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外感風熱型高熱患者采取針刺結(jié)合放血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

      2024-05-06 07:47:58梁瑋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24年7期
      關(guān)鍵詞:大椎穴曲池合谷

      梁瑋

      外感高熱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臨床急癥, 發(fā)病率高,主要發(fā)生在存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1,2]。在外感風熱型高熱的急診工作過程中, 經(jīng)常使用酒精擦拭對患者進行降溫, 但臨床降溫效果不是很理想, 由于該病主要因患者外感邪毒所致, 屬于中醫(yī)熱病急癥, 臨床上對外感高熱患者實施針刺取得了滿意的降溫效果,作者在臨床搶救工作中運用針刺結(jié)合放血治療外感風熱型高熱患者, 取得較好療效,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大連市中醫(yī)醫(yī)院急診科2021 年10 月~2022 年10 月收治的90 例外感風熱型高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45 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3 例, 女性患者22 例;年齡18~60 歲, 平均年齡(43.2±8.5) 歲。試驗組中男性患者21 例, 女性患者24 例;年齡18~62 歲, 平均年齡(43.19±8.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國家藥監(jiān)局藥審中心《中藥新藥研究各階段藥學研究技術(shù)指導原則(試行)》(2020 年第37 號)關(guān)于感冒中醫(yī)證候及西醫(yī)的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具有外感誘因,有感冒流行接觸史, 患者局部癥狀以鼻塞、咳嗽、咽痛、聲嘶為主, 伴有惡寒發(fā)熱、頭痛、頭昏、四肢腰背酸痛;②所有患者腋下溫度≥38.5℃, 且持續(xù)高熱不下;③患者年齡為18~70 歲, 男女不限;④患者發(fā)病后經(jīng)西藥治療, 體溫出現(xiàn)反復;⑤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排除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②排除存在精神疾病患者;③排除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④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臨床傳統(tǒng)降溫治療方法,給予酒精擦洗, 將毛巾浸泡在酒精中, 依次擦拭患者的頸部、腋下、腹股溝、臀部和下肢。其中, 由于腋下和腹股溝血管分布豐富, 需要延長擦拭時間, 禁止擦拭腹部和后軀, 擦拭過程中, 應注意同時對患者進行按摩。進行降溫時候應該注意:①患者病房應保持安靜, 并且患者所在的病房室內(nèi)溫度應控制在28℃左右的恒定溫度;②患者身體經(jīng)過酒精擦洗后, 及時吸走患者身上汗液, 并且清潔患者皮膚, 并為患者更換一件干燥干凈的衣物;③患者在生病期間的飲食應以易于消化、并且必須以低熱量的清淡飲食為主, 患者可多喝溫開水;④在酒精擦洗過程中, 有必要做好患者防寒保暖工作, 可以局部擦洗患者的身體部位, 即擦拭患者某一部分時, 此部分會暴露出來, 其余身體部分需要覆蓋;⑤在酒精擦洗患者過程中, 還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如果發(fā)現(xiàn)患者生命體征異常情況, 臨床應立即采取適當?shù)闹委煷胧?。試驗組患者在臨床傳統(tǒng)降溫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采取針刺結(jié)合放血治療。點刺放血即大椎穴放血, 臨床施針前在患者大椎穴上下用左手拇指向患者針刺處進行推按, 使患者大椎穴附近血液積聚于患者針刺部位, 用碘伏常規(guī)消毒患者大椎穴穴位, 針刺大椎穴時, 左手拇中三指夾緊患者大椎穴, 右手持三棱針, 針尖露出大約1~2 分, 對準患者已消毒的大椎穴穴位, 刺入大約1~2 分深, 隨即從大椎穴將針退出, 并且輕輕擠壓患者大椎穴針孔周圍, 使大椎穴出血, 并且保證放血3~5 滴, 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壓大椎穴針孔。