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璐 蒙春苗 丘海娟 鄧麗芳
【摘 要】新時代給榜樣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榜樣教育是少年兒童良好道德品質(zhì)形成的重要途徑之一,具有鞭策、導向、激勵功能,能夠避免人們內(nèi)心“道德大堤”的潰決,促進良好風氣的形成,成為個人成長的巨大推動力。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少年兒童的榜樣教育主要是其主體自身主動通過觀察、模仿他人行為來實現(xiàn)。社會學習理論視域下主要通過發(fā)揮少年兒童的主體能動性、優(yōu)化環(huán)境因素對榜樣教育的輔助作用來提升少年兒童的榜樣教育。
【關鍵詞】社會學習理論 新時代榜樣教育 少年兒童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16-10-03
近年來,學界對榜樣教育的研究形成了豐富的理論成果,國內(nèi)具有代表性的有彭懷祖所著的《和諧社會視閾下的榜樣與偶像研究》,以及彭懷祖、姜朝暉、成云雷所著的《榜樣論》,比較系統(tǒng)和全面地研究了榜樣教育;國外主要是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和康德的榜樣教育思想??傮w來說,比較缺乏榜樣教育的實踐性研究。當前的榜樣教育并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實效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其效果呈弱化趨勢。因此,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榜樣教育發(fā)展現(xiàn)實問題的措施,引導青少年認同榜樣、學習榜樣、爭當榜樣,是當前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方向之一。本文對少年兒童的榜樣教育進行研究,探討少年兒童的榜樣教育方式,引導少年兒童自覺接受榜樣教育,促進榜樣教育的多元化。
一、社會學習理論內(nèi)涵
根據(jù)班杜拉的理論,社會學習理論就是研究個人認知、行為和環(huán)境三個因素的影響及其對人類行為的相互作用。根據(jù)班杜拉的說法,早期的學習理論家一般都忽略了社會變量在決定人類行為方面的作用。他們通常用物理方法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并以此來建構他們的理論,這對于研究生活在社會中的人的行為似乎并不具有科學說服力。由于人們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班杜拉傾向于在自然的社會環(huán)境中而不是在實驗室中研究人類行為。社會學習理論強調(diào),人們通過觀察他們認為值得信賴和有能力的人(榜樣)的行為來學習。社會學習理論還假定,得到強化或獎勵的行為會被重復,人們會繼續(xù)學習作為榜樣的人的行為或技能。
班杜拉將社會學習分為兩種類型:直接學習和觀察學習。直接學習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其中不乏挫折和錯誤,這種學習是艱難的。然而,人們也可以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來學習,即我們所說的榜樣學習。觀察者尋找榜樣,以便獲得社會知識和正確的價值觀,并根據(jù)個人的社會需要改進向榜樣學習的社會知識和價值觀。
二、社會學習理論對榜樣教育的指導
根據(jù)社會學習理論,兒童主要通過觀察和模仿現(xiàn)實生活中重要他人的行為來學習社會行為。模仿是人的天性,因此,角色教育在學校教育實踐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榜樣教育是學校德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它強調(diào)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素質(zhì)和學習興趣,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其達到一定的水平。榜樣教育是教育者在道德品質(zhì)、價值觀念和行為舉止方面對學生施加積極影響的一種教育活動。
榜樣的教育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榜樣的示范作用;二是榜樣的傳播作用。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和學習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并將其轉化為個人的思想品質(zhì)。榜樣的作用是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和啟發(fā),即教師通過榜樣的教育過程,使學生了解、學習和識別符合自己道德標準的良好道德品質(zhì),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體現(xiàn)在教師基于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和人格魅力對學生施加影響,使學生受到感染和啟發(fā),自覺地遵守道德規(guī)范。
