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四個選擇”融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專題教學芻議

      2024-04-24 00:00:00桂始馨
      滁州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guān)鍵詞:專題教學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

      摘 要: “綱要”課專題教學目前注重史實講授,瑣碎且不能突出本課程的主題、主線及教學目的。本文借鑒史書綱目體之特點,主張以“四個選擇”分別建四大專題,下設(shè)若干子專題,且以第一專題“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為例,建議下設(shè)磨難與覺醒、中體與西用、改良與革命、民主與科學、師俄與建黨五個子專題,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關(guān)鍵詞: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四個選擇;專題教學;綱目體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794(2024)01-0132-05

      作者簡介: 桂始馨,金陵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國史、歷史文獻(南京 211169)。

      基金項目: 金陵科技學院校級教育教改課題“《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專題教學改革與育人效果提升研究”(JYJG202312)

      收稿日期:2023-04-20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2023版,以下簡稱“綱要”)內(nèi)容豐富與課時有限的矛盾使專題教學成為大勢所趨,然而目前各種專題設(shè)置方案往往忽略了“四個選擇”(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怎樣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怎樣選擇了改革開放)這一教學目的,即使注意到了,也基本淹沒在瑣碎的專題中?!熬V要”是一門思想政治課,而不是歷史課,因此,專題設(shè)置上就應該突出其教學目的。筆者以為,“綱要”前九章可以“四個選擇”分列四大專題,下設(shè)若干子專題,類似古代史書的綱目體,綱舉目張,既突出了教學目的,強調(diào)了思政課的性質(zhì),亦有利于學生整體上把握課程結(jié)構(gòu)與內(nèi)容。下面以第一專題“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為例,談點不成熟的想法。

      一、專題設(shè)計思路

      “綱要”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二節(jié)“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與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闡述的便是“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因此合為一個專題。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列強入侵使中國墜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為挽救民族危亡,振興中華,各個階級、階層開始向西方學習,探尋國家出路。這個向西方學習的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即學習西方基督教原始教義以及機器生產(chǎn)和科學技術(shù)、學習西方的資產(chǎn)階級的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的理論與制度、學習西方的民主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1]。故而,“中國人從‘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開始,進而‘中體西用’,進而自由平等博愛,進而民主科學”[2],也就是“經(jīng)歷了從器物——制度——文化漸次推進的過程”[3]。在器物、制度學習失敗后,陳獨秀、胡適、魯迅等知識分子將中國落后的根源歸結(jié)于儒家文化,嘗試通過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文化來進行思想啟蒙。正當新文化運動進行中,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人開始了解馬克思主義,學習馬克思主義,并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從這幾個章節(jié)來看,第一章重點講述的是近代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與民族意識的覺醒,第二章囊括主張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太平天國農(nóng)民起義、中體西用學習西方經(jīng)濟技術(shù)的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君主立憲的百日維新,第三章詳述學習西方共和制度的辛亥革命,第四章前兩節(jié)涉及學習西方資產(chǎn)階級文化的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顯然,在設(shè)置各子專題時,不能拘泥于教材的篇章結(jié)構(gòu),而應大膽創(chuàng)新。第一章可以設(shè)置一子專題,是近代向西方學習的背景;第二章太平天國起義、洋務運動合為一子專題,乃器物上的學習;第二章戊戌變法、第三章辛亥革命合為一子專題,即制度上的學習;第四章新文化運動設(shè)一子專題,是為文化上的學習;第四章馬克思主義傳播與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合為一子專題,中國人民最終選定了馬克思主義。

      關(guān)于太平天國起義與洋務運動合為一子專題,有必要作進一步說明。太平天國雖然學習西方基督教原始教義并創(chuàng)立拜上帝會,對儒家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但正如有學者指出,“洪秀全們不僅沒有全盤否定儒教文化,而且還積極肯定并力圖汲取其中的政治倫理道德的內(nèi)容”[4]。太平天國承襲了中國古代歷次農(nóng)民戰(zhàn)爭“奉天承運”“改朝換代”“太平救世”的變革思想模式,極力使“儒為己用”,援引孔孟儒家思想以及程朱理學思想,為自己的教義、政策宣傳等說教服務[5]。洪仁玕制定《資政新篇》并獲洪秀全批準頒行,提出了一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美好藍圖,但并沒有付諸實行。實際上,太平天國在近代學習西方的歷程中最重要的意義是經(jīng)濟技術(shù)方面的。太平天國不僅購買使用洋槍洋炮,而且還學習仿造,用新式武器裝備自己,率先走出了軍事近代化的第一步[6]。因此,太平天國與洋務運動是一脈相承的,合為一個子專題合情合理。