1~2 次/d。針刺治療采取穴位:曲池穴、合谷穴。針刺方法:選用0.30×40 mm 華佗牌針灸針,曲池直刺入大約1 寸, 合谷直刺入大約0.8 寸, 待患者針刺得氣后留針大約20 min, 每10 分鐘行針刺1 次,2 次/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退熱效果、治療后相關(guān)癥狀積分、起效時間、解熱時間、痊愈時間。依據(jù)國家藥監(jiān)局藥審中心《中藥新藥研究各階段藥學研究技術(shù)指導原則(試行)》(2020 年第37 號)關(guān)于感冒中醫(yī)證候及西醫(yī)的診斷標準如下:相關(guān)癥狀積分:①惡寒:患者存在惡寒不需加衣為0 分, 患者存在惡寒需加衣為1 分, 患者存在惡寒需加蓋被褥為2 分;②發(fā)熱:患者體溫37℃為0 分, 患者體溫38℃為1 分,患者體溫39℃為2 分;③鼻塞:患者存在鼻塞, 并且有堵塞感, 并且聲重為1 分, 患者存在鼻塞持續(xù)不解為3 分;④肢體酸痛:患者存在輕微肢體酸痛為0 分, 患者存在肢體酸痛屈伸不利為3 分;⑤流涕:患者偶有流涕為1 分, 患者存在持續(xù)流涕為3 分;⑥汗出:患者存在微汗出1 分, 患者多汗出為3 分。將積分折算到0~100 分, 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癥狀越嚴重, 計算治療前以及治療后2、3.5 h 患者的相關(guān)癥狀積分。退熱效果評價:痊愈為患者體溫降至≤37℃, 體征恢復正常;解熱為患者體溫降至≤37℃, 體征尚未恢復正常;起效為患者體溫下降0.5~1.0℃, 但患者體溫>37℃, 體征尚未恢復正常;無效為患者體溫無下降, 體征尚未恢復正常。總有效率=(痊愈+解熱+起效)/總例數(shù)×100%。記錄患者起效時間, 為患者體溫下降0.5℃所需的時間;解熱時間是指從治療開始到患者溫度降至37℃所需的時間;痊愈時間是指患者從開始治療到體征恢復正常所需的時間。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退熱效果比較 試驗組患者治療后退熱總有效率86.67%高于對照組的51.11%,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退熱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guān)癥狀積分比較 試驗組患者治療后2、3.5 h 相關(guān)癥狀積分分別為(31.12±7.13)、(14.82±7.11)分, 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的(42.25±7.11)、(32.21±7.12)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guān)癥狀積分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guān)癥狀積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2 h 治療后3.5 h試驗組 45 52.60±11.72 31.12±7.13a 14.82±7.11a對照組 45 53.21±11.77 42.25±7.11 32.21±7.12 t 0.246 7.415 11.594 P 0.806 0.000 0.000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起效、解熱和痊愈時間比較試驗組患者治療后起效、解熱和痊愈時間分別為(1.02±0.05)、(18.50±0.12)、(20.20±1.42)h, 均短于對照組患者的(1.06±0.03)、(20.45±0.11)、(24.90±1.37)h,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起效、解熱和痊愈時間比較( ±s, h)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起效、解熱和痊愈時間比較( ±s, h)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起效時間 解熱時間 痊愈時間試驗組 45 1.02±0.05a 18.50±0.12a 20.20±1.42a對照組 45 1.06±0.03 20.45±0.11 24.90±1.37 t 4.602 80.356 15.979 P 0.000 0.000 0.000

