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設計無界——由設計觀念演化談起

      2023-11-19 14:27:57吳聰
      設計 2023年19期
      關鍵詞:虛實相生系統(tǒng)思維

      摘要:設計者認知設計觀念演化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設計趨勢。研究主要采用文獻梳理、案例分析、歸納總結等方法分析設計觀念的演化迭代。得出設計觀念由造物致用的核心觀念拓展至以系統(tǒng)思維構建人、物、境相合,繼而延展至數字社會,虛擬與現實相生共筑生活,最終設計泛化形成超越邊界的大設計。萬物皆可設計,人人都是設計師,大設計觀催生設計通識教育觀。

      關鍵詞:設計觀念 造物致用 系統(tǒng)思維 虛實相生 大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3)19-0088-03

      Abstract:Designers awareness of the evolution of design concepts helps them better understand the trend design. The study mainly adopts literature review,case study and generalization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design concepts,and the boundaries of design are constantly broken.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concept of design has evolved from the core concept of making things usefu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atic design,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accelerated the design to travel between the real and imaginary worlds,and the real and imaginary worlds have co-existed to build life,and finally evolved into a grand design that transcends boundaries. Everything can be designed,everyone is a designer,and the view of grand design prompted the concept of design general education.

      Keywords:Design concepts Creation with functional Systematic thinking From fictitious to substantial Grand design

      引言

      設計,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無處不在,從各個方面、角度、細節(jié)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觀念,對人們的生活品質甚至生活方式起著決定性作用。當下,作為人類第三種智慧系統(tǒng)的設計具有高度創(chuàng)造性與交叉性,在社會快速轉型的變革之中發(fā)揮著前所未有的作用,技術、產業(yè)、商業(yè)、日常生活等領域均可見設計的活躍度。設計一詞含義呈現多元化趨勢,語境不同解讀出的內涵不同。設計,突破傳統(tǒng)的“物”的范疇,從虛擬到現實,從有形到無形,從物品到系統(tǒng),從個體到社會,其形式與內容、邊界與維度不斷變革演化。作為設計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無論是教育者、學習者,抑或設計師、設計管理者、經營者,清楚認知設計觀念的演化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當下的設計特點與發(fā)展趨勢,運用設計的手段、思維更好地服務于大眾。

      一、設計緣起

      1.緣起生活,造物為本

      設計,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聯想思維與想象思維、發(fā)散思維與復合思維幾者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產物,是人類為自己生產、生活制造用具、謀劃行動時隨之有目的展開思考、策劃、實施等實踐活動。換言之,“人的活動都具有一定的設計性,憑借設計,人的有意圖的活動區(qū)別于動物的本能活動”[1]。作為人類最真實的需求與行為,“設計”遠早于其學科建制的設立,是人為適應自然環(huán)境而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改變生活、適應生存的手段,其淵源可追溯至“制造工具的人”,隨其誕生而生成。正如美國工業(yè)設計師亨利·德雷夫斯(Henry Deryfuss)在其論著《為人的設計》中論述的那樣,“久遠之前,原始人用手鞠水而飲,水隨指縫淌漏,遂用黏土依手捧之型造碗,使之變硬,再用之飲水,而后再加以把手,遂為杯子”。這個過程或許是無意識的創(chuàng)造,但無形中以設計的方式開啟造物這一具有本質目的的行為。

      2.東西方“設計”釋義

      “‘設計一詞起源于羅馬,可以追溯到拉丁語的‘desinare,它的含義很多,比如說標記、追溯、描繪、計劃和做事”[2]。1548年,“設計”的釋義首次出現在《牛津英語詞典》中,此時的設計為動詞,定義為“在大腦中進行構想與思考、策劃與執(zhí)行,用途明確地為特定目的或功能制訂相應的計劃”,而后釋義陸續(xù)豐富。1588年,設計兼具名詞含義,意為“目的、目標和意圖”,而后,其含義更為精確,“做一件事之前的計劃,行動之前的打算”?!霸O計”一詞雖為Design現代漢語中的譯意,但其在中國古代文獻中亦有著相應的釋義,如:計劃,謀劃,規(guī)劃,打算,經營,構思,設想,運籌等。中國早期有關設計的經驗性總結《周禮·考工記》一書中即有“設色之工,畫、繢、鍾、筐、巾荒”。此處“設”字之意與其西文釋義一致,而元代戲曲家尚仲賢《氣英布》劇文中亦有“運籌設計,讓之張良,點將出師,屬之韓信”,與設計之謀劃、規(guī)劃之釋義相同??梢姡瑹o論東西方,“設計”這一行為早已根植于民眾日常種種。

