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因無法忍受妻子受辱而開罪高太尉,被發(fā)配滄州管理天王堂,后轉(zhuǎn)調(diào)至草料場。天王堂是宋代軍營中設立的機構(gòu),供奉著毗沙門天王,有維護政權、驅(qū)敵護國、保境安民之意。草料場則是大規(guī)模囤積軍馬草料的地方,是大宋江山的物質(zhì)基礎。從天王堂轉(zhuǎn)調(diào)至草料場,這一地點的轉(zhuǎn)換具有強烈的隱喻色彩,書寫了“官逼民反”的主題。
關鍵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隱喻色彩 深度剖析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節(jié)選自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之《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這一章回,講述了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遭人陷害被發(fā)配到草料場,在此過程中偶然得知自己被陷害的消息,在危急之下反殺敵人,最終被逼上梁山的故事?!疤焱跆谩焙汀安萘蠄觥边@兩個具有象征意義的地點,不僅是研究林沖人物形象的重要切入點,還是深度解讀“官逼民反”這一深層蘊意的載體。對此,筆者結(jié)合《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具體內(nèi)容,深度剖析天王堂和草料場的隱喻色彩與深刻含義,進一步探究林沖的人物形象。
一、天王堂的隱喻色彩
天王堂這一地點名稱,首次出現(xiàn)在《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章回中,文章中寫到“天王堂畔,兩行垂柳綠如煙;點視廳前,一簇喬松青潑黛……”,描繪了天王堂周圍的環(huán)境,從中可知,天王堂位于牢城營內(nèi)[1]。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中,天王堂共出現(xiàn)了八次,其中有隱喻價值的有三次。
①林沖指著臉上道:“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刺配到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在此見你?!?/p>
②到第六日,只見管營叫喚林沖到點視廳上,說道 :“你來這里許多時,柴大官人面皮,不曾抬舉得你。此間東門外十五里有座大軍草場,每月但是納草納料的,有些常例錢取覓。原是一個老軍看管 ;如今我抬舉你,去替那老軍來守天王堂。你在那里幾貫盤纏。你可和差撥便去那里交割?!?/p>
③徑到李小二家,對他夫妻兩個說道:“今日管營撥我去大軍草料場管事,卻如何?”李小二道:“這個差使又好似天王堂,那里收草料時,有些常例錢鈔。往常不使錢時,不能夠得這差使。”
第一次是承接上回中差撥的安排;第二次是林沖從天王堂調(diào)到草料場;第三次則是李小二對此次調(diào)動的反應,從中可以看出,草料場的待遇要高于天王堂。那么,高太尉一行人為何要將林沖發(fā)配到天王堂,后又轉(zhuǎn)向草料場呢?這一舉措有何意義?初讀此文時,我們可能會認為,分配林沖管天王堂是照拂柴進的面子,而再次調(diào)到草料場,則可能是差撥收了林沖的好處。但若文本解讀僅限于此,則極有可能曲解文意,也使文章少了些許韻味。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地脫離淺薄的解讀方式,深入到天王堂的隱喻層面,解讀作者的用意,明確天王堂究竟有何象征意義。
1.傳說中的天王堂
據(jù)《僧史略》記載:唐天寶元年,安西都護府遭遇危急,皇帝得到消息后,即刻就要起兵救援,這時有人建議,可邀請三藏法師念經(jīng)請出天王。當三藏法師念經(jīng)后,便有毗沙門天王的兒子領兵出戰(zhàn)。諸如此類的傳說不勝枚舉??偟恼f來,歷史傳說中的天王堂,具有維護國家安定、保護國民康健的作用,而設置天王堂,也體現(xiàn)了國家的意志?!端疂G傳》中所記載的故事,與《僧史略》的所處年代相距不遠,所以說,《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所提及的天王堂,也有保家衛(wèi)國、除暴安民之意。
