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 為了提高試卷講評課的復習效率,文章以“面積”單元為例,首先分析“面積”單元試卷內容,然后基于試卷講評課的前置性作業(yè)設計,幫助學生明確學習要求,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形成自我評價反思。
[關鍵詞] 試卷講評;面積;前置作業(yè)
試卷講評課通常是教師結合學生試卷中的錯誤,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認知。在試卷講評前,教師要有目的地挑選學生試卷中的錯題,分析學生的錯題情況,從根源上糾正學生的錯誤,讓學生鞏固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
為了提高試卷講評課的復習效率,切實幫助學生弄懂不會的題目,筆者進行了“面積”(蘇教版三年級下冊)單元的試卷分析和前置性作業(yè)設計,不僅聚焦錯題,還適當拓展,讓前置性作業(yè)立足基礎又有所提升,讓“教師講學生聽”轉向學生自學和討論,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試卷講評課上都有所收獲。
一、“面積”單元試卷內容分析
“面積”單元的主要學習內容包括4部分: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學好本單元的內容,不僅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能為學生以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奠定基礎。
“面積”單元試卷包括填空題、選擇題、計算圖形面積、實踐操作和解決問題5種題型,圍繞以下4個方面進行本單元的知識技能評價:(1)學生能否正確理解面積的含義,并具有一定的面積守恒觀念;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對這些面積單位具有清晰的表象;(2)學生是否掌握長、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能否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圖形的面積;(3)學生能否掌握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能否正確進行面積單位的換算;(4)學生能否用想象、畫圖等方式進行問題的表征,將生活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問題;能否運用所學的有關圖形的知識制訂解題計劃,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筆者基于對“面積”單元教材和試卷的理解,分析了“面積”單元試卷各個知識點的分值和對應題型,發(fā)現(xiàn)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之一(見表1)。
同時,筆者記錄并分析了每位學生的錯題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題主要有以下3種:一是學生對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進率換算記憶出錯;二是在解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綜合題時,有的學生無從下手;三是學生在解決“知道面積算周長”和“知道周長算面積”類題目時出現(xiàn)周長、面積概念混淆。
二、基于試卷講評課的前置性作業(yè)設計
為了上好一節(jié)試卷講評課,筆者在課前設計了前置性作業(yè),幫助學生通過易錯題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通過思維題提升數(shù)學思維。那么,教師應該怎么設計基于試卷講評課的前置性作業(yè)呢?
1. 目標導學,有利于學生明確學習要求
目標導學是指教師根據(jù)試卷講評課的教學內容,設計具體、可操作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和組內共學中逐一對照落實。筆者根據(jù)“面積”單元試卷講評課的要求,設計了學習目標。
【我的目標】
(1)認真查閱試卷,將自己的錯題分成“不會做”和“會卻錯”兩類。
(2)能找出“會卻錯”類錯題的錯因,認真分析錯因,獨立訂正,養(yǎng)成良好的答題習慣。
(3)再次研究自己“不會做”的問題,重新審題,嘗試換一種思路解答,爭取弄清正確的解題方法。
2. 任務驅動,有利于學生建構知識體系
任務驅動的自主學習,是學生圍繞前置性作業(yè)展開學習,以學習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等,促進學生主動建構“面積”單元的知識體系。前置性作業(yè)既用在課前,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獨立訂正和記錄思考過程;又用在課上,幫助學生在組內共學中提出問題和解決疑問。
【我的研究】
任務1:獨立訂正,先認真查看批改后的試卷,把自己“不會做”的錯題標上“?”,把“會卻錯”的錯題標上“△”;再用不同顏色的筆和便箋紙認真訂正錯題,盡量寫清錯誤原因和正確的解題思路。(下面的任務2、3、4中的錯題,不必在試卷中訂正)
任務2:難題再思,通過“面積”單元檢測,下面的4道題全班錯誤率較高。請你再認真思考一次,寫下具體的思考過程。如果某一題你也錯了,請同時寫出你的錯因分析。
錯題1:有兩個長10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如果拼成1個正方形,它的周長是(? ? ),面積是(? ? );如果拼成1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 ? ),面積是(? ? ?)。
錯題2:一條人行道長45米、寬3米,用邊長是3分米的正方形水泥磚鋪地,需要多少塊這樣的水泥磚?
錯題3:一塊長方形菜地(如圖1),它一面靠墻,三面共用50米的籬笆圍了起來。問題:這塊菜地的寬是多少米?這塊菜地占地多少平方米?
圖1
錯題4:在一張長10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紙中,剪去1個邊長是6厘米的正方形。明明想到了兩種方法(如圖2),問題:剩下部分的面積各是多少?剩下部分的周長各是多少?
圖2
任務3:錯題精選,除了以上的4道錯題外,請你從自己剩下的錯題中精心選擇最想和同伴分享的2道錯題,分別寫下“題號”“錯因分析”和“具體的解題思路”。
任務4:提問求助,如果試卷中你還有錯題不會訂正,請記錄下來(不要超過2道題),向同伴求助。如果你都會訂正了,想一想這份試卷中的題目,你還有什么問題嗎?請記錄下來。
3. 檢測評價,有利于學生自我評價反思
“教學評一致性”指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習目標的教,學生的學是為了學習目標的學,課堂的評是對學習目標的評。在檢測評價環(huán)節(jié),筆者圍繞學習目標在課堂上安排了“組內過關”和“當堂檢測”這兩次檢測,“組內過關”是學生在組內完成自我批改和訂正,“當堂檢測”是學生在全班交流中完成自我批改和訂正。
【組內過關】(課內完成)
(1)一個長方形枕套,長50厘米,寬30厘米。問題:做這個枕套的正面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花布?四周縫上花邊,至少要用多少厘米的花邊?
(2)一張長方形紙長29厘米,寬18厘米,在這張長方形紙上剪下1個最大的正方形。問題: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在剩下的紙上再剪下1個最大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3)開心街道辦事處要鋪一條文化路,路長108米,寬6米。問題:如果用面積為9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磚鋪路,需要多少塊?如果用邊長為4分米的正方形地磚,需要多少塊?
【當堂檢測】(課內完成)
(1)在1張邊長是15厘米的正方形紙中,剪去1個長8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如圖3)。問題:剩下部分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剩下部分的周長呢?
(2)如圖4,一個大正方形里面的涂色部分是2個小正方形,這2個小正方形的周長是40分米。你能算出大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大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分米?
(3)圖5是由6個相同的小長方形拼成的,1個小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總之,基于試卷講評課的前置性作業(yè)是教師利用全班學生試卷錯題這一大數(shù)據(jù),梳理出試卷錯題的個性問題和共性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而且前置性作業(yè)明確告知學生學習目標、研究任務和檢測評價,研究任務中更加關注學生錯誤原因和解題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評一致性,讓學生在完成研究任務和過關檢測后能自我檢查是否實現(xiàn)學習目標。學生在課前完成這份前置性作業(yè)中的“我的研究”,讓他們在試卷講評課的組內共學環(huán)節(jié)有話可說、有題可問,能使小組交流真正解決各自的問題,提高復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