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于收放間探索有效教學策略

      2024-01-29 10:39:57馬嫻
      新聞世界 2024年1期
      關鍵詞:育人模式實踐教學教學策略

      馬嫻

      【摘? ?要】第二批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本科課程《發(fā)現·記錄大美新疆社會實踐》確立師生“學習共同體”教學理念、構建“理論-實踐”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彰顯實踐育人特色,基于此,探索將“扶放有度”教學模式四階段即教師示證、教師輔導、同伴協(xié)作、獨立表現看作四元素,融入項目化教學實施過程中,明確選題策劃、采訪、寫作三個階段,將之作為教師介入和指導的要點、學生拓展與創(chuàng)新的方向,追求收放有道,以提升課程的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挑戰(zhàn)度這“兩性一度”。

      【關鍵詞】實踐教學;扶放有度;教學策略;育人模式

      【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項目“多元主體視角下新疆形象的建構與傳播研究”( 項目編號:19BXW087)階段性成果;2021年新疆財經大學課程育人示范點建設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課程的育人模式建構研究”階段性成果。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教學在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尤為重要,各地新聞院系積極探索實施路徑,其中,把課堂搬到社會中去,讓學生以準記者的身份進行新聞采訪是主要方式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方式在實際教學中不易把握,存在師生關系失衡、平等對話意識缺乏、理論實踐融合不到位、教學目標偏離、專業(yè)技能與職業(yè)素養(yǎng)協(xié)同不佳等問題,亟需從理念、過程、細節(jié)入手,歸納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本文以新疆財經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實踐類課程《發(fā)現·記錄大美新疆社會實踐》為例,闡釋筆者開展的探索和實踐。

      一、理性省思——處理好三個關系

      為適應時代要求和社會發(fā)展所需,推動新聞學的教育理念與模式創(chuàng)新,2017年3月,新疆財經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已有的課程實踐、院級媒體實踐、校級媒體實踐的基礎上,結合新疆地域特點及新聞學專業(yè)特質,開設《發(fā)現·記錄大美新疆社會實踐》課程,使得新聞學教育從書本走向實踐,由學校“小課堂”連接社會“大課堂”。老師帶領學生深入新疆地州縣基層農村以及大型企業(yè)生產一線實地采風探訪,踐行新聞“四力”,講述新疆故事。筆者作為帶隊教師之一,不斷思考、總結,處理好三個關系,即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實踐與理論的關系、技能與思想的關系,提升教學的互動性、感染力,增強學生的實戰(zhàn)能力。

      (一)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當今社會,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應該是怎么樣?有學者將主體間性理論引入教育領域,提出師生應是一種平等對話、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互為主體性的關系[1]。相較于 “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雙主體”更適合實踐類課程。這是因為,一方面,教師是主體,明確“教”的邊界,變“主導”為“引導”,承擔組織者、激勵者、推動者、合作者等角色,既不越俎代庖又不放任自流,同時在教學中汲取利于自身成長的養(yǎng)分;另一方面,學生是主體,變“學會”為“會學”,承擔探索者、參與者、創(chuàng)新者等角色,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自身潛能,達成掌握知識與發(fā)展能力的有效融合。師生兩者各司其職,在平等、尊重、合作、對話的氛圍中合力同行,形成教學相長、良性互動的“學習共同體”。

      (二)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傳統(tǒng)的新聞實務教學普遍存在理論與實踐比例失衡的問題,一種是理論多、實踐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難以與市場需求對接;一種是實踐多、理論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業(yè)務水平常在低位徘徊,后勁不足。破題的關鍵是找準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平衡點、結合點。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從做中學要比從聽中學更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我們的課程致力于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教學,注重在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兩方面都突出“融”:內容上,圍繞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下的真實任務,以新聞報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設計理論與實踐的交叉點,用理論指導實踐、克服經驗主義,用實踐豐富理論、避免教條主義,實現理論—實踐—反思的反復滾動;形式上,選擇多元方式,實施自主式、合作式、案例式、互動式學習等,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通過實踐來發(fā)現、提出、分析問題并在尋找答案和解決問題中理解、應用、掌握理論,從而領悟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三)技能與思想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戰(zhàn)線提出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這一要求也是高等院校培養(yǎng)優(yōu)秀新聞人才的實踐導向,即技能與思想缺一不可,不僅要指導學生具備“腳力”“眼力”“筆力”之術,掌握采、寫、編、評、播、制、攝等專業(yè)知識或專業(yè)技能,而且要不斷增強學生“腦力”,既要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政治素養(yǎng),真學真懂真信馬克思主義,又要在投身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不斷精進,真實客觀全面深刻地反映事實。社會是最好的課堂,我們的課程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將思政元素科學、系統(tǒng)、有效融入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選題決策中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對人物的采訪中感悟、傳播時代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在新聞作品的制作中自覺融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準確領會“我們應該怎樣做新聞”的核心要義,弘揚工匠精神;以“如鹽入水”的方式,將專業(yè)的思考力、判斷力、表達力與價值觀培育相結合,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愛國愛疆情懷相結合,個人新聞職業(yè)規(guī)劃與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擔當相結合,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職業(yè)道德教育、專業(yè)知識教育“三位一體”新聞傳播育人體系。

