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偉光
摘要:腳內側踢球是在足球教學與訓練中重要的基本技術之一,學生在掌握上常常會出現(xiàn)各種錯誤。該文從“‘利用腳踩小圓墊糾正‘支撐腳站位不正”、“利用‘膝蓋內側貼貼紙糾正‘踢球腿直腿擊球”、“利用‘腳內側踢海綿墊糾正‘腳內側擊球不準”三個方面,論述了糾正“腳內側踢球”常見錯誤的妙招。
關鍵詞:糾正;足球;腳內側踢球;錯誤;妙招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集美區(qū)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立項課題項目“國檢形勢下小學體育教學的“三大轉變”研究(編號:我18060)研究成果。
對于足球愛好者和學習者來說,足球腳內側踢球作為足球運動中極為常見且重要的一種技術動作,其技術要點在于利用腳的內側觸球,然后將球踢出去。腳內側踢球也可以被稱為腳弓踢球,這種踢球方式由于與球接觸面更大,相應的控球更為精準,出球力量和速度也更易于把握,足球腳內側踢球是短距離傳球配合中,極為常見的一種技術動作,也是足球教學中的教學重點。
一、“腳內側踢球”常見的幾種踢球方式
(一)腳內側踢定位球
學生想要學好腳內側踢球技術,需要首先掌握腳內側定位球,這是腳內側踢球中最簡單、最基本的傳球技術動作,也是腳內側踢球教學時的基礎課程。在腳內側踢定位球中,球是固定不動的,相應的學生也更容易判斷觸球部位,更能靈活準確的把握支撐腳站位。
(二)腳內側踢地滾球
在腳內側踢地滾球的技術動作中,需要學生結合球的速度,準確判斷球可能的運動軌跡,并選擇適當?shù)膿羟蛭恢眠M行踢球。地滾球的技術難點在于如何把握踢球時機,如何找準支撐腳的具體站位,在實際的比賽中,腳內側踢地滾球,更多用于短傳配合中,并且會根據(jù)前腿擺動方向的差異而造成不同結果的傳球。如果采用大腿帶動小腿進行爆發(fā)式擺動,能夠發(fā)揮出較強的觸球力量,也能與球接觸較長時間,進而使球員有更充分的調整空間。而如果在腳內側踢滾地滾球中,以小腿為主要的力量支撐,則會削弱觸球力量,如果在地滾球中小腿不跟隨球做前移,能夠縮小出球時間,也能削弱觸球力量,能夠使其產(chǎn)生不一樣的短傳效果。
在教學時教師需要先引導學生掌握小力量的腳內側踢地滾球,然后逐步開展大力量訓。
(三)腳內側踢反彈球
腳內側踢反彈球的動作要領在于把握球的落點,需要及時把握住球點,并判斷足球的移動方位,然后身體及時跟進。當球離地的瞬間,需要快速反應,通過腳內側踢反彈球,將球擊出。在腳內側踢反彈球的使用和教學環(huán)節(jié),其重點都在于對觸球時間的把握,要在瞬息萬變的賽場上爭奪時間,盡快將球踢出。而教學時,教師要重點帶領學生判斷反彈點,使其能夠成功將球踢出,快速搶占時機。
(四)腳內側踢空中球
腳內側踢空中球,更多的用于足球比賽中的防守解圍,臨空射門和短距離的多頂傳球中。在教學時,教師需要進一步拆解腳內側踢空中球的技術動作,在準備踢球時,要帶領學生,結合預設的球速以及球可能的運動軌跡,及時做身體上的移動。在踢球時,要將踢球腿的大腿部位抬起并進行適當外展,同時,小腿要配合大腿做出繞額狀軸后擺,再借助小腿的前后擺動,與球進行接觸。并且,在實際的應用中,往往需要根據(jù)場上情況判斷觸球部位是選擇中部還是下部,在教學時教師需要循序漸進,引導兩人一組進行訓練,兩人一球相距最多三米,并可以配合相應的手拋球練習。
二、“腳內側踢球”的技術要領與常見錯誤形式
(一)助跑
