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崇輝
摘要: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科學的教學策略,能促進教學目的的達成和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體驗學習的快樂。“樂·思”教學策略符合時代教育的要求。學生在自主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實踐中生成自樂;學伴在思維碰撞、意見達成、親密合作中擁抱互樂;師生在突破自我、價值實現(xiàn)、共生共榮中凸顯他樂。快樂教育的“快樂”,不僅是教育活動的活潑愉快,更要用科學的方法、有效的途徑引領學生從情感變化、從心理體驗的快樂,轉化為一種有目標追求、價值實現(xiàn)等更高級別的快樂??鞓返臅r間更長遠,由眼前的快樂走向人生的快樂;快樂的內涵更厚重,由情感的快樂走向追求的快樂;快樂的形式更科學,由內驅力的牽動走向內驅力覺醒。
關鍵詞:教學策略;快樂學習;快樂思考
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起著決定教學效率、質量高低的作用??茖W的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能促進教學目的的達成和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實現(xiàn)高效課堂[1]??茖W的教學策略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有助于學生學習自覺性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高階思維的形成,并且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為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皹贰に肌苯虒W策略是這些年來我們嘗試的一種教學模式,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樂·思”教學策略的“樂”源于《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思”源于“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有疑問才有思維,經過思維才能解疑。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思維成長的過程,學生總是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得到發(fā)展。教師要擁有顯微鏡那樣的“慧眼”,這只“慧眼”可以透過教育現(xiàn)象看清細微、弱小的教育細節(jié),將教育的每個細節(jié)做精致,這就是在做大教育。教師還要具有望遠鏡那樣的“天眼”,這只“天眼”可以基于現(xiàn)在的教育現(xiàn)狀去設計更具前景的教育未來,做未來教育的探索者。
“樂·思”教學策略發(fā)源于學生現(xiàn)在學習的現(xiàn)狀。說起快樂,與之相對的就是不快樂。那為什么現(xiàn)在的條件好了、教學理念新了、知識來源途徑廣了,學生反而對學習不感興趣了呢?甚至有一些已經進入頂尖大學的學生出現(xiàn)了厭學、棄學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著社會、學校、家庭、自身等諸多因素。教師的任務就是轉變不利因素,讓學生樂學、善思,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時代新人。
實踐表明,“樂”與“思”的結合,是教與學和諧發(fā)展的時代要求。“樂·思”是教育的起點,用興趣體驗開啟學生成長之旅;“樂·思”是教育的過程,是教育全域視野下的樂學研思,知行合一;“樂·思”也是教育的目標,在樂與思的循環(huán)往復中把學生培養(yǎng)成熱愛生活、樂學篤行的人,進而影響其一生的發(fā)展,實現(xiàn)真善美的價值追求,快樂至善,思辨求真,求實進取。
快樂教學應該使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是一種精神滿足,更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以,我們的任務就是想辦法讓學生對學習感到快樂,并讓這種感受成為一種習慣。教學時,教師既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快樂因素”,又注重創(chuàng)設學習中的“快樂環(huán)境”,還注重提煉教學中的“快樂路徑”,實現(xiàn)“三樂”———自樂、互樂、他樂的教學效果。
學生在自主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實踐中生成自樂[2]。在一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練習課中,我引導學生解決了這樣一道習題:兩個長方體的體積相等,它們的表面積也一定相等。學生對這道命題的判斷說法不一,對這句話的理解也頗為費力。如果我把問題的結論告訴學生,他們也會掌握這個知識點,但這與我們的教學目標相違背。于是,我打算讓學生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去體驗獲取知識的快樂?!昂⒆觽?,你們能想到一個好的方法來證明自己的想法嗎?”有一個學生很小心地舉起手,提出了一個驗證的方法:“老師,我們可以通過捏橡皮泥的實驗來證明?!睂W生一片贊成聲。對啊,捏橡皮泥是學生再熟悉不過的了。于是,我順勢引導,讓學生根據(jù)問題通過捏橡皮泥的方法來做一做,并讓學生說說捏橡皮泥過程、方法、結論等。經過觀察討論,大家明白了,同一塊橡皮泥,在保證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捏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其表面積不一定相等。捏橡皮泥成了這次學習的有力補充,也為后續(xù)初中圓柱體和圓錐體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比如體積相等的兩個圓柱體,等底等高嗎?兩個圓柱體體積相等,其中一個的高是另一個的2倍,這兩個圓柱體的底面積有何關系?諸如此類,學生只要聯(lián)系到捏橡皮泥,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學伴在思維碰撞、意見達成、親密合作中擁抱互樂。在講解“體積的認識”一課時,學生對《烏鴉喝水》的故事是比較感興趣的,都能理解石子所占空間的大小就是石子的體積,但我又提出了新的問題:烏鴉一定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議論紛紛,我順勢讓他們進行小組合作,通過實驗能得到什么樣的結論?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得到的結論是:如果瓶子里的水量達到40%—50%時,烏鴉是能喝到水的。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少于40%時,烏鴉就喝不到水了。學生在愉快的合作中不僅加深了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理解,還在質疑思辨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習能力和思維水平,感受到了合作帶給他們的快樂[3]。
