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輝召
【案例描述】
心理學中的“黑羊效應”是指人們傾向于對自己群體中不受歡迎的某些成員進行排斥和攻擊的現(xiàn)象。學校實行全員導師制后,我很榮幸成為12名個性鮮明學生的導師。但是,經(jīng)過細致觀察,我發(fā)現(xiàn)杰杰可能成了同伴們心中的“小黑羊”。
情景一:杰杰有點胖,一次比賽中,因為他跑得慢導致團隊輸了比賽,同學們紛紛責怪他。
情景二:一天,我來到教室看到掃帚柄斷了,生氣地問是誰干的。學生都說是杰杰,而他一臉木然,好似默認了。
情景三:一次,杰杰媽媽對我說:“金老師,我發(fā)現(xiàn)班上無論發(fā)生什么壞事情,最終大家都會怪到杰杰身上!他說,明明有些事他沒做,但是同學們都說是他做的。如果他真的犯了錯,那我肯定要嚴肅批評教育他,但如果不是他做的,我希望他不要被霸凌?!?/p>
“霸凌”一詞驚醒了我。我相信三年級的孩子都是可愛且善良的,但任由這些行為持續(xù)下去,就會出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欺凌。從杰杰被推卸責任時的冷漠可以看出,他選擇用沉默來抗爭,這勢必會加劇對杰杰身心的負面影響。因此,作為導師的我,有義務且必須讓羊群悅納“黑羊”,讓“小黑羊”融入羊群。
【解決方案】
1. 深度結伴——讓“無助的黑羊”感受到他人的關懷
為什么杰杰會變成群體中的“小黑羊”呢?可能是因為他“不說話、不反駁”的應對方式。同時,我也反思自己在教育引導學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發(fā)現(xiàn),我一直游離在學生之外,更多的時候是學生出現(xiàn)問題之后才進行引導。
而要真正理解杰杰的情緒與困境,就需要融入他的日常學習活動中。于是,我宣布接下來的所有班級活動,我都會和小月(班上人氣最高的女生)、杰杰一起參與。聽到這個消息,杰杰非常詫異。小月私下對我說:“金老師,杰杰老是拖后腿,你會后悔的。”聽到這句話,我莞爾一笑,說:“不,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優(yōu)點,杰杰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p>
我利用杰杰媽媽烘焙的長處和社區(qū)居委會的資源,組織了一場社區(qū)烘焙比賽,邀請了12名學生家長當評委。賽前,我特地帶著小月到杰杰的家里一起學習烘焙。因為是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杰杰在準備的過程中非常努力且認真。整個過程,小月都看在眼里,我也時不時地鼓勵杰杰。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比賽中,我、小月和杰杰這一組獲得了第一名。一時間,杰杰擅長烘焙的名聲就在同學和家長之間傳開了,贏得了“烘焙杰”的稱號。后來,我又組織了包餃子、寫福字、做月餅等活動。杰杰在這些活動中的表現(xiàn),讓同學們對他的看法逐漸改變。我和小月的關懷也讓杰杰變得不再冷漠,他愿意和其他人溝通了。
2. 班導聯(lián)動——喚醒“旁觀者”的善意
隨著系列活動的開展和杰杰的轉變,下一步就是聯(lián)合杰杰的班主任一起開展集體教育活動。在和班主任溝通后,我們決定召開“勇敢對校園欺凌說‘NO”主題班會。我沒有直接把杰杰的經(jīng)歷作為班會的教育素材,而是運用卡通人物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和我結對的12名學生都參與了這一次班會,同學們在此次班會中知道了什么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的危害以及如何預防校園欺凌。班會上,學生共同簽訂了《拒絕校園欺凌承諾書》。
班會結束后,我又將結對的12名學生召集起來,圍坐在一起,討論剛才班會上所講的案例是否曾出現(xiàn)在自己身邊。
首先,我問杰杰:“金老師知道,有時候你明明沒犯錯,卻無辜被冤枉。這時候你總是不解釋,是為什么呢?”
也許有了之前一系列活動的鋪墊,杰杰終于開口:“我覺得就算解釋了,老師也不會相信我的……”此時此刻,我頓悟:原來我也曾無意中成了“加害者”。
“我第一個相信你!”還沒等我接杰杰的話,小月就脫口而出,“我和你是一個小組的,這幾次活動,你的表現(xiàn)我看在眼里。雖然你還有很大進步空間,但是作為隊友,我以后一定不會再讓別人冤枉你!”
我意識到這是羊群中“白羊”的善意吶喊!