使用腳內側踢球時,借助助跑動作,能夠快速調整人與球之間的站位,能夠幫助踢球者找到最理想的支撐點,進而保證踢球的方位和運動軌跡。借助助跑,也能使身體獲得一定的速度,進而使球產(chǎn)生速度傳遞在助跑時需要注意,最后一步應該是跨步,胯步能夠增加腿的擺動幅度,進而在踢球時能夠產(chǎn)生一定的加速度。但在直線助跑踢定位球時需要注意不要跨大步或碎步,這都會導致支撐腳踏在球前方,而在踢球時腿用不上力。針對這一情況,在練習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直線助跑,一人踩球,并在球旁邊畫一條直線,使其與踢球位置垂直,當左腳踩球時,則直線應該在踢球者的右邊。通過這種固定距離的計算和練習,幫助學生感受球的位置和步長控制。在練習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兩人一組開展傳球,在傳球時,通過直線助跑踢定位球的方式,增強學生對助跑的感知力,并使學生在反復練習中固定正確的助跑技術動作,使其形成相應的肌肉記憶。
(二)支撐腳站位
支撐腳站位,對于腳內側踢球的傳球方向和傳球質量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并且支撐腳站位也會根據(jù)不同的傳球形式和全球軌跡產(chǎn)生一定的差異。采用支撐腳站位的終極目的在于保證球與角之間在適中的距離內,進而使腳內側踢球能夠滿足擺動需要。在支撐腳站位中,常見錯誤在于距離控制不當,或過于靠前,或過于靠后。當支撐腳站位過于靠前時會限制擺動腳踢球的力量,但如果支撐過于靠后,也會導致身體重心過度后傾,進而使得觸球位置不準確,難以保證足夠的觸球點,會影響后續(xù)踢球的方位。對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先從無球練習開始,引導學生能夠把握并形成正確的屈膝位置和腳尖指向。在無球練習中,要使身體保持略微前傾,同時踢球時,要保證踢球時始終由大腿帶動。教師可以在訓練時通過標記的形式對學生的身體動作進行糾正,也可以組織學生在無球練習中,借助沙地感受支撐腳站位的不同,使其形成正確的站位判斷。
(三)踢球腿的擺動
踢球腿擺動是腳內側踢球中最主要的發(fā)力環(huán)節(jié),在踢球時需要保證觸球位置有足夠的接觸面和足夠的速度,并保證腳在觸球時,能夠以恰當?shù)奈恢眠M行觸球。在踢球腿的擺動上,常見的錯誤在于發(fā)力順序不當,后擺不足,或者在助跑時支撐腳的落位不當,導致踢球腿的擺動動作不連貫,擺動時存在停頓,這也會影響踢球準確性和速度的傳遞。
(四)踢球的隨前動作
踢球的隨前動作是在觸球動作結束后,球已經(jīng)離開了腳,而這時身體的各部位的動作都不會再影響踢出去的球。隨前動作能夠保證以上踢球大環(huán)節(jié)的順利落實和正常進行,踢球的隨前動作失誤容易導致踢球者出現(xiàn)身體重心后仰的問題。據(jù)此,可以使學生在踢完球球離腳后,隨著球的方向向前跨出1~2步,以此來控制身體重心。
三、糾正“腳內側踢球”常見錯誤三妙招
腳內側踢球是在足球教學與訓練中重要的基本技術之一,其掌握與否直接關系到比賽的勝負。但是在腳內側踢球的教學中,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在技術掌握上常常會出現(xiàn)各種錯誤,其中較為普遍有三:一是支撐腳站位不正確,沒有踏在球的一側;二是踢球時膝關節(jié)沒有外展,而是直腿擊球;三是腳內側擊球的部位不準確,影響了踢球的準確性。為了糾正這三個錯誤,許多老師和教練也嘗試過多種方法,但效果不盡如人意。筆者經(jīng)過多年實踐與研討,摸索出了有效糾正“腳內側踢球”這些錯誤的妙招,下面從三個方面來具體論述。
(一)利用“腳踩小圓墊”糾正“支撐腳站位不正”
對于腳內側踢球來說,主要包括了助跑環(huán)節(jié),支撐腳站位環(huán)節(jié),擺腿環(huán)節(jié),踢球環(huán)節(jié),以及踢球后的隨球動作。這5個環(huán)節(jié)中,支撐腳站位起到極為重要作用,支撐腳的腳趾指向將會影響著球踢出去方向的準確性以及擊球部位的準確性。傳統(tǒng)的教學中,老師在“支撐腳站位”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練習中,大多采用“言語提醒”或者“同伴糾錯”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但是,這種方法明顯無法更好的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支撐腳站位。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一是大部分學生在支撐腳站位的練習中,普遍認為這個技術太過簡單,便隨意完成動作,應付了事;二是小學生生性好動,單單的支撐腳站位練習學生感到乏味,完成幾次之后便開始嬉戲打鬧。
