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偉
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怎樣才能夠實現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升便成為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重點思考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嘗試應用體驗式教學的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內涵,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組織合作學習以及開展課后實踐活動等三個方面入手,闡述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體驗興趣
面對初中階段的學生,特別是針對道德與法治這類課程,教師需要采取策略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原因在于,為了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轉變教學模式,如采取體驗式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設相關教學情境,能夠使抽象的知識點變得生動起來,形象易懂。這一做法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此類知識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可以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和吸收所學知識,從而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
以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五課第二框“網上交友新時空”的教學為例。本課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網絡交友意識,并在此基礎之上,能夠真正地做到嚴格遵守網絡規(guī)則,并學會自我保護。如果在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教師采用枯燥乏味的方式,那么,學生將無法真正體會到本課內容的重要意義。鑒于此,這便需要教師能夠借助多媒體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通過為學生播放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案例視頻,將更有助于學生融入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并在此基礎之上,真正地明白在網絡世界,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由此能夠看出,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之中,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快速地完成知識的理解及掌握,并真正地實現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升。
二、組織開展合作學習,增加學生體驗渠道
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培育他們良好的學習思維,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吸收知識。
以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七課第一框“關愛他人”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嘗試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帶領學生完成知識的分析以及討論。例如,教師可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自己是否得到過來自他人的關愛,并在此基礎之上說一說受到關愛時的具體心情。由于這一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因此,大多數學生都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討論之中,并帶動其他學生展開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經過分析及討論之后,學生都認為受到他人的關愛是一件非常令人感動以及幸福的事情,明白作為一名合格的公民,在實際生活之中,也應該關愛他人。只有這樣,社會才會更加美好?;谶@種方式,學生將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體會教材中的內容。
三、開展課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體驗效果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如果教師能夠為學生設計并開展相關的課后實踐任務,那么,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體驗效果。也就是說,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嘗試利用課余時間來帶領學生展開體驗式教學,例如,通過為學生設計課后實踐活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知識的理解及鞏固。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五課第一框“法不可違”時,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學生開展課后實踐。也就是說,在完成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之后,教師可為學生布置實踐任務,如:自行組建小組,記錄實際生活中所發(fā)生的違法事件以及同齡人的違法行為,除此之外,還需要將其產生的后果以及所要承擔的責任進行整理,以文字資料的形式上交。由于這一課后實踐活動具有相對較強的自主性,所以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實踐活動中。在課堂上,教師需要隨機抽選一個小組的學生來呈現自己的實踐結果,通過對學生的表達內容進行分析,能夠發(fā)現通過這一實踐活動,將促使學生將所學習內容牢記于心。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這一時期,正是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所以,在此階段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通過積極主動地引入體驗式教學的模式,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知識的理解及吸收,并在此基礎之上,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