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秋
〔摘? ? 要〕? 當前我國教育領域非常注重信息化發(fā)展,教育部門相繼頒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育信息化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35)》《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guī)劃》,促使信息技術融入義務教育各個階段當中。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意義與現(xiàn)狀進行分析,提出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策略。
〔關鍵詞〕? 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1? ? 133-135
當前我國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持續(xù)引入教育領域,為語文教學發(fā)展提供強大技術動力。當前信息技術持續(xù)深入小學語文教學領域,促使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持續(xù)創(chuàng)新,有效轉變了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弊端。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現(xiàn)狀相關內容進行詳細分析。
一、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信息技術的意義
信息技術當前已經深入覆蓋教育領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踐行教育部門最新綱領指導,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需求,以信息技術為核心,打破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的弊端,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拓展諸多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法,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可持續(xù)發(fā)展。此外,小學階段的學生們因為年紀相對較小,更加喜歡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是帶領學生們進入語文世界的敲門磚,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相對復雜,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借助視頻、動畫、圖文、VR等諸多信息技術手段,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愛上語文知識學習,牢記知識點,強化小學生語文知識學習效率。從客觀上來看,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的語文教學資源有限,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科學合理地將與課堂教學知識息息相關的語文教學資源科學合理引入,真正擴大小學語文知識外延,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以更多語文知識互動、語文知識拓展內容引領學生學習,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不斷實現(xiàn)知識更新,提高學生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tǒng)教育觀念根深蒂固
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最為核心的學科內容之一,執(zhí)教教師一般都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模式也相對成熟固定,想要在短時間內引入信息技術,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是個考驗。因為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以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為主,所以更加強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教師授課方式都是以講授式教學為主。講授式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只是單純地記憶知識點,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相對淺顯,還會造成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交流不暢,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學語文知識體系龐大,若學生缺乏內驅力,會導致整個課堂死氣沉沉,甚至一些學生會出現(xiàn)厭學心理,不利于學生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對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造成阻礙。
(二)信息技術應用缺乏深度
當前教育領域已經全面認識到了信息技術的重要價值,很多小學教育工作者也積極開展了信息技術應用。但是從客觀上來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存在淺顯、浮于表面等諸多情況,很難真正展現(xiàn)出信息技術的實際價值。大部分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時,更多是“為了應用信息技術而應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契合不緊密、浮于表面等情況相對較多。甚至單純地在課堂上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動畫,導致學生學習知識抓不到重點,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關聯(lián)不大。因為信息技術應用缺乏深度,所以不僅無法展現(xiàn)出實際教學效果,還會導致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無法實現(xiàn)信息技術教學的初衷,無法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信息技術的策略
(一)引入MOOC課件,幫助學生體驗閱讀情感
MOOC課件是在信息技術基礎上延伸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之前,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知識內容,明確教學重點,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源,借助生動形象的圖文、視頻等形式,幫助學生們對重點知識進行梳理分析。MOOC課件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數(shù)字化技術等諸多技術內容,結合小學語文教學需求,遵循“精、準、便、捷”的原則,借助5~10分鐘的時間,精準服務于重點知識學習,結合小學語文教學需求,對教學重點難點進行攻破,非常適用于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例如,在學習《桂花雨》時,為了讓學生沉浸到作者懷念童年生活的美好當中,感知“桂花香”和"搖花樂”的情感內涵,教師便可以將MOOC課件引入。通過視頻和圖片的方式,將“桂花雨”生動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廣大學生可以借助生動的MOOC課件內容,真切感知作者在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當中的真摯情感,讓學生在認知基礎上對文章內容加以感知,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二)引入VR技術,加強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
