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碧珠
摘 要:融合教育既是國際特殊教育發(fā)展趨勢,也是新時代我國特殊教育發(fā)展的政策要求。為探索適應殘疾兒童和普通兒童共同成長的融合教育模式,亟需構建融合教育支持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主要從“學校行政大力推動”“配足配齊設施設備”“促進學生多元發(fā)展”“重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輻射引領石樓片區(qū)”五個方面具體展開,取得了不錯成效,對今后整個區(qū)域學校融合教育的發(fā)展起推動作用。
關鍵詞:融合教育;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支持系統(tǒng)
一、背景分析
融合教育既是國際特殊教育發(fā)展趨勢,也是新時代我國特殊教育發(fā)展的政策要求。目前,教育部等部門出臺的《“十四五”特殊教育發(fā)展提升行動計劃》,部署各地加快推進特殊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其中特別指出要加強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探索適應殘疾兒童和普通兒童共同成長的融合教育模式。廣州市番禺區(qū)石樓鎮(zhèn)海鷗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普通學校,學校以貫徹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為抓手,抓住番禺區(qū)作為廣東省第一批隨班就讀示范區(qū)建設的契機,學校舉全校之力構建融合教育支持系統(tǒng),推動學校融合教育高質量發(fā)展。
二、融合教育支持系統(tǒng)構建目標
以推進融合教育發(fā)展、提升融合教育質量、促進和保障教育公平為管理目標。
三、融合教育支持系統(tǒng)構建內容
我校以“放飛一群海鷗”為辦學理念,給每一只鳥飛翔的翅膀,為每一位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成長條件。遵循“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堅持靜待花開。在構建融合教育支持體系上,我校從“學校行政大力推動”“配足配齊設施設備”“促進學生多元發(fā)展”“重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輻射引領石樓片區(qū)”五個方面,大力開展系列融合教育工作,積極創(chuàng)建包容、接納、友愛的校園環(huán)境和氛圍。
(一)學校行政推動
學校重視特殊教育的相關工作,以正校長為主導建立了分工明確的隨班就讀工作小組。由正校長擔任組長,分管副校長、中層領導、隨班就讀學生班主任、科任教師、資源教師、心理健康教師、校醫(yī)等擔任組員,目前正在初步建立教師考核的相關制度。學校每學期有專門的融合教育工作計劃,并召開工作會議和總結會議,以檔案資料促進管理規(guī)范,做好總結反思工作。
(二)設施配備齊全
我校目前有隨班就讀編號學生5名,已配備一名專職資源教師。2019年,學校建設資源教室,占地面積約110平方米,教室分為辦公區(qū)、學習區(qū)、評估區(qū)、康復訓練區(qū)、繪本區(qū),辦公區(qū)主要用于日常辦公、接待家長、檔案管理、教具收集等;學習區(qū)用于學生的認知訓練、學業(yè)補償和生活技能訓練等,開展個訓和小組合作學習;評估區(qū)用于觀察學生的行為和進行綜合評估;康復訓練區(qū)提供粗大動作訓練、精細動作訓練和感統(tǒng)訓練,也組織各種小組社交訓練;繪本區(qū)主要用于日常學生的繪本閱讀學習。
(三)學生發(fā)展多元
1. 合理編班,做好“一生一案”
學校在學生入學前先進行摸查,根據隨班就讀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編班,有隨班就讀學生的班級每班為1人,且做好“一生一案”工作,每名隨班就讀學生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檔案盒,包括學籍表、歷次評估檢測報告、殘疾人復印件(或隨班就讀申請通過資料)、學生基本資料、每學年的個別化教育計劃、試卷調整資料、學生的典型作業(yè)、作品、試卷等。
2. 以教育診斷推動課程建設
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開展教育診斷評估,包括學生興趣、學習特點、家庭教養(yǎng)、感統(tǒng)、課堂行為、適應行為、職前評估等多方面的評估,每學年為每名隨班就讀學生擬定適合他們的個別化教育計劃,擬定合適的教育目標和開展個別化教育課程。每名隨班就讀學生每周在資源教室的課程為5~8節(jié),包括學業(yè)補償、生活適應、注意力訓練、感統(tǒng)訓練、融合團輔等特殊教育課程,既重視特需生學習知識文化,又注重幫助其提高勞動技能和生活質量。課程形式包括個訓課、小組課和團體課。
3. 以融合宣導搭建友愛校園
注重班級融合宣導,每學期每班開展至少2次融合宣導課程,積極利用心理課、健康課為學生開展融合宣導,開展了電影賞析、障礙體驗、融合繪本等多種形式的融合宣導。
開展了4期融合團輔課程。在隨班就讀學生班級挑選普通生和該隨班就讀生一起到資源教室上課,開展融合團輔課、繪本閱讀課,進行融合團輔。
為隨班就讀學生培養(yǎng)助學伙伴,在課堂中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幫助特需生參與課堂,融入課堂;在課下帶領特需生和其他同學進行社交,助學伙伴擁有優(yōu)先參與融合團輔課程的權利。
