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秀琪
【摘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強化學生的“政治認同”、增強學生的“德法意識”、引導學生堅持“科學精神”以及“公共參與”,從而培育學生有信仰、有價值、有理性、有擔當?shù)纳盍?。用生活來教育、為了生活而教育,應當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原點和歸宿。指向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的生活力培育,能造就學生成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高中政治;核心素養(yǎng);生活力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要引導高中生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通過系統(tǒng)化的思想政治教學,培育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高中思想政治素養(yǎng)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等素養(yǎng)。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生成,必須基于學生的生活、在學生的生活中并且為了學生的生活。政治核心素養(yǎng)的奏效、達成,其標識并不是學生機械地背誦知識,而是學生能積極地踐行。政治核心素養(yǎng)應當體現(xiàn)在學生的有意義、有價值、有尊嚴的生活上,體現(xiàn)在學生的生活力上。陶行知說,“生活力是一個生活的能力”。只有有意識地培育學生的生活力,學科核心素養(yǎng)才是一種有意義、有價值的素養(yǎng),才是有用的、接地氣的素養(yǎng)。同樣,也只有指向?qū)W科核心素養(yǎng),生活力的培育才能有方向、有針對性、實效性。
一、強化“政治認同”,培育有信仰的生活力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課程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思想性,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作為教師,要提升自我的政治站位,不僅要向?qū)W生傳輸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而且要用這些理論來指引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指引學生的日常生活。只有讓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關聯(lián)學生的生活,學生才能更深刻地感受、體驗到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學習的意義和價值。生活力是一種生活的能力,這種生活的能力必須具有價值的根基。否則,學生的生活極有可能陷入“價值虛空”狀態(tài),變成一種“虛無主義”的得過且過。有信仰的生活力,是一種積極向前、向上的生活力,是一種改造社會的生活力。為此,教師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必須要求學生要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方法論,樹立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史觀等。在新時代,就是要求學生要樹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學生樹立一種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夢想。
有了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學生的生活就有了一種價值的根基。學生就會為了理想、信仰等而努力奮斗,學生的生活就會充滿魅力。學生對國家制度、國家政策就會形成一種認同,就會樹立一種“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仰。教師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要擺事實、講道理,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實踐活動。要借鑒各種圖片、視頻、音頻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方面,尤其是要展示中國式現(xiàn)代化取得的偉大成就。比如教學人教版必修四“實現(xiàn)人生價值”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認識“價值”“價值觀”,更要引導學生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價值創(chuàng)造”和“價值實現(xiàn)”,更要結合學生的生活,來深化學生的認知。如筆者在教學中從價值的“物的價值”和“人的價值”入手,引導學生思考“教師的價值是什么?”“學生的價值是什么?”等問題,并引導學生積極地研討。通過思辨、研究,學生認識到了“每一個人的生命價值是獨一無二的,是不可以替代的”“人是目的”“人的本質(zhì)并不是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學生還結合自身的角色和教師的角色,分析自己作為學生的價值和教師的價值等。這種結合實際對價值的思辨,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增強德法意識,培養(yǎng)有價值的生活力
法律是學生生活的底線,道德是學生生活的標桿。通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不僅要培育學生的道德精神,更要培育學生的法治意識。道德與法治是學生生活的兩翼,對學生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引導、啟示作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既要培育學生的道德精神,又要培育學生的法治意識。從道德與法治入手,就是培育學生有尊嚴的生活力。有尊嚴的生活力,既體現(xiàn)在學生的生活擁有道德的情懷上,也體現(xiàn)在學生的生活具有法治的意識上。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引入學生生活中的題材、案例等,來引導學生研討。相比較于抽象的說教,切合學生生活的案例、事件等對于培育學生的德法精神更具有親和力。教學中,教師要遵循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原則等,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思想政治教學方式等,引導學生在生活、活動中增強對高中思想政治學習內(nèi)容的認同,讓學生在思想政治學習中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更要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暗隆薄胺ā庇^念的培育應當貫穿于高中生思想政治課程學習的始終。不僅要讓學生知法、懂法,更要讓學生遵法、守法、用法。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的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文明觀、道德觀等,引導學生“過有道德的生活”。同時,要引導學生認識“道德與法治”的不同,道德是向善的,是建基于人性本善道德預設基礎上的,而法治是建立在公平和正義基礎上的。通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不斷增強學生的道德情懷、法治意識等,引導學生過良善的道德生活、過有意義的價值生活、過有尊嚴的法治生活。
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源頭活水。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這樣說,“從教育與生活的關系、關聯(lián)來看,是生活決定教育而不是教育決定生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只有從培育學生的生活力出發(fā),將思想政治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才能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樹立道德的觀念、法治的觀念。增強學生的道德情懷、法治意識,能培育學生的良好的道德觀念、法治意識,進而能讓學生更好地融入生活之中。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和道德情懷,能更有效地讓學生感受生活、體驗生活、享受生活、完善生活。
三、堅持科學精神,培育有理性的生活力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就是要求教師的思想政治教學要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事件等作出科學的判斷。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都不是簡單的“事實性問題”,而更多的是“價值性”問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的價值觀等。就是要引導學生對個人的成長、社會的進步、政治的生活等形成科學認知。
