彩靜物教學方法分析
(一)先讀后畫
在進行實踐訓練之前,要注重使用“先讀后畫”的教學方法[2]。不少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習慣采用概念化的學習方法,在作畫時一板一眼,完全遵循教材知識內容,缺乏對美術的思考和認知,這樣并不符合新課改對藝術生的培養(yǎng)要求。因此,在針對美術特長生的教學中,要注意打破傳統(tǒng)教學觀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在學生落筆作畫之前,教師要帶領學生做好兩個方面的“解讀”工作:一是要將色彩靜物知識(包括一些技法的概念、定義和運用方式)解讀透,讓學生在動筆前充分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識,在理論指導下進行實踐,而不能盲目下筆;二是對色彩靜物進行全方位的解讀,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和分析靜物的色彩結構和色調搭配等,在充分分析和解讀之后再讓學生落筆去畫。此外,教師還要對繪畫工具(如不同型號的畫筆)進行講解,做到全方位的解讀,幫助學生應對實際落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而且在解讀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啟發(fā)引導作用,即在講解的同時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解讀。
(二)解決造型問題
在高考中,由于時間限制,不少學生將全部注意力放在塑造一個靜物上,而忽略整體上的色彩關系,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構思畫面整體的色彩構建、沒有形成色彩整體框架,導致作品因缺乏美術中“形”的支撐而被扣分,從而影響成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點幫助學生解決造型的問題。而且在造型訓練中,要做好構圖訓練,不急于動筆,先思考如何構圖,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構圖思路后再進行繪畫;同時,在繪畫時可深入思考色塊設計和構圖位置對比等問題。在解決造型問題時,不要太注重細節(jié)問題,只需用畫筆簡單勾勒出物體的外形結構和透視變化等。
(三)掌握色彩知識與水粉操作技巧
教師首先要講解色彩知識,對水粉調色技巧進行充分講解(如不同顏色之間的調配公式),還要講解水粉操作與調色技巧和方法(如補色互調、同類色互調法和特定顏色的調配法等)。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動手實踐,親自用水粉去調配顏色[3]。例如:教師可讓學生選擇喜歡的色調或者規(guī)定某種色調,讓學生動手去調配;而且在調配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色彩之間的關系,并加深對色彩的認識。水粉調色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需要經(jīng)過較長時期的水粉畫訓練并在長期調色實踐過程中逐漸積累經(jīng)驗,這樣才能掌握較強的水粉操作能力。因此,教師不能忽視學生的水粉調色訓練,要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逐步加強水粉調色訓練難度,循序漸進。例如:教師可將操作訓練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入門訓練。讓學生在“調色板”中進行簡單訓練,學習色彩基礎知識,掌握基本畫法;其次進行深度訓練。要求學生掌握色彩純度和明度變化,具備掌控色彩的能力;最后則是難度訓練。在前面訓練的基礎上,深化對色彩的認知和運用能力。
(四)分辨和把握色調
把握色調的能力是美術高考中所重點考查的內容。色調是指在一組靜物中的物體色彩構成的總色彩傾向。在色彩靜物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歸類的方法去探究色調。具體來說,通過觀察的方法,可以獲得對色調的整體認知。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色調,通過背景與靜物之間的對比來感知整體色調,如觀察和思考襯布與物體間哪種色彩占據(jù)比例較大,襯布的色彩傾向與主要靜物的色彩是協(xié)調關系還是對比關系。在學生對色調有初步感受之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對靜物色調進行更具體的區(qū)分。比如在色彩明度上,將色調區(qū)分為明色調和暗色調;在色性上,將色調區(qū)分為冷色調、暖色調及中性色調;在色相上,將色調區(qū)分為褐調子、紫調子與黃灰調子等,從而幫助學生把握靜物的基本色調。在學生學會分辨色調之后,教師要培養(yǎng)他們把握色調的能力,能夠根據(jù)作品主題來確定色調。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色調的深層次認知(比如不同種類的色調所表達出的情感色彩和情緒色彩等),學會把握色調所傳遞出來的語言,從而能夠靈活運用不同的色調來精準表達作品所傳達出來的情感,使色調與作品內容高度協(xié)調,進而創(chuàng)作出高分美術作品。
(五)觀摩和評價作業(yè)
除了實踐訓練之外,觀摩和評價也是提高學生運用色彩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布置相應作業(yè),讓學生課后去動筆畫,通過作業(yè)來鞏固色彩理論知識。此外,教師還要組織學生互相對作業(yè)進行點評,找出作業(yè)中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措施,借鑒優(yōu)秀作業(yè)中的寶貴經(jīng)驗,以幫助學生提升運用色彩繪畫的能力。在互相評價作業(yè)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認真做好記錄,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反思和反復揣摩,及時補足色彩知識中的短板。另外,教師還可組織優(yōu)秀作品觀摩活動,對經(jīng)典作品進行觀摩學習,體會經(jīng)典作品的魅力,以加深學生對美術的認識。
三、提高色彩靜物教學質量的策略分析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
