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芊 張一琳 高盟
[摘要]為探索如何將短視頻的傳播優(yōu)勢應用于教育領域,文章使用文獻研究、案例分析方法分析出短視頻具有碎片化、沉浸式、泛娛樂化屬性的特點,并從傳播模式的角度分析短視頻平臺和傳統(tǒng)在線教育平臺的特點,同時分析短視頻的角色定位:教育傳播工具、教育參與和教學互動工具、資源共享和知識擴散工具、教學支持工具。文章還探索了短視頻的三個功能擴展方向: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升學習效率、彌合教育差距,分析了短視頻在教育傳播中的應用面臨的潛在挑戰(zhàn),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短視頻;教育傳播;角色定位;功能拓展
通信技術的發(fā)展與網絡的普及使得國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顯著變化。2016年9月20日,抖音平臺上線,使短視頻這種新媒體形式快速進入大眾視野,短視頻平臺的高使用度使得短視頻成為教育傳播的優(yōu)秀媒介。根據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5.6%;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達10.12億,占網民整體的94.8%[1],與2021年相比同比增長7%。如今的短視頻平臺,內容覆蓋面廣、用戶群體多、內容傳播力度驚人。《2023中國網絡視聽發(fā)展研究報告》顯示,24.3%新網民第一次觸網使用的是短視頻應用,在線教育類課程以17.2%的比例位列第二;30.2%的短視頻用戶希望通過觀看短視頻學習相關知識[2]。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guī)模不斷擴大,截至2022年6月,在線教育用戶數量已達到35162萬人,用戶調研顯示,77.4%用戶的知識教育類信息從短視頻平臺獲取[3]??梢?,短視頻已經成為受用戶歡迎的知識載體。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教育強國。教育數字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文章研究如何利用短視頻以及網絡平臺增強教育的普惠性、有效性和創(chuàng)新性,優(yōu)化在線教育平臺建設,開發(fā)、整合、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探索更有效的教育資源共享方案。
一、短視頻平臺教育類內容現狀分析
(一)教育類短視頻的內容特點
1.碎片化
短視頻平臺興起之初,短視頻就被定義為時長為15秒、配以音樂的視頻。抖音、快手等頭部短視頻平臺發(fā)展至今,使短視頻不再局限于15秒音樂視頻的定義,內容也從音樂領域擴大至教育、表演、游戲等多個領域,時長多在5分鐘以內。短視頻時長的特點導致其只能通過碎片化的方式傳遞知識,一般一個視頻只負責講解一個知識點,研究表明學習者在觀看短視頻時比長視頻更容易集中。麻省理工學院的Philip等[4]研究了視頻長度與學習者專注時間之間的關系,得出以下結論:一是無論視頻時長為多久,學習者的專注時間的中位數均為6分鐘;二是在觀看9分鐘以上的長視頻時,學習者的專注時間基本小于總視頻時長的50%,而學習者在觀看3分鐘以內的短視頻時專注時間超過了75%。
2.沉浸式
短視頻形式的特殊性使其具有高沉浸感、高吸引力的特點。短視頻平臺一般通過去中心化的推薦算法來分配“流量池”的流量,將高質量內容推送給潛在目標人群。短視頻平臺的內容生產模式為用戶生產內容模式,因此其用戶數量極多。此外,如何在短時間內吸引觀看者成為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類短視頻對內容有更高的要求,其不僅需要具有強吸引力,能夠吸引潛在用戶,還需要能高質量地完成課程講述。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在把呈現的教育內容壓縮至幾分鐘的同時,還要保證內容的完整性和可理解性,由于教育內容被濃縮,因此短視頻呈現的往往是干貨和精華,具有更好的組織形式,能有效提高學習者在學習視頻教程內容時的專注度。
3.泛娛樂化屬性