      二、造物致用的核心設計觀念

      1.造物致用的設計觀兼具實用與審美功能

      傳統(tǒng)的設計觀念是以造物為核心的,開物成務,造物致用為本,巧飾為末,最根本的工作是改造人類所用的工具和所處的環(huán)境,是解決生存問題的生活智慧外化,是物的功能屬性與精神屬性按照人類設想與計劃相互作用促使人與技術、材料、能源、生態(tài)、環(huán)境等產生良性互動的結果。法國學者理查德·布坎南認為設計是技術文化的實用藝術,關乎所有人工物或人造世界的構思與規(guī)劃,通過創(chuàng)意策劃、設計推敲、打樣生產、流通上市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作出可供有序實施的產品開發(fā)方案,具有一定的社會應用價值。它是人類特有的能力,是人類技能最為純粹的演練,能夠改造或生成一個前所未有的環(huán)境或物,向我們傳達著關于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某種特定的真理,以滿足人的需求同時給予生命實質意義。通過造物這一主觀能動行為,人類審美意識覺醒,發(fā)現物的形式規(guī)律,提升生活品質,為日常生活及其體驗賦予了秩序、理性和視覺化的活力與生機。例如,明代馬蹄扶手椅的設計,一方面以馬蹄形曲線的流暢線條構筑獨特的視覺審美形式,另一方面能支撐任何人的背部和手臂,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坐姿,前腿與地板平行的擔架桿是一種腳托,則呈現出人體工學的概念??梢?,設計是實用與美學的緊密結合,是藝術品位與科學技術的有機融合,是物質世界與精神領域的有序耦合。

      2.造物致用的設計觀念縱貫東西方

      造物致用的核心設計觀念縱貫東西方,從東方“器以象制”的設計哲思到西方“形式追隨功能”的設計思潮,設計的具體形式借以物質載體加以呈現,涉及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的點點滴滴。從非物質層面的圖案紋樣、符號標識等借助物質載體加以呈現,到建筑與室內、家具與軟裝、工業(yè)與輕紡產品,設計的主體和對象不同,聚焦的領域亦有截然不同的行業(yè)傳統(tǒng)、設計體系和專業(yè)術語,其目的均是為物品有始有終的整個生命周期所構筑的系統(tǒng)流程建立起多方面品控與風評。同時,“作為制造服務的先導和關鍵環(huán)節(jié),設計決定了產品的功能品質和全生命周期的經濟、社會、文化及生態(tài)價值”[3]。理解設計造物致用的核心本質是設計從業(yè)者在展開設計構思時首先應遵循的基本法則之一。

      三、系統(tǒng)思維構建人、物、境相合

      1.設計演化呈現出系統(tǒng)性特點

      在社會信息化、數智化飛速發(fā)展的當下,設計的作用必然隨之發(fā)生根本性變革。設計,突破傳統(tǒng)“物”的限定,服務對象日趨復雜?!叭嗽煳铩⒔Y構和過程之間邊界不斷模糊;社會、經濟及產業(yè)框架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由需求、要求及限制構成的環(huán)境日益復雜;信息內容超越了物質實體價值。”[4]設計概念更加包容與開放,設計一詞伴隨著經濟、社會、行業(yè)的發(fā)展呈現多重含義,設計服務的對象由傳統(tǒng)的制造業(yè)拓展至服務業(yè)、商業(yè)甚至是社會管理領域,交互設計、服務設計、社會創(chuàng)新設計等概念接踵而至。設計邊界不斷拓展,設計的認知亦不斷迭代,設計觀念順應新時代提出的新命題與新要求,開始對整個社會與環(huán)境中所有人為的事物以及由此形成的復雜系統(tǒng)負責。設計由造物致用的傳統(tǒng)觀念演化為“謀求發(fā)現、分析、研判與解決人類生存發(fā)展中所產生的問題,是人類為主動適應生存環(huán)境與社會變革等外部系統(tǒng)而進化形成的‘新型知識結構系統(tǒng),是人類在重組生存結構過程中的智慧性‘創(chuàng)造活動”[5]。

