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娟
摘要:伴隨著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與發(fā)展,小學英語教師應不斷與時俱進,積極采用一些新的信息技術來完善教學,通過導入趣味性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讓學生深入到英語知識的探究學習中。教師也應積極進行情境化生活畫面的引進,啟發(fā)學生,讓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知識,從一個更加熟悉的角度來感知英語知識的構成,初步產生運用英語來交際的思維。教師還應積極地呈現標準的發(fā)音或表演視頻,設計創(chuàng)造性的口語表達活動,鼓勵學生以此為基礎來開展模仿和創(chuàng)造,完成對所學知識的巧妙組合與綜合運用,獲得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關鍵詞:學習興趣? 情境畫面? ?重難點? 口語交際
1明確趣味性故事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
興趣是學生展開一切英語學習與探索活動的重要基礎。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育教學中,一線教師應充分意識到趣味性故事的有效介入,在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熱情與動力方面表現出來的重要功能,積極地去展開對學生的多維度觀察和調研,重點分析他們的興趣愛好,從貼近學生真實生活以及學生熱愛事物的角度來引進一些元素內容,以起到很好的吸引或導向效果,以煥發(fā)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深入到英語知識的探究學習過程中。從某些角度的觀察來看,一些小學生在參與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狀態(tài)不集中或者是積極主動性不夠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局限性,他們本身的自制能力和專注力還沒有得到充足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在長期接觸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有些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趣味性有限,時間久了,學生難免會覺得新鮮感不足。
2 明晰情境化生活畫面的引進,輔助學生學習并轉化知識
抽象到具象化的轉變是學生把握知識的一個關鍵。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育教學中,一線教師應充分意識到情境化生活畫面的有效介入,在更好地提升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核心價值,切實地展開對小學生經常感知到的生活事物,或是接觸的生活環(huán)境的有效解讀與分析,挖掘一些與課程貼近的生活化元素,將其引入到教學中,以推進更具有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活動,啟發(fā)學生真正意義上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全面地來探索英語知識,獲得更加深入的把握。從小學生本身的思維水平來分析,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形象思維能力還處于一個相對淺顯的階段。尤其是在面對一些新授的英語知識或者是相對抽象復雜的句子知識時,有些學生往往無法實現更有意義的深度學習,并沒有真正地去感受英語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所引進的情境類畫面,則能夠有效改善學生這一情況。信息技術本身還具有生動形象的優(yōu)勢。在這一技術加持下,情景畫面的方式會變得更具有動態(tài)性和感染性。其中的一些畫面不僅能夠為學生帶來相應的視聽覺體驗,更是能夠賦予他們直接經驗的有效載體。[1]
3 彰顯信息技術的多方面優(yōu)勢,優(yōu)化重難點知識的講解
重點知識的講解功課是提升英語課堂實效的一個關鍵。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中,英語教師應充分意識到信息技術的有效介入,在更好地優(yōu)化其部分講解方式時所表現出來的核心意義,積極地展開對這一技術的有效探索與學習,開發(fā)一些可以利用的系統(tǒng)或工具,將其深層次地融入于課堂中,獲得教學活動層次明了、結構清晰的效果,輔助學生展開對知識的有效梳理,逐漸去攻克學習過程中存在的重難點,推動學生的高階思維形成。從小學生本身的思維發(fā)展特征來看,他們的結構意識或者是邏輯思維能力還處于發(fā)展時期。因此,他們在面對一些英語長難句,或者是相對于復雜的段落學習時常常會表現出理解不夠徹底或者是把握不夠明確的情況,并沒有真正意識上地去歸納其中所蘊含的語法知識,或者是梳理其結構框架等等。而信息技術的有效介入,則能夠充分去改善學生這一狀況。信息技術所具有的整合性和動態(tài)性優(yōu)勢,往往可以實現這些知識內容的更加有效的講解。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這種方式來將一些重要的句子呈現在大屏幕上,并且使用一些符號來進行句子成分劃分,引導學生清晰地觀看到這個句子中存在的各個成分,以及所相對應的位置,或者是兩個詞匯之間的組合等等,明確了解其中所存在的邏輯關系,并且逐漸建立更加清晰的成像,在自己的腦海中還原這些知識內容的建構,最終站在一個更加宏觀的角度來歸納其中所蘊含的核心內容,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
4 呈現標準化的發(fā)音或表演視頻,設計創(chuàng)造性的口語表達活動
綜合運用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是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部分。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中,英語教師應充分意識到發(fā)音或表演視頻的有效展現,在更好地提升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能力方面表現出來的重要功能,積極地去展開對于所教授課程內容的深度探索與解析,立足于核心來搜集一些視頻資源,以信息技術的方式來展現給學生,以最為標準和真實的語用情境引導學生,以此為基礎來展開模仿和創(chuàng)造,對知識展開有意義的遷移運用,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5 結束語
由上述可知,在新時代背景與教研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是一個重要的趨勢,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從貼近學生真實生活和學生喜愛事物的角度來引進一些元素內容,成為激發(fā)學生濃厚興趣的有力推手,使他們激發(fā)自己的活力和能力來完成探索,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師也可以運用此技術推進更具有富有感染力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從生活情境中的邏輯來探索知識,喚起自己的遷移運用意識,深度參與角色表演或口語交際活動,以鏈接出學生之間的交互,發(fā)展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全面地提升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沈歡歡.小學英語教育中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運用分析[J].新課程,2021(4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