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茂堂 鄭景星 邱康勇
深圳市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研究院 深圳 518019
岸邊集裝箱起重機(以下簡稱岸橋)是集裝箱碼頭的重要裝卸設備,處于沿海露天環(huán)境下,作業(yè)時容易受到突發(fā)陣風的不利影響。為防范陣風災害,起重機械安全技術規(guī)范要求岸橋必須配備抗風防滑裝置。液壓輪邊制動器是岸橋防風裝置的常見形式,一般安裝在大車從動輪上,通過彈簧夾緊力作用于車輪兩側,使車輪與軌道的滾動摩擦變?yōu)榛瑒幽Σ粒哂袆?、靜態(tài)制動作用[1]。為確保制動力矩滿足需求,制動器應具有制動瓦隨位功能,以保證閘瓦上的摩擦片開閘時與制動輪(盤)自動跟隨,抱閘時摩擦片與輪盤均勻接觸、貼合。制動器還應具有制動瓦退距均等功能,保證制動器在正常釋放狀態(tài)下兩側制動瓦退距基本相等,制動瓦上摩擦片任何部位不應浮貼在制動輪(盤)上[2]。TSG Q7015—2016《起重機械定期檢驗規(guī)則》明確要求:制動器打開時制動輪與摩擦片無摩擦現(xiàn)象,制動器閉合時制動輪與摩擦片接觸均勻,無影響制動性能的缺陷和油污[3]。
變頻調速技術使起重機制動器在正常作業(yè)工況下可實現(xiàn)零速抱閘,大大降低了制動器摩擦片的磨損?,F(xiàn)有研究表明,制動器摩擦片的磨損與摩擦材料、接觸壓力、滑動速度等相關,其中接觸壓力分布不均是導致摩擦片產生偏磨的重要原因[4-7]。制動臂與制動閘瓦的連接銷軸如出現(xiàn)卡滯、配合間隙過大,制動時將引起摩擦片與制動盤接觸不同步,引起不均勻磨損。摩擦片磨損不均勻降低了使用壽命,同時減弱了制動性能。因此,對制動器不均勻磨損現(xiàn)象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調整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圖1 所示為國產某型號液壓式輪邊制動器,其工作原理為:開閘時,液壓站得電驅動液壓缸,通過壓力油推動活塞桿壓縮制動彈簧(彈簧在液壓缸內部),進而帶動制動臂內收,通過連接銷鉸點作用帶動閘瓦墊遠離制動輪,消除夾緊力;當液壓站斷電失去驅動力時,制動臂在制動彈簧作用下向外擺動,閘瓦墊閉合,夾緊大車車輪輪緣,制動器抱閘。
圖1 液壓輪邊制動器結構示意圖
為保證制動閘瓦隨位功能,制動器對稱設置隨位彈簧,固定端通過螺栓固定在安裝底座上面,另一端勾住閘瓦。
2022 年,對國內某港口一批岸橋進行定期檢驗時,發(fā)現(xiàn)輪邊制動器配對的制動車輪摩擦痕跡深淺不一,且多臺岸橋普遍存在同一現(xiàn)象。操作大車運行機構未發(fā)現(xiàn)跑偏,隨后對輪邊制動器進行動作試驗,開閘時可見兩側制動器退距基本相等,未發(fā)現(xiàn)摩擦片浮貼在制動輪上的情形。抱閘時觀察一側制動瓦,可見靠近車輪外緣的摩擦片首先接觸制動輪,另一側同樣如此。車輪制動摩擦痕跡和閘瓦摩擦片磨損痕跡如圖2 所示。由此判定輪邊制動器的摩擦片存在不均勻磨損現(xiàn)象。
圖2 磨損痕跡
進一步觀察制動器零部件中,用于調節(jié)閘瓦隨位功能的彈簧處于斷裂失效狀態(tài),如圖3 所示。被檢岸橋設備自2007 年開始投入使用,維護保養(yǎng)過程中輪邊制動器零部件未曾更換,使用單位在維修保養(yǎng)時發(fā)現(xiàn)彈簧斷裂后,采用焊接螺栓方式替代彈簧。
圖3 隨位彈簧斷裂失效