      二、行動策略——明確師生核心任務

      “教是為了不教”是葉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對教師逐步放權進而引導學生擁有自主學習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新性的直觀描述。這是我們課程的目標之一,也是落實課程目標的一種方法。具體到操作層面,要求教師施展收放有道的策略,換句話說是,既要站在教師的角度思考“教什么,怎么教”,抓住介入的時機,把握好“收”的度,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學什么,怎么學”,注意釋放學生自主能力,把握好“放”的序。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教授弗雷和費希爾提出的“扶放有度”教學模式為筆者提供了參考。

      “扶放有度”模式圍繞著教師示證、教師輔導、同伴協(xié)作、獨立表現四個階段的循環(huán)運作展開教學,其中,教師示證往往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制定目的、示范或演示、出聲思考、關注學生表現,向學生清晰地傳達概念、技能或策略;教師輔導主要是分小組進行,通過提問、提示、提供線索、直接解釋來激發(fā)學生深化對內容的理解;同伴協(xié)作時,學生一同交流討論、探究、分享和解決問題,促進彼此的思維與認知發(fā)展;獨立表現則需要學生獨立地運用信息、觀點、內容、技能和策略等完成任務[2]。四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視情況而定先后順序?;陂_放的、廣泛存在的實踐活動場域,以及學生已對新聞學知識體系和業(yè)務操作有了基本掌握的實際,我們不妨將四個階段看作四大元素,融入到項目化教學實施過程中去,繪好“路線圖”,確定“任務書”(見表1)。

      從表1可看出,其一,化整為零,按照新聞報道流程將社會實踐項目分解為3大關鍵模塊:選題策劃模塊、采訪模塊、寫作模塊來分階段實施,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跟進。其二,以“扶放有度”四元素為維度細化每個模塊下的核心任務,明確教師介入和指導的要點、學生拓展與創(chuàng)新的方向,收放自如。

      展開來說,要注意三點:

      (一)選題策劃階段——先收后放,確定主題,定好實踐活動教學的主基調

      外出采風實踐更像是一場思維的散步,面對同一路線,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視角,尋覓到不一樣故事,但要達成“形散而意不散”的效果,做好新聞報道策劃是重中之重。本課程轉變師生身份,建立和諧工作氛圍,將學生定義為“記者”,教師定義為“編輯”,基于此,前置報道策劃、召開編前會就順理成章。為了確定選題,教師需清晰示證,精準輔導新聞主題的選擇、選題導向、選題決策過程、題材選擇等關鍵內容,針對學生過往實踐多局限于校園或校園周邊而缺乏對社會現實關注這一實際,要在新聞主題的確定上實施“收”的策略,凸顯教師“扶”與“領”,引導學生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抓住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重點、熱點、焦點,從“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來看新疆的變化和發(fā)展。

      以2019年為例,報道主題由教師把關,商定為聚焦鄉(xiāng)村振興,圍繞“這里的村不簡單”,以沙灣市的“中國辣椒之鄉(xiāng)”安集海鎮(zhèn)、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示范村三道溝村、“富硒小香薯”種植地黃家梁新村等6個各具特色的新農村為切入點,而后收中漸放,由學生獨立完成選題報告書,在編前會上,經個人匯報、同伴探討、教師輔導等最終選擇從“農村+電商”“農村+人才”“農村+生態(tài)”“農村+文化”“農村+科技”等角度,全場景式展現新疆鄉(xiāng)村振興的新面貌、新情況、新經驗。

      (二)采訪階段——先放后收,不斷糾錯,建立理論與實踐的多維互動

      “七分采訪三分寫作”。采訪是新聞報道的基礎,也是學生最可能輕視的部分,他們往往易落入“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做就錯”的怪圈。說到底,這還是學生對新聞理論理解不深、對選題思考不夠。為此,在采訪階段,筆者主要采用放—收—放的教學策略,即沿著獨立表現—同伴協(xié)作—教師輔導—教師示證—獨立表現的順序推進,這意味著會出現出錯—糾錯—知錯—改錯與防錯四個階段。

      就以往實踐情況為例,學生首次采訪往往會暴露出被動式采訪、低水平采訪、低效率采訪等問題,直接表現為提不出問題或錯把采訪當作“侃大山”,出現漫無目的瞎聊天式采訪;不會用交談的方法去提問,更多是看著訪問提綱“公事公辦”式采訪,與對方交流不起來,氣氛尷尬;采訪問題邏輯性不強,東一句西一句,讓采訪對象易生反感;采訪與寫作脫節(jié),素材游離于主題之外;采訪節(jié)奏把握不到位,或太緊或太松等;采訪缺少細致的觀察,未能抓住典型、細節(jié)。而知曉這些錯誤,既需要自我感悟與反思,更需要同學、教師等旁觀者的及時提醒。首次采訪結束后,筆者會結合觀察筆記召集學生,有重點地觀看當日采訪實錄。經過自我反思、同伴討論后,我們會梳理出采訪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總結個性問題,剖析原因,再以問題為導向,由教師回顧闡釋新聞采訪相關的原理、方法與技巧等理論知識,必要時親自示范,搭建起理論與實踐的橋梁,使學生真正理解采訪的重要作用。立竿見影,再次采訪時,學生們往往能獨立完成采訪任務。