價值性能的問題能培育學生的有理性的生活力。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堅持“教學評一體化”的原則,在引導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過程性的啟發(fā)、引導,從而提高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效能。比如教學“商品與價格”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筆者既要引導學生辨析“價值”和“價格”等核心性的概念,同時又要引導學生理解商品價值和價格之間的關系。教學中,筆者這樣追問:很多商品在一段時間內(nèi)為什么會出現(xiàn)價格的波動?影響商品的價格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有哪些決定性的因素?生產(chǎn)的成本、地域以及時間等在商品價格中發(fā)揮著怎樣的作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身邊具體的商品的價格波動引導學生探究。比如可以以“黃金”的價格波動、能源的價格波動為例,來引導學生認識價格波動,就能豐富、擴大學生的認知。學生發(fā)現(xiàn),戰(zhàn)爭、美聯(lián)儲加息、世界各國拋美元購買黃金等看似比較遙遠、八竿子打不著的事件都能對有關的商品如“黃金”“能源”等的價格產(chǎn)生深遠的、長久的影響。借助于這樣一種具體的商品的價格分析,能讓學生深刻了解商品價格的變動與供求關系的變化之間的微妙關聯(lián)。借助于這樣的一種具體商品的分析,能讓學生對相關的、遙遠的、超越學生生活場域的生活化事件進行科學性、復雜性的思考。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多援引學生生活中的事件來引導學生分析。如此,學生就會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對事件作出科學性的研判。當然,生活中的事件不是捕風捉影,而最好是源于主流媒體、官方渠道。培養(yǎng)學生有理性的生活力,不僅要求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遠離謠言,不信謠、不傳謠,而且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理性分析生活事件,要讓生活事件的分析體現(xiàn)出事件分析的真實性、時代性和教育性。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切實通過思想政治教學來培育學生的理性判斷力、理性實踐力,進而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理性精神等。借助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能有效地培育學生的科學性思維、科學性認知,能有效地培育學生的辯證性思維、辯證性認知,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認知、思維的深度、廣度,進而讓學生理性地認識社會、生活,理性地看待問題,做一個有理性、有思想的人。
四、引導公共參與,培育有擔當?shù)纳盍?/p>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不是培育“思想的巨人、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而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公共生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公共生活,能培育有擔當?shù)纳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不僅僅要引導學生學習教材知識,更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知識。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不應只是將學生圈養(yǎng)于教室之中,而應當積極鏈接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積極社會實踐。通過社會生活和實踐,培育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提升學生的公共參與能力,優(yōu)化學生的公共參與品質(zhì)、發(fā)展學生的公共參與素養(yǎng)。通過引導學生的社會公共參與,激發(fā)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力,提高學生的社會生活水平、質(zhì)量,優(yōu)化學生的社會生活生態(tài)。
引導學生的公共參與,培育學生有擔當?shù)纳盍?,就是要求社會實踐要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自主活動設計、活動實踐能力。引導學生的公共參與,要求教師要培育學生的自主性、自能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當學生的生活、學習、工作等均能實現(xiàn)一種自動,教育水平便可以顯著提升?!蓖瑫r,學生在自主性、自能性的公共生活參與中,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由此,以生活力為核心,借助于公共參與能將學生的“自動力”“創(chuàng)造力”等發(fā)掘出來。比如教學“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筆者就引導學生深入到市鎮(zhèn)兩級人大、政協(xié)“有事好商量”的活動,讓學生聆聽市鎮(zhèn)兩級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的履職匯報,學生看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履職的盡職盡責,看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的許多創(chuàng)意方案等,對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產(chǎn)生了由衷的、崇高的敬意。很多學生立志,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之后,也要爭當一名光榮的人大代表或政協(xié)委員。學生認識到作為人民的公務員,不應當坐在辦公室中,而應當下基層進行實地調(diào)查。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答記者問中所說,“坐在辦公室看到的都是問題,而深入調(diào)查看到的都是辦法”。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針對“有事好商量”活動獻計獻策。這樣的一種社會公共生活的積極參與,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興趣,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積極性,發(fā)掘了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創(chuàng)造性。學生積極主動地謀劃,他們想辦法、出點子,其中有些“辦法”“點子”等被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稱之為“好辦法”“金點子”。當學生看到了自己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能力的顯現(xiàn)和外化,就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參與公共生活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參與公共生活的效能。
主動參與社會公共活動有助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習從課堂從出校園,讓學生的校內(nèi)生活與校外生活、學習生活與業(yè)余生活等得到了融通、融合。積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公共生活(主要是校外生活、業(yè)余生活等),提升學生的實踐力。積極參與社會公共生活,就是要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育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生活的主人、成為自己的主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實踐證明,提升學生的生活力,能促進學生的精神的豐盈、豐富,能促進學生的生命解放與舒展。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增強學生的社會公共生活參與能力,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
生活力是陶行知先生“三力理論”的根基。通過培育學生的“生活力”,學生才能成為“真善美”的活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分數(shù)至上”的觀念,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用生活來教育、為了生活而教育,應當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原點和歸宿。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將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灌輸與當下提倡的啟發(fā)引導等結合起來。作為教師,可以對學生“講道理”,讓學生能夠理性認同、自然接受學習內(nèi)容。要將“生活”的觀念根植于學生的心中。教學中,教師還要加強思想政治學習評價,充分發(fā)揮評價的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功能。通過評價,反思教師思想政治教學和學生思想政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而研究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改進策略、改進方式。道德與法治課程與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將學生帶到“生活世界”之中,以學生的生活力為基礎,發(fā)展學生的自治力、創(chuàng)造力,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才能發(fā)揮應有的實效。
【參考文獻】
[1]高謙民.培養(yǎng)生活力是“生活教育”的根本宗旨[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2]楊喜泉.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與有效性統(tǒng)一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