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畫中的“白衣高士”形象分析

      2024-07-07 21:22:12張曉越
      名家名作 2024年12期
      關(guān)鍵詞:馬遠(yuǎn)高士白衣

      張曉越

      [摘 要] 宋朝流傳下來的繪畫作品中有不少高士題材的畫作,而絕大多數(shù)高士圖中的高士身穿白衣,這一繪畫現(xiàn)象值得關(guān)注。通過搜集多方資料,結(jié)合文獻(xiàn)、圖像等資料對“白衣高士”的概念進(jìn)行了界定,剖析了宋畫中高士與白衣的關(guān)系,并對五色系統(tǒng)中的白和儒道觀念中的白進(jìn)行了探索,從而找出宋畫中“白衣高士”存在的原因和意義,繼而對南宋馬遠(yuǎn)作品中的“白衣高士”形象進(jìn)行分析。

      [關(guān) 鍵 詞] 宋畫;“白衣高士”;馬遠(yuǎn)

      有不少對宋代高士圖的研究,也有對宋代白色服飾的深入解讀,卻鮮看到對“白衣高士”的專門闡述,“白衣高士”這一形象因何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出現(xiàn)值得深思。在尋找相關(guān)資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南宋畫家馬遠(yuǎn)有不少高士題材的作品,且其作品中的“白衣高士”較多,故本文以馬遠(yuǎn)的作品為例對“白衣高士”形象進(jìn)行分析。

      一、何為“白衣高士”

      本文將高士題材畫作中身穿白衣的高士稱為“白衣高士”,其中的“白衣”的“白”界定為白色和紙、絹等繪畫媒介的本色。白色有高潔、圣潔的意思,“白衣高士”或許是文人士大夫的理想形象,是他們追求精神自由、不落世俗、潔身自好的體現(xiàn)。

      《墨子·兼下愛》云:“吾聞為高士于天下者,必為其友之身,若為其身;為其友之親,若為其親?!边@是最早的有關(guān)高士一詞的記載。晉代皇甫謐的《高士傳》中有不慕強權(quán)、不接受帝王禪讓的許由;有崇尚自由、不應(yīng)楚威王之聘的莊周;有淡泊名利、不入仕途的龐公;有函谷著書、深得自然之道的李耳等?!秴问洗呵铩肪砭艑懙溃骸胺蚴恳嘤星Ю?,高節(jié)死義,此士之千里也。”《高僧傳》記錄“與高士南陽宗炳、劉虬等并皆友善”?!吨芤住吩啤安皇峦鹾?,高尚其志”?!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對高士的解釋是“志趣、品行高尚的人,多指隱士”,《古代漢語詞典》第二版中說高士是“高尚出俗之士”。

      綜上所述,“白衣高士”是志行高潔之士,是不侍奉王侯、不入仕的人,是隱于山野靜心修煉的人,也是德行高尚的僧人。

      二、宋畫中的白衣與高士的關(guān)系

      (一)白色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意義

      “白”是潔白、樸素、空白。白色在五色系統(tǒng)中和儒道色彩觀中各有其延伸意義,白在傳統(tǒng)文化中所蘊含的意義對人們的生活有指導(dǎo)意義,可從中窺見“白衣高士”形象產(chǎn)生的原因。

      1.五色系統(tǒng)中的白

      中華五色是青、赤、黃、白、黑,中國先秦時期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提出“五德始終說”,用五行相生相克、周而復(fù)始的循環(huán)變化觀念解釋歷代王朝的更替和制度變化,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五德對應(yīng)白、青、黑、赤、黃五色?!豆茏印び坠佟酚涊d:“九和時節(jié),君服白色,味辛味,聽商聲,治濕氣,用九數(shù)。”可見古人的衣食住行與五行密不可分,一定程度上指導(dǎo)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一學(xué)說在秦始皇時得到推崇,《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中記載:“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歷朝歷代中尚金德的有商、晉、金、元等。可見,白色作為五行德色之一有其正統(tǒng)性,正因如此,白色更顯其圣潔、莊重之意,這些美好的寓意在某種程度上促使高士對白衣有偏好,也使畫家們在畫高士時選擇讓他們以“白衣高士”的形象出現(xiàn)。

