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讀詩從來就不只是讀詩歌本身,還要讀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人和她/他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與時代背景,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詩意。在解讀《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中的“你”之前,不能忽視“我”:讀懂人物相關歷史,就能讀懂林徽因柔弱的身軀里蘊含著怎樣的寬闊世界,也就能讀懂林徽因是一個大寫的人,而這首詩顯然不是在寫風花雪月,而是詩人那含苞欲放的內心情感。要真正讀懂詩里的“你”,最好的辦法就是站在林徽因身后,借助她的視線去感受她的心靈,去比較《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中的“你”和自己心中構建的那個“你”。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教材分析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讀詩從來就不只是讀詩歌本身,還要讀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人和她/他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與時代背景,這樣才能更準確地把握詩意。《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林徽因于1934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現(xiàn)代詩,發(fā)表在1934年《學文》的第一卷第一期。
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初衷據(jù)說有二:一是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為兒子的出生而作,以表達對兒子的希望和兒子的出生帶來的喜悅。兩說都有一定依據(jù)。詩中表達出來的情感與林徽因心中對徐志摩的情感近乎一致,所以說這首詩是為徐志摩所作有其客觀邏輯性;但如果從詩的內容來看,將其解讀為母親為孩子寫的詩也是恰如其分的。無論這首詩是寫給誰的,對讀者來說,讀懂林徽因,讀懂她那含苞欲放的內心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一、詩歌外的人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中提到了“我”和“你”,當然主要是寫的“你”。但是在解讀“你”之前,不能忽視這個“我”。因為只有讀懂了作為作者的“我”,才能讀懂她的筆下所寫的“你”是一個怎樣的“你”。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漢族,祖籍福建閩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國近現(xiàn)代建筑學家、文學家,任清華大學建筑系教授,是新中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師,是中國現(xiàn)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盡管文學并非林徽因的主業(yè),但是她似乎與生俱來的才情使她成為現(xiàn)代文壇具有獨特地位和價值的新月派詩人。[1]
2024年5月18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斯圖爾特·韋茨曼設計學院正式為林徽因追授建筑學學士學位[2]。為什么會有這份遲來的追授呢?原來在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就讀的時候,梁思成讀的是建筑系,林徽因也想讀建筑系,但是當時該大學建筑系并不招收女生,她只好曲線救國去了美術系就讀,然后選修建筑系的專業(yè)課程。就這樣,林徽因完成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的所有課程,但是卻沒有拿到學位。100年后賓夕法尼亞大學正式向林徽因頒發(fā)建筑學學士學位,以表彰她作為中國現(xiàn)代建筑先驅的卓越貢獻。林徽因一直是一位求知欲極強的學者,她在短短五十一年的人生里,涉獵了建筑學、文學、戲劇舞臺藝術等諸多領域,并努力將這些知識為中國人所用。盡管在動蕩的時代下生活,身體狀況也一直不好,但挫折中的林徽因從未放棄自己心中的理想,在工作中傾注了自己全部的熱情。讀懂了這些歷史,就能讀懂林徽因柔弱的身軀里蘊含著怎樣的寬闊世界,也就能讀懂《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首溫婉小詩的作者林徽因是一個大寫的人。
再將視角拉回到詩歌本身,開頭的兩個字“我說”便如同喃喃細語,或許是對心中的那個人說,又或許是對自己的孩子說。一句“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當中所蘊含的情感,就如同窖藏多年的美酒一樣,就算只是輕輕地嗅一下,也能感覺到無窮的意蘊。此時,無論是風還是云煙,又或者是細雨點,又或者是百花和雪……都是詩人那含苞欲放的內心情感,只等讀者如同蜻蜓一樣輕輕立上頭。
二、詩里面的人