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慕課)、Coursera、EdX、可汗學院等專業(yè)在線教育平臺的教育知識類內容數量多、內容專業(yè)性強,但也存在公開課程完成率較低的問題。Feng等對學堂在線平臺的1000門在線課程進行了完成率統(tǒng)計,發(fā)現完成率僅為4.5%。而由于短視頻以及短視頻平臺推薦算法的特點,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會在注重內容深度的同時盡可能增強趣味性,因此教育類短視頻具有一定程度的泛娛樂化屬性[5]。巨量算數的調查顯示,50%以上的短視頻用戶認為有深度、短小精準、有趣的教育類短視頻更能捕捉用戶的注意力[3]。
(二)短視頻平臺的特征
短視頻平臺內容的傳播依托于平臺內部的內容推薦機制。以抖音平臺為例,其主要使用的內容推薦機制包括協同過濾算法、去中心化算法以及“流量池”疊加推薦機制,通過這些推薦機制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協同過濾算法的目的是給用戶推薦可能符合用戶畫像的內容;去中心化算法的作用是將傳播場域的話語權下放給用戶,傳播場域中不存在主導節(jié)點,內容的傳播力度并非由平臺控制,而是由用戶間接決定;“流量池”疊加推薦機制的作用是根據視頻播放、轉發(fā)、評論、收藏等數據在“流量池”中進行疊加推薦[6]。短視頻平臺的內容推薦機制使其能夠精準定位用戶畫像,從而通過給用戶推送更符合其喜好的內容,提升內容的傳播力,使傳播效果最大化。
(三)傳統(tǒng)在線教育平臺的特征
傳統(tǒng)在線教育平臺一般使用課程搜索和熱門課程等方式引導用戶選擇內容。例如,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慕課)、EdX等平臺均在自身首頁提供編輯推薦、熱門課程、課程排行以及分類搜索工具。但以上平臺并未提供用戶個性化推薦功能,學習者只能參考課程觀看人數、開課機構、課程評價等信息自行篩選所需課程。Coursera平臺針對缺少個性化服務問題提供了“職業(yè)學習路徑”服務,平臺預先根據職業(yè)目標設計完整的課程體系,解決在線課程知識零散、缺少組織的問題,用戶通過設置職業(yè)目標獲得課程規(guī)劃建議,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但該模式靈活性較弱,不能為用戶發(fā)掘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或者根據用戶行為調整課程推薦策略。
二、短視頻在教育傳播中的角色定位
基于上述對短視頻、短視頻平臺、在線教育平臺特點的分析,文章從以下維度闡述短視頻在教育傳播中的角色定位。
(一)教育傳播工具
短視頻能為教育類內容提供更廣的傳播范圍,加大其傳播力度?;ヂ摼W使得傳播成本大幅降低,在線教育平臺讓學習者能夠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學習。短視頻平臺的大量內容為UGC內容,平臺需要通過吸引優(yōu)質創(chuàng)作者在平臺內創(chuàng)作高質量內容來獲得更多用戶,因此平臺會為有潛力的創(chuàng)作者提供推廣扶持,而創(chuàng)作者則通過產出優(yōu)質內容為平臺創(chuàng)造價值。為減弱推薦算法帶來的“信息繭房”效應,短視頻平臺采取在用戶標簽之外再隨機選取一部分內容進行推薦的策略。因此,一部分在用戶標簽之外的內容也會被推送至用戶主頁,用戶會不斷看到不同領域的內容,從而獲得更多信息,開闊自身視野。
(二)教育參與和教學互動中的角色
目前,技術原因使得線上課堂存在交互隔離的問題。交互隔離指課堂環(huán)境從線下遷移至線上所帶來的學生課堂參與感、社會在場感的缺失[7]。教師缺少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環(huán)境,難以通過學生的直接反應調整授課策略,而學生也失去與同學在一起學習的氛圍,在線上課堂中更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短視頻能夠提高和增強線上教學的參與度和互動性,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交互隔離帶來的影響,優(yōu)化線上教育效果。