      此外,各個子專題應突出重點內(nèi)容,不需要面面俱到,否則有喧賓奪主之憾?!熬V要”教材涵蓋了1840年以來180余年的歷史,內(nèi)容極為豐富,然40多個課時,根本不可能將所有知識點講一遍。因此,可以講授與學生自學相結(jié)合,講深講透重點與主旨即可。

      二、專題教學方案

      根據(jù)上述設(shè)計思路,本專題可設(shè)五個子專題,即磨難與覺醒、中體與西用、改良與革命、民主與科學、師俄與建黨。

      (一)子專題一:磨難與覺醒

      本專題重點講述中華民族因列強侵略所遭受的磨難及中國人民的覺醒歷程。磨難方面,教材第一章第二節(jié)分別從軍事、政治、經(jīng)濟、文化四個方面作了全面說明,但內(nèi)容上有交叉重復之處,如控制中國海關(guān),先后出現(xiàn)于“政治控制”與“經(jīng)濟掠奪”部分,“軍事侵略”下的屠殺中國人民與“政治控制”下的鎮(zhèn)壓中國人民反抗均屬殘害中國人民,“軍事侵略”下的勒索賠款與“經(jīng)濟掠奪”皆為列強搶掠中國財富,學生不易掌握。筆者以為,可以從破壞中國主權(quán)、殘害中國人民、控制中國內(nèi)外政策、搶掠中國財富、摧毀中國文化五個方面講述。

      破壞中國主權(quán)包括侵占中國領(lǐng)土、劃分勢力范圍、把持中國海關(guān)、享有領(lǐng)事裁判權(quán)等,殘害中國人民主要為屠殺中國人民和鎮(zhèn)壓中國人民反抗,控制中國內(nèi)外政策則重在闡述收買代理人的基礎(chǔ)上說明列強控制中國內(nèi)政、外交的情況,搶掠中國財富指勒索賠款、劫掠珍寶文物、控制通商口岸、商品傾銷與資本輸出、操縱經(jīng)濟命脈,摧毀中國文化須講明列強利用宗教進行文化滲透并為侵略制造輿論。

      中國人民的覺醒歷程即簡要介紹近代中國人民反思的大致情況及經(jīng)濟——制度——文化這一學習過程,引出后面四個子專題。

      (二)子專題二:中體與西用

      本專題主要講述農(nóng)民階級與地主階級對西方經(jīng)濟技術(shù)的學習。太平天國雖學習西方基督教原始教義創(chuàng)立拜上帝會,但也積極肯定并承襲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同時,通過購買、仿造以及繳獲,太平軍擁有了不少的洋槍洋炮,掌握了一定的近代軍事技術(shù),軍事近代化走在了清軍的前面[6]。曾國荃率湘軍圍攻天京時,曾感嘆道:“賊之火器精利于我者百倍之多,又無日不以開花大炮子打壘內(nèi),洋槍隊多至兩萬桿,所以此次殞我精銳不少,傷我士卒不少。”[7]甚至外國侵略者亦飽受太平軍洋槍洋炮之苦,法國海軍少將卜羅德、洋槍隊首領(lǐng)華爾、法國海軍參將勒伯勒東等皆被太平軍擊斃,故曾國藩曾言:“夷人之畏長毛,亦與我同。”[8]對于太平軍使用洋槍洋炮之史實,教材并未提及,故需充分利用現(xiàn)有研究成果挖掘材料,方能向?qū)W生講述清楚。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地主階級政治家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充分見識了洋槍洋炮的威力,從而開始興辦洋務以圖富國強兵。洋務派在不觸動封建制度和文化的前提下,興辦軍工民用企業(yè)、創(chuàng)建新式海軍、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形成了旨在中體西用的洋務運動。

      洋務派辦洋務三十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然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使洋務派富國強兵的夢想破滅。在失敗的硝煙中,中國人痛定思痛,意識到不改變封建制度和文化而僅僅學習經(jīng)濟技術(shù),并不能為中國擺脫貧弱找到出路,自然引出“改良與革命”子專題。

