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素清 王若菲 金麗娜
摘要:高職英語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渠道,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職英語教學,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為了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職業(yè)新人,提出了中國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路徑創(chuàng)新:“培訓+激勵”提高教師將文化融入課程的勝任力;“PBL+POA”改革教法提高學生學習文化的興趣;“實用性+趣味性”為宗旨重構教材文化內(nèi)容;“互聯(lián)網(wǎng)+在線平臺”信息技術促進文化融入;“三化+三有”課外活動拓展文化素養(yǎng);“語言+文化”優(yōu)化課程評價體系。旨在為高職英語教育提供有益的實踐啟示,推動中國文化在高職英語教育中的融入,培養(yǎng)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技能型人才,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關鍵詞:黨的二十大?中國文化??高職英語??融入課程
中圖分類號:H319.3
Exploration?of?Integrating?Chinese?Culture?into?Higher?Vocational?English?Teaching?Under?the?Background?of?the?20th?Na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
LIAO?Suqing??WANG?Ruofei??JIN?Lina
(Guangzhou?Railway?Polytechnic,?Guangzhou,?Guangdong?Province,?511300?China)
Abstract:?English?educat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s?an?important?channel?to?implement?the?fundamental?task?of?fostering?virtue?through?education,?and?it?is?an?inevitable?requirement?of?teaching?reform?to?integrate?the?spirit?of?the?20th?Na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into?English?teaching?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n?order?to?train?new?professionals?who?can?shoulder?the?great?task?of?national?rejuvenation?with?an?all-round?moral,?intellectual,?physical,?aesthetic?grounding,?in?addition?to?hard-working?spirit,?the?paper?puts?forward?the?innovative?paths?of?integrating?Chinese?culture?into?higher?vocational?English?teaching:?improving?teachers'?competence?to?integrate?Chinese?culture?into?courses?by?"Training+Motivation",?improving?students'?interests?in?learning?culture?by?the?"PBL+POA"?reform?teaching?method,?reconstructing?the?cultural?content?of?teaching?materials?with?the?purpose?of?"Practicability+Interest",?promoting?cultural?integration?by?"Internet+Online?Platform",?expanding?cultural?literacy?by?“Contextualized-Fragmented-Intelligent+Having?Passion-Hobby-Interest”?extracurricular?activities,?and?optimizing?the?curriculum?evaluation?system?by?"Language+Culture",?aiming?to?provide?useful?practical?enlightenment?for?higher?vocational?English?education,?promote?the?integration?of?Chinese?culture?into?higher?vocational?English?education,?train?skilled?talents?with?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the?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ability,?and?promote?Chinese?culture?to?the?world?better.
Key?Words:?The?20th?National?Congress?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Chinese?culture;?Higher?vocational?English;Integration?into?the?curriculum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diào)了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chǎn)業(yè)的重要性,旨在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要堅守中華文化的根本立場,深入提煉和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內(nèi)核和文化底蘊。同時,還要加速構建符合中國特色的話語和敘事體系,以生動的中國故事和有力的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示一個值得信賴、可愛迷人且值得尊敬的中國形象。還需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全方位提升國際傳播效果,確保國際話語權與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稱。此外,還應深化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舞臺[1]?!陡叩嚷殬I(yè)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提出了中國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體系中所包含的語言多元文化交流。多元文化交流是指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能夠通過學會、識別、理解、尊重中華民族和當今世界各國主要民族文化,拓寬其國際視野,?增強本民族認同,堅定自身國家文化體系和自信,培養(yǎng)中華民族國家共同體意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等[2]。因此,把中國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育是每一個高職英語教師的時代使命。
1?中國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育的現(xiàn)實困境
