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長寬
摘 要 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思辨性閱讀教學注重在閱讀中鍛煉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辯證思維,提升學生理性表達能力大有裨益。語文教師要積極探索思辨性閱讀的教學策略,不斷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思辨性閱讀? 教學開展
新課標要求學生在閱讀時要學習文學知識、發(fā)展語言能力、培養(yǎng)思辨思維,為實現新課標的教學目標,思辨性閱讀教學的開展勢在必行。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習慣,發(fā)展學生理性思維、思辨能力等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大有裨益。因此語文教師要積極探索語文思辨性閱讀的教學策略。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思辨
語文思辨性閱讀要求學生在閱讀中不能僅僅局限于文字表面,而要深入分析和思考,運用批判思維和辯證思維來理解文章的內涵、思想、情感。這就需要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對閱讀內容產生探究欲望,引導學生主動思辨。可以運用多媒體開展閱讀導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網絡中搜索與閱讀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等,在閱讀前或閱讀過程中給學生播放。這些形象生動的資源通常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思辨中。例如,教學魯迅小說《社戲》時,很多學生對社戲這一民俗文化了解不多,教師可以找一些與社戲相關的圖片或視頻給學生播放,使學生了解什么是社戲,社戲的流行地區(qū)、形式、內涵等,幫助學生對社戲建立初步了解,然后指導學生進入閱讀。很多學生在讀“擠在船頭上看打仗”時,不理解人們?yōu)槭裁匆獢D在船頭看戲。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補充延伸一些社戲知識,展示人們在船上觀看水上舞臺社戲的場景,激發(fā)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興趣。此外,還可以通過講故事、看電影、表演、辯論等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思辨性閱讀過程中,在閱讀中思考探索,有效提升閱讀質量。
二、合理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科學思辨
初中生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但很多學生并不能靈活運用,再加上初中生邏輯思維、思辨能力等發(fā)展不夠成熟,很多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強。諸如有的學生在閱讀時缺乏思辨和質疑能力,閱讀浮于表面,缺乏深度;有的學生沒有掌握科學的思辨方法,思考方向和路徑存在偏差,導致思辨性閱讀質量不高?;诖?,教師要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科學思辨,為學生思辨指明方向。提問是指導學生科學開展思辨性閱讀的有效方法。教師要針對閱讀內容合理設計問題,學生可以按照問題的指引閱讀和思考,保證思辨閱讀的方向和深度。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閱讀中通過思辨提出自己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維能力,這也是開展思辨性閱讀的有效途徑。例如,在教學《魯濱遜漂流記》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科學的思辨性閱讀方法,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探究性問題,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和探索:魯濱遜為什么要去冒險?魯濱遜在抓獲“星期五”的過程中,有哪些理性的表現?魯濱遜是靠什么征服“星期五”的? 魯濱遜在孤島上是如何克服絕望心理的,他的心理變化是怎樣的? 魯濱遜的理性從何而來?
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學生能夠很好地找到思辨性閱讀的方向和方法,對文章的思考和理解更加深入,學生能更好地融入閱讀,科學思辨。
三、開展合作閱讀,鼓勵學生協(xié)同思辨
初中生由于成長環(huán)境、性格愛好、學習基礎、能力水平等的不同而存在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這些差異也體現在思辨性閱讀方面。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各不相同,在閱讀中的思考能力、方向、方法等千差萬別,因此學生的思辨性閱讀水平參差不齊。語文思辨性閱讀并不意味著學生要獨立閱讀、思考和探索,師生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是非常必要的?;诖?,小組合作閱讀符合思辨性閱讀教學的要求。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將學生分組,小組內學生針對閱讀內容開展討論交流,每個學生都可以分享自己的閱讀思路、方法等。這樣,教師可以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閱讀思辨水平。同時學生之間還可以進行思想碰撞,相互之間進行學習借鑒,學生之間協(xié)同思辨,共同提升思辨性閱讀教學質量。例如,教學契訶夫小說《變色龍》時,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人物特點及小說的諷刺意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閱讀,鼓勵每個小組合作思考探討小說主人公的性格特點、體現性格的語言動作、體現性格的事件等,從中體會文章的諷刺意義,諷刺了哪些現象、人物和事件,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等。通過小組合作思辨,學生思維能夠得到有效激發(fā),思辨性閱讀教學質量能夠得到切實提升。
四、重視延伸閱讀,拓展學生思辨深度
思辨性閱讀對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但在實際閱讀教學中,很多學生的思辨深度不足,對文章的內涵、思想、情感等思考和理解不夠全面深刻,有的甚至存在偏差。這與學生閱讀廣度和深度不足有很大關系,閱讀量小導致學生閱讀思辨不夠深入?;诖?,延伸和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至關重要。思辨性閱讀如果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則很容易限制學生思維,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拓展閱讀范圍,強化思辨閱讀的深度。在拓展閱讀范圍時,要選擇與思辨性閱讀內容相關的資源,對教材閱讀內容形成鞏固與補充。一方面,如果在課內閱讀了小說節(jié)選,則可以拓展閱讀整本小說,引導學生全面把握小說的主題和思想,加強閱讀思辨;另一方面,在閱讀了某位作者的作品后,可以再拓展閱讀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在對比閱讀中思考作者的寫作風格、內容和思想表達,全面提升學生在閱讀中的思辨能力,拓展學生思辨深度。
五、開展寫作訓練,鞏固思辨閱讀成果
閱讀是學生吸收知識、提升認識的過程,寫作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科學思考規(guī)劃后輸出認知和思想的過程。在思辨性閱讀教學中,要將閱讀和寫作聯(lián)系起來,在學生開展思辨性閱讀之后指導學生開展相關主題的寫作訓練,引導學生將思辨閱讀中獲得的信息進行整理、思考、加工、輸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將閱讀中初步思辨的成果進一步鞏固、深化和完善,真正將思辨性閱讀的成果內化自身能力,不僅能提升學生思辨性閱讀能力,也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思辨性閱讀教學中讀完《植樹的牧羊人》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根據閱讀思考和感受寫一篇與此文主旨相同的習作,經過學生的思辨閱讀可知,《植樹的牧羊人》描寫了堅持種樹的老人的故事,贊美了主人公默默奉獻、堅持不懈的品質。因此學生在寫作時也要搜索類似的人物故事,如堅守邊疆、海島、山區(qū)的普通人,默默助人的老人等,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會對課文和寫作素材進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對文章的內涵也會理解得更加透徹,思辨性閱讀成果能夠得到很好的鞏固。
總之,初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及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大有裨益。教師要積極探索思辨性閱讀的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思辨閱讀興趣,指導學生科學的思辨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
[作者通聯(lián):廣西北海市合浦縣石康鎮(zhèn)十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