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吳敬梓筆下的《儒林外史》以現(xiàn)實主義為底色,塑造了許多性格不同的人物,其中沈瓊枝是主要的女性形象之一。梅里美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筆下描繪出了眾多充滿異域風情的女性人物,其中嘉爾曼就是一個典型代表。分析沈瓊枝和嘉爾曼這兩個經典的女性形象,描述兩位女性在特殊生存下追尋自由的共同實質,探尋在當時男權社會下兩位女性對自由追求產生的表現(xiàn)和原因具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沈瓊枝;嘉爾曼;女性形象;自由追求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35-004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5.013
一、引言
吳敬梓是中國清朝時期的著名小說家,他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是一幅真實的中國古代封建生活畫卷。吳敬梓在小說中塑造了虛偽可笑的真假名士群體以及描繪了深受科舉迫害的讀書人和24位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女性。作者把在封建社會中沒有社會地位的女性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沈瓊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勇敢又自尊自立,在婚姻面前她不甘卑躬屈膝;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她敢于自我救贖;她用自己的才華去賺取銀兩;她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意識去爭取在男權社會中屬于自己的自由。沈瓊枝這一鮮明的女性形象讓人們可以看出當時社會中女子獨立意識的萌芽。18世紀的法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中的學者型作家梅里美(Merimee),他尤其擅長描繪那些野蠻又強勢的女性,嘉爾曼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嘉爾曼她美麗聰慧,野性難馴,內心強大,是地地道道的波西米亞女郎。梅林美筆下的嘉爾曼充滿了異域特質和原始的人格魅力。她寧愿死也不愿放棄她對自由的崇高至上追求,《嘉爾曼》《GarMan》這本小說中贊揚了她對野性原始自由的追求,嘉爾曼在對人的尊嚴以及自由的思想追求上起了積極的引導作用,她身上的率性而為,執(zhí)著果敢、不矯情,不逆來順受的特征閃爍出了人性的光輝。作者從對她形象的塑造表現(xiàn)出了對當時資本主義統(tǒng)治者和社會現(xiàn)狀的不滿。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提出了關于“自由”的觀點,他說:“自由是在于根據(jù)對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認識來支配我們自己和外部自然界。” ①自由的主要標志就是對自身和外部自然界的支配。自由是自主的,是自己決定自己的活動。沈瓊枝和嘉爾曼兩位女性自覺自愿地爭取了屬于自己的自由。
二、沈瓊枝、嘉爾曼對自由追求的體現(xiàn)
眾所周知,人與自由的關系密不可分,自由主義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羅馬,自由主義是最根本的人道主義。當代著名人道主義思想家保羅·庫爾茨一再說:“人道主義的首要原則是致力于自由的探索。” ②“在人道主義捍衛(wèi)的價值標準中,個體的自由是最基本的?!?③人道主義的基本原則是保衛(wèi)個人自由;人道主義的基本命題認為人的自由價值至高無上。自由賦予了人類高貴的地位,追求自由可以使人類漸漸從自然界中分離出來,讓人有理想、有意志,并能克制各種欲望,讓人具有了追求超越精神的可能。沈瓊枝為了在當時能獲得在人格和行為上的相對自由她克制和壓制了自己的物質欲望;嘉爾曼她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和克制了自己對生的欲望選擇去追求比生更好的理想,那就是她想擁有的絕對精神自由。