本研究中所指的教材中融入的中國文化包括五大類:物質(zhì)文化、精神文化、社會文化、行為文化和觀念文化。其中,物質(zhì)文化元素包含用具與名勝景觀;精神文化元素包含音樂、電影和地理等;社會文化元素有體育賽事和國家代表;行為文化元素包含風俗習慣和度假休閑;觀念文化主要指價值觀念[3]?,F(xiàn)階段,把中國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育正面臨諸多現(xiàn)實困境,研究團隊經(jīng)過訪談與問卷調(diào)查,了解到困難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教師對中國文化了解不足
很多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可能并不全面或深入。這可能導致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將中國文化的精髓有效地傳達給學生,影響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認知。教學設計的主體是教師,教師應能及時發(fā)現(xiàn)英語傳授過程中以及中國文化導入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促使中國文化融入英語教學的形式多樣化,并充實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為學生的英語學習介紹更加實用的中國文化。
1.2?教學方法與手段單一
在英語教學中,一些教師可能僅僅依賴教材進行教學,缺乏創(chuàng)新和多樣性。這可能導致學生對中國文化的學習興趣不高,從而影響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在授課時通常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即將中國文化知識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而缺乏互動與參與,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其次,大多數(shù)教師仍依賴于課本和講解,缺少多媒體和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的運用,使課堂氛圍較為枯燥,學生難以保持興趣和注意力。
1.3?教材中教學內(nèi)容不足
高職英語教育觀念要么是重視西方文化,忽視中國文化;要么是英語教育過于注重應試,忽視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現(xiàn)行的高職英語教材中,并未充分涵蓋中國文化的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足夠的素材和資源來展示和傳播中國文化。目前,大多數(shù)高職英語教材中,中國文化的比例偏低,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難以充分了解和掌握中國文化的相關知識。其次,教材中的中國文化內(nèi)容往往分散在各個單元,缺乏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使得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難以形成完整的體系。另外,教材中對中國文化項目的覆蓋面較窄,主要集中在傳統(tǒng)節(jié)日、歷史人物、古典文學等方面,而對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領域,如民間風俗、地域文化、藝術形式等涉及較少。這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無法全面地了解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1.4?缺乏有效的教學資源的支持
在英語教學中,可能缺乏有效的教學支持和資源,如關于中國文化的教學資料、教學工具等,這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有效地融入中國文化。部分高職院校缺乏必要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和資源,使教師難以利用圖像、音頻和視頻等直觀工具來輔助教學,從而影響了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記憶。此外,將中國文化學習融入英語學習的第二課堂活動也開展得不夠,學習傳統(tǒng)文化、用英語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社團活動也是在高職院校中處于不活躍的狀態(tài),這些都可以積極促進中國文化融入高職英語的有效學習。
1.5?評價體系側重于應試
在現(xiàn)有的英語教學評價體系中,中國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往往沒有被充分考慮,這導致教師和學生可能都不會從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當前英語教育評價體系可能過于側重于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應試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忽視對中國文化的融入,影響學生全面發(fā)展。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提高英語教育的中國文化的融入效果。
2?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導下的文化融入路徑
黨的二十大精神內(nèi)涵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目標的總體戰(zhàn)略部署,以及未來五年的核心任務。在前進的道路上,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同時,必須持續(xù)推動改革開放向縱深發(fā)展。此外,還應發(fā)揚斗爭精神,勇于面對挑戰(zhàn),敢于擔當作為,才能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yè)[4]。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內(nèi)涵后,牢牢把握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這一主要特征,把中國文化潤物無聲地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作為高職英語教師的光榮使命,在每一次英語教學課堂中不遺余力地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致力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并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通過深入的調(diào)研與分析,總結出了一系列將中國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創(chuàng)新路徑,以期在高職英語教育中更好地融入和傳播中華文化的精髓。
2.1“培訓+激勵”提高教師將文化融入課程的勝任力
師資培訓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于培養(yǎng)具有高度文化融入能力的高職英語教師來說,加強師資培訓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如何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教學能力,增進高職英語教學的文化融入勝任力。
2.1.1?加強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訓