      (三)子專題三:改良與革命

      本專題主要講述效法西方君主立憲的政治改良和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的政治革命。君主立憲的政治改良包括戊戌變法和清末的預備立憲。

      在甲午戰(zhàn)敗的硝煙中,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通過公車上書、著書立說、辦學堂、設(shè)學會、辦報紙,積極宣傳變法思想,終使光緒帝下決心變法。在103天里,光緒帝頒布了一系列變法政令,涉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教育,然并無君主立憲的影子。對此,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藉此分析維新派存在的問題及變法最終的失敗。隨后引出清末新政中的預備立憲。

      清末新政期間,因內(nèi)外交困,出于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目的,清廷不得已宣布“預備仿行憲政”,并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規(guī)定了9年預備立憲期。隨著革命形勢日益高漲,清廷倉促實行憲政,卻推出了皇族內(nèi)閣,令各方大失所望,清廷統(tǒng)治已不可持續(xù),自然導入辛亥革命。

      孫中山領(lǐng)導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創(chuàng)建了中國同盟會,以三民主義為革命綱領(lǐng)。三民主義綱領(lǐng)既有革命性,亦有不足之處,應挖掘材料加以說明。經(jīng)過不懈努力,辛亥革命終于成功推翻了清王朝,成立了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從政權(quán)組成人員和頒布的政策上看,南京臨時政府是一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性質(zhì)的革命政權(quán),但其不敢反帝和維護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亦反映了一定的局限性。

      毛澤東指出,辛亥革命“有它勝利的地方,也有它失敗的地方”[9]。南京臨時政府僅僅維持了三個月時間,革命果實就被袁世凱竊取了。為了反對北洋軍閥反動政權(quán),維護共和,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先后發(fā)動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最后以失敗告終。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并沒有完成,先進的中國人需要繼續(xù)探索,尋找新的出路。

      (四)子專題四:民主與科學

      在回顧改良與革命的失敗中導入本專題。本專題主要講述新文化運動,重點在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反對專制與迷信,提倡民主與科學,即思想革命。應挖掘材料,講出深度。這里須向?qū)W生講明,新文化運動始于反儒學,但新文化運動的領(lǐng)袖們并未全盤否定儒學,而是“猛烈、堅決地批判有著悠久傳統(tǒng)的封建專制主義的思想文化”,包含三個層面,即政治層面上批判孔子為帝王專制的“護符”、思想層面上批判孔子為思想專制的權(quán)威、個人層面上批判孔子之禮為倫理專制的先導[10]。

      其二,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即文學革命。為了更好地推進思想革命,陳獨秀呼吁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shè)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認為“今欲革新政治,勢不得不革命盤踞于運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學”,倡導文學革命[11]。

      其三,提倡改造國民性。新文化運動的領(lǐng)袖們認為,中國落后于西方的根源在于中國國民的劣根性,因而對其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揭露與批判,并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了國民性改造的方向——堅持個人主義,追求獨立自主的人格[12]。

      其四,對西方資產(chǎn)階級民主主義的懷疑。李大釗早在1916年就指出:“代議政治雖今猶在試驗之中,其良其否,難以確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測?!盵13]68尤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所造成的巨大傷亡,使新文化運動的領(lǐng)袖們對西方思想文化進一步產(chǎn)生了懷疑,從而對先進的中國人選擇馬克思主義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引出下一子專題。

      (五)子專題五:師俄與建黨

      本專題重在講清新文化運動時期先進中國人選擇馬克思主義的過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其時馬克思主義是與其他西方思想一同傳入中國的。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認真的反思和比較,尤其是一戰(zhàn)所反映的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危機使他們產(chǎn)生了深刻的懷疑,正如李大釗所說,“此次戰(zhàn)爭,使歐洲文明之權(quán)威大生疑念,歐人自己亦對于其文明之真價不得不加以反省”[13]565。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使馬克思主義更有吸引力,“歐洲大戰(zhàn)釀成荒亂的現(xiàn)象,這種荒亂的教訓及荒亂復興的預防,使人發(fā)不可不急謀改造的深省。改造的新局面,必為帶著社會主義的傾向的局面,是確切無疑的”[13]610。