4. 以家庭溝通促進教育合力
注重家校溝通合作,特別是以個別化教育計劃會議為契機,與家長共同實施學生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形成教育合力。和家長溝通家校如何配合才能讓學生學得更多、成長得更快。
構建合理有效的溝通機制,除家訪外,平常資源教師和班主任會利用微信、電話及時和家長溝通學生在校表現(xiàn)和學校的教學實際,同時也了解學生在家里的各種表現(xiàn)。
5. 輻射其他特需學生,促進學生多元成長
在有特殊需要但非隨班就讀學生有需要時,資源教師在保證隨班就讀學生服務質量之余,將資源教室提供給有特殊需要學生,為其提供服務。
(四)重視教師發(fā)展
1. 以培訓促提升
我校積極為從事融合教育工作的教師搭建成長平臺,鼓勵隨班就讀教師積極參加區(qū)、鎮(zhèn)組織的各項特殊教育培訓,同時線上線下相結合參與特殊教育教研活動。對外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對內對隨班就讀教師開展特殊教育通識類培訓。每學期學校資源教師參加各項特教培訓不少于20場,每名隨班就讀教師參加培訓不少于5場。
2. 以教研促教學
我校隨班就讀教師積極參加區(qū)舉辦的融合教育教研活動,且通過行政推門聽課、準備公開課、集體備課等形式,資源教師與隨班就讀教師積極研討,致力于提高隨班就讀學生課堂參與度。
3. 以比賽促技能
我校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各項融合教育專項比賽,也鼓勵教師積極輔導學生參與各項比賽,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近兩年來,我校融合教育教師和隨班就讀學生積極參加各項專項比賽,融合教育教師獲得省、市、區(qū)級獎項共計7項,隨班就讀學生獲得區(qū)、鎮(zhèn)級獎項共計20項。
(五)輻射引領片區(qū)
我校資源教師承擔片區(qū)的巡回指導工作,為各個融合教育學校融合教育工作提供建議,提高教師對隨班就讀學生專業(yè)指導能力,推動片區(qū)內融合教育學生檔案管理的規(guī)范化。還與番禺區(qū)培智學校的教師一起開展片區(qū)融合教育培訓、融合教育會議,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輻射、推動整個石樓片區(qū)融合教育的發(fā)展。
四、融合教育支持系統(tǒng)構建成效
從設施、行政、教師、學生、片區(qū)等五方面著力,我校融合教育支持系統(tǒng)構建取得了不錯成效,并在去年獲得番禺區(qū)2022年融合教育示范學校,我校也將繼續(xù)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輻射、推動整個石樓片區(qū)融合教育的發(fā)展。
(一)融合文化更和諧
通過多種形式的普特融合宣導,我校目前營造了一個安全、接納、包容、友愛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氛圍,學校致力于特需學生和普通學生的平等,強調對特需學生的接納,普通學生都很樂意在特需學生有需要的時候為其提供適當?shù)膸椭?/p>
(二)課程調整更公平
在學校行政領導的協(xié)調下,融合教育教師通過參加特殊教育培訓,在資源教師的協(xié)助下,能夠調整普教課程,讓融合教育課堂具有彈性,能夠適應所有學生,讓特需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有所為、有所獲。評估學生的需求后,資源教室提供的特殊教育課程也受到所有特需學生的熱愛,他們都期待著在學校的每一節(jié)課。
(三)生生關系更融洽
在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通過多種形式的普特融合宣導,特別是反向融合宣導和小天使進課堂,都能夠明顯感覺到特需學生與普通學生的關系更為融洽,在課堂、課間都能夠發(fā)現(xiàn)普通學生主動幫助特需學生的身影。每次讓特需生回班邀請小天使過來一起上課時,都會發(fā)現(xiàn)班里的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表示自己要跟特需學生一起到資源教室上課。
(四)師生關系更親近
在學校所有教師的努力下,我校的特需學生都從內向、膽怯變?yōu)楝F(xiàn)在見到教師能主動打招呼,說:“老師好!”有時某個特需學生忘記到資源教室上課,其他特需學生能主動請纓說要去叫他過來上課,他們都能有所進步,慢慢打開自己,變得更加開朗,積極向上。每次定期與普班教師溝通工作事宜都能夠發(fā)現(xiàn)他們都在說學生進步了,師生的關系也變得更加親近。
(五)家校溝通更流暢
剛開始跟家長溝通時,家長都顯得十分緊張,他們的內心一定是想著“老師又要來投訴孩子了”,在個別化教育計劃會議、家訪、微信聯(lián)系等多種形式持續(xù)溝通下,家長們都能積極配合學校教師的策略,有時還會主動問需要他們在家中怎么配合,才能使學生有所收獲,能夠更好地配合到學校。家長的轉變并非一朝一夕,他們一定是意識到“老師是來解決問題的!”
五、反思
(一)教師培訓缺乏系統(tǒng)性
針對融合教育教師的培訓缺乏系統(tǒng)性,有點理論化,有時他們對于課程該怎么調整還不是很熟練。今后再開展培訓,可以采用資源教師參加完培訓后,開發(fā)校本培訓,以理論結合實踐,讓融合教育教師能夠更加容易習得并運用特殊教育知識。
(二)資源整合有待加強
目前我校已促成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但是融合教育最終目標是社會融合,所以在資源整合時最好能做到“家”“?!薄吧纭比灰惑w,共同促進特需學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