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宏
摘要:基于我校課改實驗班的英語教學實踐,本人認為滿足孩子的天性和心理需求是實現(xiàn)課堂和諧的前提。為此,要大膽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本文以仁愛版教材為例,從實踐的層面闡述了如何進行教學方式改革和課堂教學流程設計,讓英語課堂和諧有效。
關鍵詞:教學方式;課堂流程;任務分配;和諧有效;快樂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157-01
1.尋求教學模式突破與創(chuàng)新
1.1 科學建設小組,讓課堂“動”起來。科學的小組建設是該課題研究的核心內容。首先打破傳統(tǒng)的班級布置格局,課桌椅以小組為單位以方陣的形式擺放,以6到8人為單位,按照男女比例適中、性格特點互補、優(yōu)勢科目搭配、成績均衡的原則組建小組,不斷優(yōu)化、合理流動。其次,選拔培訓小組長。小組長由學習優(yōu)秀、性格外向、有責任心、組織能力強以及對自身要求高的同學擔任。小組長起著溝通、帶動、幫扶、檢查評比、跟蹤反饋等重要作用。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小組互幫互助,相互交流和相互競爭。
1.2 強化課堂常規(guī),讓課堂"活"起來。首先,抓好一系列的課堂常規(guī)建設:包括講解的標準(講解的同學要求聲音洪亮,其他同學進行糾錯和歸納),講解的秩序、板演的速度等做出具體規(guī)范,確保課堂高效有序。其次,在展示中學生相互謙讓,互相鼓勵。通常情況下,讓中等生展示,優(yōu)等生進行點評,后進生質疑,全員參與,避免精英式的展示,杜絕假合作。
2.注重課堂流程的科學合理
2.1 預習要充分高效。預習應該成為"正課"。預習是一個常被忽略甚至遺忘的環(huán)節(jié),然而本人認,預習可以使大部分零碎的知識得以梳理和消化,因此它并不會浪費時間。它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策略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走向自主學習的必經(jīng)之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怎樣做好預習呢?
2.1.1 自主預習。由于課程關系,預習的部分任務應該放在課外進行。我要求每天睡覺前聽幾分鐘磁帶,感受語音語調,堅持不懈;養(yǎng)成大聲朗讀的習慣;養(yǎng)成獨立與文本對話、獨立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習慣;養(yǎng)成用雙色筆做好預習筆記和糾錯筆記等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2.1.2 合作預習。合作產生效益,合作帶來快樂。預習環(huán)節(jié)也有展示,首先是小組內部展示。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小組成員互幫互學、取長補短。小組合作實現(xiàn)了"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策略,也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每個小組都有一個小老師和自己的一臺戲,每個同學展示自我的機會,這與傳統(tǒng)課堂一個老師一臺戲相比,效率自然倍增。其次是班級展示。各小組把預習的成果(基礎知識),根據(jù)內容和需要,以單詞、詞組和句型的PK,對話及課文的誦讀比賽等用不同形式展示出來,加深了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班級平臺的展示中,學生在活潑而又設計嚴謹?shù)恼n堂活動中相互競爭、相互協(xié)作,掌聲不斷,其樂融融!
2.2 展示要體現(xiàn)價值。在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根據(jù)預習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的問題,精心設計各個小組的展示任務。展示不再是預習環(huán)節(jié)的翻版,學生都會的內容不展示,出錯率高的要重點展示。展示要有增長點和拔高點,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詞匯、句型甚至語法在他們自己創(chuàng)設的語境中進行創(chuàng)作,形式不限。臺上的同學盡情展示,臺下的學生認真傾聽,不時進行糾錯、補充和評價。教師則不失時機地介入,進行追問、點評和評價。
不難發(fā)現(xiàn),展示任務的設計與分配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展示的效果。那么怎樣設計和分配小組的展示任務呢?
以下是本人設計的仁愛版八年級上冊Unit1 Topic1 Section A的流程設計任務分配:
2.2.1 首先是兩個主持人的情景導入:談論關于體育運動的話題。
2.2.2 詞匯樂園(任務分配給一組和六組)。預習成果檢測:首先讓一組合六組PK單詞拼寫(一個單詞一分),檢測預習成果,增加學習樂趣。然后,就黑體字單詞造句比賽(一個句子3分)著重考查學生的語言的運用能力。最后,展示重點詞匯詞會恰當使用這些詞匯,會遷移和拓展)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創(chuàng)新能力。與此同時,其他組員并不閑著,他們要傾聽、糾錯、補充和評價。
2.2.3 1a對話展示(任務分配給二和四組) 。通過誦讀比賽(二四小組PK)促進學習朗誦水平的提升,活躍課堂氛圍,也提升他們合作能力。要求對改編1a 對話(注意情景、語音、語調、表現(xiàn)力。)最后展示重點句型和語言點。(具體內容通過導學案呈現(xiàn))
2.2.4 對話小創(chuàng)作。(四組)(展示1b。)。利用采訪活動談論新學年的打算(由小玲負責,各組的小組長參與)
2.2.5 語法(五組)be going to do。要求小組通過設置情境引入語法;與同學進行互動,進行翻譯句子的練習:(提問同學)最后歸納總結be going to do 這個語法重點。
2.2.6 課文2的對話展示(三組負責)。
第一、誦讀比賽(三五組PK)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第二、改編對話并針對重點句型和語言點與同學進行互動。
把任務非常具體地交給每小組,只要把展示的要求加以明確,再由小組長分配給每位同學,學生就能把課堂變成自己的樂園。當學生的主體地位被確立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會完全地被激發(fā)和釋放出來。教師在自主發(fā)展的課堂上,一次次體驗著"教學相長" ,一次次品味著與學生共同發(fā)展的幸福。你會吃驚地感到:"我們的學生真厲害!"這就是展示帶來的巨大價值。
3.建立多樣化的評價機制
通過采用了多樣化課堂評價機制,每位學生在每節(jié)課的展示得到的分數(shù)(包括老師的評價,參與的次數(shù)、品質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所得的分數(shù))由學生本人記錄到黑板上的"井"號鍵上。組長把當天的數(shù)據(jù)整理并填入"組長對小組成員的評價表", 評選每日展示之星。 "小組評價表"則記錄了每個小組團結協(xié)作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的分數(shù),由此產生"活力小組"。通過獎狀、貼照片以及發(fā)短信給家長等方式,對課堂表現(xiàn)突出的同學進行表彰。實踐證明,它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課堂的熱情,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的投入程度。
總之,動態(tài)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相比,更符合現(xiàn)代教學理念和新課標的要求。然而,動態(tài)課堂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要求老師具有駕馭知識、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實踐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不少老師對于操作流程不熟悉、使用方法不恰當、甚至無法維持課堂紀律,這很容易導致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低效,久而久之,對教改產生懷疑和抵觸情緒。
參考文獻:
[1] 劉吉林 宋寶和 王坦,2007,走向自主,山東教育出版社。
[2] 馬斯洛, 1943, 《人類激勵理論》。
[3] 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2006,農村教改新突破,濟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