詩中多次提到“你”,這個“你”應當是具象的還是意象的,曾經引起了不少人的爭論。在筆者看來,取“意象”較好,因為這樣更符合詩意?;蛟S有人會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認為作者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這個“你”一定是具象的。這一點筆者倒不否認,但是想強調的是,一首詩歌一定會有屬于這首詩本身的“詩意”,詩意一定不會是具象的,因此在解讀這首詩的時候糾結于“你是誰”完全沒有意義,要真正讀懂詩里的“你”,最好的辦法就是站在林徽因身后,借助她的視線去感受她的心靈。這個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詩中的很多描寫讓詩的意境變得更加優(yōu)美。
比如“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人間的四月天是美麗的,這種美麗首先體現(xiàn)為“你”的“笑響點亮了四面風”。這是一個極具意境的描寫,讀到這一句的人一定能夠在自己的想象里構建出一個美麗的世界,這個世界里有著歡聲笑語,有的四面風,有著光,有著舞,還有著變……就是這些看似讀不懂、揣摩不透的事物所構建出來的場景讓人感覺到無限的美。又如“你四月早天里的云煙”以及“黃昏吹著風的軟”。這時候詩中的人又在哪里?其實此時人并沒有走遠,此時的“你”就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一個美麗的時間與一個美麗的具象遇到一起,就幻化成一個美麗的意象。這個時候讀者完全沒有必要去精確地勾畫云煙和風,只要讓云煙和風模糊一點即可,在四月的黃昏里,云煙、風以及后面寫到的星子、細雨,它們相遇是一幅多么美的圖畫。在這樣一個美的畫面里,“你”的形象或許是清晰的,又或許是模糊的,但此時的“你”一定是屬于讀者的。
或許此時應當追求的林徽因筆下的“你”能夠與讀者心中的“你”發(fā)生一點重合,一點重合意味著讀者能夠與作者之間產生一絲心意相通,但又與作者之間還有那么一段距離。這段距離的存在是必要的,要讀懂林徽因筆下的美,那就必須保持這段距離。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解讀這首詩歌,根本就沒有必要去精確地確定詩中的“你”是誰。要想讀懂這首詩歌,你只要知道林徽因筆下有著那個“你”就足夠了。文學家常將對生活、理想、愛情的向往寄托于“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中,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便是這樣充滿浪漫情調和真摯情感的文學作品。[3]
總之《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中那個“你”,原本就是以多種形式存在的。不同的形式代表著不同的意象,不同的意象意味著林徽因筆下的“你”是豐富多彩的。作為解讀者在面對這個“你”的時候,所映照的自己心中的那個“你”也會因此而豐富多彩起來。
三、詩影響的人
通過上面的解讀可以發(fā)現(xiàn),《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中的“你”,在每個讀者心中都有著這樣一個人物形象的構造。讀這首詩的時候,讀者都會不知不覺地淡化林徽因筆下的“你”,而將自己心中的“你”默默無聲地托了出來。這或許就體現(xiàn)出一首經典的詩的價值:詩總是能夠影響人的。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發(fā)表之后,獲得了許多讀者的喜愛。這首詩無論是在選擇意象方面、選擇情感表達方式方面,還是結構的完整度方面,都達到了一定高度,詩歌語言優(yōu)美、意境美妙,品讀起來讓人感到意味悠長、頗有趣味。在品讀詩歌時,我們可以感受到,詩歌飽含的感情不僅僅是對新生命的贊美,還有更多的感情和詩意摻雜在其中。
今天讀《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首詩,一定不要讀成純粹的風花雪月。盡管作者視線所及是這個“人間”,所寫的是最美的“四月天”,但如果因為詩歌里提到了風和云煙等意象,就以為這首詩歌只有風花雪月,那大概是讀錯了。
詩歌當中有沒有古典?有沒有浪漫?答案肯定都是“有”。但如果繼續(xù)追問是不是“只有”,可能就需要進行OywO6arS3CVYlLO4IXmSFw==深深的思索了。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俞曉紅教授認為,詩歌“表現(xiàn)出形式的新穎與完美,在清新柔麗的意境中讓讀者感受到心靈愉悅的震顫”(《大學生必讀的中華經典詩歌100首》)……所有這些評價都指向了一點,那就是在認同詩歌影響著無數(shù)人,這種影響基于情感而超越情感,其指向了更加深邃的生命與心靈。如果說生命讓一個人可以用自己的感知去觸及這個世界的話,那么心靈就是讓人用心去體悟這個世界。所以讀者有必要問自己:閱讀《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時候,是否能夠真正走進林徽因筆下的那個人間四月天?如果要走進這個世界的話,又應當是一個怎樣的自己?這一問題的答案自然不是唯一的,每一個讀到這首詩歌的人都應當有一個答案。有了這個答案,或許就能夠透過自己心中的那個“你”,而讀懂林徽因筆下的那個“你”,這或許才是讀懂這首詩歌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張清平.林徽因傳[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
[2]遲到近百年的證書!林徽因終于獲得建筑學學位[EB/OL]https://www.163.com/dy/article/ J7HEPMVI0 518T45J.html.
[3]林徽因.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一句愛的贊頌[J].語文新讀寫,2023(05):8.
[作者通聯(lián):山東青島市即墨區(qū)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