短視頻平臺提供的彈幕、評論等為師生互動、學生討論交流提供即時工具,彈幕和評論區(qū)中知識的交流與發(fā)散對學習效果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其中被提到的相關知識能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完成知識拓展,也能幫助學生將碎片化的內容聯系在一起,搭建更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此外,彈幕、評論區(qū)營造的學習氛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意愿,其中用戶自發(fā)分享的筆記、總結等也有助于增強其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8]。
(三)資源共享和知識擴散中的角色
短視頻平臺的內容推薦機制使優(yōu)質內容上浮,低質內容下沉。這種機制能替學習者進行初步篩選,也能夠為創(chuàng)作者提供大數據反饋,使其不斷探索更具吸引力的呈現方式。更優(yōu)質的內容會被平臺優(yōu)先推薦,傳播力度的加大會激勵創(chuàng)作者不斷優(yōu)化內容,內容質量與平臺傳播具有正向促進關系,這有利于優(yōu)質知識類內容的傳播。相比在線教育平臺,短視頻平臺的營收模式更加多樣化,有利于免費優(yōu)質資源的產出和擴散。在線教育平臺的盈利模式主要為付費課程和認證證書,而教育類短視頻除了可以通過付費課程、認證證書的渠道獲得收入,還可以通過平臺流量補貼、流量變現、廣告等多種方式盈利。一方面,這拓寬了盈利渠道,有助于保持教育類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力,從而保證其高質量、高頻率發(fā)布短視頻。另一方面,這打通了除了付費課程、認證證書以外的盈利渠道,使創(chuàng)作者能從免費內容中獲利,有助于免費知識資源庫的擴充,推動教育資源的開放和共享。
(四)教學支持工具
短視頻平臺為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分析工具,大數據能夠為教師完善短視頻課程內容提供客觀、量化的參考。例如,抖音平臺的創(chuàng)作者服務中心能夠查看作品的實時數據,除了播放量、完播率、均播時長等常規(guī)數據,還精確到“秒”的觀看分析和點贊分析工具。觀看分析工具呈現了觀看人數占比隨視頻播放進度變化的曲線,能夠看到受眾在視頻各個位置的流失程度,與其類似的工具還有視頻跳出分析曲線,曲線變化的“陡”“緩”能反映內容的亮點和缺陷。例如,視頻播放0秒時觀看人數占比為100%,播放至30秒時觀看人數占比為50%,且曲線在視頻30秒附近直轉而下,這說明當視頻播放至30秒時有一半的受眾已退出視頻觀看,可知30秒左右的視頻內容質量較差。點贊分析工具呈現了點贊人數占比隨視頻播放進度變化的曲線,能夠看到用戶集中點贊的時間范圍,從而看出用戶認可哪些內容?;诖耍處熆梢愿鶕^看分析結果調整課程教學節(jié)奏,檢驗課程內容是否做到簡潔、精煉、有吸引力;也可根據點贊峰值找到學生的興趣點,檢驗最受認可的內容是否與課程設計的重點、難點重合,由此進一步優(yōu)化課程內容設計。同時,短視頻評論區(qū)使教學資源的分享變得更方便快捷。教師可以更靈活地為學生提供教學資源,如將電子資源直接發(fā)布在簡介或評論區(qū)中,或可鏈接線上實踐平臺,讓學生進入線上實驗室開展實踐。
三、短視頻在教育傳播中的功能拓展
(一)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短視頻教學是創(chuàng)新化的教學模式,拓寬了教育媒介的種類,使教育類內容能借助短視頻媒介傳播力、吸引力強的優(yōu)勢擴大傳播,增強教學效果。平臺的環(huán)境使短視頻內容呈現快節(jié)奏、高度精練的特點,這使得短視頻教育類內容不同于其他長視頻教育類內容,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思路,根據新“規(guī)則”重新對課程內容進行設計編排。同時,借助彈幕、評論等工具,教育類短視頻課堂將線下課堂教師單向的知識輸出轉化為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多向知識交流。
(二)提高學習效率
