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政策倡導作業(yè)改革。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以作業(yè)設計為重點,立足語文學科特點,以主題單元教學為基礎,以思維導圖為重點,以課前導學、課中練習、課后鞏固等活動為重點,應用思維導圖設計相關作業(yè),輔助學生學習,使學生掌握學習內容,同時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鑒于此,作者聯(lián)系自身現(xiàn)有經(jīng)驗,闡述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革命主題單元作業(yè)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雙減”;單元主題作業(yè);思維導圖;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9-0005-03
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發(fā)展,主題單元教學備受關注。革命主題單元是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革命主題單元教學中,教師應把握語文教學改革時機,立足傳統(tǒng)作業(yè)設計不足,嘗試以革命主題單元為基礎,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眾所周知,作業(yè)是一項以思維為主的活動[1]。思維導圖可以作為學生思維的支撐。對此,在設計革命主題單元作業(yè)時,教師可應用思維導圖,在豐富作業(yè)形式的同時,為學生提供思維機會,
使學生既能掌握學習內容,又能提高思維水平,具體策略如下。
一、革命主題單元作業(yè)設計課前導學案中思維導圖的應用
課前導學是實現(xiàn)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關鍵。導學案是課前導學的“工具”,是學生自學的支撐?,F(xiàn)有實踐證明,有效的課前導學案,可以使學生有針對性地探究新知內容,建構初步認知,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2]。革命主題單元教學的目的之一是使學生整體認知本單元內容,而梳理單元內容是學生整體認知革命單元內容的重要方式。思維導圖是學生梳理所學的“法寶”,對此,在實施革命主題單元教學時,教師可應用思維導圖設計導學案,助力學生梳理單元內容,建構初步認知。
以統(tǒng)編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本單元(除古詩外)以集中展現(xiàn)的方式刻畫了有血有肉的革命先烈,以時代風云下的革命英雄人物的抉擇彰顯其偉大精神與崇高品質。了解發(fā)生在這些革命人物身上的故事,是學生感受他們偉大精神與崇高品質的基礎。所以,教師可以將革命人物故事作為課前階段的學習內容。起因、經(jīng)過、高潮和結果概括了故事發(fā)展的全過程。在課前階段,教師可立足此過程,應用思維導圖設計導學案(如圖1)。
此作業(yè)具有實踐性,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完成作業(yè)的興趣,又可以使學生獲取自學革命主題單元的方向。實踐證明,學生受到作業(yè)內容的驅動,能自主走進革命主題單元,按照“起因—經(jīng)過—高潮—結果”這一順序分析故事內容,繪制思維導圖,初步整體認知文本內容,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同時,大部分學生因完成導學案,鍛煉了邏輯思維能力和自讀能力,提高了語文學習水平。
二、革命主題單元作業(yè)設計課中練習單中思維導圖的應用
“雙減”政策提倡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學生當堂掌握學習內容,是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課中練習是學生應用所學,增強認知的方式。語文要素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指導,也是教師設計語文作業(yè)的依據(jù)。在實施革命主題單元教學時,教師要緊扣語文要素,應用思維導圖設計革命主題單元教學的課中練習單,引導學生遷移課堂認知,自主梳理課堂所學,提高認知能力。
仍以統(tǒng)編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通過動作、語言、神情的描寫體會人物內心,進而遷移運用于寫作。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語文要素為重點,引導學生走進故事中,從動作、語言、神態(tài)入手,感受革命英雄人物的美好品質。此時,教師可順勢應用思維導圖設計課中練習單(如圖2)。
此作業(yè)能使學生以動作、語言、神態(tài)為入手點,自覺回憶課堂所學,繼續(xù)感受革命英雄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質。自主將具體內容展現(xiàn)于思維導圖,建構文本框架,有利于提高認知能力。在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之際,
教師可巡視課堂,了解他們的課堂學習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不足,并給予指導,助力他們繪制出完善的思維導圖,建構完善的認知。最后,教師隨機選擇學生,鼓勵其展現(xiàn)思維導圖作品,介紹革命英雄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tài),揭示其美好品質。其他學生則進行補充,切實增強認知效果,提高課堂學習質量。
三、革命主題單元作業(yè)設計課后鞏固題中思維導圖的應用
課后階段是“雙減”重點關注的教學階段。減輕學生課后作業(yè)負擔是“雙減”的重點之一。鞏固課堂所學是課后階段的重要活動,也是課后活動的重要目標。在革命主題單元教學過程中,學生體驗不同活動,認知了文本內容,但部分學生所認知的內容有碎片化的特點。建構整體認知是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的重要方式,思維導圖是學生建構整體認知的助力。所以,在課后階段,教師應立足課堂教學情況,應用思維導圖于課后鞏固題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整理課堂學習內容,建構整體認知。
以統(tǒng)編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本單元的《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人民服務》《金色的魚鉤》均以主要人物為中心,描寫相關事件,表現(xiàn)人物的美好品質。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沿著“人物—事件—品質”的路徑引導學生探究文本內容。立足學生的課堂認知情況,教師可設計這樣的課后鞏固題(如圖3)。
在作業(yè)內容的驅使下,學生積極動腦,回顧課堂所學,尤其以革命英雄人物為中心,自主探尋其身上的美好品質與凸顯美好品質的具體事件。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不少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查漏補缺,
