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麗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明確指出“運動能力是體能、技戰(zhàn)術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體活動中的綜合表現,是人類身體活動的基礎”。目前高中健美操的教學依然停留在只注重健美操基本的技術動作和簡單套路的重復教學,學生只暫時學會了一些基本的技術動作和簡單套路,學到的東西單一且容易遺忘,同時體能狀況也不佳。這些現狀導致學生體能狀況、健美操運動認知與技戰(zhàn)術運用、健美操展示或比賽等方面的運動能力低下。筆者深入挖掘“教會、勤練、常賽”的內涵與邏輯,探索在高中健美操教學中如何落實“教會、勤練、常賽”,有效提升學生的健美操運動能力。
一、“教會、勤練、常賽”的內涵與邏輯
1.“教會”是前提,是要學會方法和技能
教會是指教會學生知識與技能,學生能掌握方法和運用技能。教會有三個遞進的過程與標志,缺一不可,即理解、掌握、能用。首先,正確的運動認知非常關鍵,也就是理解是前提。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去學習,再通過反復多次的練習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直至掌握。其次,除了教會知識與技能外,還需教會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舉一反三,才能學以致用,就是能用知識與技能。第三,教會需要教師擁有專業(yè)的基本功和優(yōu)秀的教學能力,教會的最終目標是學生的學會。
2.“勤練”是關鍵,要有質和量的保障
勤練是指要練得好,練得多,要有一定質和量的保障。勤練是運動技能掌握的必備環(huán)節(jié),是運動能力形成的最關鍵所在。首先,練的動作要正確,這是促進身體發(fā)展和技能的掌握的前提。接著,練的強度要到位,適宜的運動密度和強度才能有利于熟練知識與技能、增強體能。然后,練的形式要多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享受練習的樂趣,體驗成功,從而促進堅持。最后,要形成勤練習慣。只有勤練才能熟練掌握知識與技能,才能增強體能,才能提升運動能力。
3.“常賽”是平臺,要全員化和常態(tài)化
常賽就是要讓比賽成為全員化和常態(tài)化,賽有所獲,以賽育人。常賽是運動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依據高中學生爭強好勝、樂于表現等心理特點,充分滿足學生運動和自我展示需求,鼓勵人人參與比賽。在課內做到教學比賽課課有,在課外做到運動競賽常常在,同時周周開展小組賽、月月開展班級賽、年年開展校級賽,有特長的學生還可走出校園,參與市、省、全國甚至世界性專項運動競賽等。此外,要把握好“以賽導學”“以賽促練”的功能,充分挖掘比賽的育人價值,達到科學地運用知識與技能,鞏固運動能力水平。
4.把握“教會、勤練、常賽”之間的關系
教會、勤練、常賽三者之間相互促進又密不可分。教會是實施勤練和開展常賽的必要前提,勤練是掌握技能和增強體能的重要條件,常賽是運用技能的有效平臺。把教會、勤練、常賽這三個系統連貫的組織活動科學合理地融入在了高中健美操教學中,才能有效促進和提升學生的健美操運動能力水平。
二、健美操運動能力的提升需要“教會、勤練、常賽”逐級落實
1.落實“教會”,奠定運動能力基礎
落實教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讓學生通過理解、掌握、能用這個系統的循序漸進過程,讓學生真正地學會知識與技能,為發(fā)展運動能力奠定基礎。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健美操的文化內涵、運動安全知識和方法、基本原理、動作特點、鍛煉價值等等。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提高健美操的運動認知,學習健美操起來才會游刃有余。在健美操教學的初期,應讓學生明確正確的身體體態(tài),會聽節(jié)奏數節(jié)拍、記住專業(yè)術語等,為學習技術動作打好基礎。其次,掌握知識與技能,就需要記住知識和熟練技能。健美操的知識包括專業(yè)術語、創(chuàng)編動作原則與方法、競賽規(guī)則與裁判法等。健美操的專業(yè)技能包括身體姿態(tài)、基本技術動作、成套動作以及創(chuàng)編、展示、評價、欣賞、表演、比賽和音樂的選擇和運用等。在教技術動作時先引導學生觀看示范,建立動作表象,嘗試模仿動作,在理解的基礎上說出所學動作的專業(yè)術語,提高學生的觀察、模仿和感知能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模仿動作、練習動作并學會動作。在練習動作的過程中,教會學生理解動作組合的原則和方法,幫助學生靈活掌握動作。這樣學生就不會機械地記憶動作,而是通過思考,融合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慢慢地學會分析動作、練習動作,從而學會動作,提高學習能力。最后,在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后,就可以進一步提高要求,引導學生自學動作甚至創(chuàng)編組合動作,進而組織學生參與展示和比賽,引導學生觀賞高水平比賽,并滲透競賽規(guī)則與裁判法,讓他們能參與比賽、能欣賞比賽、能作出評價等等。
2.落實“勤練”,提高運動能力水平
落實勤練,不僅要練得正確,而且要練的強度要到位,還需要形成習慣。只有落實了這幾個關鍵點,學生才能熟練健美操知識與技能,提高運動能力水平。健美操動作復雜多變,所以必須進行大量的并且反復的練習才能夠達到熟練知識與技能。在教會的前提下精準運動技能,采用集體、個人或者小組的形式科學地進行勤練。在課內可以將體育課一半以上的時間用于學生練習,在課外開展好健美操大課間、課外活動和家庭體育鍛煉等。融合課內外讓學生通過有質有量的反復練習,熟練健美操知識與技能,增強體能,提高運動技能、展示和比賽等運動能力,為開展常賽做好準備。
3.落實“常賽”,鞏固運動能力水平
落實常賽,就是要搭建運用技能的有效平臺,讓比賽成為全員化和常態(tài)化,從而促進運用健美操知識與技能,鞏固運動能力水平。首先,在健美操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教師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設靈活多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中參與展示和比賽,從而靈活地運用知識與技能。接著,在課內賽的形式要靈活,可以在比賽形式、參賽人數和場地大小上靈活處理。例如:可以賽動作、賽隊形、賽創(chuàng)編、賽表現力等;單個技術動作學完后,可以進行個人賽或小組賽;組合動作學完后,也可以進行小組賽或班級賽;整個單元學完后,可以組織班級賽或年級賽;整個學年學完后,可以進行年級賽或校級賽;甚至把賽事延伸到校外,參與更高級別的比賽等。最后,通過課內外的形式多樣的常賽,讓學生能參與比賽、能欣賞比賽、能做出評價,使學生在實戰(zhàn)中不斷運用知識與技能,從而鞏固運動能力水平,提升運動能力。
三、結語
發(fā)展運動能力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參與度,還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運動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連貫持續(xù)的過程,學生需要在每一學段都力爭完成對應的目標,然后不同學段上下連貫起來,這樣循序漸進、層層遞進從而促進運動能力逐步提升。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課題“高中健美操教學‘課內外一體化模式的探索與實踐”(課題編號:2020YQJK377)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