跨文化交際能力是高職英語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zhì),教師需要具備理解、尊重和適應不同文化背景的能力。在師資培訓中,可以通過開設跨文化交際課程、組織跨文化交流活動、安排教師赴海外進行文化體驗等方式,提高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將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傳播中國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其次,深入開展中國文化課程培訓。教師應充分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化,將其融入英語教學中,使學生能夠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了解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師資培訓中,可以設置中國文化課程,如中國歷史、哲學、文學、藝術等,幫助教師系統(tǒng)地學習和掌握中國文化知識。同時,通過實踐教學,讓教師學會將中國文化融入英語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2.1.2?加強教師教育技術培訓
提高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F(xiàn)代教育技術為高職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手段,教師應掌握和運用這些技術,提高教學質(zhì)量。在師資培訓中,可以開展教育技術培訓,使教師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網(wǎng)絡教學、在線資源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環(huán)境。這將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山⒔處煱l(fā)展中心,為教師提供持續(xù)的專業(yè)發(fā)展支持。教師發(fā)展中心可以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組織各類學術活動、提供教師培訓和學術交流的平臺等。通過教師發(fā)展中心,教師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傳播中國文化。
2.1.3完善教師激勵機制
文化的融入也需要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勵機制可以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熱情,鼓勵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高職院??梢栽O立專項教師獎勵制度,對在教學、科研、師資培訓等方面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教師給予獎勵。這將有助于調(diào)動教師的積極性,推動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例如:針對高職英語教師文化融入的勝任力或課程思政內(nèi)容融入的勝任力,可以單獨設置針對性激勵措施如專項課題研究、項目立項。項目結項要求不要設置為目前很難發(fā)表的很費力又費錢的論文,可以針對文化融入課題設置結項要求為在某一本指定教材或自編教材中的文化內(nèi)容融入的編寫。
2.2?“PBL+POA”改革教法提高學生學習文化興趣
高職英語教學是培養(yǎng)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英語人才的重要途徑。而了解和傳播中國文化也成了英語人才的必備素質(zhì)。因此,如何通過改革高職英語教學方法促使中國文化更好地融入高職英語教育,是值得每一位高職英語教師深思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往往注重語法和詞匯教學,而忽視了對于文化背景的傳授。因此,教學方法應該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和傳播中國文化。筆者嘗試用PBL教學法和?POA教學法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和中國文化的積極性。
2.2.1?PBL教學法
近年來,問題驅(qū)動教學法,即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備受推崇,成為教育領域的一種新興教學方法。然而,國內(nèi)一些課程在采用這種教學法時,往往只是表面上的模仿,缺乏深入實踐。問題驅(qū)動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模式,它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同,不是先學習理論知識再去解決問題。相反,它以學生為中心,從專業(yè)領域內(nèi)的各種問題出發(fā),圍繞這些問題規(guī)劃學習內(nèi)容,讓學生主動尋找解決方案。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角色轉變?yōu)閱栴}的發(fā)起者、課程的設計者和成果的評估者。問題驅(qū)動教學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并促進思維的活躍。然而,這種教學方法對教師的要求也相對較高,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課堂掌控和引導能力。
斯坦福大學的PBL學習過程為:任務問題→學習探索→拓展探索→小組實踐→匯報反饋→新的問題。為使中國文化更好地融入高職英語教育,采用PBL讓學生把需要融入的中國文化這一“問題”和學習英語要解決的問題一起解決,讓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知識的時候思考融入的中國文化如何用英語表達,并可以拓展相關的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學會用英語傳播中國文化。通過小組實踐匯報把用英語表達的中國文化說出來,進行小組匯報后基本掌握相關文化的英語表達,最后,可提出還沒有掌握的用英語表達的中國文化內(nèi)容新問題,作為課后補充學習的素材。
2.2.2?POA教學法
產(chǎn)出導向法,即POA(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教學法,是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的文秋芳教授創(chuàng)立的一種外語教學理論。這種教學法涵蓋了3個核心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動機(motivating)、促成學習(enabling)和評估效果(assessing)。POA理論的核心思想是,課堂中的所有教學活動都應致力于促進有效學習的發(fā)生。因此,課堂活動的設計需以實現(xiàn)有效教學為目標,并應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從而充分發(fā)揮其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教師在這3個階段中充當媒介,主要體現(xiàn)引領、設計的作用。POA教學法是一種實踐活動中強調(diào)綜合能力和實際能力的教育模式。它重視從實際出發(fā),解決實際問題,以實踐貫穿于學習和實施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操作,更加了解和掌握知識的內(nèi)容,理解其中的原理,并且在整個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筆者選擇陳明娟、扶玲主編的《融合高職高專英語》設計一次已經(jīng)融入中國文化的英語學習內(nèi)容來進行POA教學過程設計,具體學習過程如表1所示。
POA教學法是一種先進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它能體現(xiàn)教育的現(xiàn)代化理念,引領學生走向主動學習的道路。它既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又能使學生具有綜合性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POA教學法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習內(nèi)容,發(fā)掘?qū)W習隱患,從而有助于促進高職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還有助于學生推廣中國文化,傳播中國力量,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2.3?“實用性+趣味性”為宗旨重構教材文化內(nèi)容
