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杰 晏文婷
【摘 要】教師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可采用“前置性補償”策略,圍繞單元主題設定聽力整體目標,依托目標設定關聯(lián)性學習活動,從單元主題、語篇類型、聽后作業(yè)等方面給予學生積極的教學介入和補償,以確定單元整體聽力教學的方向,改變傳統(tǒng)的孤立的泛聽訓練方式,提高學生的聽力素養(yǎng),提升聽力教學效能。
【關鍵詞】高中英語;前置性補償;聽力教學;單元整體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19-0056-05
【作者簡介】1.晏杰,江蘇省連云港市海濱中學(江蘇連云港,222042)英語學科教研組組長,一級教師;2.晏文婷,江蘇省灌南縣惠澤高級中學(江蘇灌南,222500)教師,一級教師。
聽是重要的英語技能,是進行交際的基礎。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前置性補償”策略,在聽前、聽中、聽后提供支架,改變傳統(tǒng)的泛聽的教學方式,深度設計,提高學生的聽力素養(yǎng),提升聽力教學效能。
一、“前置性補償”的內(nèi)涵及意義
(一)“前置性補償”的內(nèi)涵
在教學論意義上,“前置”是指教師在講授新知識之前,提前設計和安排必要的教學準備、組織技術等?!把a償”是指教師針對干擾新知識學習的不利因素采取彌補的措施,以掃除學生的學習障礙、減少教學損耗?!扒爸眯匝a償”可理解為:教師以教學目標為中心,綜合考慮課程標準、教學內(nèi)容、學情差異等因素,精準確定學生的學習起點,積極補償學生在知識基礎、方法經(jīng)驗、心理品質和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不足,消除新知識學習的干擾性因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提升教學效能的行為。[1]
在高中英語單元整體聽力教學中運用“前置性補償”策略,可以改變學生自主預習時僅簡單瀏覽的現(xiàn)象,使教師在掌握主要學情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設計整體教學目標和學習活動,切實補償學生在聽力學習時的不足,確定單元整體聽力教學的方向。
(二)“前置性補償”的意義
“前置性補償”策略可以使教師基于學情,著眼單元整體聽力教學,通過積極的教學介入與干預重新構建課堂教學過程。
1.有助于消除聽力內(nèi)容障礙
高中生雖然在語言知識和技能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知識儲備上依然存在缺漏,而缺乏相關知識、文化儲備則不利于學生高效地完成聽力。例如,在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選擇性必修第二冊Unit 2 Welcome to the unit板塊的教學中,學生若不了解Grand Slam tournaments, Grand Prix, The Tour de France 這幾大賽事,在觀看聽力視頻時就難以抓取正確答案。對此,教師可以在聽力教學開始前設置自由討論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討論相關文化知識。
教師可有意在單元聽力教學前穿插“補償”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提前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梳理、把握,了解文本所涉及的話題、詞匯、語法結構等,準備充分后再進行聽力訓練,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扒爸眯匝a償”強調準備重于應戰(zhàn),只有在信息儲備充足的情況下,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聽力材料,避免出現(xiàn)因知識不足而頻繁停頓、臨時補足、重復聽取等現(xiàn)象。
2.有助于消除聽力心理障礙
Krashen的情感過濾假說理論認為,情感屏障對學習語言非常重要,屏障低,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就會學到更多的語言。反之,如果屏障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挫敗感強,易產(chǎn)生焦慮、緊張甚至恐懼心理,這種不自信的消極情感會使語言認知活動效率大幅度降低,甚至慢慢停止。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機、自信、毅力等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有著顯著的影響。自尊、自信、自強的積極情感會讓學生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前置性補償”策略的運用能夠使學生熟悉聽力話題,提升其聽力信心,進而減少聽前焦慮。
二、“前置性補償”策略在單元整體聽力教學中的運用
本文以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選擇性必修第二冊Unit 1 The mass media 單元的聽力教學為例,闡述如何在高中英語單元整體聽力教學中運用“前置性補償”策略。
本單元Integrated skills板塊以“網(wǎng)絡新聞媒體”為話題,教學目標設計如下:該部分學習結束后,學生能描述網(wǎng)絡新聞媒體的發(fā)展;能分析網(wǎng)絡新聞媒體的優(yōu)劣勢;能寫一篇關于網(wǎng)絡新聞媒體的文章。依據(jù)以上目標,筆者在其他板塊教學過程中,前置補償Integrated skills板塊話題、語篇方面的不足,具體步驟如下。
(一)補償單元主題,形成話題整體鏈接
高中英語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單元主題,這一主題為后續(xù)語言學習提供了主題范圍或主題語境,規(guī)約了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范圍。[2]15教師應基于學生已有的與該主題相關的經(jīng)驗,創(chuàng)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探究活動,以此助推學生構建并完善新的知識結構,進而深化學生對單元主題的理解和認識。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獲取一系列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詞匯、短語、句型等,為后面的聽力學習消除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方面的障礙,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聽力材料,辨認出聽力材料中與話題相關的信息,抓住聽力要點,減輕學生在聽時因不了解話題而產(chǎn)生的焦慮、緊張情緒。
