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柯平
摘 要 語文教學中必須突出該人文性與育人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質與核心素養(yǎng)。滲透傳統(tǒng)文化是語文教師的重要使命,語文學科滲透傳統(tǒng)文化具有多重優(yōu)勢。要充分利用合適的教育時機,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時,要通過趣味化的素材激發(fā)學生對古詩文的閱讀興趣;在誦讀中體會古詩文音韻之美;以讀促寫,增強學生寫作能力;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現(xiàn)實生活。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傳統(tǒng)文化? 滲透
高中語文教學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在文化傳承方面的優(yōu)勢,將傳統(tǒng)文化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實現(xiàn)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增強學生語文能力的教育目標,使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文化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使學生都能自覺主動地尊重、保護、傳承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一、精選素材,激發(fā)學習興趣
部分學生對文言文、古詩詞的閱讀興趣不濃,對古代漢語語言體系存在一定的陌生感。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挑選一些能夠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好奇心的素材,將其用在課堂導入階段,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古詩詞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多接觸傳統(tǒng)文化,為后續(xù)的文化滲透做好準備。
比如,學習《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之前,教師可為學生播放中國風歌曲《曹操》,通過學生熟悉的音樂旋律引起學生的注意,還可以讓學生列舉自己喜愛的其他類似風格的歌曲,而后引出本課所要學習的兩首古詩。為了確保學生對作者形成深刻的印象,除了呈現(xiàn)兩位作者的生平信息,還可補充講解曹操的“分香賣履”“絕妙好辭”“割發(fā)代首”“望梅止渴”“夢中殺人”等故事,同時講述陶淵明“白衣送酒”“顏公付酒錢”“不為五斗米折腰”等故事,讓學生在趣味性的故事中從多個角度了解曹操與陶淵明。學生能夠意識到兩篇作品雖然都是魏晉時代的作品,但是作者的人生狀態(tài)與人生境遇存在差異,二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寫作手法與思想情感是截然不同的。一人渴望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天下歸心”,一統(tǒng)天下的宏愿;一人則隨遇而安,寄情于田園。前者所呈現(xiàn)的是憂思,后者則表現(xiàn)出悠然恬靜。通過閱讀賞析這兩首詩,學生能認識到避世者與入世者截然不同的人生選擇與理想追求。
新課伊始,教師在選擇導入素材時,一方面要聯(lián)系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應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的目的。教師可讓學生在預習中通過多樣化的渠道自主了解作者作品信息,為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奠定基礎,也借此引導學生攻克文言文學習難題。
二、吟詠誦讀,體會古典韻味
吟誦是學生學習古典文學作品的重要方法,也是體會漢語獨特韻味的最為直接的方法。教師可利用誦讀手段讓學生穿越歷史時空,逐步擺脫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語言障礙。
比如,在學習《赤壁賦》時,教師應重視誦讀指導。首先,要強調讀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一句,應對其中的動詞“舞”“泣”重讀并拖音?!皰讹w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一句,需重讀韻腳“游”“終”二字?!岸趾瘟w乎”一句中的疑問詞應加重語氣。其次,應將氣勢讀出來,如“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句,前面七個短句要以較快的語速誦讀,停頓應短,音調高亢,一氣呵成,讀出豪邁的氣勢。到“橫槊賦詩”一句要戛然而止,“固一世之雄也”中的“固”重讀且停頓,“一世之雄也”要讀出欽佩、贊美,“而今安在哉”語速放緩,音調低沉,延長停頓,讀出惋惜、遺憾。初讀時,學生應校準字詞的讀音,讀得流暢,注意抑揚頓挫。而在明確課文內容與作者的情感表達意圖之后,學生應將不同的情感融入到誦讀過程中,包括喜悅、悲哀、曠達、灑脫、惋惜等多種情緒。學生在反反復復的誦讀中,能更為深切地體會到作者的情感起伏變化。比如,在“月出于東山之上”一句中,可讓學生思考為何要采用舒緩的語氣,學生對比“日出大海”與“月出東山”后,會明白后者應以緩慢柔和的語調來讀,月亮就如同一位歷盡滄桑的老人在蹣跚漫步中俯視人間,“徘徊”極為精準,作者以擬人手法表現(xiàn)月亮對人間的留戀。教師要讓學生想象行舟賞月的情景,體會作者的心境。
學生在誦讀文本時,教師可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以烘托或喜或悲的氛圍,引發(fā)學生的真切感悟。將文本誦讀與語言賞析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邊讀邊悟,真正進入文本,理解作品內涵。
三、以讀促寫,加深認識程度
讀寫結合是傳統(tǒng)文化學習中的關鍵手段,教師可將閱讀國學經典與寫作訓練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不同人生、了解古人智慧,提升情感認知水平,而后以讀帶寫,讓學生將課文學習、文化感悟寫出來,強化學生寫作能力。
在《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中,教師要讓學生在通讀全書的基礎上,完成一些重點任務,包括通過思維導圖來捋順人物關系,對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的性格進行概括分析,品讀書中關于人物衣食住行的描寫,對書中人物所作詩詞進行品讀,對重要人物的結局及命運進行合理設想。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更感興趣的話題及任務,獨立探究,用小論文的形式來呈現(xiàn)研究結果,以此讓學生從多種不同的角度來研究《紅樓夢》。除了閱讀原著之外,學生還可以觀看與之相關的講座或閱讀其他點評《紅樓夢》的書籍作品。在總結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引發(fā)學生自己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人物評價的角度,通過散文、詩歌等創(chuàng)作來描寫自己最喜歡或者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蛘咴谠牡幕A上,進行合理聯(lián)想,為人物改寫結局,通過對經典著作的改編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
教師應讓學生在傳統(tǒng)經典作品閱讀中,積累詞句、常識,將日常積累運用到作文中,以此解決作文內容空洞、新意不足的問題。同時要結合讀后感悟自主記錄讀書筆記,將與作者之間的共鳴以文字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豐富寫作素材,激發(fā)學生寫作靈感的同時能夠增強作文的思想性。
四、走進生活,提高重視程度
在挖掘教材中蘊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要素時,既要讓學生在與傳統(tǒng)文化接觸中,加深印象,熱愛傳統(tǒng)文化,同時要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傳統(tǒng)文化。開展實踐探究活動,讓傳統(tǒng)文化融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使學生切實重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
比如,學習《論語》十二章時,可開展“走進孔子的思想世界”的專題活動,讓學生全面了解孔子及其人生經歷、思想主張,繪制孔子與徒弟的游歷路線圖,撰寫孔子小傳。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和孔子互換角色,自己遇到孔子當時所遭遇的困頓,會如何作出選擇;若孔子穿越時空來到現(xiàn)代,面對高中學習中的各種困境會如何處理?引導學生向先賢看齊,用古賢人的精神品質激勵自己。讓學生課后閱讀《〈論語〉譯注》,并為這本書撰寫推薦詞,與其他人交流閱讀感悟。
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應注重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真正地認可傳統(tǒng)文化對當代社會、生活實踐、學習活動的指導意義。文化是民族存在、發(fā)展的重要根基,語文教學中應積極探究滲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方法,要以優(yōu)秀古典文學作品為媒介,讓傳統(tǒng)文化影響學生的知識結構、思想體系、行為方式,從而實現(xiàn)文化教育目標,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作者通聯(lián):山東濟寧市泗水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