      2.儒道色彩觀中的白

      宋代“尊孔崇儒,三教并行”,儒道觀念中的白對“白衣高士”形象的產(chǎn)生有一定的影響。在儒道的觀念中,白色承載著獨特的象征意義。

      儒家經(jīng)典《論語·八佾》中有“繪事后素,以色明禮”,白色在儒家五禮中的吉禮、兇禮、軍禮中占有重要地位。

      儒家的色彩觀念與“禮”難舍難分。古代王后和君主在吉禮中穿的展衣和皮弁是白色的。兇禮自春秋始就有“白衣治喪”的傳統(tǒng),《詩經(jīng)·檜風(fēng)·素冠》中有“素冠”“素衣”?!稌x書》記載“白,乃軍容,非國容也”。白色是儒家禮服中不可或缺的色彩,有一定的政治性、文化性。白色在儒家“禮”中的潔凈、安寧之意與高士們所追求的高潔、純凈的精神境界相契合。

      道家經(jīng)典《道德經(jīng)》記載“五色令人目盲”“知白守黑,見素抱樸”,老子認(rèn)為外界紛雜的顏色會讓人眼花繚亂,主張去繁就簡。道家的太極八卦圖只有黑白二色,大道至簡。道家主張“無為”,強調(diào)順應(yīng)自然之道,追求自然之美。

      莊子認(rèn)為“純白樸素,不染纖塵”“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他摒棄華麗的外在裝扮,心無旁騖地追求精神上的富足。道家對內(nèi)心平靜與安寧的追求,對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的追求,正是高士們孜孜以求的。

      儒道的“白”不僅是我們眼睛所看見的樸素色彩,更是“空”“靜”“凈”的精神感受。許多與儒道相關(guān)的畫作中出現(xiàn)的人物都身穿白衣,北宋晁補之的《老子騎牛圖》中的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就是以身穿白衣的形象出現(xiàn)的。

      (二)宋畫中“白衣高士”存在的原因

      1.社會背景的影響

      宋代奉行“重文偃武”的基本國策,形成了以文官為主的政治格局,宋代文化、藝術(shù)得到全面發(fā)展,宋太宗時期建立的“翰林圖畫局”進(jìn)一步推動了宋代繪畫的發(fā)展。

      宋時有“三冗”問題。許多文人志士仕途受挫,尤其在南宋時期,時局動蕩,不少人選擇辭官歸隱,或受道家思想影響,不入仕而隱居。這進(jìn)一步推動了高士題材繪畫的發(fā)展,使高士形象多為文人志士,表達(dá)的是潔身自好的君子氣節(jié)和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生活狀態(tài),白色也成為最能夠影射高士們精神境界的色彩。

      北宋晚期,文人雅集成為不可或缺的文化現(xiàn)象,李公麟的《西園雅集圖》描繪了其與蘇軾、米芾等名流雅集的場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都穿著白衣,他們在一起吟詩賦詞、撫琴唱和、打坐問禪,隨性而為,其志趣與高士們別無二致,為后續(xù)的“白衣高士”形象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南宋時都城在杭州,杭州一帶炎熱、潮濕,官員們喜穿涼衫,《宋史》記載:“涼衫,其制如紫衫,亦曰白衫?!薄耙[衫以白細(xì)布為之,圓領(lǐng)大袖,下施橫襕為裳,腰間有襞積,進(jìn)士、國子生、州縣生服之?!睆摹端问贰ぽ浄尽分械倪@段描述可知宋官學(xué)生的制服襕衫是白色的。南宋王栐撰寫的《燕翼詒謀錄》記載:“國初仍唐舊制,有官者服皂袍,無官者白袍,庶人布袍……中外官并貢舉人或于緋、綠、白袍者,私自以紫于衣服者,禁之。止許白袍或皂袍。”這規(guī)定了宋時沒有官職的人穿白衣,庶人穿布袍,而棉麻本色就是白色。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諸路舉人解首亦士服立班,其服二梁冠,白袍青緣。”可見,宋時無論是平民還是文人學(xué)子,都有其規(guī)定的白色服制,這或許也是宋代高士圖中的高士們大多數(shù)身穿白衣的重要因素之一。