(一)沈瓊枝:對獨立自我的追求
沈瓊枝是《儒林外史》中出現(xiàn)的為數(shù)不多的女性之一,也是唯一一個有名有姓的女性。與其他女子相比,她更像是一股清流,給讀者留下了深刻而又奇特的印象。在小說中作者沒有用直接的筆墨去描寫沈瓊枝的外貌。而是從宋為富家中的丫鬟口中讓人們知道,沈瓊枝生的標致,她的相貌和氣質以及服飾給人的感覺都是不流于俗。
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是要嫁給有錢有勢的鹽商,成為富豪的妾時,她一進宋為富家,就坐在大廳說道:“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他既要娶我,怎的不張燈結彩,擇吉過門?把我悄悄的抬了來,當做娶妾的一般光景。我且不問他要別的,只叫他把我父親親筆寫的婚書拿出來與我看,我就沒的說了!” ④當時社會下的鹽商家庭可謂是富貴奢華,士大夫對其財富也不能不動容。盡管妾的生活是委身于權勢,在男人面前需要低眉順眼被呼來喝去,但這樣的生活會有享用不盡的榮華與財富。
沈瓊枝是一個例外,她獨立自主,有自己的主見。她作為一個柔弱的女子,但卻能對財富視為草芥。她特別重視的是在婚姻關系中能充分表現(xiàn)出自己的獨特,并且能被尊重。她想成為被堂堂正正迎娶進門的正室,而不是因為貪圖宋家的家產放棄自己的尊嚴去委身做隨時可被拋棄的妾。她想在婚姻和愛情中尋找自由和平等的生活,與任何外在條件是無關的。當她認為自己做人的尊嚴在宋家得不到尊重時,她選擇在當時艱難的環(huán)境中走出了一條追求自由獨立的路。她在宋家消遣幾天之后便謀劃著逃出宋家,她的逃離并不是兩手空空的出走。她為逃走做了充分的準備,她把金銀首飾打包,給自己喬裝打扮,買通了身邊跟隨的貼身丫鬟。從她的這一系列行為中,能看出她的心思縝密,眼光長遠,行動果斷。她逃離了宋家之后,她想到的是:“我又會做兩句詩,何不到南京去賣詩過日子?”她并不是想著回娘家去依靠沈父,而是試圖發(fā)揮自主性。于是她開始了掛招牌賣詩文的生活。她掛招牌這一行為就是她對傳統(tǒng)的女性觀和依附身份立場的挑戰(zhàn)與反抗,掛招牌的背后有她的自立精神。她用自己的聰慧和才能以及骨子里不卑不亢的豪俠之氣挑戰(zhàn)封建禮教并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結果也得到了“斷還伊父,另行擇婿”的結局。沈瓊枝沒有去反抗當時的社會和權威,沒有去抨擊當時對女性要求的道德觀,她只希望自己的生活不是那么的沉重,她的幸福感是來自人格上的被尊重和獨立,以及行為上的自由不受限制和束縛。
(二)嘉爾曼:對內心原始自由的追求
梅里美用最簡單的語言向人們描述了野蠻、自由奔放的吉普賽女郎嘉爾曼。梅里美對嘉爾曼的外貌只總結為一句話:“她身上的每一個缺點都伴隨著一個優(yōu)點,對照之下,優(yōu)點變得格外顯著。那是一種別具一格的、狂野的美,她的臉是你一見之下,不免驚異,可是永遠忘不了。尤其是她的眼睛,帶著又妖艷又兇悍的表情,以后我再也沒有在別人眼中看過?!?⑤
嘉爾曼有著多重身份,她是靠色相賺取錢財?shù)募伺?;是偷走別人金表的盜賊;也是干著間諜工作的走私犯。法律和道德對她沒有約束力。她的心里自由高于一切,她認為自己永遠是自由的。她追求愛情但絕不會淪為愛情的奴隸。在她傷害了工友被判刑需要坐牢時,她巧妙的利用自己的姿色讓哨兵班長唐何塞幫助她逃走。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愛上唐何塞時便對其展開強烈的攻勢。她照顧受傷的唐何塞時,并進行大膽直接的表白,唐何塞也為了她從一位有光明前途的哨兵班長淪為了強盜、走私犯。這時,唐何塞要求她與自己一起逃跑去往遠方,但嘉爾曼發(fā)現(xiàn)自己愛上了斗牛士,就直截了當?shù)木芙^了唐何塞提出的要求。她寧愿義無反顧地選擇死在唐何塞的刀下,也不想委曲求全假裝去逢迎他。她說道:“我已經不再愛你了,你向我要求的是不可能的事情……作為我的羅姆,你有權殺死你的羅密,但嘉爾曼永遠是自由的,她生為加里人,死為加里鬼。和你一起生活,我不愿意。” ⑥唐何塞在絕望之下殺死了嘉爾曼。她可以做到為了自由放棄寶貴的生命,寧愿做自由的鬼魂也不愿跟隨愛她的唐何塞離開。嘉爾曼的自由是忠于自己的野性和愛情的。愛唐何塞時可以做到全身心的投入,當她的心意投轉到斗牛士身上時,即使和唐何塞可以去美洲開始新的自由生活,她依舊選擇忠于愛情忠于自己的內心斷然拒絕。讓人更能深刻體會到她追求自由的勇氣和悲壯感。嘉爾曼把吉普賽民族的自由本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她堅持自主的愛情權利,誓死捍衛(wèi)自由的愛情。她的愛不是被動等待,而是主動獵取,寧死也要追求內心最真實向往的愛情。嘉爾曼作為一個社會和法律的“化外之民”,她珍視和想要的就只有那絕對的精神自由。這也正是這個人物身上最突出和最吸引人的特點。