      2.系統(tǒng)思維介入設計組織與活動

      多元復雜且持續(xù)性的問題使得“系統(tǒng)設計思維(SIT)作為一種融合理性且系統(tǒng)的科學思維與感性且具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于一體的高級思維方式”[6]開始介入設計組織與活動。設計者認識到“設計在造物的同時,亦制造與之交互關聯的各種關系,而這些關系其實和周圍的萬事萬物都構成了或大或小的系統(tǒng)”[7]。構成系統(tǒng)的元素之間相互作用,將現有的狀況迭代成為更適合人類生活的情形,全面塑造構建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改善人們生活,增添生活樂趣。無論是喬布斯構建的蘋果帝國還是雷軍搭建的小米生態(tài)鏈,從單一造物到系統(tǒng)構建,從整體維度認知、解決問題到優(yōu)化個體元素間的結構關聯與相互關系,或微觀或宏觀闡述著設計的多樣性與系統(tǒng)性。設計者運用系統(tǒng)性設計思維立足全局,識別構成系統(tǒng)的內部元素,分析元素間是如何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強調解決人、物、境三者由于服務體系、產品特質、信息升級等發(fā)展現狀所導致的復雜問題,“促成內部與外部的有效溝通,并做出相對正確的路徑選擇與設計決策,從而實現系統(tǒng)的可持續(xù)性”[8]。

      3.系統(tǒng)思維構建人、物、境相合

      在系統(tǒng)思維作用下,設計關注交互、服務和體驗設計,關注社區(qū)人際互動與環(huán)境相生,關注組織架構與社會問題,其中很多問題涉及復雜的社會、政治、經濟等基礎因素,且新興技術、行為科學、心理訴求、觀念意識等多維因素介入所形成的交叉融合局面使得問題更為復雜,這無形中對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具有全域觀的系統(tǒng)思維促使設計者的思維方式由線性轉為循環(huán),由單一的物體系轉為復雜的人、物、境的深層認知,對于即將發(fā)生的事物產生一定的預判、干預,有機協調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推動事物的良性發(fā)展與有機循環(huán),促使人、物與環(huán)境之間和合相生。同濟大學婁永琪教授主導改造設計的好社區(qū)(NICE COMMUNE)關注人、物、環(huán)境幾者之間的生態(tài)性系統(tǒng)運轉,將大學搬進上海的老社區(qū),將鞍山五村社區(qū)改造為辦公室、實驗室、展廳、活動廳等,居民可以自由出入實驗室,學院老師在社區(qū)開課,社區(qū)煥發(fā)新的生命力,并且作為生活實驗室入選英國設計博物館主導的全球未來十大生活方式案例。

      設計者形成運用系統(tǒng)思維構建人、物、境三者和合相生的觀念認知目的在于使其“從原來專業(yè)性或者局限性的設計概念里面擺脫出來,進入一個更大的、整體性的、系統(tǒng)性的設計里”[9],更加關注、理解事物的本質,換言之為了解決問題、達成目標,無論是自然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抑或社會中的人造系統(tǒng),用設計作為解決日常性或者全球性等各種層面問題的通道,讓設計與社會的各個層面發(fā)生聯系,積極主動地參與有意義的社會構建,提升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造品質與價值、科技與美感高度融合的人造世界。