      2.隱逸思想的影響

      宋代是道教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宋真宗、宋徽宗時曾大力推崇道教。道家提倡“自然無為”,其隱逸思想影響深遠(yuǎn),隱逸思想是宋代高士們選擇穿白衣的又一重要因素。莊子于動蕩時期隱于南華山,“帝力何有于我哉”是莊子精神世界的寫照。道家“自然無為”的隱逸思想與高士們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不謀而合,宋時的高士們受道教隱逸思想影響較大,一部分文人志士在道教思想的影響下摒棄世俗,走向山林,追求人與自然共生的淡泊生活,林逋便是這類文人志士的代表;還有一部分有憂國憂民思想的有識之士活躍于政壇,卻因為時局的動蕩而仕途失意,產(chǎn)生了隱逸思想,北宋沈括便是如此。道家色彩觀中尊崇純白樸素之美,宋代高士們受到道教隱逸思想的影響,也自然遵循道家的色彩觀,這時白色的衣服便有了隱逸的意味,是高士們潔身自好、遠(yuǎn)離世俗、品格高潔的凸顯,更是他們追求理想生活以獲得精神自由的外化。

      綜上所述,宋朝的社會背景和隱逸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引導(dǎo)了宋人們對白衣的偏好,高士們穿白衣既是制度的限制,又是他們對美好精神世界追求的體現(xiàn)。

      三、馬遠(yuǎn)筆下的“白衣高士”形象分析

      馬遠(yuǎn)生于繪畫世家,曾任畫院待詔,其畫作在宋代具有一定代表性,且其畫作中有許多“白衣高士”的形象,故選擇對馬遠(yuǎn)的作品進(jìn)行分析。

      (一)馬遠(yuǎn)筆下的“白衣高士”形象分類

      根據(jù)馬遠(yuǎn)高士圖中的高士是否有具體指代的人,我把馬遠(yuǎn)的“白衣高士”大致分為知名高士和無名高士兩類。

      1.“知名”“白衣高士”形象

      馬遠(yuǎn)的《西園雅集圖》中畫的是蘇軾兄弟、黃庭堅、李公麟、米芾、蔡肇等16位名士在駙馬王詵宅邸西園集會的情景,名士們相聚在一起,遠(yuǎn)離俗世紛爭,他們在山水間盡情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自由、輕松,西園仿佛是他們最理想的精神家園。與李公麟的《西園雅集圖》相比,馬遠(yuǎn)的這幅圖對自然山水的著墨更多,高士們的聚集地從私家園林搬到了戶外,顯示出高士們對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生活狀態(tài)的向往。這幅圖中并不是所有的名士都身著白衣,但穿著白衣的高士們在圖中比穿著其他顏色服飾的人更能吸引觀者的注意力。

      林逋是北宋著名隱逸詩人,他終身不仕,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宋仁宗賜謚號“和靖先生”。馬遠(yuǎn)的《林和靖梅花圖》中有梅花,有落日,有沉沉霧靄,讓人不禁想起林逋所作《山園小梅》中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畫面中的白衣與昏暗的景色形成對比,更顯“梅妻鶴子”的高潔之感,畫中的梅花枝干遒勁有力,體現(xiàn)了一種不屈的精神,表達(dá)了馬遠(yuǎn)對“和靖先生”的欽佩之情。