根據Philip等的研究,學生觀看教育類短視頻時一般只能專注6分鐘左右,而短視頻長度一般在5分鐘以內,這能夠很大程度地提高視頻的完播率,進而提高課程的完成率。短視頻碎片化的特點使其自身成為一種適應數字化建設的新型活頁教材,教師可以將知識點細化,使視頻既是課程又是電子工具書。學生在利用短視頻初次學習時可以清晰地看到知識點間的邏輯脈絡,在復習時也可以有的放矢地快速找到想要回顧的知識點,而無須在一長段視頻中反復搜索。短視頻平臺的內容推薦機制能夠降低學生篩選課程的成本,幫助學生初步篩選課程,同時平臺會根據學生的視頻觀看行為為其推薦有關聯的內容,有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擴充和完善。
(三)彌合教育差距
目前,我國網絡普及率已超過75%,農村地區(qū)互聯網普及率逐年上升,城鄉(xiāng)普及率差距逐年減小。由此可見,短視頻平臺具有大量的農村居民用戶,在彌合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方面具有一定優(yōu)勢。傳統(tǒng)在線教育平臺雖然儲存了大量教育資源,但是推廣力度還不足,且研發(fā)重點放在電腦端而非移動端,使得內容傳播成本高、難度大。農村地區(qū)學生難以知曉這些平臺,接觸不到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導致這些免費教育資源難以得到有效利用。短視頻平臺則不同,其研發(fā)重點放在移動端,使用門檻很低,使得教育類短視頻的曝光機會增多,農村地區(qū)學生只需要在短視頻平臺輸入相關關鍵詞搜索就可以接觸到這類免費教育資源。
四、短視頻應用于教育傳播的優(yōu)化策略
(一)優(yōu)化平臺建設,提升學習效果
短視頻平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豐富的教學支持能夠提升學習者的使用體驗,更好地發(fā)揮短視頻在教育傳播中的優(yōu)勢?,F今的短視頻平臺可從平臺內容劃分入手,如隔離娛樂化內容與教育類內容,劃分出教育板塊,防止學生在學習時被娛樂化內容吸引注意力,精準的教育類短視頻能夠更好地營造學習交流氛圍;平臺也可從短視頻內容設計入手,在視頻內容中內嵌防分心設計,如在視頻播放進程適當的位置彈出題目,學生需要作答后才可繼續(xù)觀看。此外,線上教學的特性使教育類短視頻具有與各類在線教學支持工具鏈接的能力,教師將實踐類線上教學工具內嵌至教育類短視頻中,使學生能夠邊學邊練,從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的能力。例如:可汗學院的互動式教學視頻,視頻本身就是代碼編輯工具,學生可以在觀看課程時同步練習;中國大學MOOC在提供課程視頻的同時,還提供網絡代碼編輯工具,學生可以在課后直接使用網頁進行代碼練習。短視頻平臺可以借鑒這些傳統(tǒng)在線教育平臺的經驗,進一步開發(fā)如在線代碼編輯器、在線實驗室、在線剪輯平臺等教學工具,并將其內嵌至平臺中,為實踐類教學提供支撐。
(二)優(yōu)化傳播內容管理,構建高質量知識庫
教育類短視頻資源是寶貴的數字教育資產,優(yōu)化其傳播內容管理不僅能夠以高質量課程吸引更多用戶,還有助于收集、沉淀多種領域知識,構建高質量知識庫。一方面,教育類短視頻要更有專業(yè)度,傳授的知識準確、可信度高。短視頻創(chuàng)作工具的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使短視頻制作和發(fā)布的門檻不斷降低,能助力短視頻平臺與高校、企業(yè)的合作。短視頻平臺要加強與專業(yè)教育機構的合作,吸納更多專業(yè)創(chuàng)作者,同時鼓勵專業(yè)教師產出多樣化的專業(yè)教育類內容,以拓展教育類短視頻的深度和廣度。另一方面,短視頻平臺需要完善內容審核監(jiān)督制度,對普通創(chuàng)作者發(fā)布的教育類短視頻進行把控,不但要把控內容的精準度,還要注重內容的原創(chuàng)性,避免出現創(chuàng)作者為追求流量推薦而直接模仿熱門作品導致平臺內容同質化的問題。另外,短視頻平臺可以組建專門的內容審核團隊,將機器審核與人工審核相結合,建立多級審核機制。考慮到平臺內容數量龐大,短視頻平臺也可邀請具有相關專業(yè)背景的互聯網用戶協助平臺人員進行審核,在保證審核質量的同時提高審核效率,減少平臺內的同質化內容,不斷優(yōu)化教育類短視頻知識庫。
(三)優(yōu)化課程模式,提升課程完成率
