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
摘要:在素質教育目標要求下,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越來越受到關注,而耐久跑作為體育教學的重點,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其成為培養(yǎng)學生體育精神的重要項目。當下的初中生面臨著身體素質水平不高的問題,這進一步增加了耐久跑教學的難度,學生參與度較低,興趣不高。為了改善教學現(xiàn)狀,發(fā)揮耐久跑教學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師需要從學生層面出發(fā),將新穎的耐久跑教學方法融入實踐中,幫助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全面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耐久跑項目中?;诖?,文章對耐久跑教學法進行研究,以便為初中體育耐火跑項目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耐久跑;初中體育;教學方法
耐久跑對部分初中學生來講存在極大的難度。有的學生在跑步時“半途而廢”,有的學生有畏難情緒,不愿意接受耐久跑的特殊訓練,導致耐久跑的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因此,解決現(xiàn)階段初中體育教學中耐久跑方面的諸多問題,促使初中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參與到耐久跑訓練中,是當前初中體育教學最值得探討的問題。
1初中耐久跑教學的必要性
人的耐力素質極為關鍵,其與人類的心血管機能、供血系統(tǒng)功能及運動能力息息相關。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耐力素質的缺失對其未來的成長危害較大,容易讓其出現(xiàn)各類生理疾病。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耐久跑課堂的教學質量,通過科學的耐久跑訓練,提升學生的耐力素質,進而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耐久跑作為田徑項目的核心內容,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可以讓學生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去面對初中的學業(yè),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現(xiàn)實要求。
2初中體育耐久跑教學實施中存在的困難
2.1學生自身因素
在初中耐久跑的教學實踐中,之所以學生參與度不高,與學生自身因素有極大的關系。一方面,部分學生缺少鍛煉,身體素質有待提升。這主要表現(xiàn)在心肺功能不足,導致其在耐力跑項目中無法堅持跑完全程。部分學生在耐久跑過程中,不知道如何調整呼吸節(jié)奏,無法實現(xiàn)跑動和呼吸的配合,最終不僅無法完成訓練任務,甚至還會出現(xiàn)生理不適;另一方面,學生參與耐久跑的熱情沒有被有效激發(fā),參與運動的積極性不高。相比于籃球和足球等體育項目,耐久跑訓練要顯得枯燥得多。其本身內容缺少變化,在長時間的跑步訓練中,學生會產生厭煩情緒。另外,田徑運動的群眾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學生對田徑運動關注較少。上述原因導致耐久跑教學項目難以推進,也就無法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參與興趣。
2.2教學方法因素
耐久跑訓練項目較為特殊,對學生自身素質和教學方法等要求較高。在傳統(tǒng)的耐久跑教學中,教師多數(shù)情況下以命令的口吻指導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并以標準化的目標判定學生的體育能力。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教學中一些剛性教學內容的安排會引起學生的逆反情緒,這對部分活動的開展極為不利。通過調查訪談發(fā)現(xiàn),目前部分初中體育教師將耐久跑教學作為一項強制性任務,所運用的訓練手法、場地和時間相對固定,導致教學的趣味性不足,從而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再加上教師指定的考核標準比較單一,以學生最終的考試成績?yōu)橹鳎诳己嗽u價中忽視了學生態(tài)度和能力的轉變,也沒有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和先天的身體狀況等。
3提升初中耐久跑教學效果的方法
3.1加強耐久跑基本動作的練習
初中生的心肺功能還未完全發(fā)育成熟,所以在體育活動中供應能量的能力不足。在高強度訓練時,學生的身體情況會限制耐力的練習水平。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身體耐力素質,教師需要合理加強耐久跑基本動作的練習。在訓練前,教師要對學生講清楚方法、要求和相關注意事項,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在耐久跑訓練中,需要加強基本動作的練習,要設法確保動作的輕松、合理,另外還要調整好上肢前傾的程度、步幅的大小,并要求學生在跑步中保持“前不離手、后不離肘”。
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營造輕松的耐久跑教學氛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引導學生合理分配體力,使學生完成長距離跑。學生在第一次跑步測試時如果跑不出好成績,就會產生畏懼心理,對以后的練習也會喪失信心。作為體育教師要敏銳洞察學生的心理變化,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適當?shù)卣{整教學內容,縮短跑步的距離,借助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繼續(xù)加強跑步訓練,直到順利跑完全程。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帶領學生做排球游戲,將班級的學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學生圍成一個圈,另一組的學生站在圈里。外圍的學生可以用排球去“砸”圈里的人,被“砸”到的人要追趕上“砸”他的人才算游戲結束。
3.2注重耐火跑的技術傳授