      四、虛擬與現實設計服務場景相生

      1. 設計服務延展至數字社會

      后疫情時代,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與居家常態(tài)化使得線上虛擬生活逐步演變成為與現實世界相平行的數字社會。人們對于生活的需求不再止于真實的世界,擁有著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雙重身份,來自網絡空間的情感認同、社交需求、感官刺激等因素也使得虛擬世界成為構筑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虛擬仿真、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數字化產品到元宇宙概念的明確等諸多社會變革加速設計由有形的物質世界跨入無形的數字空間,由真實世界創(chuàng)新性拓展至虛擬社會。數字社會激發(fā)設計服務場景進一步泛化,涉及的領域從界面設計、交互設計拓展至虛擬時尚、NFT電子加密藝術。設計成為連接二者的橋梁與溝通媒介,游走于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服務于物理空間與信息空間,設計觀念進一步演化。

      2.數字虛擬化產品催化設計服務新業(yè)態(tài)

      數字社會催生數字虛擬化產品,隨之催化設計呈現多元虛擬化、動態(tài)媒介化、沉浸體驗化等業(yè)態(tài)特征。一則,藝術展覽、時裝秀場通過三維建模、CG技術搭建數字展廳、虛擬秀場等方式遷移至云端,將原有的真實空間數字化為超現實空間,開放性的云展覽、虛擬秀場突破空間的界限吸引大量觀者,沉浸式體驗進一步增強觀展儀式感以及相應產品關注度。奢侈品牌Dior在中國發(fā)布元宇宙首展“在路上”,觀者能夠進入虛擬空間觀展;運動品牌耐克則 通過360 °影像技術打造虛擬商店,借助AR技術提供試衣、試鞋技術為消費者營造獨特的購物體驗。二則,虛擬偶像、數字時裝、虛擬家園、游戲皮膚、NFT加密藝術等形式更是不斷拓展設計的概念與維度。前有支付寶與敦煌美術研究院以敦煌文化為切入點聯合推出“祥瑞鹿王”和“幸運飛天”兩款NFT皮膚付款碼,通過“螞蟻鏈粉絲?!毙〕绦蛳蘖堪l(fā)售;后有D&G與UNXD合作推出基于區(qū)塊鏈技術的Genesi系列NFT數字時裝,“天貓大牌日”聯合跨界品牌云南白藥、Off-White等開發(fā)數字服飾藏品,將虛擬偶像、數字藏品與交互雜志融為一體。數字虛擬化的設計產品通過與Z世代的多維度、多視角溝通受到越來越多年輕消費群體擁躉,同時催化設計無限的可能性。

      3.虛擬與現實服務場景相生共促社會與經濟發(fā)展

      虛擬與現實設計服務場景相生的設計觀念迭代促使經濟與政策、社會與文化、產業(yè)與企業(yè)的管理方式、運轉機制產生深刻變革。線下實體策劃布局相關線上業(yè)務,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相生相合共同發(fā)力拓展其發(fā)展空間,實現業(yè)務空間最大化。知識付費平臺“美的歷程”依托“中央美院專業(yè)性師資力量,通過沉浸式體驗課程設計將養(yǎng)在深閨的藝術設計專業(yè)知識借助線上視頻課程與線下‘美學生活學院混合式進行有償傳播、分享與交流,全方位立體化的藝術學習方法最大限度激發(fā)學員的興趣,強化其參與體驗感,實現藝術與美學素養(yǎng)的傳播”[10]。深受疫情影響的時尚產業(yè)、時裝品牌更是在大力發(fā)展線上營銷業(yè)務的同時謀求轉型,探索虛擬產品的開發(fā)。香奈兒、華倫天倫等品牌紛紛開發(fā)網絡游戲《動物森友會》人物的虛擬時裝,一些餐飲、電商、時尚品牌更是在游戲中通過搭建“品牌島”的方式為其產品展開營銷宣傳?!侗局埂返挠螒蛲婕以诰€為游戲角色選擇巴黎世家數字虛擬服裝,其游戲服飾限量實物則可通過品牌門店和官網購買,通過其服務于線下實體經濟,探索多維度商業(yè)模式。

      虛擬空間與現實世界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推動著設計的形式與載體無限延展,實現品牌、企業(yè)與用戶的多元互動,助力世界既有秩序全面且深刻地變革演進。