話音一落,杰杰小臉通紅地看向小月。同學們有的表達了對杰杰的肯定,有的則漸漸低下了頭。于是,我順勢而為,展開了一場真實的、坦誠的、有溫度的、有力量的團體心理輔導。
3. 家導協(xié)同——讓羊群悅納“黑羊”
雖然這次的班會和團體心理輔導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同學們針對杰杰的欺凌行為,但是家長的擔憂也是需要解除的。
我邀請12名學生的家長參加了一系列主題為“共學·共談·共建·共監(jiān)督”的家長沙龍。初次沙龍活動中,我?guī)ьI家長共同學習了有關校園欺凌的相關概念,以及《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等文件;后續(xù)的沙龍活動中,我邀請學校法治副校長、心理教師講座,家長之間交流看法,制訂了適合學生的防治欺凌行動方案(見下表)。在全程參與了家長沙龍以及行動方案的制訂后,杰杰媽媽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防治欺凌行動方案] [行動一:多問一句,關注孩子的人際交往][難過與委屈
的事][生氣的事][學習用品、
書本使用情況][身體情況][行動二:關注事件發(fā)生的頻率、造成的影響以及參與的人數(shù)] [學校層面:與導師或者班主任溝通,雙向觀察,記錄頻率][家庭層面:進一步談心,觀察學生的身心狀態(tài)以及學習情況等][分析觀察到的情況,與孩子深入談心] [行動三:若發(fā)現(xiàn)有“臨界行為”,則多方面搜集相關信息并求證,家校協(xié)同制訂全方位的干預方案]
三年級的孩子是單純的,他們并沒有意識到一些不當行為的深遠影響。作為導師,我要敏銳洞察到學生不當行為的負面影響,并及時進行干預。
【案例反思】
1.把自己作為方法,共情式融入學生生活
在本案例中,我以導師的身份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學生結伴同行,通過深層次觀察(見下表),記錄問題,建立起教育實踐與心理學理論的聯(lián)系,進而發(fā)現(xiàn)欺凌行為的苗頭,從而預防杰杰被欺凌。
[變化的方面 被欺凌者的具體變化 生理變化 身上有難以解釋的劃傷、淤青等。 物品變化 1.個人物品出現(xiàn)損壞(文具、書包、衣服等);
2.經(jīng)濟方面出現(xiàn)異常,零用錢花得很快;
3.物品常常丟失。 心理變化 1.常常情緒低落,少言寡語;
2.焦慮,變得膽??;
3.害怕去某些場所(廁所、校園某些角落);
4.出現(xiàn)抑郁甚至自殺傾向。 行為變化 1.上學路線發(fā)生變化,上下學時長明顯變化;
2.無故上學遲到;
3.放學常常不想回家或者有意避開某些同學。 同伴關系
變化 1.很少與其他同學交流;
2.明顯被其他同學孤立;
3.害怕參加互動性的集體活動。 ]
在本案例中,我與杰杰、小月與杰杰分別以不同的角色進行深度結伴。我與杰杰建立信任,提升他的內驅力,讓“小黑羊”勇于發(fā)聲;小月更多起到同伴依靠和同伴支持的作用,她的發(fā)聲是喚醒“羊群”集體善意的種子。
2.堅定導師定位,構建“班導家育人模式”
擔任導師時,清晰的角色定位和自我認同至關重要。導師的本職工作是指導學生成長,同時要與家長保持有效的溝通。簡而言之,導師既是學生成長的情感支持,也是家?;拥臉蛄?。導師的職責與班主任的工作有重疊,兩者都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任。因此,導師需要與班主任密切溝通,將觀察到的有關學生成長的信息及時與班主任分享、討論,共同確定教育策略,以實現(xiàn)教育成效最大化。
在本案例中,我與班主任共同設計“勇敢對校園欺凌說‘NO”主題班會,同時針對我的結對學生,進一步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提升育人效果。同時,我在與班主任做好溝通的情況下,開展系列家長沙龍活動,進行防治欺凌家庭教育指導,班導合作,家校共育,構建了“班導家育人模式”。
3.聯(lián)動校內外教育資源,制訂協(xié)同行動方案
導師制一方面可以幫助一線班主任減負增效,另一方面可以聯(lián)動校內外教育資源。
在本案例中,在深度結伴的觀察期,我將杰杰家長的技能作為育人資源,在社區(qū)層面搭建展示平臺,尋找育人契機。同時,我邀請學校法治副校長、心理教師參與家長沙龍。最終,在校內外教育資源的聯(lián)動中,形成了針對性的、可操作的防治欺凌協(xié)同行動方案,幫助“小黑羊”融入“羊群”。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附屬金山龍航小學)
責任編輯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