傳統(tǒng)在線教育平臺存在課程完成率低的問題,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學堂在線、Coursera、EdX等平臺嘗試開發(fā)了具有學分認證渠道的高校、企業(yè)合作課程,在拓寬盈利模式的同時,通過提高課程在高校中的認可度來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課程的完成率。同時,學期制的課程模式也能夠提高學生對課程的感知度,提升課程完成率[9],是現今傳統(tǒng)在線教育平臺普遍采用的課程模式。短視頻平臺也可以借鑒傳統(tǒng)在線教育平臺的經驗,拓寬課程的學分認證渠道,采取更為有效的學期制教學模式,以提高課程的完成率,增強教學效果。
五、結語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新媒體為線上教育的發(fā)展帶來新的機遇。短視頻能夠為教育內容的設計帶來新思路,為教育傳播提供更多的支持,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何發(fā)揮短視頻的優(yōu)勢,通過技術或工具彌補教育類短視頻的缺陷,更好地呈現知識并擴大知識的傳播仍須學界和業(yè)界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2023-07-28].https://cnnic.cn/NMediaFile/2023/0322/MAIN16794576367190GBA2HA1KQ.pdf.
[2]《中國網絡視聽發(fā)展研究報告(2023)》發(fā)布[EB/OL].(2023-03-29)[2023-07-28].http://k.sina.com.cn/article_5787163139_158f11a0301901dxny.html.
[3]巨量算數.2022教育行業(yè)研究白皮書[EB/OL].(2022-12-31)[2023-07-28]. https://trendinsight.oceanengine.com/arithmetic-report/detail/863.
[4]GUO P J, KIM J, RUBIN R. How video production affects student engagement: an empirical study of MOOC videos[J].The first ACM conference on learning,2014(04):41-50.
[5]Feng W Z,Tang J, Liu T X. Understanding Dropouts in MOOCs[J]. The 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9(01):517-524.
[6]趙辰瑋,劉韜,都海虹.算法視域下抖音短視頻平臺視頻推薦模式研究[J].出版廣角,2019(18):76-78.
[7]黃振中,李曼麗.守護教學在場: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在線課程教學策略的質性研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2023(05):45-52.
[8]CHEN H,JIN J, LIU X,et al.Analysis of the Role of Short Knowledge Videos in Bridging the “Knowledge Gap” in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5G Era : Take bilibili as an Example[C]//202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ducation (ICISE-IE),Chongqing,2021:1119-1122.
[9]紀九梅,王宇,歐陽嘉煜,等.2018慕課發(fā)展概要與未來趨勢:以Coursera、edX、學堂在線、Udacity和FutureLearn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2019(09):16-25.
[作者簡介]鄧芊(1999—),女,河北河間人,北京郵電大學設計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張一琳(1998—),女,陜西安康人,北京郵電大學藝術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高盟(1977—),男,遼寧沈陽人,北京郵電大學數字媒體與設計藝術學院碩士生導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