同時,榜樣教育促進了思想教育的有效實施。與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相比,榜樣具有形象化、具體化和現(xiàn)實化的特點,更容易被學生注意、采納和模仿。當一些抽象的道德概念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形式出現(xiàn)時,學生會不自覺地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和模仿意識,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他們指明正確的方向。榜樣的不同精神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和自我激勵,促使他們在知識、情感、意向和行動上和諧發(fā)展,在此基礎上形成和諧的校園文化。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指出,人們可以通過進入榜樣的思維模式,模仿他們的行為來提高自己,學生也可以通過向榜樣學習來達到教育和發(fā)展自我的目的。教師應落實榜樣教育,做到社會、家庭、學校共同參與,營造良好的榜樣教育氛圍,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榜樣的作用。
三、社會學習理論視域下提升少年兒童榜樣教育的現(xiàn)實路徑
在對少年兒童進行榜樣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從社會學習理論的角度出發(fā),結合調(diào)研問卷報告,從主體、行為、環(huán)境三個因素出發(fā),提出相應的榜樣教育措施,為新時代的榜樣教育找到更為切實可行的發(fā)展道路。
(一)發(fā)揮少年兒童的主體能動性
1.樹立對榜樣的主動認知
首先,少年兒童對榜樣內(nèi)涵的正確認知,是進行深入學習的基礎。少年兒童需要在個人的學習生活中主動尋找一個可以作為榜樣的對象。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把榜樣選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如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報紙等,了解更多先進優(yōu)秀人物,并主動選擇其作為學習的榜樣,以此作為個人努力的方向?!靶聲r代的榜樣大都是在平凡崗位上作出突出成績的人,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他們共同的精神品質(zhì)?!保?]此外,少年兒童在生活中應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人的閃光點,從生活中尋找榜樣、選擇榜樣。在此過程中,少年兒童也應爭取成為擁有優(yōu)良品質(zhì)的人,相信自己也能夠成為別人的榜樣。只有主動認識和學習榜樣人物,才會產(chǎn)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少年兒童在后續(xù)的學習中應適當反思個人的學習效果,可以跟教師分享和討論,以此塑造更好的自己。
其次,少年兒童應樹立正確的榜樣觀念。在互聯(lián)網(wǎng)迅速發(fā)展和信息多樣化的背景下,少年兒童應提高個人的信息選擇能力,選擇那些始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社會正能量的人物作為個人的榜樣。少年兒童的選擇能力具有不成熟性,需要家長與教師的正確引導,但是不能按照個人的想法為少年兒童選擇榜樣。在正確認知的引領下,選擇合適的榜樣,有助于不斷提高少年兒童的自身素質(zhì)。
2.增強對榜樣的心理認同
通過對榜樣的主動認知,確定個人的榜樣人物后,需要進一步增強對榜樣的心理認同。
首先,少年兒童應在實踐中逐步把榜樣的意義和精神融入自己內(nèi)在的思想認知。只有全身心地接受榜樣的影響,榜樣的強大感染力才能發(fā)揮出來。其次,少年兒童應學會用辯證和全面的思維向榜樣人物學習。一個人能被作為他人的榜樣,必然有其與眾不同的事跡與品質(zhì)。但是由于人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因此當遇到榜樣人物做出與社會主流相違背的不良行為時,應懂得識別和批判不良行為及品質(zhì)。最后,榜樣教育來自生活,又回歸生活。少年兒童在學習生活中,可以通過向他人介紹個人榜樣,加強對榜樣的認同,強化心理歸屬感。從生活中選擇榜樣,在生活中分享傳遞榜樣的精神,有利于少年兒童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對榜樣產(chǎn)生心理上的認同,相應的積極影響才會更加深遠。少年兒童增強對榜樣人物的心理認同,有利于促成個人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營造學習榜樣人物的良好環(huán)境。因此,少年兒童應充分利用外部有利條件和自身實踐不斷強化對榜樣的心理認同。
把心理上對榜樣的認同轉化為生活中的具體行為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少年兒童首先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其次要明確既要學習榜樣的精神,也要學習榜樣的做法,把內(nèi)化于心的認同感轉化為具體行為,在一次次實踐中不斷將對榜樣的仰慕轉化為動力,進而促進自身的發(fā)展。
(二)優(yōu)化環(huán)境因素對榜樣教育的輔助作用
1.社會健全機制,提供榜樣教育保障