2.現(xiàn)實中的天王堂
首先,在被刺配滄州之前,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在北宋時期,禁軍為正規(guī)軍,其作用是守衛(wèi)天子,可以說它是封建統(tǒng)治和國家力量的象征。而林沖作為禁軍教頭,是引領軍隊的核心人物和主要代表。如果說天王堂是精神層面的國家基礎,那么林沖則是現(xiàn)實層面的國家代表,二者皆有維護國家安定的隱喻含義。從這一點來說,安排林沖看管天王堂,正符合林沖的身份與地位,體現(xiàn)了精神層面與現(xiàn)實層面的高度融合。其次,從林沖與李小二的對話以及差撥的介紹中可知,看管天王堂的差事輕松、安逸,卻也清貧。除了每日早晚掃地、燒香之外,沒有其他什么勞苦差事,符合林沖囚犯的身份,也體現(xiàn)了他受到柴進照拂的客觀事實。最后,天王堂中供奉了毗沙門天王,此乃佛教人物。一直以來,佛教推崇的是與世無爭、無欲無求的理念,而林沖雖然做不到無欲無求,但是其性格中確有與世無爭的成分,這一點,從他遭人陷害、挑釁時他的反應中便可以看出來,看管天王堂的差事正與林沖與世無爭的性格相符。
4750d5f738eac31fbbe446f36c442c253e753bf9a4c871dfc748ca019fffc15e綜上可知,林沖既是維護大宋王朝安定的守護者,也是天王堂精神象征的現(xiàn)實執(zhí)行者,他與天王堂之間相互匹配、相輔相成。至此,天王堂的隱喻含義清晰明了。既然天王堂與林沖如此契合,那么為何又將其從天王堂調(diào)到草料場呢?我們需要進一步解讀草料場的隱喻色彩。
二、草料場的隱喻色彩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出于維護邊境穩(wěn)定的目的,每一個政權都會配備專門的騎兵部隊,相應的必須為其準備糧草,這樣便衍生出草料場這一地點。從一定意義上說,騎兵部隊是維護邊境穩(wěn)定乃至國家安定的重要保障,而草料場即是為騎兵部隊輸送血液的生命線。由此可見,草料場本質(zhì)上還是國家政權的一部分,只不過隸屬于基層機構(gòu)[2]。
經(jīng)過陸虞候的暗箱操作,林沖從天王堂調(diào)到了草料場,從旁人的話語中看,看管草料場是一個美差。但是,美差會落到林沖的頭上嗎?自然不會。雖然從表面上看來,這一調(diào)動仿佛是觀照了柴進的面子,但實際上,是為了方便陸虞候一行人進一步實施詭計。而從隱喻層面來講,天王堂是統(tǒng)治階級的象征,代表的是國家力量,草料場是國家的基礎物質(zhì)保障,林沖從天王堂到草料場的過渡,暗喻了北宋王朝統(tǒng)治階層的黑暗與沒落,書寫了“官逼民反”的人文主題。同時也隱喻了林沖這一典型人物的命運,為更好地塑造林沖的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礎。
三、結(jié)語
從人物的形象和命運軌跡上看,林沖從天王堂到草料場是職位的變動,表面上看,此次調(diào)動是一個美差,但是結(jié)合林沖的人物形象和身份地位來看,此次職位的變動和調(diào)換,與其性格、身份是不符的,與林沖的個人追求是相悖的。而之所以出現(xiàn)此次變動,歸根結(jié)底是統(tǒng)治階級的昏庸無度,以高太尉為首的反面人物為了獲取一己私利,不惜陷害林沖這一忠義之士,最終將其逼上梁山。由此可見“天王堂”和“草料場”不僅僅是兩個地點,還具有豐富的隱喻色彩。
參考文獻
[1]李嘉男.《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硬核:反[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1(6):65.
[2]陸 潔,楊元林,劉小芳,等.找準語文閱讀教學的“育人落點”——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為例[J]. 教育科學論壇,2022(19):5-16.
[作者通聯(lián):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
迭部縣藏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