三、沈瓊枝、嘉爾曼產生自由意識的原因
(一)吳敬梓在當時社會下對女性命運的新思考
生活在康、雍、乾時期的吳敬梓,他出身社會名門,客觀地看到了科舉制度對當時世人的影響,感受到了官場和文化發(fā)展的虛浮狀態(tài),因此他反對當時世人的死讀書學風,放棄了對功名利祿的追求,選擇出走異鄉(xiāng),但難免會感到孤獨與失落。因此,他在塑造的沈瓊枝人物形象身上寄托了他對自由思想的追求;寄托了他對當時社會現(xiàn)狀的無聲反抗;寄托了他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想看到的是官場的清明狀態(tài)和科舉考試是為選拔人才的真實目的,而不是讓世人被其束縛且性格變得扭曲。他期待的是有才學的儒士可以做官服務社會,不能因八股取士影響了世人對自由和自我的追求與向往。但在封建社會體制的壓迫下,大多數(shù)的女性都是心甘情愿的“一模一樣”,遵守著封建禮制的要求。吳敬梓是少數(shù)人,他塑造的女性形象沈瓊枝更是女性中極少數(shù)的存在。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婦女對個性解放意識、人格經濟獨立的追求進一步實現(xiàn)了吳敬梓對沈瓊枝形象的塑造和對其追求自由的寄托。
(二)梅里美在嘉爾曼身上尋找的原始自由
梅里美他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中,家庭環(huán)境里文學氛圍也比較濃厚,其深受家庭氛圍的影響。他也受到了拿破侖時期的英雄主義和啟蒙思想的影響。從而使他非常向往自由。但拿破侖時代過去了之后,法國社會經歷了帝國和共和國的動蕩不安。19世紀中后期資本主義進入了低迷時期,英雄主義也不復存在,整個法國社會人民崇尚金錢,淪為了金錢的努力。這讓梅里美對當時的社會風氣產生了厭惡和懷疑,對人的生存和本質展開了探索。他需要尋找新的能寄托他對美好生活以及對自由力量向往的家園。吉普賽女郎嘉爾曼讓他找到了對自由的叩問。嘉爾曼身上所特有的異域民族風情,野性自由,她身上獨有的人性和生命力,讓作者成功擺脫了資本主義社會金錢和資產階級君主制的泥潭。這個“惡”的精靈成為了作者精神自由的棲息地,彌補了作者對自由力量追尋的遺憾。也進一步表現(xiàn)了作者對資產階級文明以及鄙俗、灰暗的資本主義現(xiàn)實的否定,讓讀者感受到了他對當下文明的失望,對當時社會蒼白無力的文明假象的批判。
四、兩者共有的自由女性主義光輝
從母系氏族社會到父系氏族社會的過渡,在恩格斯看來,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失敗”。波伏瓦在《第二性》中談道:“認為在嚴格的父系制下,女人屬于男人的財產,首先是她父親的財產,然后是她丈夫的財產?!?⑦直至資本主義和封建君主制的體系下,世界各國風俗與觀念各異,但全世界的女性都有一個共同點:相對于男性,她們處于較低的地位。人們都將女性世界與男性世界相對立,她們在男性統(tǒng)治的群體中,占據(jù)附屬地位,處在受壓迫和被歧視的等級,女性被要求為男性的利益奉獻犧牲自己。女性缺少屬于自己的意志,更多情況下是服從和順從于旁人的控制。她們被定義為溫柔的、弱小的、溫順的以及是依賴男性的。她們沒有機會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社會價值,發(fā)揮自己的社會屬性。但女性生來也是自由的個體,也是值得被尊重以及追求屬于自己的人格獨立和個性解放的。
17、18世紀的歐洲,婦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變得相對之前更為自由,她們在法律地位上雖然沒有什么象征性改變,但在上層階級的境遇中發(fā)生著變化。西方的自由女性主義主要產生于19世紀下半葉。她們認為深深植根于人類文化中的父權制,是男人壓迫與控制女人,女性不被重視且受壓抑。目的是為了爭取男女平等和所有人都實現(xiàn)個體自由,希望女性不僅只是被囚禁在家庭的小圈子里,也能從事相應的社會職業(yè)。
在中國本土的女媧創(chuàng)世神話時期就有了性別意識,在神話中女媧無疑顯示了她在遠古時期的主導者地位。但在《黃帝內經》中認為尊卑貴賤的等級名分不可混淆,“貴陽賤陰”。中國后期社會一直屬于父權制社會,男子在社會和家庭中擁有主導地位,女性一直處于附庸與從屬地位,女性也很少去追求屬于自己的自由和獨立地位。