輪邊制動器閘瓦摩擦片為粉末冶金材料,經(jīng)高溫燒結后加工成形。摩擦片與鋼背采用膠結連接,鋼背上粘接3 塊摩擦片,襯墊之間留出空槽,便于散熱和排出磨屑,如圖2b、圖4 所示。為判定摩擦片磨損是否超標,比對摩擦片內外側磨損差異,將異常磨損的制動器閘瓦進行拆解后,測量摩擦片剩余厚度。
圖4 摩擦片厚度測量示意圖
為便于量化比較,首先測量摩擦片初始厚度。選取同型號新出廠未使用的閘瓦墊摩擦片,使用數(shù)顯游標卡尺測量摩擦片初始厚度為8.72 mm。然后測量不均勻磨損后的摩擦片厚度。將編號為1 ~6 共6 個測點標記閘瓦墊摩擦片的內側測點,編號為7 ~12 的6 個測點標記為摩擦片外側(靠近車輪外緣)測點。測量數(shù)據(jù)如表1 所示。
表1 輪邊制動器摩擦片磨損部位測量數(shù)據(jù)
記錄摩擦片內外側測點磨損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靠近大車輪緣外緣的6 個測點,測點7 ~測點12 平均厚度為8.13 mm,靠近輪緣內側的6 個測點,測點1 ~測點6 平均厚度為8.46 mm。對比初始厚度,所有測點的磨損量尚未超出制造廠家的允許值(摩擦片磨損達到50%時應予更換)。摩擦片外側平均磨損量為0.59 mm,內側平均磨損量為0.26 mm,外側磨損量明顯大于內側。
分析輪邊制動器的結構可知,制動閘瓦既可以繞連接銷軸轉動,也可以隨制動臂繞鉸點轉動。正常開閘時,閘瓦隨制動臂繞鉸點向遠離車輪方向轉動一定角度,隨位彈簧拉住靠近輪緣一側閘瓦,閘瓦在彈簧拉力作用下繞連接銷軸轉動,使摩擦片整體與制動盤保持對中平行狀態(tài),如圖5b 所示;抱閘時,隨位彈簧由開閘時的拉伸狀態(tài)過渡到壓縮狀態(tài),擠壓靠近輪緣一側閘瓦,使其繞連接銷軸反方向轉動,實現(xiàn)制動時整個覆面與車輪均勻貼合,如圖5a 所示。因此,無論制動器處于開閘還是閉閘狀態(tài),隨位彈簧都能夠使閘瓦與制動盤面保持對中,處于近似平行狀態(tài),以實現(xiàn)整個覆面與車輪均勻貼合[8,9]。
圖5 輪邊制動器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
隨位彈簧斷裂后,失去調節(jié)功能,開閘時導致同側閘瓦與車輪的間距出現(xiàn)偏差,造成制動退距d2<d1。同時,閘瓦在失去彈簧約束后,因自重作用繞連接銷軸轉動,當靠近輪緣外側的退距d1=0 時,閘瓦甚至會浮貼在車輪上,如圖5c 所示。
制動時,閘瓦摩擦面與制動輪均勻接觸,當隨位彈簧斷裂后,開閘時同側閘瓦與車輪之間退距將出現(xiàn)偏差。閘瓦隨連接銷軸因重力作用偏擺,再次制動時,閘瓦的摩擦片內外側區(qū)域與制動輪接觸碰撞的時間不同,接觸不同步造成摩擦制動的接觸壓力不同,將引起不均勻磨損。
3.3.1 不考慮實際重力作用引發(fā)的閘瓦繞連接銷軸偏擺
圖6a 為同側閘瓦摩擦片A、B2 點開閘、抱閘過程中,繞制動臂鉸點o轉動的相對位置和相對運動,其中A點靠近車輪輪緣外側,B點靠近輪緣內側。制動閘瓦與制動臂的夾角為α1(可假設閘瓦連接銷軸完全卡滯,實際重力作用不會引發(fā)閘瓦偏擺)。A點摩擦片在抱閘時將運動到A'點,其運動軌跡為以o為圓心,r1為半徑的圓??;B點摩擦片在抱閘時將運動到B'點,其運動軌跡為以o為圓心,r2為半徑的圓弧。抱閘完全打開時,有θ1=θ2。由于A、B2 點繞制動臂鉸點o轉動,二者角速度w相同,根據(jù)角速度公式w=dθ/dt可知,抱閘時A點到達車輪A'點發(fā)生接觸的運動時間t1,與B點到達車輪B'點的運動時間t2相等,即t1=t2,內外兩側將同時接觸車輪。因此,無隨位彈簧調節(jié),不考慮實際重力作用引發(fā)閘瓦繞銷軸偏擺,開閘時單側退距出現(xiàn)偏差;下一次抱閘時,閘瓦沿原路徑返回,不會造成接觸不同步。
圖6 摩擦片內外側測點運動關系圖