      3 討論

      中醫(yī)之所謂外感發(fā)熱即患者出現(xiàn)的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病癥, 外感發(fā)熱大約有72%~85%是由流行感冒病毒引起, 大約10%~25%由細菌引起, 中醫(yī)之所謂外感發(fā)熱, 是由患者疫毒之邪導致, 疫毒之邪由患者口鼻皮毛侵入, 邪正相爭, 導致陰陽失調(diào), 陽盛而熱的病證[3-6]。臨床以患者出現(xiàn)體溫升高、面紅、口干及脈數(shù)等癥狀為特征。如《素問》所述:“人以天地氣生,四時法成?!弊匀唤缢^六氣, 即風、寒、暑、濕、燥、火, 是所謂生物生長的必須條件之一, 所謂六氣的變化異常而致患者生病, 稱之為“六淫”, 風邪夾熱為風熱證的致病條件, 該病的病位在肺衛(wèi), 正如《素問·太陰陽明論》說:“傷于風者上先受之”。風邪夾熱基本病機是由于外邪影響患者肺衛(wèi)功能失調(diào), 導致患者衛(wèi)表不和、肺失宣肅?!秲?nèi)經(jīng)》載:“肺與大腸相表里”, 即取與肺相表里的大腸經(jīng), 助肺發(fā)汗解表, 祛除表邪, 營衛(wèi)和而病邪出, 則熱亦解。另一方面, 《內(nèi)經(jīng)》中亦述陽明經(jīng)為多氣多血經(jīng), 可助陽氣、可治熱病。大腸經(jīng)與肺相表里, 可助患者肺發(fā)汗解表, 祛除表邪。同時大腸與患者皮毛相關(guān), 可調(diào)節(jié)腠理開合, 通便助患者發(fā)汗驅(qū)邪。合谷為大腸經(jīng)之原穴, 針刺合谷穴具有清肅肺熱、瀉大腸實熱的作用[7-9], 針刺患者該穴位退熱效果較好[10,11]。曲池穴為手陽明經(jīng)之合穴, 因大腸與肺相表里, 故有解表除邪、清熱解毒之功, 治療風熱感冒退熱療效較好。曲池、合谷為本經(jīng)原合配穴, 原穴意在扶正祛邪, 兼合穴意在調(diào)整虛實表里, 多種穴位配合使用, 效果明顯, 多種穴位配合使用可清熱解表, 并且具有臨床療效好、選穴少、患者易接受等特點。大椎穴位退熱較藥物退熱快[12-14]?!稐罹待S針灸全書》載:“傷寒發(fā)熱治療大椎穴主之。”大椎穴位淺層主要布有神經(jīng)后支的內(nèi)側(cè)支和棘突間皮下靜脈叢, 深層有棘突間椎外靜脈叢和神經(jīng)后支的分支?,F(xiàn)代醫(yī)學認為, 對針刺患者大椎穴, 通過神經(jīng)的傳導通路到達患者大腦皮層, 可以促使患者大腦皮層的神經(jīng)元活動加強, 同時加強患者反射性調(diào)節(jié)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 使患者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的應激性增強, 使得患者體溫調(diào)定點下降, 從而達到對患者退燒的目的[15]。有研究表明針刺放血大椎也可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 針刺放血大椎穴能增強患者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 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功能, 從而解除患者發(fā)熱的外致熱源, 從而起到退燒的作用。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 針刺結(jié)合放血, 效果顯著。此外, 針刺曲池、合谷退熱, 因其臨床療效可靠, 穴位定位容易, 且患者無需脫衣服, 患者端坐位即可取穴,臨床操作快捷方便, 是一種安全并且無副作用的治療方法。

      綜上所述, 對存在外感風熱型高熱患者, 采取針刺結(jié)合放血治療臨床效果顯著, 有良好的安全性, 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大椎穴曲池合谷
      曲池穴主治病癥的古代文獻研究*
      大椎穴貼敷配合鹽酸西替利嗪片治療過敏性鼻炎60例臨床療效觀察
      刮大椎穴可輔助退燒
      艾灸曲池穴防過敏
      艾灸曲池穴防過敏
      感冒露苗頭 速按迎香、風池和大椎穴
      小穴位 大健康
      掐合谷穴能緩解視疲勞
      中老年保健(2017年8期)2017-03-23 19:11:27
      春天咳白痰搓搓大椎穴
      合谷穴
      人人健康(2015年17期)2015-09-09 16:12:39
      静宁县| 新郑市| 商水县| 县级市| 江陵县| 安徽省| 东至县| 北流市| 简阳市| 滁州市| 秭归县| 英德市| 连江县| 莎车县| 离岛区| 潍坊市| 巧家县| 壶关县| 聂荣县| 增城市| 茌平县| 玛沁县| 长治县| 潮州市| 沧源| 苏尼特右旗| 蓝田县| 盘山县| 米脂县| 马鞍山市| 竹溪县| 昌图县| 旬阳县| 浏阳市| 上思县| 都匀市| 孟津县| 赣榆县| 嘉禾县| 聊城市| 迁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