      (三)寫作階段——放—收循環(huán)反復,師生協(xié)力,打磨精品

      “新聞報道是一門選擇事實的藝術,也是一門講故事的藝術”[3]。面對零散、繁多且復雜的新聞材料,如何找出好故事,并講好它,往往要經歷選準角度“深立意”、謀篇布局“搭結構”、精選素材“填肚子”、融入細節(jié)“增血肉”、用心打磨“出佳作”等環(huán)節(jié),這決定了寫作階段的教學策略至少要經歷兩次的放—收。

      一般來說,根據采訪中掌握到的事實及對材料的分析,學生已獨立思考,打出了初步腹稿,此時教師要一對一提供個性化輔導,把好稿件的“舵”,此為第一次放—收。比如,某位學生欲在“農村+科技”視角下,緊跟熱點,回應新疆棉事件,展現科創(chuàng)新助力新疆棉花生產高質量發(fā)展,使“強迫勞動”謬論不攻自破。報道角度初定為從“棉保姆”入手,但翻閱相關報道后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教師通過提示、提供線索,引導學生在保證新聞真實性的原則下,突破思維定勢,最終敲定將棉花擬人化,稱為“棉寶”,以第一人稱自訴的口吻,從種植、采摘、加工三個階段各選一兩個技術,講述棉寶的三“遷”,即春“遷”之安“家”、夏“遷”之守“家”、秋“遷”之出“嫁”的故事。這一報道主題的切入點,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謀篇布局、材料取舍等方面得心應手,而且為多媒體作品制作貢獻了創(chuàng)意、提供了拍攝思路。

      第二次放—收的時間節(jié)點通常是在學生自主完成初稿后。小組成員互查互糾,互鑒互學,反復修改完善稿件,直至向教師提交成稿,教師再一次把握教學中的“收”,從事實是否準確、主題是否明確、報道角度是否新穎、層次邏輯是否清楚、呈現細節(jié)是否典型、引語使用是否恰當、遣詞造句是否準確等方面提醒,通過示證與輔導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新聞寫作的方法與技巧,探索與把握講好中國新疆故事的規(guī)律與邏輯。

      要強調的是,學生采訪寫作以及完成稿件的標準不能降低,要參照媒體發(fā)表標準,比如,嚴格規(guī)定交稿截止時間,這增強了任務的挑戰(zhàn)性與緊迫感,也強化了學生的實戰(zhàn)感。

      三、結語

      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強調,“只有走在發(fā)展前面的教學才是好的。它能激發(fā)和引導處于最近發(fā)展區(qū)中成熟階段的一系列功能?!盵4]結合“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挑戰(zhàn)度建設,將“扶放有度”四元素融入實踐類課程教學改革,不僅能找準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搭好“教學腳手架”,幫助其激活舊知、建立新知、內化所學,達成“潛在水平”向“現有水平”的轉化,也讓教師認清了自己專業(yè)成長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激發(fā)內驅力,更好地實現教學相長。

      “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課程建設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從2016年學院開始構思、做頂層設計,落實資金,到2017年持續(xù)推進工作:修訂教學計劃,納入必修學分、完善教學評價,允許高質量作品替代畢業(yè)論文、創(chuàng)新課程思政、加大實踐基地建設、豐富課程資源庫等……《發(fā)現·記錄大美新疆社會實踐》8年孜孜努力,終獲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接下來,課程團隊將繼續(xù)精心打磨細節(jié),優(yōu)化教學設計,努力答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更好地發(fā)揮教育在文化潤疆中的重要作用。

      注釋:

      [1]王軍. “主體間性教育”理念在高校課堂的運用[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8(05):3.

      [2]道格拉斯·費希爾,南?!じダ?扶放有度實施優(yōu)質教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5-14.

      [3]李昌文.寫新聞要講好故事[J].青年記者,2014(15):105.

      [4]余震球.維果茨基教育論著選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84-386,400,402,259.

      (作者:新疆財經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實務)

      責編:劉純友

      猜你喜歡
      育人模式實踐教學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甘肅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甘肅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雙一流”建設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試論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培養(yǎng)具有現代素養(yǎng)的農村中學生
      茶學專業(yè)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5:16
      《電氣工程畢業(yè)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02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2:01
      石棉县| 阿拉善左旗| 枝江市| 陇川县| 莱州市| 新干县| 奈曼旗| 瑞丽市| 和龙市| 佛坪县| 偃师市| 昔阳县| 宁安市| 河北省| 宝清县| 慈溪市| 胶南市| 将乐县| 交口县| 辰溪县| 长垣县| 获嘉县| 泸水县| 梁河县| 闽清县| 中江县| 台东县| 马龙县| 潼关县| 丰都县| 八宿县| 陇西县| 徐水县| 亚东县| 山阳县| 错那县| 雅安市| 东辽县| 内丘县| 富宁县| 连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