3.3.2 考慮實際重力作用引發(fā)的閘瓦繞連接銷軸偏擺
假設偏擺后,制動閘瓦與制動臂的夾角為α2,如圖6b 所示,比較可知α2>α1,同時有θ1'<θ2'。由于A、B2 點轉動的角速度w相同,抱閘時A點到達車輪A'點發(fā)生接觸的運動時間t1,與B點到達車輪B'點的運動時間t2比較,顯然t1<t2,即摩擦片外側A點首先接觸車輪。摩擦片內、外側與制動車輪接觸不同步,使得內、外側摩擦片的摩擦接觸時間和接觸壓力不同,進而引起摩擦片的不均勻磨損,這符合實際情形。
對斷裂后的隨位彈簧進行拆解觀察,隨位彈簧整體形貌如圖7 所示,彈簧呈彎鉤狀,直徑約6 mm。其中一端固定在彈簧座上,另外一端已破斷成兩截,彈簧座及上面2 個螺栓表面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銹蝕。彈簧局部位置可見銹蝕痕跡,其他位置可見金屬光澤。隨位彈簧斷裂位置位于彈簧座另一側靠近圓弧處,斷口附近無明顯頸縮。彈簧斷口起裂源區(qū)位于彈簧圓弧外側邊緣處,起裂源區(qū)形貌較為平整,斷面上可見明顯的圓弧貝擴紋,呈疲勞斷口形貌特征。裂紋由外往內擴展,最后斷裂區(qū)位于起裂源的對側,該區(qū)域斷口呈臺階狀起伏不平(見圖7)。整個斷口上均可見明顯的紅棕色覆蓋物,由此可推斷彈簧從斷裂到被發(fā)現(xiàn)已有一段時間。經(jīng)光譜分析可知,彈簧材質為不銹鋼,其化學成分分析結果符合GB/T 20878—2007《不銹鋼和耐熱鋼 牌號及化學成分》對12Cr17Ni7 的技術要求[10,11]。
圖7 隨位彈簧疲勞斷裂,紅色區(qū)域為疲勞源
推算輪邊制動器工作循環(huán)數(shù):岸橋設備于2007 年投入使用,假設每個工作日輪邊制動器運行10 次,則隨位彈簧承受拉、壓交變載荷循環(huán)10 次,每年工作350 d(考慮臺風季影響),至2022 年共經(jīng)歷總工作循環(huán)次數(shù)為5.6×104次,并未達到彈簧的設計壽命。
閘瓦連接銷軸因潤滑不良、磨屑、雜質污物堆積、內部銹蝕等原因出現(xiàn)轉動不靈活甚至卡滯時,隨位彈簧實際承受的拉力遠超出設計工況,彈簧受力狀況持續(xù)惡化,在其與閘瓦連接孔的外側受拉區(qū)域產生疲勞源,并有外向內擴展,最終發(fā)生斷裂。
綜上所述,閘瓦連接銷軸潤滑不良導致制動器動作時,彈簧持續(xù)處于超載狀態(tài),是引發(fā)隨位彈簧疲勞斷裂的主要原因。
本文對岸橋輪邊制動器摩擦片不均勻磨損的檢驗案例進行分析,首先拆解摩擦片進行厚度測量,經(jīng)過比較得知,閘瓦摩擦片磨損不均勻,外側摩擦片磨損量明顯大于內側。通過摩擦片開閘、抱閘過程中運動位置分析得知,隨位彈簧失效后,閘瓦自身重力作用引起偏擺,使得抱閘過程中摩擦片外側首先與制動車輪接觸,摩擦片與制動車輪接觸不同步,使得內、外側摩擦片的摩擦接觸時間和接觸壓力不同,進而引起不均勻磨損。制動閘瓦的連接銷軸潤滑不良、運行卡滯導致隨位彈簧持續(xù)超載,是引發(fā)彈簧疲勞斷裂的主要原因。
輪邊制動器是港口起重機械重要的安全保護裝置。對其進行檢查維護保養(yǎng)時,應對制動閘瓦隨位功能和退距均等功能進行重點檢查[12,13]。相關檢查項目建議如下:1)觀察制動器開、閉閘過程是否靈活、無卡滯,開閘時制動器兩側退距是否相等,摩擦片是否浮貼在制動輪(盤)上;如有異常,應及時調整。2)觀察制動器所有擺動鉸點的潤滑功能是否正常,必要時定期拆解活動銷軸,清理內部磨屑、雜質以使活動鉸點充分潤滑,保證轉動靈活。3)檢查發(fā)現(xiàn)摩擦片外緣普遍出現(xiàn)老化脫落、崩裂等現(xiàn)象時,應予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