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琪
【摘 要】 在以往的英語單元復習課教學中,常常出現教學目標偏重語言知識、課堂教學缺乏情境、語言操練簡單機械等現象,限制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谥黝}意義探究的單元復習課則可以打破這種局限性,有效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培育其文化意識,提升其思維品質并提高其學習能力。文章以澤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7 Whats the matter?單元復習課為例,從主題意義、能力提升、語篇情境、問題引領和意義構建方面來探討主題意義引領下的英語單元復習課教學。
【關鍵詞】主題意義 核心素養(yǎng) 單元復習
單元復習課是在每個單元新授結束后,以單元主題為基礎,以單元內容為依據,以幫助學生實現從學習理解過渡為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為目的而開展的課型。然而,在以往的英語復習課教學中,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往往偏重語言知識,課堂教學缺乏真實情境,語言操練簡單生硬,如此極易導致學生碎片化、淺層化的學習態(tài)勢,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限制了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新課標提出,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參與和探究主題意義的情境和空間,使學生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成為意義探究的主體和積極主動的知識構建者。因此,在英語單元復習課中,基于主題意義探究開展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來說實乃勢在必行。那么,如何理解“主題意義”呢?主題為語言學習提供主題范圍或主題語境,主題是教學的焦點,串聯(lián)與整合教學活動,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學生的已有經驗。本文將以筆者執(zhí)教的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7 Whats the matter?單元復習課為例,從以下五個方面來探討主題意義引領下的英語單元復習課教學。
一、深入解讀教材,確定主題意義
本單元的單元情境屬于“人與自我”范疇,涉及子主題“情緒與情感”,主要教學內容是用“Whats the matter?”詢問別人的心情感受及學會回答“Im...”,要求學生能準確地用英語形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等各種心情感受,并能在特定的情況下正確使用“Whats the matter?”“Im...”句型進行交談。這些句型具有相當強的情境性,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創(chuàng)設較多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樂中學、在樂中用。
因此,本課基于文本分析和學情分析,確定了單元主題意義探究的落腳點,從能描述自己的情感提升到能關注他人的情感變化。為了更好地引起學生的共鳴,筆者另辟蹊徑地以學生非常熟悉的經典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為拓展語篇,拓寬學生的思維視域,不僅鞏固了學生對心情類單詞和句型的理解與運用,還引導他們學會感受、關心他人的心情及心情變化。筆者借助情境渲染,通過戲劇的四個場景層層推進,讓學生在戲劇表演中感受人物心情,感受主題意義。
二、指向核心素養(yǎng),設定教學目標
筆者基于教材,引入《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童話故事來創(chuàng)設語境,引導學生沉浸式參與故事表演,這是一種全方位語境元素的直接介入,這樣的介入感受是具體的、立體的。小學英語的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英語文化意識、自主學習習慣、思維品質等。因此在本課中,筆者主要以指向核心素養(yǎng)為宗旨,來設定教學目標。
語言能力目標:通過“心情連連看”的游戲,學生能鞏固對心情類單詞以及問答語句的掌握,并通過游戲自然拓展新的心情類詞匯,使其詞匯庫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最大程度的擴充。
文化意識目標:通過根據不同情境說出相應的心情類詞匯,學生能了解不同地區(qū)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氣候特征。
思維品質目標:基于以往對《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故事的理解,學生能在筆者適當的引導下,通過讀圖、想象進行故事文本創(chuàng)編和重構,鍛煉其深度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學習能力目標: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學生能在小組合作過程中,主動參與、樂于交流,學會自主探究,做到樂學、善學。
三、圍繞語篇情境,逐層開展活動
基于文本情境,本課語用任務可以分為復習心情類單詞、鞏固關于心情的問答句型、操練表達需求的句型以及運用幫助他人的句型。而本篇故事文本也正好可以分成四幕場景,于是,筆者隨即將每一項語用任務自然巧妙地融合于每一幕的劇本創(chuàng)編中,而非一味生硬地機械操練。
(一)參與劇本創(chuàng)編,鞏固心情單詞
第一幕通過渲染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填空完成劇本,幫助學生復習心情類詞匯,如sad、cold、hungry等。雖然這是一項筆頭練習,但絲毫不顯得生硬俗套,這是因為學生對小女孩的心情可以做到感同身受,在完成文本練習之后,學生更會因為是自己親自完成了故事主人公的一段故事創(chuàng)編,而感到興趣盎然、自信滿滿。
(二)推敲圖片細節(jié),夯實問答句型