高職英語教材編寫者不僅應向?qū)W生展示和傳遞目的語國家的文化和風俗,更應該注重如何使學生學會傳遞自己母語國家的優(yōu)秀文化精髓。教材編寫者在幫助學習者識別和了解目的語國家文化的同時,更應關注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推介自己的母語文化;教材學習者要通過語言學習提高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更好地向世界傳遞自己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發(fā)揚和光大自己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5]?。為了促進中國文化更好地融入高職英語教育,需要對《高職英語》教材內(nèi)容進行完善與重構。首先,教材中應該增加體現(xiàn)中國文化“實用性”的內(nèi)容。高職英語教育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教材的編寫應該注重知識的實用性,使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入一些涉及中國文化、歷史、地理等方面的主題,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了解并傳播中國文化。例如:可以設置一些與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名勝古跡、民間藝術等相關的課程,讓學生在閱讀、聽力、寫作等各個方面都能夠接觸到中國文化[6]。其次,教材的編寫應該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材的內(nèi)容應該涵蓋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識,以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例如:可以在教材中設置一些涉及不同國家文化習俗的篇章,讓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內(nèi)容,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從而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
無論是中國文化內(nèi)容的融入,還是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文化背景的融入,教材的編寫還應該注重趣味性。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的編寫應該注重趣味性,例如:可以通過設置有趣的故事、案例、游戲等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既學習了英語,又可以了解中國文化。教材的編寫也應該注重與時俱進,反映時代特點,這也是學生感興趣的一個方面。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緊密,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其相關教材的內(nèi)容也應該與時俱進,反映時代特點。例如:可以在教材中加入一些涉及當前國際熱點話題、新興科技、環(huán)保、老齡化等方面的內(nèi)容,使學生能夠緊跟時代發(fā)展,更好地了解并傳播中國文化。
2.4“互聯(lián)網(wǎng)+在線平臺”信息技術促進文化融入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教育方式和手段也在不斷變革。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促進中國文化更好地融入高職英語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能力,還有助于傳播和弘揚中國文化?,F(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豐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zhì)量。
2.4.1?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豐富英語教學的文化內(nèi)容
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資源平臺,搜集、整合與英語教學和中國文化相關的教學資源,如視頻、音頻、圖片、文章等。這些資源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如動畫、虛擬仿真視頻、人工智能技術AR/VR等,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F(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學生可以輕松獲取世界各地的信息,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風俗、歷史等。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他們能夠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并傳播中國文化[7]。
2.4.2?利用在線課程平臺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促進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在線課程教學平臺,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解答學生的問題,提供學習建議。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在線討論區(qū)、郵件等方式,向教師提問,與同學交流學習心得。這種互動式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此外,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還可以利用在線測試、作業(yè)批改等功能,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教師可以搜集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英語教學素材,將其融入在線課程教學。例如:在教授英語語法、詞匯等知識點時,可以引入與中國文化相關的實例,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更好地了解與傳播中國文化,有助于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2.5?“三化+三有”課外活動拓展文化素養(yǎng)
課外活動是對高職英語課堂學習的有效補充。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與應用,課外活動指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靈活運用情境化、碎片化、智能化“三化”手段來提升課外活動中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
2.5.1情境化
“情境化”學習就是通過構建生動逼真的情境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學習當中。這種方法能夠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結合中國文化和高職英語學習的課外活動中,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適的情境,以引發(fā)情感共鳴。這樣不僅能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活動欲望和求知欲望,還能使學生樂于學習中國文化,并樂于用英語來傳播中國文化,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勤奮學習精神。
