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
摘 ?要:新課標要求習作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寫作訓練的過程會深化閱讀成果,要調動學生想象創(chuàng)造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表達、展示交流與互相評議的機會,豐富文本內(nèi)容。在課堂上,教師要認真抓好讀寫結合,豐富寫作形式,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獲得情感、文化和審美的體驗,把讀與寫、讀與說、寫與說融為一體,充分體現(xiàn)新課標的本質內(nèi)涵。
關鍵詞:習作教學;讀寫結合;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教學
寫作是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徑,是開啟創(chuàng)造力的鑰匙。寫作訓練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獨特理解與感悟,啟迪他們的思想靈魂,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更是難點,杜甫有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特級教師于永正倡導“讀中有寫,寫中有讀,讀寫結合,互相促進”,教會學生讀寫結合,從無話可寫到有話想寫,甚至將寫作當成愛好興趣,尋“趣”之路漫長悠遠。
《論語》有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苯逃姨招兄壬赋觯骸皩W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彼裕毐脔鑿讲抛寣W生真正體會“我手寫我心”,自然就會“興趣盎然”。
一、觀察與寫作相結合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以描寫動物為主,老舍先生的《貓》和《母雞》,豐子愷先生的《白鵝》都是讀者耳熟能詳?shù)拿?。單元語文要素是體會作家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描寫自己喜歡的動物。
《于永正課堂教學實錄》一書介紹了特級教師于永正執(zhí)教《楊氏之子》時,課堂上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分飾成孔君平和楊氏子兩組來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既可以減輕學生的課內(nèi)習作任務,又可以轉換角色交流,相互啟迪。受其教法啟示,對學生最熟悉的小動物而言,如何讓小動物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設身處地體驗小動物的角色和語言,再栩栩如生地描寫出動物特點呢?教師可讓學生學習轉換角色,讓自己化身為貓、母雞、白鵝等小動物,結合課文內(nèi)容和自己生活中的仔細觀察,分小組交流后,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以“________的自述”為題,完成單元習作。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觀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觀察對于兒童之重要,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設計學生根據(jù)觀察完成習作,既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又可將課文材料進行二次加工,將觀察過程融入習作訓練。采用“自述”的形式寫作,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而且增強了習作訓練的趣味性。習作完成后,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表達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朗讀自己的習作,學生爭取到自我展示的良機,又可相互交流啟發(fā),相較于教師單純批改作文,費時更少,學生受益更大。
二、體驗與寫作相結合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習作訓練是“我學會了……”。教材中提供了六個畫面,其中學洗碗、學栽花最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鼓勵學生做家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學會生活技能,這正是家長對學生的期望。
要寫事,先做事,教師可將學生體驗活動分項布置:一組學做早餐(炒菜),一組學習洗碗,一組學習整理內(nèi)務,一組學習栽花,要求學生在習作中寫清楚自己在“學會”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克服困難的辦法,總結“學會”后的感悟。特別強調在此過程中要邀請家長幫助拍照或攝像,一是防止部分學生偷懶而胡亂編寫,二是圖文結合直觀形象更具有說服力。