      五、設計無界的大設計觀

      1.設計觀念更為泛化、開放

      設計作為“一種觀察審視世界、發(fā)現并解決問題、提供服務與體驗、新增價值的思維方式和行事方式”[11],是普世價值觀的物質呈現,讓人們能夠與整個世界進行坦率的對話,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設計在不同的領域均擔當不同的角色,從軍事、醫(yī)療到交通、教育再到建筑、時尚、文旅甚至國家形象等,以交通系統(tǒng)為例,從交通工具到隧道橋梁、公路鐵軌等軌道,從路標、地圖、信號塔到視覺傳達、員工制服等均可見設計蹤跡。設計不再局限于具體化、有形化的傳統(tǒng)設計領域。設計呈現百態(tài),可謂無處不在,可以用來寓意造物,由百姓民生居家用品到載人航天飛船、宇宙空間站;也可用來意指謀劃策略,系統(tǒng)創(chuàng)新構筑,一些非傳統(tǒng)的設計領域,如組織設計、社會系統(tǒng)設計、教育系統(tǒng)設計、醫(yī)療保健設計;更可由現實世界延展至數字社會,建立起更為開放的設計觀念,個人的知識體系、時間規(guī)劃,職業(yè)規(guī)劃等均可納入設計的范疇。

      2.設計無界的大設計觀形成

      設計是媒介,是態(tài)度,是人類進行設計活動的指導思想,是以社會責任為理想在人類發(fā)展進程中發(fā)揮著良性助推作用?;赝麣v史,秦王嬴政能夠統(tǒng)一六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設計”觀念,從兵器設計到度量衡制度的建立,有效地鞏固其統(tǒng)治,增進不同地區(qū)的貿易流通,促進經濟的發(fā)展。設計學者辛向陽教授將設計思維與心理學中的意識分層相結合開展“用設計思維規(guī)劃人生”的工作坊,讓每個人充當自己的設計師,校正自我認知誤區(qū),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道路,從而實現設計人生。中央美院宋協偉教授從生態(tài)危機、社會巨變層面把設計的意義上升到人與環(huán)境和諧共生、與社會共存發(fā)展的高度,試圖通過設計解決水源貧乏、貧困、環(huán)境惡化等社會問題,以呼應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同濟大學婁永琪教授與唐·諾曼、弗里德曼等幾位學者發(fā)布了針對復雜社會技術系統(tǒng)的設計“Design X”宣言,從不同的視角出發(fā),將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語境下的設計概念定義得更為寬泛。系統(tǒng)化、生態(tài)化的大設計觀念愈加清晰明了,設計無界,萬事萬物皆可設計,人人都是設計師。

      3.大設計觀催生設計通識教育觀

      大設計觀念意味著設計者需要具有更為宏觀的視野,廣博的知識面,系統(tǒng)構建的能力,交叉融合的跨界觀念,創(chuàng)造性解決復雜問題的思維方式,這是適用于各個設計領域的核心理念,是設計之道。美國未來學家、趨勢專家丹尼爾·平克在其著作《全新思維》中強調設計感作為現代博雅教育的一種形式,是一種典型的、全新的思維能力,是人類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善與塑造其所處的環(huán)境,從而滿足生活之需使其充滿情感價值的能力。設計者“發(fā)起和支持開放性的協同合作,利用設計的知識體系去策劃構思、優(yōu)化實施那些目標明確、概念清晰的設計活動,通過關聯、整合、架構來推動社會創(chuàng)新實驗和主動設計介入,形塑人們的日常生活”[12]。蘋果公司的產品體系正是基于大設計的維度構建全域化設計服務與產品。設計,作為一種人人皆有的能力,從大眾到從業(yè)者,形成設計無界的大設計觀念,認知設計是理解他人、影響且改造生活、解決問題的方法論。設計作為人人必修的通識教育,“以‘大設計觀助力社會創(chuàng)新發(fā)展,關注城市改造和民生改善,引領公眾的設計消費價值導向對于當代中國有著積極的價值和意義”[13]。