      由于馬克思主義在革命理想、革命方式、革命動力、革命機制等方面的大原則和觀念契合了中國的革命形勢與社會狀況這樣的“具體實際”,自然成為時代的選擇[14]。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成為了歷史的必然,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專題設(shè)計意義

      自2010年開設(shè)“綱要”課以來,專題教學一直是討論和實踐的熱點問題,專題設(shè)計可謂百花齊放。該課程教材從2005版到今天的2023版,共有九個版本,除第十章后面增加最新內(nèi)容外,前九章沒有多少變化。關(guān)于前四章,或依教材章節(jié)設(shè)置專題,如白鳳玲主張設(shè)置外國入侵與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zhì)、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的試驗及失敗、馬克思主義的早期傳播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四個專題[15],趙付科主張設(shè)置進入近代后中華民族的磨難與抗爭、不同社會力量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民族復興征程上的一座里程碑、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四個專題[16];或?qū)Σ糠终鹿?jié)進行拆分,如張向紅將第二章“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拆分成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三個專題[17],張秀閣將第二章拆分成農(nóng)民階級的抗爭與追求、地主階級的自救及其結(jié)局兩個專題,并將戊戌變法與辛亥革命合為一個專題[18];或?qū)Σ糠终鹿?jié)進行合并,如將第二、三章合為一個專題,袁飛題作“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各階層對國家出路的探索”[19],張波題作“中國有志之士的早期探索”[20],彭文峰題作“農(nóng)民階級、地主階級和民族資產(chǎn)階級救亡圖存的探索為什么會失敗”[21];亦或散見于其他專題之中,如張春波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三方面設(shè)計三大專題,即政治文明的跨越、經(jīng)濟成長的選擇、文化變遷的角逐,前四章相關(guān)內(nèi)容拆散歸入各專題之下[22]。從來沒有人將前四章作為一個整體來設(shè)計專題,向?qū)W生講透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的。

      前人在專題設(shè)計時,往往重視史實的講授,忽略了本課程的教學目的。雖葉建曾提出要將教材編寫目的融貫于專題設(shè)計理念之中[23],但應者了了。金智學等是最早將教學目的融入專題教學設(shè)計的,緊扣“三個選擇”(2013版以后為“四個選擇”)設(shè)置專題,將全書整合為五大部分,即“一導四編七講”,其中“四編”之第一編歷史的選擇(2講),涵蓋前三章及中編綜述部分,分析比對全國人民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探索過程[24]。僅就前三章與中編綜述去分析比對全國人民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探索過程,是無法說清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馬克思主義的。后張樹煥提出以“四個選擇”為旨歸統(tǒng)攝專題設(shè)置[25],但并未說明如何設(shè)置。張春波等雖以“歷史和人民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專題為例,討論了教材主線與教學主題的契合邏輯[26]。但這一專題僅局限于第四章,無法說清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的來龍去脈。

      筆者將“綱要”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二節(jié)“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與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合為一個專題,緊扣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這一教學目的,依器物——制度——文化漸次推進這一脈絡(luò),向?qū)W生展示了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這一艱辛而又必然的歷程,具有一定的開創(chuàng)之功。

      四、結(jié)語

      目前,“綱要”課專題教學注重史實講授,瑣碎且不能突出本課程的主題、主線與教學目的。筆者嘗試借鑒史書綱目體之特點,由大專題統(tǒng)轄子專題,綱舉目張,結(jié)構(gòu)清晰?!熬V要”課之教學目的主要在于,通過學習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發(fā)展和革命、建設(shè)、改革的歷史進程及其內(nèi)在規(guī)律,深刻領(lǐng)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故為突出教學目的,以“四個選擇”分別設(shè)四大專題,下設(shè)若干子專題,使本課程思政課之性質(zhì)突顯,有利于學生總體把握教學內(nèi)容,更容易做到入腦入心。筆者以“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專題為例,闡述了一點粗淺的認識,希望能拋磚引玉,吸引更多同行參與討論。

      [參 考 文 獻]

      [ 1] nbsp;胡濱.論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及其特點[J].文史哲,1991(6):61-62.

      [ 2]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398.

      [ 3] 楊麗萍.從“向西方學習”到貢獻“中國方案”:中華民族的偉大飛躍[J].蘭州學刊,2018(5):16.