2.5.2?碎片化
“碎片化”學習,指的是將學習內(nèi)容分解成多個小部分,使學生能夠逐個學習這些碎片化的知識點。這種學習方式更具靈活性,因為它使每個碎片的學習時間變得更為可控,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同時,碎片化學習也更具針對性,因為通過分割學習內(nèi)容,學生可以專注于那些自己更感興趣或認為更有價值和啟發(fā)性的部分,從而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學習效果。不同的學生對各種不同的文化有著自己的興趣,通過碎片化學習提高中國文化的課外學習效率,同時也不斷提高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
2.5.3智能化
“智能化”學習已然成為當今教育界的一大趨勢。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中國文化與英語相融合的課外學習場景,不僅能帶來更具個性化和高效性的學習體驗,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與學習熱情。尊重每位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與熱愛,精準度量他們的學習狀況與需求,課外活動指導老師根據(jù)這些信息精心規(guī)劃出適應性的課外學習資料及實體化的指導方案,可以幫助學生高效在課外掌握更多中國文化知識,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
要想切實、有效、有序地開展“三化”課外活動,還需要“三有”學生,即對中國文化“有熱情、有愛好、有興趣”的學生積極參與來組織課外活動的開展,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從而悟化、內(nèi)化、活化中國文化知識,建構有趣的課外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中國文化的學習中來,在學好中國文化的同時,不斷提高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提高同學們用英語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
2.6?“語言+文化”優(yōu)化多元課程評價體系
目前,各高職院校的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還是基于應試教育的。因為要想體現(xiàn)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各高職院校都開展了高職學生英語AB級測試,學生為了順利通過AB級測試,更專注于語言內(nèi)容的學習,較少關注中國文化的融入與學習。然而,《高等職業(yè)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提出了高職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體系中所包含的語言多元文化交流。要求學生識別與理解中華民族和當今世界各國主要民族文化,拓寬其國際視野,堅定自身國家文化體系和自信。因此,學生在教材中學習中國文化時,教師的評價要注意3點:(1)注意評價的時機,即英語教師要在合適的時間,抓住恰當?shù)臅r機對學生進行評價;(2)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如同伴評價、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等;(3)注意評價方式多樣化,如在線測試、書面測驗、口頭測試等[8]。高職英語教師應在整個課程考核評價中考慮文化因素,例如:陳明娟、扶玲主編的《融合高職高專英語》教材在每個單元都有一些中國文化元素的融入,可以采用語言考核為主、文化考核為輔的“語言+文化”考核評價方式來評價高職英語課程的學習效果,使學生更加重視高職英語課程里中國文化的融入,使學生在習得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習得中國文化知識。
3?結語
總之,在黨的二十大背景下,通過以上高職英語課程中文化融入的多渠道路徑創(chuàng)新,可以提升教師對中國文化了解、優(yōu)化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材內(nèi)容、提升學生對中國文化認同感、有效的人工智能的教學支持與輔助、注重學生文化素養(yǎng)培育的評價體系的優(yōu)化等都有利于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吸收與傳播,也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內(nèi)涵。
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yōu)秀文化,亟需有人繼承、弘揚和傳播,而當代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和希望,理應承擔起這一重要使命。將中華優(yōu)秀文化有效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豐富其文化知識結構,更能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進而提升文化自信。作為高職英語教師,有責任、有義務推動中華文化在高職英語教育中的融入,使其成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以開放的心態(tài)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積極吸收其他國家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提升自身綜合素質(zhì),努力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技能型人才。通過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可以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展現(xiàn)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參考文獻
(2023-05-25)[2024-01-09]?.https://www.ynarts.cn/SiteDisplayArticle_purple?infoID=aOEwMr4chmAN7VQlkU2OG1yESoGZTElY4%2fE%2beHFNV4SqESdTX6PG82%2f3UnEBySNu.
[3]?但孝甜.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中的中國文化元素呈現(xiàn)現(xiàn)狀[D].無錫:江南大學,2023.
[4]?郭玉娟.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職校商貿(mào)類專業(yè)英語課教學改革與實踐[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22,?43(12):?79-80.
[5]?李雪怡.中國文化元素在高中英語教材中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及其演變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20.
[6] 劉靜,紀楚云.中國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對策分析[J].銅陵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2,?21(4):11-14,19.
[7]?劉小英.中國傳統(tǒng)文化融入高職英語課堂活動實踐研究[J].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3,?23(2):?40-43.
[8]?陳媛媛.中國文化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策略探究[D].黃石:湖北師范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