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梅,李 暢
(泰山學院 數學與統計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
大學時期是學生價值觀養(yǎng)成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是非常重要的。課堂是立德樹人的主要渠道,單一且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已經難以滿足當代大學生的成長需要,課程思政應運而生,伴隨新時代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與創(chuàng)新,將專業(yè)課作為課程思政教育的陣地,使專業(yè)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齊頭并進,可以構建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格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高等數學”是所有高校理工科學生的基礎課程,教學時間為大一整個學年,是學生入學后最早接觸的一門課時多、學分高的必修課程,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載體課程。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建立完善的課程思政建設體系,對于課程思政理念的落地和實現,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對數學文化和精神的傳承與發(fā)揚,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OBE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由Spady提出,逐漸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已成為很多國家進行優(yōu)質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理念。OBE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成果為導向,采用逆向思維的形式實施課程體系建設的一種理念,更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取得學習成果的過程及對學習成果的科學評定。本質上課程思政與OBE理念是相輔相成、高度契合的,都是以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以成果為導向的教育理念。
目前,針對“高等數學”的課程思政研究已有大量成果,很多文章從教師隊伍建設、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分析、教學過程設計等方面,探討了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途徑。為更好地配合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實現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應以OBE理念為指導,不斷探索將思想政治內容融入專業(yè)課堂的有效方法,并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形式,在“評價—反饋—改進”的引導機制下,在課堂教學中實時調整思想政治內容,動態(tài)適應所授知識,最終實現專業(yè)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齊頭并進。
“高等數學”是理工類各專業(yè)的必修公共基礎課,是開課時間較長、較為重要一門理論基礎課程?!案叩葦祵W”是初等數學的延伸,也是學習后續(xù)相關課程的基礎,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于后續(xù)課程的學習也具有深遠的影響,是理工科各專業(yè)研究生升學考試的必考科目。相比于其他課程,“高等數學”的課程特點及其教學地位,使其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高等數學”的知識比較抽象,是一門理論性較強、難度較大的課程,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傳統的理科生培養(yǎng)模式,以及學生自身的理科思維習慣,不利于“高等數學”課程思政的有效進行和實施。因此,如何在專業(yè)性強、內容抽象的一門基礎課程中適當融入課程思政,將思想價值滲透于專業(yè)知識的講授,都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并用心解決的難題[1]。
“高等數學”是大學生進入高校第一年學習的基礎課程,大一是學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高等數學”課程中課程思政的融入對學生“三觀”的形成和培養(yǎng)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和重要的意義。
“高等數學”課程思政內容以知識傳授、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為原則,包括數學家歷史故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哲學知識、中國和世界傳統文化、社會熱點問題等內容,培養(yǎng)學生堅持真理、嚴謹治學、開拓創(chuàng)新、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使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愛國情懷、自信、職業(yè)素養(yǎng)等人文精神。
“高等數學”與思想政治教學相互融合,可以在數學教學中體現追求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與實踐的思想政治特點,思想政治教學元素中的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愛國情懷能夠在數學課中得以展現。在學習“高等數學”較為抽象的理論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求真務實、腳踏實地的工匠精神,這些也是課程思政內容的體現。不斷實踐“高等數學”的課程思政內容,對于培養(yǎng)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堅毅的科研品質和高精尖的技術型人才有重要意義[2]。
“高等數學”是一門知識面較廣的課程,涉及科學、哲學、經濟學等眾多方面的內容,結合各學科的優(yōu)勢,可以更好地體現“高等數學”課程的優(yōu)勢,同樣也可以更好地體現思想政治建設的實質目標。學習“高等數學”課程能夠提升大學生的邏輯能力、思維水平、辯證思維,各種類型的解題方法與思路能夠幫助學生拓展思維,這些也是課程思政應實現的目標。
OBE理念中,課程教學是實現學習目標的途徑,課程教學的首要因素是教學內容與學科知識?!案叩葦祵W”課程早已具備了一套完整的內容體系,但涉及思想政治的內容還比較少。課程思政教育需要從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出發(fā),根據具體知識點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知識傳授的過程?!案叩葦祵W”課程的學科知識以理論推導、證明和計算為主,較難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對此,以成果為導向,結合以下三個方面、兩條路徑開展課程思政[3]。