      [ 4] 簡明.太平天國與傳統(tǒng)文化[J].湖北社會科學,1991(12):45.

      [ 5] 劉學照.太平天國與傳統(tǒng)文化略議[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3):103-105.

      [ 6] 蘇苑.太平天國是向西方學習的先行者[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8(1):76-77.

      [ 7] 曾國荃.八賢書札[M].上海:大達圖書供應社,1933:86.

      [ 8] 曾國藩.議復調(diào)印度兵助剿折[M]//曾國藩全集·奏稿四.長沙:岳麓書社,1987:2154.

      [ 9]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4.

      [10] 陳衛(wèi)平.新文化運動反傳統(tǒng)之辨析[J].中國社會科學,2015(11):21.

      [11] 陳獨秀.陳獨秀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05.

      [12] 崔玉婷.“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改造國民性思想述評[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37.

      [13] 李大釗.李大釗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4] 王若磊.近代中國為何選擇馬克思主義[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22,24(1):10-14.

      [15] 白鳳玲.對開設(sh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的幾點思考[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60.

      [16] 趙付科.“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專題教學設(shè)計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2):117-118.

      [17] 張向紅.寧夏師范學院《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專題教學模式初探[J].文教資料,2009(31):191.

      [18] 張秀閣.關(guān)于“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專題教學的思考[J].歷史教學,2021(14):70.

      [19] 袁飛,馬彩霞.“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專題法教學研究[J].宿州學院,2013(4):96.

      [20] 張波.專題講座教學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中的實效性探究[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8(7):129.

      [21] 彭文峰.優(yōu)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學組專題教學的幾點體會[J].教育教學論壇,2020(2):336.

      [22] 張春波,石璐璐.基于教學遞進視角下的高?!爸袊F(xiàn)代史綱要”課專題設(shè)置探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187.

      [23] 葉建.再議“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專題教學中的教材體系轉(zhuǎn)化問題[J].文教資料,2011(10):191.

      [24] 金智學,耿彥純,趙海濱.“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專題教學的實踐與體會[J].中醫(yī)教育EGM,2013,32(6):36.

      [25] 張樹煥.深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專題化教學的路徑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9):73.

      [26] 張春波,張彩蓮,蘇鑫.“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材主線與教學主題的契合邏輯——以“歷史和人民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專題為例[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1):180-183.

      Thematic Teaching ofthe “Four Choices” Integrating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A case of “Why did history and the people choose the Marxism”

      Gui Shixin

      Abstract: "The thematic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focuses on teaching historical facts currently. It makes the teaching content trivial and cannot highlight the theme, main line,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ndium body, and advocates creating four major topics based on the “Four Choices”. Under each topic, several sub topics are set up, and the topic of “Why did history and the people choose the Marxism” is taken as an example with five sub topics. These five sub topics are hardship and awakening,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use, improvement and revolution, democracy and science, studying Russia and building the party. Overall, this setting has certain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 Four Choices; thematic teaching; compendium body

      責任編輯:李曉春

      猜你喜歡
      專題教學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
      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融合的專題式教學探究
      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融合的專題式教學探究
      廓清國家利益觀前提下的理性愛國教育論
      東方教育(2016年15期)2017-01-16 10:45:50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基礎(chǔ)
      人物說史
      考試周刊(2016年58期)2016-08-23 07:33:39
      高中物理專題教學的組織策略
      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正確樹立唯物史觀
      考試周刊(2016年54期)2016-07-18 09:03:09
      中國境遇視野下的《外國民族音樂》課程教學新思路
      戲劇之家(2016年11期)2016-06-22 13:05:50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三位一體式教學研究初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的教學路徑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14期)2016-06-08 13:56:09
      尉犁县| 衢州市| 清远市| 乐亭县| 舞阳县| 阜新市| 论坛| 左贡县| 龙泉市| 眉山市| 京山县| 鄂尔多斯市| 托克托县| 乌拉特后旗| 龙泉市| 台安县| 灵寿县| 古蔺县| 丹阳市| 盐城市| 松桃| 广东省| 汕尾市| 嘉祥县| 新干县| 兴国县| 社会| 保靖县| 噶尔县| 恩平市| 永安市| 清原| 沧州市| 金山区| 策勒县| 商都县| 新闻| 清丰县| 柘荣县| 出国| 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