      結語

      設計的社會作用與影響日趨擴大促使設計專業(yè)不斷交叉融合,設計邊界不斷突破,設計觀念隨之演化迭代。設計,從造物致用的核心觀念開疆拓域至用系統(tǒng)思維構建人、物、境相合,且隨著技術的發(fā)展跨界游走于虛實兩界促使數字與現實設計服務場景相生,最終演化為超越邊界的大設計,人人都是設計師,設計無界,大設計時代誕生,同時也催生設計通識教育觀念。認知設計觀念的演化與迭代,了解設計是在具體實踐和生活環(huán)境中逐漸形成的,在人類發(fā)展進程中發(fā)揮良性助推力。作為設計從業(yè)者,更應將設計觀念作為其進行設計活動的指導思想,知其源,理其程,明其向,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人民。▃

      基金項目:2022 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研究重大項目(2022-JCZD-34);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編號:2021SJGLX145Y);2023年中原工學院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項目(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紡織品設計與實踐》立項編號:SZ202306

      參考文獻

      [1]彭鋒.從設計到設計設計——關于人工智能時代設計的哲學思考[J].藝術設計研究,2021(01):46-50.

      [2][英]愛麗絲·勞斯瑟恩.設計,為更好的世界[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2.

      [3]路甬祥.設計的進化與面向未來的中國創(chuàng)新設計[J].裝備制造,2015(01):46-51.

      [4][意]埃左·曼奇尼.設計,在人人設計的時代——社會創(chuàng)新設計導論[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9:3.

      [5][英]約翰·赫斯科特.丁玨,譯.設計,無處不在[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3.

      [6]龐輝.現代設計教育中的系統(tǒng)思維[J].設計,2021,34(11):125-127.

      [7][荷]彼得-保羅·維貝克.汪蕓譯.《超越交互:中介理論簡介》[J].裝飾,2021(01):68-75.

      [8]劉新,莫里吉奧·維倫納.基于可持續(xù)性的系統(tǒng)設計研究[J].裝飾,2021.(12):25-33.

      [9]杭間.系統(tǒng)性的涵義:萬物皆“設計”[J].裝飾,2021.(12):12-16.

      [10]吳聰.技術賦能學習語境下的設計專業(yè)教育之變[J].河南教育(高教),2021(01):38-40.

      [11]婁永琪.設計的疆域拓展與范式轉型[J].時代建筑,2017(01):11-15.

      [12]宋協偉.宋協偉:設計的時代[J].設計,2021,34(12):80-83.

      [13]曾輝.大設計觀與社會創(chuàng)新設計——曾輝談“設計與文化”[J].設計,2020,33(02):76-81.

      猜你喜歡
      虛實相生系統(tǒng)思維
      “虛實相生”哲學思想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體現
      現代園藝(2017年4期)2017-04-10 00:06:37
      平面設計中虛實相生水墨意境的應用
      以系統(tǒng)思維復習元素化合物知識
      化學教與學(2017年2期)2017-03-16 22:51:09
      系統(tǒng)思維視角下的高中語文主題單元教學研究
      商科學生系統(tǒng)思維能力提升對策探索
      大學教育(2017年1期)2017-02-13 18:09:42
      基于系統(tǒng)思維與方法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改革研究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19:47:39
      工程管理系統(tǒng)思維與工程全壽命期管理分析
      淺論戲曲中舞美的創(chuàng)新
      戲劇之家(2016年8期)2016-05-23 11:14:04
      系統(tǒng)工程專業(yè)學員系統(tǒng)思維能力培養(yǎng)模式探析
      試論川端康成小說中的意境之美
      青春歲月(2015年17期)2015-09-11 23:54:19
      宜良县| 岗巴县| 孟村| 聂拉木县| 贡嘎县| 玉门市| 柘荣县| 濮阳县| 东方市| 泸西县| 波密县| 山东省| 黄山市| 甘洛县| 祥云县| 毕节市| 临澧县| 古田县| 泽库县| 武穴市| 周宁县| 大关县| 光泽县| 宁晋县| 长治市| 井研县| 江永县| 张家界市| 穆棱市| 云龙县| 梅河口市| 米泉市| 射洪县| 闻喜县| 图木舒克市| 靖远县| 义乌市| 石棉县| 苗栗县| 井陉县| 竹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