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怡寧
生活化教學是指把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作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使課堂教學植根于學生生活世界,關注學生現實生活,引導學生不斷地超越現實生活。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是高中生物新課標所要求的理念,新的高中生物教材是以生活為依據進行編寫的,它能改變同學們的學習思維模式,使生物教學不再脫離生活實際?!镀胀ǜ咧猩飳W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版)》要求:“引導學生以生活、生產實際問題為導向,開展探究、自主、合作式學習;在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薄俺浞掷脤W生的生活資源。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學生所了解的生物學信息,如學生成長發(fā)育歷程的體驗、常見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學生飼養(yǎng)動物或種植植物的經歷等,作為課程資源引入教學活動,可以豐富教學情境,使生物學課程的學習與生活實際形成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加深對生物學課程價值的理解?!痹诖耍P者對新課標背景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作了一定的探討。
一、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
著名教育學者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不僅關注書本上的知識內容,也必須聯(lián)系實際生活,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如,一教師《種群及其動態(tài)》這一章在講解“出生率和死亡率對種群密度的意義”、“遷入率、遷出率對種群密度的影響”等問題時,教師沒有照本宣科式地將相關概念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入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我國男女比例失衡、某城市的人口變化情況。同時,教師要求學生討論思考“自然條件下人群中正常男女性別比例應為多少”、“我國把計劃生育列為一項基本國策的現實意義”等社會現實問題。對于熟知的生活現象,同學們熱烈地討論開來,幾分鐘后教師引導同學們從“種群和群落”基本概念出發(fā),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效討論、總結。這堂生物課給筆者留下以下幾個方面的印象:一是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基本規(guī)律后,學會將學科知識遷移到日常生活中,思考分析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現象,用科學的方法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二是結合了學科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在學生初步掌握了相關知識后,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產生質的飛躍,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運用知識。三是落實了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師生互動、組間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形成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探索性。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版)》要求:“需要為探究性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苯處煈獜呐c學生相關度較高的生活中提取教學設計素材,并將其與教學的核心內容相掛鉤,并融入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以生活情境的模式將學生引入課堂。進行生物課堂生活情境設計時,教師應首先明確教學的核心內容,圍繞核心知識進行外圍設計。以《細胞的基本結構》這一章生活化教學為例,該內容屬于自然中的“微觀”部分,以“向內研究與向外拓展”為教學原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以宏觀世界為參照進行學習、感悟,因此,為了提高課堂導入的生活化水平,以促進學生的興趣度發(fā)展,教師可采取“由宏觀到微觀”的課堂導入模式。首先,向學生引入“系統(tǒng)”的概念,例如,向學生提供一組圖,如“某公司的各部門日常運作圖”、“城市的基礎設施服務圖”、“各行業(yè)職能結構圖”等,使學生從易于理解的社會系統(tǒng)中得到“整體與部分”的表層與深層聯(lián)系意識。其次,向學生呈現以“縱向關系”為基礎的系統(tǒng)內部現象結構圖,如“公司系統(tǒng)與部門系統(tǒng)”、“部門系統(tǒng)與個人職業(yè)發(fā)展系統(tǒng)”,“學校系統(tǒng)與年級系統(tǒng)”、“年級系統(tǒng)與個人學習發(fā)展系統(tǒng)”等,培養(yǎng)學生物質構成的層級變化意識。在上述兩個生活情境的導入基礎上,教師還可順勢使學生舉他例說明,并在課堂上展開相關探討。完成外圍導入任務后,教師即可以“自然物質世界與物質微觀世界”的系統(tǒng)與結構類型引入“分子與細胞”中的各節(jié)知識點??偠灾?,只有以生活為基礎,才能使學生從更簡易、直觀的角度迅速融入課堂。
三、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長期以來,教學大都側重于學生解題能力的訓練,往往忽略了對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學生不能將所學的知識合理地應用于生活實踐,那么教學明顯是失敗的。因此,高中生物教學應該回歸生活,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世界的距離,讓學生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日常生活、生產中存在著許多與生物知識相關的現象,而許多現象又是可以用我們所學的高中生物知識就可以解答的。例如,學習完《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后,讓學生思考夏季高溫時段用較低溫度的地下水灌溉,農作物或花卉萎蔫的原因,學生運用之前所學過的內容完全可以做出解答:夏季高溫時段用較低溫度的地下水澆灌植物,會使植物根部溫度下降,酶活性降低,細胞呼吸漸弱,ATP合成減少,根系對礦質離子的吸收減少,細胞液濃度變小,細胞吸水能力減弱,而外界氣溫較高,葉片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較多,導致農作物或花卉缺水萎蔫。在假期里可布置一些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作業(yè),如制作小生態(tài)瓶、探究不同溫度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調查身邊常見遺傳病(如白化病、色盲)的發(fā)病率或通過分析家系畫出系譜圖、確定遺傳方式;還可調查轉基因食品種類、蔬菜大棚常用什么顏色的塑料、本地茶園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物種豐富度、某一種群的種群密度、身邊有無生態(tài)入侵現象,等等。
總之,新課標背景下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就是在教學中把學生課堂學習的間接經驗與現實生活的直接經驗聯(lián)系起來,創(chuàng)建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世界中體驗,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知識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