社會應健全科學的榜樣選樹機制,為少年兒童提供榜樣選擇。首先,對榜樣的認定需要考察多方面的因素,榜樣的人物形象、先進事跡和高尚精神都應符合社會主義主旋律,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nèi)涵。其次,對榜樣人物的評選應廣泛化、多元化??梢詮目茖W家、運動員、勞動者等不同領域的人物中進行選擇。榜樣人物的職業(yè)不同,帶給少年兒童的精神品質(zhì)也會不一樣,選擇的榜樣人物更多,就更有利于少年兒童發(fā)展多類型的自我品質(zhì),促進自我的全面發(fā)展。
社會應健全多元的榜樣宣傳機制。榜樣教育的基礎是榜樣宣傳,要想使宣傳有效,就需要加大宣傳力度、豐富宣傳手段、拓展宣傳途徑??梢栽趯W校微信公眾號上定期對當代的榜樣人物事跡及精神進行宣傳,也可以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對榜樣人物的事跡進行展播。在進行宣傳教育的時候,要注重趣味性與教育性相結合,采用電影、微視頻、動漫等形式,以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xiàn)先進的榜樣人物事例,例如講故事、演小品、展演等,使榜樣教育觸動少年兒童的內(nèi)心,更深刻地理解榜樣精神。
社會應健全長效的榜樣學習機制。榜樣教育不應建立在短期宣傳教育的基礎上,而是應長期堅持,弘揚榜樣精神,保證教育效果。首先,應有計劃地開展榜樣教育,根據(jù)少年兒童在不同成長階段的身心特點,對少年兒童進行遞進式的教育。其次,社會聯(lián)合學校舉行相關的榜樣教育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評估榜樣教育的效果,檢驗少年兒童的學習成果,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最后,在進行榜樣教育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少年兒童的實踐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少年兒童學習、模仿、體驗、實踐的機會,使學習和模仿示范成為他們內(nèi)在的行為自覺。
2.學校加強教育,引導少年兒童學習榜樣
學校應建立學生普遍參與的榜樣評選和宣傳機制,營造榜樣學習的大環(huán)境。首先,學校應制訂榜樣評選的相關規(guī)范,鼓勵學生爭取成為他人的榜樣,促進其對榜樣精神內(nèi)涵形成深刻理解。其次,學校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一致性,定期開展榜樣學習講座或相關的實踐活動,在講座中介紹社會中的榜樣人物和學校中的榜樣學生。最后,學??梢匝埌駱尤宋镒哌M課堂,為學生講授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使學生能夠與榜樣人物進行面對面交流,增加榜樣形象的真實性,利于學生學習榜樣精神,營造向榜樣學習的良好氛圍。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是教育活動中教的主體,教師應在社會主流思想的引領下,不斷改進個人的教育方式,積極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首先,在進行榜樣教育過程中,善于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宣傳教育。例如在上課過程中展示相關的榜樣人物事跡的視頻,并與學生共同探討,通過課堂分享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更多的榜樣人物。其次,在開展榜樣宣傳教育活動中,鼓勵學生上臺介紹個人榜樣,介紹方式不局限于講故事,還可以引導學生把人物故事做成視頻。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更加關注過程而非結果,引導少年兒童進行正確的信息選擇和道德判斷。最后,教師應在班級上營造共同進步的氛圍。教師不能把榜樣學生當作評判優(yōu)秀與否的標準,還應善于發(fā)現(xiàn)成績不佳的學生的閃光點,鼓勵他們向班級中的榜樣學生學習,并努力成為榜樣。教師應學會打破常規(guī)的教育方式,增強榜樣教育的趣味性,讓少年兒童熱衷于向榜樣學習,在向榜樣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爭取從學習榜樣到成為榜樣。
此外,還可致力打造學校、家庭、社會一體的榜樣培育環(huán)境。父母在重視智育的同時,也應注重德育,可以通過家校聯(lián)合的方式教育少年兒童。榜樣教育的長遠發(fā)展,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合作推進,凝聚榜樣教育的力量,形成巨大的合力。
榜樣教育是對少年兒童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對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特別是道德情操和品德修養(yǎng)有著重要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探索恰當?shù)姆椒?,使得榜樣在促進少年兒童全面發(fā)展中發(fā)揮積極作用,進而推進國家新時代榜樣教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陸士楨.新時代,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榜樣教育:再談青少年榜樣教育[J].人民教育,202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