VR技術作為當前最為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已經逐步應用到了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各個領域。從客觀上來看,小學生生活經驗相對較少,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很多情感無法深刻理解。為了契合“知行合一”教學原則,開展小學語文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時,應該注重身臨其境,借助VR技術將學生引入一個特定情境氛圍當中,讓學生在特定氛圍之下,感知小學語文教學知識。尤其針對古詩詞學習來說,因為古詩詞的語言簡短,蘊含了古代詩人真摯深切的情感,但是古詩詞距今成百上千年,大部分學生只能對古詩詞內容進行記憶,對其內涵與情感了解甚少。為此,教師可以將VR技術引入古詩詞教學當中,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讓學生與古人對話。
例如,《題西林壁》是宋代文豪蘇軾寫在廬山西林寺墻上的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實寫游山所見,移步換景寫出了千姿百態(tài)的廬山風景;后兩句喻理,啟發(fā)學生要善于從多角度觀察,于觀察中發(fā)現(xiàn),于觀察中創(chuàng)新。為了讓學生對詩人的創(chuàng)作視角、創(chuàng)作情感進行深入理解,感知《題西林壁》當中所呈現(xiàn)的美好風景以及人生哲理,教師便可以將VR及時引入課堂當中,借助VR眼鏡與計算機軟件進行聯(lián)機,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廬山精美絕倫的風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在廬山景色當中移步換景,感知蘇軾當年目之所及和情感變化,跨越時間空間對古詩詞內容進行深切感知。真正借助VR技術,通過虛擬現(xiàn)實模式,將一些無法實踐、不便于學生理解、具備濃厚風景特色的古詩詞教學內容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虛擬現(xiàn)實世界當中感知古人思想情感,真正為高質量語文教學工作奠定扎實基礎,實現(xiàn)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三)引入智能App,強化學生的生字詞學習效率
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最為基礎的教學內容便是生字、生詞。按照《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相關規(guī)定,在學生不同的學段認識或者書寫漢字的數(shù)量各不相同,1~2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3~4年級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5~6年級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從客觀上來看,這對小學生語文教學工作帶來了較大壓力,單純依靠教師在課堂上對生字詞進行考試,很難讓學生們完成《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為此,教師可以聯(lián)合家長,在生字詞教學當中引入智能App,真正讓學生在課后也可以借助零散的碎片時間,在玩耍當中學習漢字、掌握生字詞。
例如,教師可以聯(lián)系家長,通過智能手機下載“熊貓博士識字”“漢字寶”“聽寫寶”等諸多認字寫字App,跟隨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對生字詞進行理解和學習。此外,在智能識字App當中,還會引入生字詞的內涵以及聯(lián)想記憶方式,切實讓學生利用好碎片時間,在手機中便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漢字學習。真正在課堂漢字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引入智能化App進行漢字書寫,結合課堂語文知識教育內容,圍繞課堂所學的漢字生詞,提升學生對生字詞的了解和記憶,真正讓學生借助App小游戲、小故事,自主自覺地開展生字詞學習,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識字奠定扎實基礎。
(四)引入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平臺,實現(xiàn)漢語言文化拓展
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是學生語文知識打基礎的階段,該階段教育對學生未來發(fā)展至關重要,更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從客觀上來看,該階段的學生更加注重知識的理解,但很多課本知識外延拓展欠缺,很多具備人文性的漢語言文化內涵在課堂上無法細致化闡述,對培養(yǎng)小學生文化自信和人文情懷不利。為此,教師可以搭建起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平臺,圍繞語文教學內容,將語文知識的人文性內涵進行闡述拓展,展現(xiàn)出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豐富教學資源,搜集互聯(lián)網(wǎng)中包羅萬象的知識內容,借助語文線上課件、視頻、圖文、案例等諸多豐富多樣的內容資源,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漢語言文化內涵。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時,本單元所涉及的詩歌都是屬于“田園詩”,這也是我國古詩詞當中最為著名的詩歌派系,不僅可以呈現(xiàn)出古代田園風光,還具備獨特的審美氣質,對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為此,教師便可以借助微信公眾號、QQ群、釘釘、雨課堂等諸多學習平臺,上傳“田園詩”相關課件,借助動畫、視頻講解的方式,在學生們學習知識之前,將“田園詩”的內涵特點、風格、代表詩人、代表作等諸多內容呈現(xiàn)給他們。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平臺,將具備漢語言文學色彩、文化元素的相關課件融入,圍繞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實現(xiàn)對課堂知識延伸,轉變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潛在的局限性。真正展現(xiàn)出信息化平臺數(shù)據(jù)傳輸迅速、多樣化價值,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法,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認同感與學科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從客觀上來看,當代人們生活方式以及學生學習方式都出現(xiàn)了積極轉變,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也應該革故鼎新,踐行教育領域主流發(fā)展。為此,應該積極將信息技術引入小學語文教學各個領域當中,促使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確保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更加契合當代小學生的認知觀念。
參考文獻
[1]陳文琪.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探析[J].文淵(小學版),2020(7):70-71.
[2]李盈.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探析[J].文淵(中學版),2020(7):902.
[3]劉銀銀.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意義及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12):91.
[4]張紅衛(wèi).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的策略及注意事項[J].西部素質教育,2020(24):120-121.
[5]陳縵琳.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探析[J].文淵(中學版),2020(8):82-83.
[6]鄧文麗.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性探究[J].中外交流,2016(6):263.
[7]周連美.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的作用及策略[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23):1518.
[8]胡鳳昌.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文淵(小學版),2020(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