為了切實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筆者通過研究與反復實踐,發(fā)明了“腳踩小圓墊”替代“口頭提醒學生”的支撐腳站位動作技術,加快肌肉動作記憶形成的有效方法。其具體操作方法是,采用兩個人一組,其中一人站在支撐腳內側的左側觀察練習者支撐腳位置,一人上步腳踩小圓墊練習。先按支撐腳站位的動作要領,做確定支撐腳踏在球側15厘米處的練習,再做“上一步”、“上三步”練習,直至過渡慢跑和正常速度跑踏在球側15厘米處的完成練習。在這練習過程中,觀察的同伴可以通過觀察腳踏小圓墊的位置,及時的發(fā)現(xiàn)錯誤并糾正提示練習者站位要準確。這種“腳踩小圓墊”的練習方法,相對于“言語提醒”練習,有兩個明顯的好處:一是能讓觀察的同伴及時觀察到練習者支撐腳踏地的位置,從而發(fā)現(xiàn)錯誤并及時糾正練習者,讓練習者在有效的時間快速形成支撐腳踏在球側15厘米處的動作記憶:二是能讓練習者通過觀察小圓墊,快速的找準支撐腳要踏的位置,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失誤,造成動作混淆,延長支撐腳踏踏在球側15厘米處的動作記憶的形成。從實際教學來看,進行多組的“腳踩小圓墊”練習后,學生對“支撐腳站位”的動作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如果在練習過程中,運用做媒體等方式來進行慢動作的呈現(xiàn),觀察世界上優(yōu)秀的足球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對學生啟發(fā)會更大。
(二)利用“膝蓋內側貼貼紙”糾正“踢球腿直腿擊球”
在腳內側踢球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支撐腳準確的踏在球側15厘米處,還要糾正學生踢球腿在擺動中沒有外展的技術動作,而小學生邏輯思維尚處于初級,思維層次比較差,初學時很難理解動作要領里的專業(yè)名詞,形成動作概念的能力差,在頭腦里無法建立整個完整的動作表象,讓學生短時間內不僅要掌握踢球腿后擺且還要擺動中膝關節(jié)外展有一定的難度。造成這種動作錯誤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教師在示范的過程中,由于示范速度較快,需要觀察的點過多,部分學生忽略了對腳內側踢球時膝部要外展的關注;二是學生是集體成排站列,教師示范時部分學生的視線會被擋住,造成其對教師示范的擊球部位看得不清楚,甚至未看見,導致其在頭腦中未對擊球位置形成正確的表象;三是在講解過程中,學生難以將?“支撐腳踏在球側15厘米處”、“腳內側踢球”“擊球膝部外展”?這三個要求同步完成,常常顧此失彼。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就要圍繞“如何更快地促進學生的踢球腿在擺動中外展”這一難點來設置教學內容。但是,在腳內側踢球的踢球腿擺動中外展技術的教學與練習中,許多老師和教練匯大多采用讓學生進行多次的原地擺腿練習,擊球時要用腳內側擊球的口頭提醒,而忽略了如何讓踢球腿在擺動中膝關節(jié)外展的這一根本原因,因此很多學生在練習時會出現(xiàn)了直腿擊球的現(xiàn)象。
