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莎莎
語文是中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板塊,而寫作又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可謂是語文的“半壁江山”。在高中新課標具體實施和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對學生寫作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教師要切實貫徹新課標的要求,堅持“以德樹人”,落實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要求,努力提高學生觀察生活的感知力,思考社會的洞察力,發(fā)展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以進一步做好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及有效指導。
一、寫作教學及有效指導的重要意義
寫作過程是寫作主體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事物、表情達意、發(fā)表見解、呈現(xiàn)個性思維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自有文字以來,寫作就同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它是人們從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進行思想交流、傳播知識、總結科技成果及日常生活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提高寫作水平、重視寫作實踐是當代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這也是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學生要將自己的觀察、思考、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出來。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注重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掌握啟發(fā)性教學的方法和技巧。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積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寫作水平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交流互動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方面,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差異性,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耐心予以指導和反饋,鼓勵學生不斷嘗試和挖掘自身的潛力,以達到提升學生整體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二、學生當前的寫作現(xiàn)狀
隨著高中新課標的逐漸推進和高考新改革的日臻接近,學生整體的寫作水平有所提高,個人思維、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欲望不斷增強,學生對個人、社會、人生有了較為自主的認識和獨特的見解,在教學及寫作中會表現(xiàn)出一些令人欣喜的現(xiàn)象。
首先,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為學生寫作教學提供助力。教學過程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過程,在這一教學基本思想的指導下,教師設置適當?shù)膱鼍?、搭建合適的平臺以及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給予學生更大的思維及想象空間。通過語言、文字、圖片和聲音等元素的刺激,學生的感官神經能夠從更大程度上體驗情境、感知生活,從而啟迪學生的心靈,激發(fā)思維想象,讓他們有想要表達的欲望。如此在寫作中,學生可以真正地從個體生命的角度,表達自我的內在需求。
其次,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理論指導,又要注重寫作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實踐第一的原則,即使學生的作文用詞不那么準確,語言不那么優(yōu)美,表達方式不那么靈活多樣,但只要開始提筆寫就是寫作成功的前提。在寫作實踐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我手寫我心”,把生活視為寫作的源頭活水,從生活中去尋找寫作素材,發(fā)掘、提煉主題思想,組織行文語言,巧妙謀篇構思。
最后,用寫作詮釋語言文字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漢語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語言形式,我們感恩于文字帶給我們的力量,在品讀與積累中感受中華文字的魅力。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文字為工具來傳遞信息,表達個人的情感需求,使寫作成為學生傾訴表達的有效方式。在教學中,我們需要不斷嘗試和改進,探索文字的語法知識和規(guī)律,讓其具有可操作性。雖然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成就令人振奮,但我們還是要重點關注學生在寫作方面存在的問題。正如在以往的培訓學習中,趙明老師總結的那樣:目前學生作文的不良傾向有大而不當?shù)娜松懻摗⒊橄筇摌嫷纳鐣栴}、貌似深奧的文化蘊涵、矯揉造作的抒情傾向、華而不實的語言表達、追求時尚的形式模仿。夢境多了,真實少了;憂郁多了,天真少了;深沉多了,清純少了;抒情多了,記敘少了;概述多了,素描少了;柔情多了,激情少了;歷史多了,現(xiàn)實少了;排比多了,平實少了;上帝多了,自我少了……通過以上總結,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生寫作中的問題根源有以下幾個方面:
1.個人體驗不足
人們常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焙芏鄬W生在寫作之前,總覺得無話可說。雖然學生每天生活在現(xiàn)實中,但他們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缺乏敏銳的洞察力和感知力,導致守著“生活”卻找不到寫作的靈感。對于過去的生活經歷,學生的體驗感也不夠深刻,只是膚淺地感覺有印象,而對具體的過程和細節(jié)不能描述清楚。例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詩,他們可能不理解,因為大部分學生從來沒有參加過農活或其他勞動,無法深刻體會其中的含義。同時,學生擁有充裕的物質條件,而單調的學習生活也讓他們缺乏對多種生活內容的獨特感知和體驗。因此,學生在寫作中缺的不是生活,而是感受;缺的不是語言,而是深刻的體驗。
2.缺乏深入思考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彪m然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人、事,學生能夠接觸到的信息也不少,或正面,或反面,或積極陽光的,或消極不利的,但很多學生對此只是知道、聽過而已,談論起來總是泛泛而談、就事論事,缺乏深入且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例如,感動中國人物的優(yōu)秀事跡、北京冬奧會、俄烏戰(zhàn)爭、油價上漲、股票下跌的緣由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只要我們對其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身邊的寫作素材數(shù)不勝數(shù)。對于中學生來說,既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寫作中不僅要學會引用,還要注重分析,更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和酣暢淋漓、順從自己內心需要的恰當表達。
3.語言積累有限
有人說,語言和思維是相互補充的關系,只有想到了,思考深入了,語言才能對想象到的東西進行有效表達。因此,學生要在學習中不斷豐富語言材料,對所接觸、感知到的東西用恰當?shù)恼Z言來形容,從而形成獨一無二的獨特感知。與此相反,如果學生語言積累匱乏,就會使感知更加遲鈍,進而缺乏對事物的敏感度。另外,高中生寫作基本功參差不齊,語言缺少文采,有的詞匯積累還停留在初中水平,這就為高中的寫作教學帶來極大的障礙。
4.寫作教學淪為應試的工具
寫作本是人們正常交際、傳遞信息、表情達意的媒介,如同大家口中說的“不吐不快”一樣。因此,寫作也有表達的需要,如果不寫就變得很難受,有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是寫作應用的動機和狀態(tài)。然而,現(xiàn)在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并不高,這也使得教學效果與教學投入、目標相背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學生沒有充足的表達欲望,而應試教育又偏偏要求著學生要認真且不斷加強寫作。日常教學中,教師在思想上也并未重視寫作技法的教授,導致學生為了寫作而寫作,沒能充分體現(xiàn)出寫作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三、寫作教學及有效指導的策略
針對高中新課標和高考改革的要求和學生寫作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為了切實提高寫作教學指導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筆者提出以下具體措施:
1.以文本為依托,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寫作的重點是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避免表達的單一性和思維的片面性,要盡力依照教材所提供的資源,追求情感的豐富性和思維的深刻性。改革后的教材較以前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思考探究”部分給學生更大的獨立思考空間,“課外銜接”部分的內容能拓展學生的視野,給學生提供更多素材,使其能從多種角度認識問題、思考問題。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交流討論的機會,激發(fā)他們獨立思考的興趣,鼓勵其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2.以選修、大單元教學為導向,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自高中新課程改革以來,高中語文教學從第六個學段開始進入選修課程的學習,不同的選修模塊可以從不同角度滿足學生的閱讀興趣。目前,我們所學的選修課包括“中國古代詩歌與散文、中外傳記作品選讀、先秦諸子選讀”等課程。這些課程內容豐富,教師以所選內容為切入點,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更深層次的內涵,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些課程要從特定角度深入挖掘,為學生提供更深、更廣的閱讀空間。這樣的學習能讓學生有主動探索的欲望,為后續(xù)閱讀和寫作打下良好基礎。例如,“中外傳記作品選讀”這門課程中列舉了幾個人物,其中有的展示了人物的整個生命歷程和精神貢獻,而有的則從我們不熟悉的角度呈現(xiàn)了人物的立體形象。學生通過文章了解這些人物,運用類比的方式去深入挖掘其他人物,積極主動地探索以滿足自己的閱讀需求和擴大自己的閱讀視野,進而提高寫作水平。另外,像“先秦諸子選讀”一樣,這門課程只是選取了一些不同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性語錄、作品,旨在讓學生了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韓非子等人的主張和言論。這些內容雖然不是全部,但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促進了學生對人物、事件、背景和意義的理解。