在加強耐久跑基本動作練習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將耐久跑的技術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合理地分配體能。首先,糾正學生的跑步姿勢。在耐久跑項目中,跑步姿勢是最關鍵的,學生在跑步中容易出現(xiàn)“腳后跟跑”“后仰跑”等錯誤動作,因此,體育教師需重視對跑步姿勢的糾正,以提高學生耐久跑的成績。在跑步中,腳掌必須先落地,并以較短的時間完成前腳掌支撐方式的過渡,整個動作中切不可后腳跟先落地。其次,指導學生耐久跑的體力分配。在耐久跑項目中,體力分配是非常重要的,要結合賽道和學生的體能情況限制不同階段的速度。通過實踐教學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的爆發(fā)力很強,通常起步比較快,可是跑到后半程就幾乎沒什么力氣了。所以,體育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體力分配的指導,幫助其避免此類現(xiàn)象的發(fā)生。最后,跑步節(jié)奏與呼吸配合的教學。在耐久跑過程中,跑步節(jié)奏和呼吸節(jié)奏都很重要,只有兩者相互配合,才能防止體力的減少。無論是采用小步跑還是大步跑,呼吸節(jié)奏至關重要,一定要控制好,以免使跑步速度受到影響。
3.3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進
耐久跑訓練相對枯燥乏味,不像籃球和足球等訓練內容具有多變性。如果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會讓學生感到厭倦,從而影響教學效果。為了合理解決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教師在耐久跑訓練中需要重視訓練方法的創(chuàng)新,應結合學生的興趣點,找到學生愿意接受的訓練方式,借此保障教學質量。
3.3.1采用圖形跑方式確保教學效果
多數(shù)的耐久跑訓練都是在操場讓進行的,導致學生對訓練場地失去了新鮮感。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設法改變跑步路線,選用折線跑、穿插跑、圓形跑等方式,合理增強訓練的趣味性。下面以圖形跑教學實踐為例,介紹采用圖形跑方式確保教學效果的注意事項。
首先,科學設計耐久跑的線路。教師需結合耐久跑訓練目標和學生體能情況,將十字交叉跑、梅花形耐久跑等形式相組合,使跑道存在多種變化形態(tài),從而增強訓練的趣味性。在教學中,通過跑道的不斷變化,可以全面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在訓練時充滿欣喜和好奇,在感受訓練樂趣的同時,對耐久跑樹立信心,科學提升耐久跑的訓練成績。
其次,有效調整運動場地。教師在實施圖形跑教學創(chuàng)新時,為科學提升耐久跑的訓練效果,需要結合學校的資源情況完成對訓練內容的優(yōu)化和跑道圖形的設計調整。舉例來說,針對運動場地欠缺的學校,在跑道設計時可盡量縮減跑道的半徑(圓形跑道),同時利用復雜和多變的跑道形式,確保跑道的長度足夠,以科學提升訓練效果。教師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改善身體機能,提升綜合素養(yǎng)。
最后,控制好運動強度。在耐久跑教學中,教師可使用檔案管理教學模式,為學生建立檔案,記錄每位學生的能力提升情況,并通過訓練的前后對比,綜合評估學生的身體素質。此外,在開展耐久跑訓練前,教師要實施全面的摸底調查,并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調整訓練的強度,以免學生出現(xiàn)生理不適的現(xiàn)象。依照摸底情況為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可選擇不同的訓練強度,確保教學訓練強度與學生的基礎相符,在保障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避免學生出現(xiàn)損耗過大等問題。
3.3.2結合教學內容組織游戲競賽
除了上述方法外,教師也可以組織游戲競賽,巧妙借助學生的競爭心理,調節(jié)相對枯燥的訓練氣氛,提升教學效果?,F(xiàn)實教學中,接力比賽或小組長跑比賽均屬于有效的訓練方法。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確保小組實力的平均,保障比賽的公平性。贏得比賽的小組可獲得一定的獎勵,借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4優(yōu)化課后整理放松活動
耐久跑的運動時間長,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非常大的負荷,如果在耐久跑后沒有及時進行整理放松,將會給學生的身心造成很大壓力?;诖?,課后整理放松活動的設計與優(yōu)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傳統(tǒng)的課后整理活動往往是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肌肉放松,這樣的方式難以在第一時間讓學生的運動神經恢復到安靜狀態(tài)。為此,在中學體育耐久跑課堂實踐中,可以采用小游戲、聽輕音樂配合拉伸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課后整理活動,實現(xiàn)放松的目的。在學生課后整理的過程中播放一些音樂,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使其跟隨音樂節(jié)奏調整呼吸和步伐,可以讓學生疲憊的狀態(tài)得以緩解。
3.5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
除了上述耐久跑課堂教學策略外,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也是非常必要的。傳統(tǒng)的教學中會以學生的最終成績作為課堂學習的評價結果,忽視了學生個人能力提升這一指標。為此,初中體育教學中需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特別是在耐久跑訓練方面,要豐富評價的內容,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確保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只有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初中體育教師才可以直接看到教學評價對于學生能力提升的激勵作用,借此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結合現(xiàn)實經驗可知,新時期的體育教學評價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看到學生的成長和轉變,以綜合性評價代替單一評價。與此同時,改變評價的重心,讓形成性評價占據(jù)主導,逐漸取代結果性評價。評價要圍繞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身體素質、學生的精神品質等開展,確保教學評價的科學性。此外,還要增加學生互評和自我評價,借此激發(fā)學生對耐久跑訓練的熱情,助力學生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4結論
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精神,在實施教學設計期間,教師需要選擇新穎的耐久跑訓練方法,借此保障體育課堂的趣味性,科學提升教學效果。實踐證明,在現(xiàn)實中可通過注重耐久跑技能傳授、加強耐久跑基礎動作訓練、重視教學方法改進和創(chuàng)新傳統(tǒng)評價機制等措施,提高初中體育耐久跑的教學質量,讓初中體育教學更富有時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