顯然無論是沈瓊枝還是嘉爾曼她們兩者在當時都是處于在男性統(tǒng)治的社會壓迫下,她們兩者缺乏男人的攻擊性勇氣,她們可能較少感受到自由的力量,或者她們不確定自己能改變當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能實現(xiàn)個性解放。但幸運的是兩者都用堅定的態(tài)度做出了屬于自己的反抗,沈瓊枝她沒有逆來順受地接受不平等的婚姻,而是選擇掛招牌賣詩文來換取報酬以養(yǎng)活自己,她認為個人有能力積極自發(fā)的生活。她選擇掛招牌賣詩文獲得的是自由開放和不被束縛的未來。嘉爾曼為了尊重自己的愛情和內心最原始的自由她選擇放棄生命死在唐何塞的刀下。很多人會認為,生命和自由比起來,生命價更高。但對嘉爾曼來說面對已經不愛的人過完后半生,是平庸的更是痛苦的。她的大膽、熱情、超脫、本性是會被壓抑的,就像折斷了她的翅膀讓她不能飛翔。所以她選擇關上生命這扇大門也要尊重屬于自己的精神自由。
沈瓊枝和嘉爾曼雖然處在不同的男權社會背景的壓迫下但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獨立自由,她們有著屬于各自氣質和性格上的獨特性。沈瓊枝相對于嘉爾曼,她是一個更為善良,尊重社會規(guī)則的人,她不僅靠掛招牌賣詩文賺錢,也用自己的正義感影響當時的科舉人。但嘉爾曼她選擇不受文明社會的束縛,桀驁不馴,她的自由更野性。她們兩者都是作者筆下創(chuàng)作的具有鮮明形象的女性,對自由的追求令人耳目一新、獨具一格。作者在她們身上給予了自己對自由的渴望和期待新的“生命力”的出現(xiàn)。兩位獨特女性用其獨特魅力在婦女爭取獨立解放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重要的一抹色彩。
注釋:
①恩格斯:《反杜林論》,人民文學出版社1970年版,第111頁。
②③(美)保羅·庫爾茨著,余靈靈等譯:《保衛(wèi)世俗人道主義》,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7頁,第8頁。
④吳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77年版,第471頁。
⑤⑥(法)梅里美著,鄭永慧譯:《梅里美小說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366頁,第415頁。
⑦(法)西蒙娜·德·波伏瓦著,鄭魯克譯:《第二性》,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年版,第110頁。
參考文獻:
[1]吳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7.
[2]范芃蕊.帶刺玫瑰,一枝獨秀——儒林外史中沈瓊枝人物形象分析[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07,(01):39-40.
[3]劉夢圓.淺談《儒林外史》中女性形象的作用[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04).
[4]梅里美.嘉爾曼 高龍巴[M].楊松詞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5.
[5]黃菊.野性與文明的碰撞——論梅里美的《卡爾曼》與《高龍芭》[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5,(02):89.
[6]李勇.從沈瓊枝看婦女個性解放意識的覺醒[J].文史博覽,2006,(02).
[7]張永美.新女性 新生活—— 《儒林外史》獨樹一幟的沈瓊枝[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2(02).
[8]張香萍.梅里美筆下異質女性的獨特存在——嘉爾曼與高龍巴形象[J].作家,2013,(10X).
[9]張義勇.不自由 毋寧死—— 《嘉爾曼》淺議[J].語言文學研究,2013,(20).
[10]段妍.試論梅里美小說《卡門》的創(chuàng)作動機[J].邢臺學院學報,2013,28(01).
[11]彭江浩.異域想象與倫理透視:西方文學中吉普賽女郎經典形象探析[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2009,29(05).
作者簡介:
呂蓓,女,青海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