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玲
摘要:本文根據物理學科的特征,基于“電流的測量”的教學設計,談談常規(guī)物理課堂的精準教學,精準教學在常規(guī)課堂上要體現六個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精準教學? 教學建議? 電流的測量
精準教學是基于斯金納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而提出的,主張學習即操作條件控制。精準即精確、準確,在課堂教學上,精準是課堂教學存在的必要條件,如果課堂教學不精準,那么就不是一堂完美的教學。精準教學對摸清學情、尊重差異、分層學習,利用數據進行精準教學定位。精準教學使教育者通過“業(yè)務素養(yǎng)精深發(fā)展,教育對象精透研究,教學管理精細操作”,把平凡的教學工作做得出色,把出色的教學工作變成常態(tài)化行為。
根據物理學科的特征,基于“電流的測量”一節(jié)的教學設計,談談常規(guī)物理課堂的精準教學,精準教學在常規(guī)課堂上要體現以下六個環(huán)節(jié)。
一、精準把握學情
著名的特級老師靳家彥曾經講過:“順應學情,是教育的生命線。”課前預測“學情”指老師根據已掌握的學生的知識經驗、學習習慣、心理規(guī)律等宏觀的、共性的、靜態(tài)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作一個預先推測。比如,學生對本課內容是否感興趣?學生學習本課的最大困難是什么?可能會在哪些地方感到困惑?學生會對哪些內容理解不透徹?是否愿意按老師的設想去學習、去思考、去探索、去交流等,然后針對這些預測制訂相應的應對措施或策略,以便對學情做出及時調整和引導。
本節(jié)課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掌握了電流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電流是有方向的,電路連接的三種狀態(tài),簡單的串并聯電路的連接。通過本節(jié)學習,學生進一步知道電流是有大小的,不同的用電器的電流值是不一樣的。那么電流的大小又是如何通過測量工具電流表準確測量出來的呢?在設計教案時我認為學生對電路的連接可能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學時先在黑板上用磁力教具演示了一遍正確的連接,然后再讓學生分組探究,這樣可以避免學生由于操作上的錯誤而導致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遇到障礙,從而提高本堂課的效率。
二、精準制訂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最終歸宿。新課程著眼于學生持續(xù)發(fā)展的教學,倡導“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對于“知識技能目標”要強化,重視“學會”;對于“過程方法目標”要落實,關注“會學”;對于“情感態(tài)度目標”要具體,注重“滲透”。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掌握電流的定義和單位,并能理解其意義;理解和掌握電流的單位和單位換算,了解人的安全電流;知道電流表的符號和用途,正確掌握電流表的正確讀數方法和使用規(guī)則。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和實驗,具備電學實驗的初步技能;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體驗科學精神;養(yǎng)成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作風。
三、精準選擇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教學目標總是以教學內容為支撐;教學內容是教與學雙方行為的基礎規(guī)范;教學內容是教學過程的主要信息源。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通過對電流表的讀數練習,能熟練地掌握電流表的正確讀數方法,通過學生分組實驗能掌握電流表的使用規(guī)則。教學重點:電流的概念與單位,電流表的正確使用。教學難點:電流的單位換算、正確使用電流表。本節(jié)課用到的教學器具有:電學器材每四人一套,磁力教具演示實驗一套、測謊議一個、靈敏電流計一個、鉗形電流表一個等。
四、精準安排教學結構
教學結構是一節(jié)課的主線,因此教學結構安排要精巧。教學引入要能吸引學生。本節(jié)課的引入階段:呈現“測謊儀”教具,如圖甲所示,讓兩個學生進行測謊活動,然后引入測謊儀的原理是什么,大家來猜一猜,從而引入電流的概念。
本節(jié)課主要圍繞四個活動讓學生探究電流表的使用。
1.填一填: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書本上的內容了解電流強度這個物理量,包括定義、符號、單位及單位換算。
2.認一認:四人為一小組仔細觀察電流表的外觀結構。
3.想一想:為什么會有負值?A字母下面的橫線有什么含義?為什么有三個接線柱和兩個量程?黑色小旋鈕有什么用途?
4.議一議:請判斷圖乙中的這些電路圖哪些連接是正確的。新課教學階段的設計思路是:了解電流的定義、電流是有大小的、大小如何測量、測量工具電流表、了解電流表的結構、討論如何正確使用電流表、小結電流表的使用規(guī)則,是以“問題——探究”的模式貫穿整個課堂教學。
五、精準確定教學方法
在方法上,教學手段選擇要精致,以“學生為主,先學后教,當堂練習,個性教學,合作學習”這些都是符合新課程理念與新時代要求的。對于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填一填,就是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來達成學習目標的,第二個、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由四人為一小組思考充分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能力、表達能力、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等。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讓學生分組實驗探究電流表的正確使用規(guī)則。
為了突破電流表的短路或與用電器并聯這一錯誤的操作,在實驗中讓學生將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從而體驗到電流表內阻很小,相當于一根導線的作用,所以正確的連接方式是電流表與用電器串聯在電路中。學生通過分組探究,不但增強了對相關知識的體驗和團隊合作意識,而且提升了動手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的自主活動時間占絕大部分,老師作為組織者、旁觀者,真正地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
六、精準評估學生的學
學生的聽課效果如何,還需通過練習進行評估。評估過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在具體教學中,要重視個別指導。對學困生也要瞅準機會,給予他體驗成功的機會,幫助他樹立自信心和提高學習興趣。在課堂上,運用希沃授課助手實時做出點評,在進行實驗操作的時候,多角度清晰地將實驗的過程展示給全體學生觀看,提高了學習效率,更加精準地評估學生的學習結果。
本節(jié)課的練習主要是電流表的讀數及電流表的使用規(guī)則,讀數時一定要先看量程后讀數,最小刻度是關鍵。電流表在使用時有幾個注意事項:正確選擇量程。電流表必須串聯在被測的電路中,不能和用電器并聯。從電流表的“+”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對于電流表為什么不能并聯在用電器的兩端有了深刻的體驗,遠比老師口干舌燥地講道理效果要好得多。
“學啟于思,思啟于問。”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學生成長的殿堂,是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這里學生有了探索新知識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tài)度和責任,對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科學價值等的認識就有可能進一步發(fā)展。通過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與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可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由“愛學”到“學會”,再到“會學”,最終掌握物理學習的科學方法與科學思維。
可以說,物理課堂精準教學需要做到優(yōu)化、獨到;老師的教學熱情與教態(tài)可以激發(fā)教學活力;學生的學習要做到自主、深刻;評價要做到科學、激勵;借助信息技術要做到恰當、有效。只有這樣才能把精準教學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