完善課堂認知。同時,在共享思維導圖時,學生認真比較,發(fā)現(xiàn)不足,有針對性地完善思維導圖,加深對革命主題單元內容的認知,同時順其自然地鍛煉反思能力,提高語文學習水平。
四、革命主題單元作業(yè)設計中教讀課思維導圖的應用
教讀課是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的活動。大情境、大任務是革命主題單元教讀課的重中之重。思維是學生體驗情境、探究任務的支撐。在缺乏思維的情況下,學生難以解決相關任務,認知所學內容。由此,在實施革命單元主題教學時,教師可應用思維導圖設計作業(yè),并將作業(yè)應用于教學始終,助推學生積極思考,逐步深入認知文本內容,提高閱讀理解水平。
以統(tǒng)編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在實施革命主題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圍繞單元主題,立足閱讀篇章,設計幾項任務,如“托物言志品風骨”
“回憶中的家國情”“全心全意為人民”等。結合任務內容,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其他任務,推動教讀課的開展。在教讀課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靈活應用作業(yè),引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認知文本內容。比如,在完成回憶中的家國情這項任務時,教師以《十六年前的回憶》為重點,創(chuàng)設四項活動。同時,教師以四項活動為基礎,呈現(xiàn)相關作業(yè)。如在完成活動二(找時間節(jié)點,整體感知)時,教師呈現(xiàn)如下作業(yè)(如圖4)。
在呈現(xiàn)作業(yè)內容后,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在充足時間的保障下,大部分學生以時間節(jié)點為入手點,重點探尋相關內容。在此過程中,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初步認知文本內容。在規(guī)定時間結束后,教師鼓勵學生毛遂自薦,展現(xiàn)思維導圖作品。教師則立足學生作品,提出不同問題,引導全體學生思考,深入探究相關內容,提高對文本內容的整體認知水平。之后,教師則開展活動三(找反常表現(xiàn),領悟情懷),呈現(xiàn)如下作業(yè)(如圖5)。
實踐表明,多樣的作業(yè)不僅能推動革命主題單元教讀課的開展,還能使學生有針對性地體驗不同活動,積極繪制思維導圖,認知文本內容。
五、革命主題單元作業(yè)設計中放讀課思維導圖的應用
放讀課是以學生自讀為主的活動。革命主題單元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此類文章的方法,積累閱讀經(jīng)驗,學會自主閱讀。在課堂上,教師應用多樣方式引導學生閱讀革命類文本,使學生一步步地感知革命單元主題,建構了文本認知。在此過程中,不少學生獲取了閱讀方法,積累了閱讀經(jīng)驗,為參與放讀課做好了準備。作業(yè)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依據(jù),思維導圖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支撐。所以,在實施革命主題單元教學時,教師應尊重學生閱讀所得,設計作業(yè),輔助學生自主閱讀。
以統(tǒng)編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在課堂上,教師以《軍神》《青山處處埋忠骨》這兩篇文章為重點,引導學生進行批注閱讀,讓學生關注描寫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語句,借此感受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質。立足學生的閱讀所得,教師順勢開展放讀課,
并設計如下作業(yè)(如圖6)。
如此作業(yè)內容,既為學生指明了自讀革命類文本的方向,又為學生指出了合作交流方向。在展現(xiàn)作業(yè)內容后,教師為學生提供充足時間,驅動其自主、合作閱讀。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積極思考,遷移閱讀所得,勾畫相關內容,自覺地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入手,感受其身上的美好品質。在感受的過程中,學生自覺制作思維導圖,呈現(xiàn)相關內容。之后,學生分享各自的思維導圖,互相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發(fā)現(xiàn)彼此的自讀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完善建議,助力他人查漏補缺。同時,在此過程中,不少小組仍會有尚未解決的問題。教師要把握時機,以尚未解決的問題為重點,開展集體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合作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能自主完善思維導圖作品。最后,教師和學生一起選出優(yōu)秀作品,在班級中展示,借此實現(xiàn)賞識評價。
六、結束語
總之,在實施小學語文革命主題單元教學時,教師要把握“雙減”時機,以課前導學案、課中練習題、課后鞏固題目、教讀課、放讀課等為入手點,聯(lián)系教學內容,以制作思維導圖為具體內容,設計相關作業(yè),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使學生積極思考,探究學習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用直觀的框架展現(xiàn)學習所得,并不斷完善框架,由此由淺入深地認知革命單元內容,同時順其自然地鍛煉思維能力、自讀能力等,提高革命主題單元學習質量,減輕過重的學習負擔,實現(xiàn)提質減負。
參考文獻
邱志凱.“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大單元作業(yè)設計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2(5):66-69.
張蕾.借助“設計思維” 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例談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作業(yè)設計[J].知識文庫,2021(23):172-174.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寧德市東僑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22年度課題“‘雙減視角下小學語文大單元作業(yè)設計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課題立項號:DQJYKT2022-24)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東菊(1981.7-),女,福建寧德人,
任教于福建師范大學東僑實驗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