      唐代著名詩僧寒山出身于官宦人家,屢試不中后出家,三十歲后隱居于浙東天臺山,他譏諷時態(tài),同情貧民。馬遠(yuǎn)筆下的寒山身著素色僧衣,腳踏木屐,執(zhí)帚望向遠(yuǎn)方。畫面干凈、簡潔,就像寒山清貧的生活,一身素色僧袍映襯出了他身為僧人的淡泊和悲天憫人的氣質(zhì)。

      馬遠(yuǎn)筆下的這些身穿白衣的名士們在自然中或集會、或游玩、或賞景,與自然進(jìn)行互動,顯示出他們遠(yuǎn)離廟堂、靜享自然的意趣和高尚的品格,白衣讓他們在畫面中更突出的同時映襯了他們的孤傲、高潔。

      2.“無名”“白衣高士”形象

      馬遠(yuǎn)筆下徜徉于山水間的高士們通常和松樹、梅花、泉、石等出現(xiàn)在一起,如《高士觀瀑圖》《松蔭觀鹿圖》《月下賞梅圖》《山徑春行圖》,松、梅、泉、石等通常隱喻了高潔、謙遜一類的美好品質(zhì),是君子的象征?!读秩咧隆分杏涊d:“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園養(yǎng)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親也。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煙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見也。直以太平盛日,君親之心兩隆,茍潔一身,出處節(jié)義斯系。豈仁人高蹈遠(yuǎn)引,為離世絕俗之行,而必與箕、潁、埒素、黃綺同芳哉?”馬遠(yuǎn)把他筆下的高士們和這些有美好寓意的事物安排在一起,襯托出高士們對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生活的向往,白衣也進(jìn)一步體現(xiàn)了高士們的高潔、謙遜?!陡呤坑^瀑圖》《松蔭觀鹿圖》《月下賞梅圖》《山徑春行圖》這四幅圖中的高士們都身著白衣,與畫面中的景色相輔相成,體現(xiàn)出高士們的孤傲、高潔,畫面中大面積的留白顯示出天地之廣闊,意境幽遠(yuǎn)。

      馬遠(yuǎn)筆下的“無名”高士們獨立于自然之中,嫻靜、淡泊,白衣為他們平添了一份孤傲之氣、高潔之意。

      (二)“白衣高士”形象高度符號化的意義

      “白衣高士”形象作為點景人物出現(xiàn)在山水畫中逐漸符號化。馬遠(yuǎn)筆下的部分“白衣高士”已經(jīng)被高度符號化了,他們被以極簡的筆墨表現(xiàn)出來,在自然景色中顯得愈發(fā)渺小。

      1.傳情達(dá)意

      好的畫作如好詩一般,能夠情景交融、傳情達(dá)意。馬遠(yuǎn)畫中的“白衣高士”是其作品所營造的意境的點睛之筆,他筆下的“白衣高士”們不管筆墨多寡,精神、氣韻不俗?!堵牭褕D》中馬遠(yuǎn)寥寥幾筆便描繪出高士仰臥于一葉扁舟上的姿態(tài),筆意松動,素凈的白衣給人以輕盈之感,顯示出高士聽笛泛舟的愜意;《山徑春行圖》中的高士描繪得較為細(xì)致,圖中“白衣高士”一手背后,一手捋著胡須,仿佛正看著不遠(yuǎn)處的鳥兒,畫面左下角還有一侍從抱著琴,《琴操》云:“昔伏羲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反天真也。”道家有“鼓琴足以自娛”,可見撫琴是文人高士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的高雅娛樂活動,也隱喻了畫中人物是一位高士。畫面中“白衣高士”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畫面的氛圍,不管傳達(dá)何種意境、氛圍,都是畫家精心設(shè)計的結(jié)果。

      就像詩人寫詩抒發(fā)情感,畫家通過畫筆表明自己的心跡。馬遠(yuǎn)筆下的“白衣高士”們有對高士們高潔情操的贊譽,也充盈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2.呼應(yīng)主題