色彩靜物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4]。第一,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不對學生進行過多的限制和約束,鼓勵學生主動去探究色彩靜物學習的過程,從而通過探究掌握色彩靜物學習的基礎知識,并通過觀察和動手獲得高質量的學習體驗;第二,美術作為一種主觀性較強的藝術形式,與其他理論知識性較強的學科不同,更注重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和對美學的把握。學生要在學習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而不是在教師的知識灌輸下機械地去描摹作品。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來為學生打造一個適合去思考和感悟的課堂環(huán)境,比如通過分組教學的方式組織自由探究活動,在課堂上給足學生自由想象和發(fā)揮的空間。
(二)讓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的色調
在色彩靜物學習中,色調的學習至關重要。在美術高考試卷中,色調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因素,對于學生美術作品的得分起著重要影響作用。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學習和訓練掌握基礎色調知識,并學會簡單地運用色調來進行整體構圖,完善作品的色彩度。首先,教師要讓學生理解色調,掌握物體的色調,重點加深對基礎色調的認識,因為基礎色調是畫面中的主導顏色,在一幅畫里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要學會分辨和把握基礎色調,分清畫面中主次,從而體會畫面中的設計和情感表達。每個人對色彩的感知是不同的,高中階段的美術生對單一色調的感知能力較強,教師可先從單一色彩教學出發(fā),講色調的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開展色調學習實踐訓練,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學生對色調的感知能力,讓學生明白色調對整體畫面布局的影響,學會搭配適合的色調來布局整個畫紙上的色彩,從而提高作品的色彩協(xié)調性。
其次,教師要訓練學生對色調的敏感度,讓學生準確識別色彩,掌握色調運用能力。例如開展臨摹課程,讓學生通過觀察準確認識畫面中的主色調,并分析畫面中的色彩對比關系,從而能更加精準地把握美術作品中的色調控制。另外,學生對色調的感知和運用是隨著色彩知識的掌握和實踐運用而逐步積累的,因此在高中色彩靜物課程教學中,必須將色調教學貫穿到整體學習周期中,逐步加深學生對色調的認知和理解。
(三)帶領學生進行寫生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因此色彩靜物教學中少不了寫生教學。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寫生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三點:一是在寫生前,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合適的寫生地點和寫生物,切勿隨意選擇寫生物。在寫生課之前,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提醒學生準備合適工具,如不同型號的畫筆和紙張等。此外,教師還要根據(jù)課程內容設置寫生的要求,防止學生天馬行空、亂畫一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二是在寫生訓練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先通過細致觀察,讓學生了解透徹寫生的物品的結構和明暗關系,注意分析自己所處的位置和靜物擺放位置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各個物品的比例以及層次,處理好整個畫面的色調及其與周圍環(huán)境、背景的關系。學生觀察完后,再鼓勵學生動筆并在寫生過程中及時給予他們指導和幫助,把握寫生課堂的節(jié)奏;三是寫生訓練結束后,及時給予學生作品中肯的評價,指出學生在寫生課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引導學生對寫生訓練進行回顧和反思。
(四)帶領學生欣賞優(yōu)秀作品
欣賞和借鑒也是美術學習的重要途徑。在高中色彩靜物教學中,教師可定期組織實施欣賞課,帶領學生欣賞美術色彩靜物優(yōu)秀作品,讓學生體會作品的優(yōu)秀之處,進而借鑒經(jīng)驗。優(yōu)秀作品可分為兩種:一是美術名家的作品。通過欣賞名家作品,教師可引導學生領略美術的魅力,感受名家作品的優(yōu)秀之處。但是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的水平與美術名家的作品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學生想要通過作品欣賞來學習色彩靜物學習的具體技巧、找到自身的不足,則需要通過欣賞處于同一學習階段的同齡人作品來實現(xiàn),也就是第二種優(yōu)秀作品(即班級中同學所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作品)。教師可以從日常作業(yè)、寫生訓練中挑選出優(yōu)秀作品,并放到欣賞課上組織學生進行點評和欣賞,讓學生仔細觀察,總結作品的優(yōu)秀之處;同時讓學生指出作品中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并注意在實訓課中揚長避短,吸取經(jīng)驗,有效借鑒優(yōu)秀作品的優(yōu)秀之處。
結束語
綜上所述,色彩靜物教學是高中美術課程體系中的必修課,對于提高學生運用色彩能力及深化對美術的認知具有重要影響。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色彩靜物教學的重要性,不斷加強教學理論的學習、總結實際教學經(jīng)驗,并結合色彩靜物的特點和方法,聯(lián)系美術學科的特性,制訂科學的課程安排,合理安排寫生實踐與色彩理論知識的課時比重;要打牢學生的知識基礎,提高實際動筆作畫水平,切忌紙上談兵,并不斷深化學生對色彩和美術學科的認知;幫助學生取得高分的同時,還要提升他們的美學鑒賞力和學科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龔飛.藝考視角下素描與色彩的關系研究:以靜物畫為例[J].藝術評鑒,2022(10):37-40.
[2]張慶蓮.色彩靜物教學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1(18):150-151.
[3]蔡迪.水粉靜物寫生教學中色彩感覺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析[J].百花,2021(2):60-61.
[4]單愛蘭,王志煒.課程思政視域下色彩靜物課程改革與探索[J].大學,2021(4):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