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菏澤市潤豐學校 劉玉芳
在當前的素質教育中,德育為先已經(jīng)滲透初中歷史教學。德育滲透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提升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筆者在本文根據(jù)德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將德育滲透初中歷史教學的策略進行分析探討。
所謂德育滲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把德育思想融入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根據(j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及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內(nèi)容整合。
德育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即讓學生樹立“以史為鑒”的思想。學生在了解歷史的同時,也體會到愛國在精神層面的價值。德育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德育滲透之所以重要,歸其原因,是能夠讓學生通過歷史學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激發(fā)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1.提升教師素質,實施品德教育。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無以言表,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指導者,更是教學內(nèi)容的傳遞者。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時,歷史教師必須要有良好的品德。
提高教師素質的途徑有:第一,強化教師德育意識。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教師應該重視自我管理。第二,強化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以較高的標準約束自己的行為,真正成為教書育人的好教師。第三,應有對教育實踐的積極性。第四,應該掌握先進的教育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這是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歷史教師應該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技能,這樣才能在課堂高效地進行德育滲透。
2.以史為鑒,通過歷史故事滲透德育。
從古至今,歷史與現(xiàn)實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歷史反映過去,現(xiàn)實延續(xù)歷史。從歷史中思考,從歷史中得出教訓,從歷史中觀察,是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鑰匙。學生學習歷史的主要目的是以史為鑒,立足現(xiàn)在,反思過去,從而樹立正確的“三觀”。利用歷史故事反映歷史現(xiàn)象,從而提升學生分析歷史問題和社會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轉折與勝利》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背景,以便學生真正意識到只有團結合作的精神和正確的國際意識,才能取得勝利。這樣,可以深化歷史教學,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
3.以實踐方式,展開歷史德育教育。
歷史實踐是讓學生身臨其境銘記歷史,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體會古人的智慧,并將其應用到學習與生活中。
例如,根據(jù)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相應的知識體驗活動。在國家紀念日——國慶節(jié)、建軍節(jié)等,教師可以開展近代史文化教育,使其感受民族力量的偉大與復興。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開闊學生的歷史視野,使學生深刻體會中國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
4.以人為本,探討歷史深化德育。
以人為本就是教師本著人本思想的原則,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優(yōu)化學生的思考方式。所以,歷史教學與德育滲透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鍛煉學生的學習和歷史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由內(nèi)而外地實踐德行發(fā)展,真正達到“教而不教”的目的。
《左傳》記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所以,在先人的警誡下,立德才是樹人的基礎,也是成才的標準。以人為本,首先要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人格,是每個學生成才的關鍵。歷史的教導使我們不能忘記踐行德行的重要性。
總之,學習歷史會使學生進步明智,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會讓學生更加明理重德。所以,歷史教師責任之重在于引導學生以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為榜樣,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關系,使學生通過歷史學習提升道德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