筆者在經(jīng)過不斷實踐與教學過程中,總結出采用“膝蓋內側貼上小貼紙”在練習時讓老師看到小貼紙上數(shù)字的練習手段來糾正學生“踢球腿直腿擊球”的小竅門。其具體做法有兩種:一是,借助多媒體。即教師利用掛圖或多媒體播放,在講解的過程中將擺動時多個動作進行放大并做出不同的標識,一方面可以消除因教師示范過快或者因位置擋住而產(chǎn)生的學生看不清的問題,另一方面又可以讓學生在觀看時對膝關節(jié)外展的時機形成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印象,為其此后腦海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型打下基礎;二是,布置課前作業(yè)。讓學生兩人一組,都在膝蓋內側貼上印有數(shù)字的小貼紙,一人先進行原地踢球腿擺動的練習,另一人站在練習者的一側,提醒練習者在原地踢球腿擺動練習中要讓老師或者同伴看到貼貼紙上的數(shù)字,引導學生掌握踢球腿在擺動中外展的技術動作,學生熟練后可以由原地改為上步或者慢跑幾步支撐腳踏位準確的基礎上,踢球腿擺動中亮出膝蓋內側小貼紙數(shù)字的練習。同時分小組進行相互檢查糾錯,這樣在解決這個重點的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優(yōu)良品質以及積極主動探討的能力。通過練習,學生對膝關節(jié)外展有了一定的認知作用,能在中樞神經(jīng)的條件反射下形成動作記憶。這個方法有效糾正學生踢球腿“直腿擊球”的錯誤,糾正踢球腿擺動中膝蓋沒有外展的錯誤動作,提高了觸球部位的準確性。
(三)利用“腳內側踢海綿墊”糾正“腳內側擊球不準”
擊球動作是整個腳內側踢球技術動作的核心,前期的助跑環(huán)節(jié)、擺動環(huán)節(jié)以及穩(wěn)定支撐效果,都會影響后續(xù)擊球時的擊球時間、擊球速度,以及腳擊球的具體部位。在選擇部位時,需要選擇球的中后部,這也是腳觸球的最佳位置。擊球部位的準確與否,也直接影響到腳內側踢球的出球方向是否科學,這是足球比賽中最重要的一項技術,關系到進攻是否有效。在比賽中,能否將球準確的傳到同伴的腳下,對比賽的勝負起著決定性作用。但是,在現(xiàn)實的教學或比賽中,教師或者足球教練往往更多關注的是球是否有傳到同伴腳下,而忽略了學生的腳內側踢球的部位是否準確。其結果就是學生在練習或者比賽中踢出去的球無法準確的傳給同伴。
對此,筆者使用海綿墊作為輔助器材,先將海綿墊對折放在地上,把小圓墊放在海綿墊左側15厘米處,讓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用腳踩住把海綿墊將其固定,另一人用所學的腳內側踢球的動作方法,先支撐腳上步腳踩小圓墊,再開展踢球腿擺動。其中,腳尖部位要稍稍翹起,腳掌要保持緊繃,并始終與地面平行,再借助擺動腿以髖關節(jié)為軸進行由后到前的擺動。在剛開始練習時,要注意保持體力,兩人一組,相互觀察,彼此糾正動作,保障擊球部位的準確性,當此項練習逐漸熟練后可以加大練習力度。并讓練習者由原地改為上步或慢跑幾步用腳內側擊海綿墊練習。通過練習,層層遞進的引導學生體會擊球的部位,在大腦建立直觀的動作表象,形成動作記憶,最終糾正了學生擊球部位的錯誤。
一節(jié)成功的課必然是要達到所有教學目標,在腳內側踢球這一堂課中還包含踢球前的助跑以及踢球后的隨球動作。在足球——腳內側踢球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完整動作,更要及時關注完整動作下的幾個關鍵細節(jié),以及學生在掌握每個練習環(huán)節(jié)時的具體情況,每個練習循序漸進,打好基礎,最后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夏旭峰.足球腳內側踢球5步教學法[J].運動,2017(14):069.
[2] 張曉宇,仇亞賓.足球腳內側踢球技術的教學研究[J].科技視界, 2014(30):138+228.
[3]曾美霞.自制紙足球、巧用墊子進行足球腳內側踢球動作的教學 [J].體育教育,2020(0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