師生在突破自我、價值實現(xiàn)、共生共榮中凸顯他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切實感受到獨立自主的快樂、積極主動的快樂、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快樂,這樣才能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教師收獲的則是彎下腰來與學生同齡的快樂,走下講臺與學生平等的快樂;學生促進教師進步的快樂,學生促使教師不斷研究的快樂……
“三樂”教學著實讓教師和學生體驗到了一些快樂,但面對教學改革的思潮,面對未來人才的培養(yǎng),我們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我們認為,對快樂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心里、情感,還需要對快樂有更深入的理解。因為快樂教育的“快樂”,不僅是教育活動的活潑愉快,更是要用科學的方法、有效的途徑引領學生從情感變化、從心理體驗的快樂,轉化為一種目標追求、價值實現(xiàn)等更高級別的快樂??鞓返臅r間更長遠,由眼前的快樂走向人生的快樂;快樂的內涵更厚重,由情感的快樂走向追求的快樂;快樂的形式更科學,由內驅力的牽動走向內驅力覺醒。在這種轉化的過程中,我們認為從快樂的起點出發(fā),經過快樂的教學過程,走向更高級的快樂,不但可能,而且可行。這時,我們在“三樂”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三思”教學,即思疑、思異、思想,進而“樂·思”教學策略得以完善。
思疑:學貴有疑,疑是一切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的基礎,我們就是想培養(yǎng)學生如何思考出更多的疑問,促進他們的進一步思考,進一步去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獲取更多的學習上的快樂。學生擁有人生的快樂才是我們的教育追求,這條路徑就要通過我們的“教”去積淀、去實現(xiàn)[3]。我們現(xiàn)在正在做基于結構化教學發(fā)展學生高級思維的實踐研究,嘗試對小學階段不同板塊進行系統(tǒng)研究。其中對數(shù)的認識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時候,學生就大膽提出了疑問:“我們所認識的數(shù)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有沒有什么共通之處?”面對學生的疑問,我們帶領學生將這部分內容進行結構化學習。學習中他們發(fā)現(xiàn)不管是自然數(shù)、小數(shù)還是分數(shù),它們都屬于數(shù)的認識范疇,在知識的內在結構上存在著相似的邏輯關系。于是,他們開始尋找這些數(shù)在結構上的相同點,開始將數(shù)的認識進行結構化分析和整合。在教師的引領下,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不同的,有的借助度量維度將數(shù)的認識進行結構化,通過理解數(shù)的意義培養(yǎng)數(shù)感。有的借助直觀維度利用數(shù)軸、拼擺、轉化等方式進行結構化學習,通過把握數(shù)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維方式,從而提升數(shù)學素養(yǎng)。我們的目標不再是知識目標的習得,而是思維方式的變化,而這種思維方式能夠去思考現(xiàn)實世界,能夠對瞬息萬變的不定性做出正確的思維判斷,解決各種各樣的生活問題。
思異:求異思維將使學生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方法與能力。學生受教育的媒介是課本,課本的內容來源于生活。因此,我們就要通過各種方法,恰當?shù)貙W生的學習需要同教材的設計意圖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思維視角來思考獲取知識的方法,用不同的思維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用不同的思維過程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所有這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于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求知欲望、科學精神,培養(yǎng)成具有良好思維品質的學習者,長此以往轉化為持久的學習快樂感。這樣才能實現(xiàn)“樂”與“學”的有機統(tǒng)一,才能保證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
思想:數(shù)學思想是學習過程中逐漸掌握并運用的,情感思想則是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形成的?!肮噍敺ā薄邦}海術”“加班補”之類的教育方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使他們體驗不到學習的快樂。改變是當務之急,發(fā)展是必然趨勢。改“講堂”為“舞臺”,歡樂的舞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獲得必備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改“教條”為“和諧”,氛圍的和諧讓學生能量自然釋放。改“定性”為“個性”,個性的張揚才會讓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樂·思”教學策略逐漸彰顯了魅力,在教學策略的不斷推進下,教師的教學理念發(fā)生了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改變,教師樂教、善教,學生樂學、善思,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快樂的獲取知識、增長能力,促進各自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王玉強.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9).
[2] 周群.快樂數(shù)學,源于實踐:對組織切實有效數(shù)學實踐活動的研究[J]小學時代,2019(4).
[3] 孫遠亮.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構建快樂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J]. 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9(28).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