第二幕利用圖片中人物表情細節(jié)激活學生的句型知識庫,學生可以進行人物對話句型猜測以及對話練習,這一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對已學句型的理解,還提升了學生在情境中的綜合語用能力。整個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發(fā)言踴躍熱情,不僅達到了語用目標,更是逐漸培養(yǎng)了關心他人情感的意識。
(三)巧用課件特效,操練表達需求
第三幕將學生浸潤于“劃火柴”的情境,利用課件特效營造忽明忽暗的效果,從而引導學生的心情隨火柴的亮暗而起伏,感受小女孩點燃希望時的驚喜之情、希望破滅時的失望之情,以及小女孩在與奶奶重逢之后的無比激動的心情。在體會到人物心情之后,筆者順勢引導學生運用“I want...”句型表達人物需求,可謂水到渠成。最后學生將這一幕中所有表達需求的語句以小詩的形式有節(jié)奏地、帶動作地吟誦出來,激情高漲,回味無窮。
(四)穿越時光情境,傾吐關切之語
第四幕筆者設計搭乘時光機的環(huán)節(jié),意在啟發(fā)學生結合前三幕場景,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構思關心和幫助小女孩的對話并表演,如“This... is for you.”“Would you like...?”等句型。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思路清晰,討論積極,匯報表演時學生真情演出,氣氛一度達到高潮。
四、利用問題引領,促進思維提升
探究主題意義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利用不同梯度的問題串引領,可以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不斷深入思考。
(一)利用理解性問題,鍛煉辯證思維
第一幕是交代故事背景,師生在對圖片進行挖掘、揣摩人物形象后,筆者提出理解性問題“How is she?”這時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對人物和情境的理解,辯證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利用分析性問題,培養(yǎng)邏輯思維
第二幕呈現的是小女孩賣火柴的場景,筆者提出分析性問題“How does she sell matches?What can she say?”引導學生結合情境和生活實際,思考分析合適的語言支架,產生語言輸出,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其邏輯思維能力。
(三)利用綜合性問題,挖掘深度思維
第三幕展現的是小女孩分別點燃三根火柴的場景,每一根火柴的點燃都代表著小女孩心中的一個愿望,因此筆者順勢向學生提問“What does she need? What can she say?”通過這幾個綜合性問題,筆者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捕捉圖片細節(jié)信息,使他們能主動對繪本內容進行深入探究,豐富認知思維情感,從而挖掘學生深度思維的潛力。
(四)利用開放性問題,培育批判思維
第四幕基于前三幕情境,筆者首先提出開放性問題:“If we can take a time machine to go back to her era, will you help her?How will you help her?”這同樣也是一個開放性問題,不僅能夠讓學生建立起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lián)系,延續(xù)對話題的探討,又能鍛煉學生的決策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五、聯(lián)系學生情感,實現意義構建
一堂好的單元復習課都是雙線并進的。雙線之一是思維線,在單元復習課中,教師應抓好思維訓練,體現出思維訓練的層次性,落實新課標中提出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英語學習活動觀;雙線之二是情感線,本節(jié)課筆者致力引領學生與故事內容共情,并沒有流于表面地給學生一個口號,而是將語言知識學習和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相連,進行知識的意義構建,情感態(tài)度滲透在了本節(jié)課的每一個教學活動中。
(一)依托文本情境,喚醒學生情感
首先通過情境渲染奠定整節(jié)課的基調,接下來借助戲劇表演的方式將學生帶入《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故事情境中,使其在故事的演繹中感受小女孩的心情變化,模仿她的語言,體會她內心的渴望,從而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以“搭乘時光穿梭機”的方式穿越到賣火柴的小女孩身邊去幫助她,實現文化品格的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同理心,最后進行情感升華——Cherish our happy life and live happily,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
(二)突出語用功能,強化學生情感
通過前三幕的劇本創(chuàng)編,學生對小女孩的心情、困境和需求有了不斷深化的認知。筆者接著設計了Help the little match girl的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同伴交流中進一步獲取更多關心幫助他人的方法和相關句型,在表演展示中感受小女孩境遇的前后轉變。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珍愛生命”的主張。將知識學習與學生的情感以及精神相連,學生才能逐步領悟和構建知識學習的意義,從而獲得真正的發(fā)展。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復習課,以主題為教學設計的主線,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起點,幫助學生在主題語境中回憶、梳理和整合相關的語言知識,重新構建意義并進行遷移運用,最終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