1.細化內(nèi)容,補償主題詞匯
本單元主題語境是“人與社會”,話題為“大眾傳媒”。Welcome to the unit 板塊以一段介紹大眾傳媒發(fā)展史和類型的視頻引入,為本單元的學習提供基本的語境知識。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只關注填空完成情況,忽視對傳媒文化相關知識的強化,不能為后續(xù)的Integrated skills 板塊聽力學習搭建主題框架。所以,筆者結合視頻內(nèi)容為學生提供如圖1所示的圖表,提供更為豐富的主題詞匯,搭建更為具體的支架,讓學生不僅學習積累outdoor media, print media,broadcast media, digital media 等基礎詞匯,還學習更多的如online media,blogs,forums,news sites, apps等主題詞匯,以線性的結構圖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大眾傳媒的發(fā)展史。圖中序號為作答順序,這樣的設計有助于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大眾傳媒發(fā)展的認識,為后續(xù)的聽力掃清知識和詞匯方面的障礙。(見圖1)
2.深度提問,補償主題意義
單元整體教學需要教師有全局觀,教師需要在處理聽力內(nèi)容之前的各環(huán)節(jié)中時時關注后續(xù)聽力的相關內(nèi)容,并通過深度提問適時給予補償。例如,在Welcome to the unit板塊的教學中,教師可提問:“What types of mass media do you usually rely on for information and entertainment?”學生回答:“I usually read news on my phone so I can get the most up-to-date information every day. As to entertainment, I like watching films using computer or smartphone. I also like chatting with my friends on smartphone apps or online forums.” 這樣的提問可引導學生使用目標主題詞匯并適時補充同義短語,深入理解主題意義。在Reading板塊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比兩篇報道,得出結論“However, we usually find that reports on the same events contain different or even contradictory information.”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問:“How do these differences come about?”學生根據(jù)書本回答:“Because events in the real world are usually complicated and constantly changing.”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提前了解新聞的變化性,并知曉the stories develop further as time goes by。通過聽力前各環(huán)節(jié)的適時提問,掃清了Integrated skills 聽力教學時學生可能存在的語言知識障礙,學生能夠深入理解主題意義,為聽力效果的提升搭建了必要的支架。
(二)補償語篇類型,構建關聯(lián)學習活動
語篇類型是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等不同類型的文體,以及口頭、書面等多模態(tài)形式的語篇,如文字、圖片、歌曲、音頻、視頻等。接觸和學習不同類型的語篇,熟悉生活中常見的語篇形式,把握不同語篇的特定結構、文體特征和表達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語篇意義的理解,還有助于他們使用不同類型的語篇進行有效的表達與交流。[2]17因此,在聽力教學之前,教師如果能帶領學生復習回顧聽力材料所屬的語篇類型,那么學生在進行聽力練習的時候,對聽力材料結構的把握便會更準確,定位正確答案也將更具針對性。
1.圖式文本,補償語篇類型
本單元主要語篇類型為論說文、博客文章和說明文。Integrated skills板塊的教學中,教師可首先引導學生閱讀介紹網(wǎng)絡新聞媒體發(fā)展過程的文章,再讓學生聽一段訪談對話,進一步了解網(wǎng)絡新聞媒體崛起的原因和未來發(fā)展趨勢。結合單元教學內(nèi)容,筆者發(fā)現(xiàn)Reading板塊文章的后半部分和聽力材料有著類似的結構,所以在教學Reading板塊文本時便引導學生畫出文章的思維導圖(見下頁圖2),使學生熟悉文本結構,為后面的聽力訓練做好語篇結構上的鋪墊。
通過對Reading文章的圖式處理,學生在學習本單元的Integrated skills部分時便容易在自己的腦海中構建類似的導圖(見圖3),從而更好地理解聽力材料,提高聽力答題的精準性。這樣,單元各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活動便實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關聯(lián)。
2.邏輯追問,補償語篇銜接
語篇知識是關于語篇如何構成、如何表達意義以及如何使用的知識,在英語理解和表達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語篇中的銜接和連貫、主題句和過渡句的位置關系。[3]語篇中的銜接對學生理解聽力材料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處理Reading文本的時候應特別留意段落間、語句間的銜接問題,并通過層層追問引導學生加以關注。
例如,對同一事件進行報道,而報道內(nèi)容卻不同,究其原因,教師提問如下。Q1: How do these differences come about? Q2: Any other reasons?How do you know?(another aspect) Q3: What should we do in this case?