自新課標實施以來,我們開始使用統(tǒng)編教材,以大單元教學為導向選擇不同文體,從不同角度對同一話題展開解讀,跳出特定文體單元的限定,選取內容豐富多樣,以橫向對比閱讀凸顯單元文章的主旨,以活躍學生思維,提升他們的閱讀鑒賞能力,這有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積累素材,拓展語文閱讀視野。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單元內容的感知力,在閱讀鑒賞的同時,提高邏輯思維的概括能力,積極倡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不斷提高他們的課外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3.尋找多種途徑,增強學生的感知力
新課標要求,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獨立人格,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要努力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在生活中有所“發(fā)現(xiàn)”,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社會活動,體驗人生,積淀情感,學會感動,書寫快樂,表達真情;鼓勵學生進行社會調查,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多寫調查報告、訪問記錄和思想評論,積極參加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等,以提高學生的感知力、體驗力。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和體驗所獲得的具體感知通過想象的方式進行再創(chuàng)造,在“反芻”中咀嚼其中的韻味,以帶給學生積極的思考體驗;教師經常組織系列活動,鼓勵學生積極收集報紙、廣播、電視信息,讓學生將生活中的事件以聲音、圖片、電影等方式展示出來,主動講解、分析,談論感悟,表達心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紛繁復雜的生活現(xiàn)象進行分析、比較、篩選、提煉、探求并揭示事物的本質,從而彌補學生生活范圍狹小,接觸較少,寫作無素材的缺陷。讓語文變成“大語文”,讓寫作更加輕松愉悅。
4.加強謀篇構思及方法指導,突出文體特征
語言和詞匯是寫作的材料,而體驗和思考則是寫作的前提,表達意思則是寫作的動機。為了寫出一篇好的文章,我們必須從頭腦中謀篇構思,并采用恰當?shù)膶懽鞣椒?。根?jù)不同類型的表達需求,教師要選擇適當?shù)奈捏w,如在寫人物記事時選擇記敘文,在討論觀點和表達看法時選擇議論文,而需要描繪人物形象和揭示社會問題時,則應該選擇小說等文體。同時,在高考的作文要求中,往往會出現(xiàn)立意自定、文體自選等項目。然而,通過分析試卷我們會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并沒有準確定位所選文體。還有的學生在定位明確的前提下,文體特征不夠明顯,如在議論文中敘述篇幅過多,而其觀點又缺乏相應的事例和論據(jù)分析。因此,高考試題通常會著重強調文體特征要鮮明,這也要求著學生在實踐寫作時,必須準確了解不同文體的主要特征以便構思全文,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寫作效果。
5.著眼于學生的突出問題
學生在寫作中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也使得學生的寫作呈現(xiàn)出“千篇一律”的不良趨勢。在批改作文時,教師常常會感到文章缺乏思考和獨立見解,此時批改作文就會變得語言貧乏,無從下筆。學生對此也感到十分沮喪,因此全局性的作文指導和講解難以提高學生真實的寫作水平。實現(xiàn)教育教學梯次式動態(tài)目標要求,教師要努力讓每個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原有的程度上有所提高,弱的變強,強的更強。因此,我們不能使用一個標準來要求學生,而是應該在確定基礎的情況下重視進步,多加鼓勵,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行批改作文,并互相評價。在交流中,學生可以觀摩好的作文,看到自己作文的不足,在互相展示和評價中提高寫作水平。此外,學生間的修改和合作也很重要。高中生要更加理性地審視和反思自己的文章,通過運用語感和相關校對技巧來修改文章,并樂于同伙伴加以交流,以形成新的寫作體會。
總之,教師要想在現(xiàn)今高中學生的寫作及其有效指導方面做好引導工作,任重而道遠。教師要切實從實際出發(fā),大膽創(chuàng)新,發(fā)現(xiàn)寫作中遇到問題,積極解決問題,探索新的教法,嘗試新的途徑,深入生活、注重感知、積極思考、主動表達,凸顯個性特點和獨特見解,幫助學生寫出另類的、具有特色的文章。同時,學生也要不斷地加強課外閱讀,擴展知識積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優(yōu)化自己的思考能力,不斷練習寫作,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這樣在新課標改革的推動下,中學語文寫作教學必將展現(xiàn)出新氣象。
作者單位? ?西安市白鹿原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