班級群中學生“曬”出的“業(yè)績”會讓人驚嘆:色香味俱全的各色菜品,小吃引人垂涎三尺,洗凈的碗碟排列整齊,閃耀光澤讓人舒心,整理后的房間井井有條讓人心情倍爽,培栽的綠植生機勃勃……
常言道“實踐出真知,磨煉長才干”,有了“從不會到會”的真實體驗,習作內(nèi)容就再也不是以往那種空洞蒼白、千篇一律的類似“學騎自行車”之類的“老三篇”,字里行間的自豪之情真實可感。
三、欣賞與寫作相結合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是現(xiàn)代詩單元,教材安排冰心的《繁星》三首詩,艾青的《綠》和戴望舒的《在天晴了時》,單元語文要素要求初步了解現(xiàn)代詩的特點,體會詩歌的情感,嘗試學寫小詩,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習合作編小詩集,舉辦詩歌朗誦會。
了解詩歌、體會詩歌需要反復朗誦,朗誦能讓人“感受文字之美,盡享讀書之樂”,好的朗誦能讓學生心中產(chǎn)生一種涌動,深層次感受作品的魅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樣化朗誦,集體誦、分角色誦、分小組誦等,在誦中悟,從誦中賞。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詩人寫詩,不是憑智慧而是憑靈感;英國作家伊·迪斯累里說:“詩人是描繪心靈的畫家。”學生的世界繽紛多彩,教師可和學生在課堂上一起限時寫詩,可統(tǒng)一題目,也可自行選題。鮮明的主題、優(yōu)美的文字、充沛的情感都是學生創(chuàng)作的閃光點。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為自己的小詩配上充滿詩情畫意的音樂畫面,捧著自己設計的精美詩集,入情入境,淺吟細誦,將語文課堂變?yōu)樨S富多彩的詩歌朗誦會,加深學生對詩歌的感悟力。
四、活動與寫作相結合
統(tǒng)編版教材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要求體會純樸的鄉(xiāng)村風景和生活,如陳醉云的《鄉(xiāng)下人家》,第五單元學習游記,如葉圣陶的《記金華的雙龍洞》,兩個單元的習作都要求從不同角度描寫自己喜愛的某個地方,表達自己的感受。為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將閱讀課文中蘊蓄的情感在寫作中延續(xù)與強化,將文中語言遷移內(nèi)化,教師可拓寬課文情景,引導學生尋找現(xiàn)實寫作題材,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尋美景,并用手機照美景,再用妙筆寫美景。
語文教學的知情結合要始終圍繞興趣的培養(yǎng),充滿趣味的作業(yè)設計會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熱情,挖掘眾多生動可感的作文素材,如在鄉(xiāng)下房前屋后挖蚯蚓、釣魚、撬折耳根;在林間找蘑菇、睡吊床、追逐打鬧;假期外出旅游讓自己流連忘返的各類景點等。照片中、文字里洋溢的快樂自由自然比緊張忙碌的城市生活更讓學生記憶猶新,讓學生伴著情感的起伏使自己的寫作境界不斷深化,“趣動而辭發(fā)”,思維“活動起來”,寫作語言自然也就“靈動”起來。
五、展示與寫作相結合
教育部原總督學柳斌先生強調:“素質教育的第一要義就是面向全體學生。”被人關注是一種幸福,為了喚醒、激勵每個孩子勇敢進行自我展示,在教學統(tǒng)編教材四下語文第七單元習作訓練“我的‘自畫像”時,教師應以身示范,可先寫一篇介紹自己外貌、性格、愛好特長的作文,甚至在學生面前來個特長亮相,展示真實的自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中有舞蹈功底好的,有會鋼琴古箏的,有會玩籃球足球的……他們都可在三尺講臺閃亮登場。課堂氣氛會在師生們的開懷大笑和驚呼鼓掌中瞬間點燃,學生幽默風趣和自我肯定的寫作靈感會瞬間迸發(fā),一幅幅迥然不同的“自畫像”也就水到渠成。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處熞獙W會讓習作教學走進生活,融入生活,讓學生到生活中去觀察、去傾聽、去體驗、去創(chuàng)造、去成長,將習作教學各種妙趣橫生的方式滲入語文課堂,抓緊現(xiàn)實體驗與語言描寫的銜接點,培養(yǎng)學生學會從會讀到會說、會寫,學會常見的銜接、過渡、穿插、呼應等寫作技巧,培養(yǎng)學生逐漸由仿寫到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學生的習作能力定會在語文教學的趣味中高效提升。
參考文獻:
[1]于永正. 于永正課堂教學實錄1:閱讀教學卷[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2]喻選芳. 語文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學科?[J]. 讀寫月報,2020(15):4-9+43.
[3]云曉瑜. 提升語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路徑探究[J].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08):138-139.
(責任編輯: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