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珊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培智學校語文教學模式開始逐漸向生活化轉變。培智學校的教學對象具有一定特殊性,而語文課程的學習在培智學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更好地適應培智學校學生實際的學習需要了。將語文課程生活化,不僅可以使抽象的語言知識點變得更為具體生動,而且也可以有效激發(fā)培智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關鍵詞:培智學校 語文教學 生活化 ?思考
一、培智學校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基本概述
“教學生活化”是指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課堂中所教學的內容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與此同時,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學生也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有效解決。長遠而言,更有利于培智學校學生的發(fā)展。
培智學校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滲透生活化理念,把學習內容融入到生活中去,那么學習過程就會變得更加輕松,有效加強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內化。與此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語文知識的趣味所在。[1]
二、培智學校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對策
(一)營造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環(huán)境
這里的教學環(huán)境主要指的是教室。首先對課堂的墻壁進行改造,可以粘貼上溫暖的壁紙,讓學生感受到溫馨。然后,在教室窗臺擺放一些盆栽植物,在角落里設置讀書角,讓學生在充滿書香氣息的教室里學習,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最后,在餐桌和座椅的選擇方面,建議選用動物造型的。當然,課堂的燈也非常關鍵,選用可以保護視力和節(jié)能的燈具。同時,建議針對上課情況選擇適合的活動場地。在課堂上,教師可按照講課內容和活動場景營造不同的活動環(huán)境,讓語文課堂更加生活化、生動化。[2]
(二)課堂內容生活化
教師需要以課本內容為基礎,從現(xiàn)實生活中入手,找到與培智教學相配套的生活素材。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又能將學生在平時日常生活中的體驗和感悟融入到語文學習中,使語文理論知識教學和現(xiàn)實生活緊密結合,使學生更快、更多地融入社會、了解社會。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明確學生的興趣,將學生興趣點和知識點教學進行有效融合,使得知識點的學習更加簡潔明了,加深學生對于重難點知識的記憶,構建趣味性教學課堂。[3]
通過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再在課堂教學時附上相關的圖片等,他們很容易就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回憶起現(xiàn)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這不但有助于增強培智學校學生對語文課本內容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培智學校學生的語文水平,引導他們將所學的語文知識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也有利于增強培智學校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的適應性能力。
(三)讓教學貼近生活
教育需要多元化。在實際的教學中,語文教學生活化可以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這可能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優(yōu)化教學效果。所以,應從實際生活入手,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生活資源,使生活化教學方法在課堂上起到較好的效果。
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體驗法運用于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按照課堂教學內容和現(xiàn)實生活場景開展具體教學。對于培智學校的學生而言,語文知識點相對抽象,不易掌握,若將這些知識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就能讓一些抽象的知識點變得具體化,更便于學生了解與掌握,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就能有所提高。[4]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上冊《爸爸媽媽》一課時,我首先用多媒體展示課本上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圖上都有誰。再通過數(shù)一數(shù),讓學生知道貝貝家有三口人。最后播放貝貝介紹自己家庭成員的語音,讓學生了解介紹的方法。在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后,我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進行了知識拓展。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家庭作業(yè),讓學生與家長一起,把全家福照制作了精美的PPT。課堂上通過播放照片,讓學生說一說每張照片上都有誰,然后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把學習內容融入到學生生活中去,不僅使學生學會了課堂知識,而且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語文教學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學生在學習語文時也離不開日常生活的經(jīng)歷,語文學習存在于學生的生活中。而對于培智學校的學生而言,教師引導他們利用語文課堂了解生活、反映生活、體驗生活,并通過結合校園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會活動等多方面途徑引導學生學好語文,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培智學校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唐紅艷.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培智學校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21(40).
[2]趙媛媛.操作學習在培智學校低年級數(shù)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22(05).
[3]王祝龍.微課在培智學校生活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21.
[4]李蘇瑾.培智學校生活語文學生成長評價手冊設計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