      《讀畫聞記·人物屋宇》中記載:“村居、亭觀、人物、橋梁,為一篇之眼目。”可見,人物在畫面中具有點題作用。馬遠(yuǎn)筆下的畫作不少都是以圖中人物活動命名的,如《高士觀瀑圖》《月下賞梅圖》等。從《高士觀瀑圖》這一畫作名稱就可以知道此畫中的人是一名高士,描繪的是高士看瀑布的場景?!对孪沦p梅圖》中有一人席地而坐,身后有一侍者,遠(yuǎn)處有月,前方有梅。月下指明了時間和地點,賞梅是畫中人物的行為,畫作名稱就是畫面要素?!鞍滓赂呤俊眰儽话才旁谧匀簧剿?,自然山水因為高士們顯得生機勃勃,而自然山水也襯托出了高士們沉醉于自然的愜意和隱逸之心,兩者相得益彰。

      被高度符號化的“白衣高士”形象使馬遠(yuǎn)的畫作體現(xiàn)出更強的意境,因為有了更多的空間表達(dá)自然景象,使觀畫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更能體會畫中“白衣高士”的心境,在如此美麗、舒適的自然環(huán)境中,怎會不沉醉、不愜意呢?

      四、結(jié)束語

      白色作為五行德色之一,在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儒道文化的熏陶下,白色又有吉祥、圣潔、哀傷等意義。高士圖從不罕見,但宋代獨特的社會背景促成了“白衣高士”形象的豐滿,高士們穿白衣或許是身份的限制,或許是他們對白色的偏好,其中不乏道家隱逸思想等因素的影響。馬遠(yuǎn)筆下的“白衣高士”們暢游于山水之間,安居于遠(yuǎn)離朝堂處,他們或為仕途不順的名士、或為勵志不入仕的騷人、或為志行高潔之士,他們是孤傲、高雅的,以清醒、獨立的人格立于天地之間。畫中的“白衣高士”們與畫中的山水相輔相成,既表明了高士們高潔的品行、隱逸的思想、人格的獨立以及對自然無為的追求,又體現(xiàn)出自然山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無限空間。時至今日,“白衣高士”這一形象仍然值得我們細(xì)細(xì)品味??偠灾鞍滓赂呤俊毙蜗笤谒未等怀娠L(fēng),白衣顯示出高士品格之高尚,也映射出他們內(nèi)心的平和、淡然。

      參考文獻(xiàn):

      [1]李程琛.兩宋高士題材繪畫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2022.

      [2]王莉.中國傳統(tǒng)服飾色彩中的白色文化流變[D].上海:上海戲劇學(xué)院,2022.

      [3]馬蔚寧.宋代團扇繪畫中的高士題材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xué),2017.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

      猜你喜歡
      馬遠(yuǎn)高士白衣
      白衣贊歌
      輕音樂(2022年2期)2022-02-24 02:27:14
      白衣英雄
      黃河之聲(2020年19期)2020-03-15 08:35:36
      閑心
      讀者(2019年19期)2019-09-24 02:00:55
      閑情
      高 士
      寶藏(2019年6期)2019-01-15 14:52:30
      南宋繪畫專題
      中國書畫(2018年4期)2018-07-09 09:47:20
      丫環(huán)對對聯(lián)
      丫環(huán)對對聯(lián)
      丫環(huán)對對聯(lián)
      白衣渡我
      火花(2016年7期)2016-02-27 07:45:33
      百色市| 资源县| 长宁县| 湄潭县| 常熟市| 海城市| 岚皋县| 南安市| 元谋县| 肥东县| 峨边| 灵璧县| 吉木萨尔县| 三台县| 定远县| 饶阳县| 莱西市| 甘泉县| 泰兴市| 巨野县| 永仁县| 安远县| 贵港市| 湟中县| 辽源市| 西丰县| 天峻县| 静乐县| 高淳县| 宜丰县| 象州县| 扎囊县| 隆尧县| 泽州县| 子洲县| 三原县| 宜宾市| 永登县| 封开县| 禹州市| 吉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