1.從數學哲學視角挖掘思政元素。數學能夠使人們更加精細,哲學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加深邃?!案叩葦祵W”課程中有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量變與質變、整體與局部、有限與無限的辯證關系都蘊含著哲學思想。深挖“高等數學”課程知識中的哲學思想,可以使學生形成嚴謹的哲學思辨能力,引導學生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基于數學文化挖掘思政元素。縱觀數學的發(fā)展史,愛國教育的案例比比皆是,從數學史、數學文化出發(fā),博引中國歷史文化,能夠增強學生的自豪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3.基于育人效果挖掘思政元素。以學生未來應具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為標準,以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科學素養(yǎng)、良好的創(chuàng)新意識、積極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為思想政治目標,深挖“高等數學”專業(yè)知識中的思政元素,并有效融入日常的課題教學內容。
以高等數學研究內容中的微積分為例,微積分學的發(fā)展經歷了漫長的歷程,其整個發(fā)展過程見圖1。
圖1 微積分發(fā)展階段
高等數學的重點在于數學的基礎理論體系,教師要建立相關的理論知識框架,了解相關知識的歷史背景,比如,“第二次數學危機”引起了極限數學語言的產生。教師不僅要了解知識發(fā)展的背景,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體會高等數學知識結構的系統性與連續(xù)性,挖掘每個知識點所能融入的思政元素,做到潤物無聲、恰如其分。
高等數學的知識體系比較龐大,知識的背后還蘊藏著觀察世界的方法以及改造世界的理論。因此,在教學中,教學團隊成員要集思廣益、相互協作,充分發(fā)揮團隊教師的多種思路,依托整體的教學經驗,在教學方法與手段上多交流,在課程思政融入方面多溝通,在思想政治方面多聽取專家的講解,多學習、多借鑒、多融合、多實踐,合理進行教學設計,做好課程思政教案。
針對“高等數學”課程的知識體系,依據本課程的特點,實現專業(yè)知識與思想政治點的融合,深挖思政元素,實現育人功能,將德育融入日常的課堂教學,找到學生的興趣點,提高學習樂趣,激發(fā)學習興趣。
課程思政體現在教學內容與教學設計上,也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充分發(fā)揮思政育人的功能,就要配以合適的教學方法?;旌鲜浇虒W為專業(y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提供了新的教學方式。
1.課堂授課過程中,針對思政育人尋找合適的問題作為載體,以問題為導向,采用啟發(fā)式、案例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教學。比如,學習級數的定義時,可以通過歷史上的芝諾悖論進行啟發(fā)教學,引導學生思考:無限個數的和是什么?是無限數還是有限數?從而引出常數項級數。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極限思想解決難以解決的無限問題,研究級數的收斂性問題。引導學生獨立解釋芝諾悖論。通過調和級數發(fā)散的結論事實,引出本節(jié)“量變產生質變”的思政點,讓學生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道理,將德育融入課題教學,使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上實現升華。
2.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翻轉課堂的開展,將課堂模式轉變成以學為主的開放式教學。利用智慧樹、雨課堂、超星學習通、MOOC 等平臺發(fā)布課程資源,通過課堂測試、課題討論、問卷調查等形式,讓學生參與課堂。根據學習效果與數據反饋,教師能夠快速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行為,能夠及時發(fā)現問題,給予指導,并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安排,真正落實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理念。
3.將理論教學與實習實踐相結合,將課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課下。發(fā)展“第二課堂”,引領學生進行課程實踐,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與責任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優(yōu)秀的團隊合作能力。形成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大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競賽,提高理論知識水平,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習慣[4]。
課程評價、考核體系是價值判斷的過程,對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有著關鍵性的作用。OBE理念關注學生的態(tài)度與行為,重視過程及個體化的差異,改變學生“功利化”的學習態(tài)度,使其具有立志、明德、成才的目標,進而能夠“擔大任”,力圖實現“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在知識傳播中實現價值引領”的目標?;谶@種考量,在課程考核時,不僅要有對學生所學專業(yè)知識的階段性評價,還要有對學生道德情操、知識技能、學科素養(yǎng)等方面的長期性評價[5]。
在階段性評價方面,可采用過程性考核、平時學習表現、實踐效果考核等多種考核形式??己朔绞讲痪窒抻趥鹘y的筆試考試,可以采取小論文、學習總結報告、分組匯報答辯等其他形式。通過多種多樣的考核形式與考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體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哲學思想,理解解決問題時化繁為簡的思想方法,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積極探索,進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拓寬知識面,增強社會責任感[5]。
在長期性評價方面,可以通過學生在“高等數學”后續(xù)課程中的學習情況,觀察學生在山東省大學生數學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等實踐活動中的表現,進行反饋總結。另外,還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調研、數據分析等形式對畢業(yè)生進行調研,獲取就業(yè)單位對畢業(yè)生的綜合評價,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及實踐能力,進行進一步的評價與反饋,為優(yōu)化在校生的課程思政教學、提升當前的課題教學質量提供依據。
課程思政的建設與研究任重道遠,與“高等數學”課程的文化與精神相輔相成,不斷尋找課程知識與思想政治理念相融的契合點,在“高等數學”課程中將思政元素融會貫通、潤物無聲,才能完成“高等數學”課程的立德樹人任務,真正發(fā)揮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