根據(jù)上述問題,學生在找到第一個、第二個原因后會自然關注到another aspect這樣的銜接詞,從而成功找到第三個導致針對同一事件采用不同報道內(nèi)容的原因。通過回答第三個問題,學生可以通過also一詞發(fā)現(xiàn)在讀新聞時,做一個思辨的讀者而不盲從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上活動設計,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學生對表述觀點方式的關注,為后面的聽力材料做好了語篇銜接上的前置補償。
在處理聽力材料前,教師可提問如下。Q1: How many questions did the host ask during the interview? Q2: What are they?在這樣的連續(xù)追問下,學生聽力時首先就能關注到訪談語篇的特征,定位主持人的提問,例如:Its been estimated that around 90% of people get at least some of their news online. What other advantages do online news media have over print news media?Does that mean print news media will disappear completely?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訪談文稿的主題,理解聽力材料的語篇結構、句間銜接,從而很大程度上消除學生聽力時的心理障礙,增強其答題信心,實現(xiàn)語篇知識的前置補償。
(三)補償聽后任務,強化高階輸出能力
聽后任務布置是一種重要的強化聽力效果的方式。這不僅是對本課時聽力教學的補償,更是對之后相關主題、相關語篇知識的補償。因此,巧妙布置聽后作業(yè)是必要且關鍵的。
1.深入討論,補償理解技能
在聽力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討論相關話題內(nèi)容,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通過讀、看、聽所習得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開展應用實踐類活動,補償學生的理解性技能,為后續(xù)的表達輸出搭好支架。
本節(jié)課中,教師在學生聽完材料、完成聽力相關問題后,繼續(xù)布置小組作業(yè),安排學生就如下問題進行討論并完成對話。Q1: What 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nline news media? Q2: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nline news media? Q3: How will online news media change in the future?Why?
在提出第一個問題后教師提供in the mid-1990s,by the end of 1999,nowadays witness, spring up, make a hit等關鍵詞幫助學生生成連貫地道的表達。在第二個問題中,學生也會使用到如下表達:Online news media has more advantages over print news media...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One major problem is... /Another negative aspect is that... /There are more advantages than disadvantages when it comes to...第三個問題激發(fā)學生深度思考,使其能結合所學就實際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所有這些問題都促使學生運用在聽力教學中所學的主題詞匯、語篇知識,進而內(nèi)化語言知識,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最終實現(xiàn)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
2.創(chuàng)新遷移,補償表達技能
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是超越語篇的活動,是培養(yǎng)高階思維能力的活動,它主要引導學生通過推理和論證、批判和評價、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活動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進而解決真實生活情境中的問題。[4]
在深入討論與主題相關的問題后,教師進一步補償表達技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并為以后的聽力教學在話題、語篇等方面全面予以補償。教師可設置如下任務:假如你是光明學校的學生李華,學校英語角近期將舉辦以“The rise of online news media”為主題的英語演講比賽,請為此寫篇演講稿。內(nèi)容包括:(1)線上媒體現(xiàn)狀;(2)線上媒體的優(yōu)缺點;(3)線上媒體的未來發(fā)展。80詞左右,可以適當增加細節(jié),以使行文連貫。這樣的教學設計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不僅給學生提供了運用所學語言的機會,而且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構建,實現(xiàn)了知識向能力的轉變。
英語學習是一個漸進、復雜的過程,聽力能力的提高需要綜合性、關聯(lián)性活動的鋪墊和積累。聚焦單元整體、關注單元各課時之間聯(lián)系的“前置性補償”聽力策略正好適應了此過程的需要。它要求教師在單元聽力整體教學中,提前分析聽力素材,研究單元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關系。一方面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將聽力教學自然融入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提高聽力教學的效果;另一方面,通過補償主題詞匯和語篇知識,削弱學生聽力時的心理障礙,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提升聽力教學效能。
【參考文獻】
[1]邢娜.“前置性補償”提升英語閱讀教學效能的實踐途徑[J].教學與管理,2021(12):111-11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梅德明,王薔.改什么?如何教?怎樣考?高中英語新課標解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40-59.
[4]徐進霞.“前置性補償”策略在小學英語復習課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3(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