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鄉(xiāng)土文化傳承過程中面臨的困境與突破路徑

      2025-03-14 00:00:00高澤峰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5年1期
      關鍵詞:鄉(xiāng)土文化突破困境

      摘要:鄉(xiāng)土歷史故事屬于鄉(xiāng)土文化中的精神文化, 是鄉(xiāng)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趯γ髑迤娇h高義姑歷史故事個案研究發(fā)現, 鄉(xiāng)土文化在傳承過程中面臨著文化遺址缺失使鄉(xiāng)土文化缺少現實依存感、生活方式的轉變直接削弱有效傳播力度的困境。加大對鄉(xiāng)土文化的保護與開發(fā)力度、推動鄉(xiāng)土文化與旅游的融合深度、擴大對鄉(xiāng)土文化的宣傳廣度是突破發(fā)展困境的主要路徑。

      關鍵詞:鄉(xiāng)土文化;高義姑;困境;突破

      中圖分類號: K2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1217 (2025) 01005208

      收稿日期: 20241109

      作者簡介:高澤峰 (1981), 男, 山東臨清人, 山東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歷史學博士。

      “優(yōu)秀鄉(xiāng)土文化是本鄉(xiāng)本土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既保留了傳統(tǒng)特色又適應時代需要的當代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化, 既包含物質、制度文化, 也包含深層的價值和精神文化?!敝軙希?陳林:《鄉(xiāng)土文化教育的功能、困境與策略 ——AGIL 模型的視角》, 《當代教育科學》2024年第5期, 第5970頁。鄉(xiāng)土歷史故事屬于鄉(xiāng)土文化中的精神文化, 是鄉(xiāng)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凝聚價值共識, 構建精神家園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鄉(xiāng)土文化不僅仍為文化保育意義上價值, 而且可以作為一種鄉(xiāng)村振興的資源來加以認識。”譚同學:《作為鄉(xiāng)村振興資源的鄉(xiāng)土文化及其創(chuàng)造性轉化》, 《求索》2020年第3期, 第94102頁。然而, 歲月變遷剝蝕了人們對歷史的記憶, 很多鄉(xiāng)土歷史故事已經不被現在的農村年輕人所了解, 他們“難以真正品味鄉(xiāng)土文化的魅力與價值”“不由自主地與‘生于斯、長于斯’的鄉(xiāng)土社會產生了偏離”。段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鄉(xiāng)村文化振興的多維檢視:價值、困境與路徑》, 《圖書館》2024年第3期,第5562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源地, 鄉(xiāng)土文化的根不能斷”,“我們要深入挖掘、繼承、創(chuàng)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敝泄仓醒朦h史和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9年, 第121頁, 第124頁。本文基于明清平縣高義姑鄉(xiāng)土歷史故事個案研究, 探討當前深入挖掘鄉(xiāng)土文化面臨著諸多困境, 并對突破路徑進行初步探索, 不足之處, 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一、高義姑其人其事

      高義姑名妙青, 明山東清平縣南望莊 (今臨清市金郝莊鎮(zhèn)高莊村) 人, 生于成化二年 (1466 年), 卒于嘉靖三十二年 (1553 年), 享壽 88 歲。高氏始遷祖名成, 洪武初年由山西洪洞遷到山東清平縣南望莊, 成生仁, 仁生一子行芳, 一女名妙青。義姑10歲而孤, 15歲兄嫂相繼去世, 留下一個2歲的侄子。義姑以姑作母, 終生未嫁撫養(yǎng)侄子長大。后侄子鼎官拜禮部省祭, 鼎生六子, 每子又生六子, 六六三十六孫, 蔚為壯觀。嘉靖辛卯科舉人邢修業(yè)為高義姑寫傳以傳后世。高義姑撫孤事跡在康熙年間得到發(fā)揚光大??滴跄觊g, 高義姑九世孫高叢云義務講學, 不要報酬, “立學社教, 極力獎進, 概不言備脯”《高氏族譜》附錄。, 感動鄉(xiāng)里。時任清平縣知縣王佐聽說后, 問高從云因何如此。高叢云說只想宣揚高義姑事跡。王佐知曉后, “捐俸修祠一所, 俾高姓永奉蒸嘗”。 (《撫孤錄·高義姑祠碑記》) 祠堂修建完畢后, 王佐“見無余地, 爰捐薄俸, 置基地四畝, 于塋地一畝貳分外, 更置拾畝, 共計壹拾伍畝貳分, 均為祭田。為春秋祭祀、修葺祠宇之資。”臨清市地方史志辦公室:《清平縣志 簡體點注續(xù)修本》, 聊城:聊城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011年, 第452頁。并將高義姑事跡編入縣志, “又征求詩歌吟詠其事以為風俗人心”。 (《撫孤錄·序》) 高叢云將收到的詩歌文章編輯成書, 命名《撫孤錄》, 王佐為之作序。后道光六年 (1826年) 高義姑十二世孫輊、軻、深重刻《撫孤錄》, 現存《撫孤錄》收集的文學作品, 多數是康熙年間的?,F將《撫孤錄》內容列表如下:

      撫孤錄作品、作者一覽表

      作品類別作者籍貫功名或職位數量統(tǒng)計序王佐遼寧奉天清平知縣1篇小序高叢云山東清平歲貢生1篇重刻撫孤錄序高輊 高珂 高深山東清平1篇高義姑傳邢修業(yè)山東清平嘉靖辛卯科舉人1篇高義姑傳清平貞節(jié)志1篇公呈明故高義姑墓碑銘吳陳琰浙江錢塘茌平知縣1篇高義姑祠碑記王佐遼寧奉天清平知縣1篇高義姑祠堂祭田記王佐遼寧奉天清平知縣1篇五言古王紹先山東青州康熙癸巳進士張介禛山東齊河汶上教諭宋來會山東德州文學吳陳琰浙江錢塘茌平知縣單研溪山東高密王佐遼寧奉天清平知縣毛貢山東掖縣乙酉舉人何思禮遼寧奉天寧海州牧范釗山東堂邑萊陽教諭范時行山東堂邑庠生李光墺福建安溪提督山東學政徐鐸提督山東學政朱宗文山東堂邑乙卯科副榜施養(yǎng)浩浙江錢湖濟下書院掌教郭永熙山東歷城辛卯舉人15首七言古詩孫勷山東德州康熙乙酉進士 太常寺卿張三菜浙江會稽邢倓河北文安康熙壬午舉人鄧鐘岳山東聊城康熙辛丑狀元 翰林院修撰張所修河南洛陽侯靖山東堂邑康熙壬辰進士朱崇簡山東歷城張俊山東濮州庠生王沆浙江嘉興萊陽佐尹屠全福浙江秀水10首五言律詩黃淑琳北京宛平康熙辛未探花 都察院副都御史杭浚山東聊城康熙甲午解元張人崧山東堂邑康熙丁酉舉人彭始摶河南南陽康熙戊辰進士 內閣學士陳鵬年湖南長沙蘇州府知府朱懷栻山東高唐王鳳彩山東武城宋維梁山東萊陽張克晟山東掖縣庚子舉人張鑒山東萊陽乙酉進士范時譽山東堂邑庠生高烈山東萊陽庚子舉人徐鐸提督山東學政13首七言律詩冀霖山東臨清康熙甲戌進士 提督江西學政王振英山東臨清單琦山東臨清萬善嘉山東濟寧康熙乙卯舉人 臨清州學正李臺 山東臨清康熙丙子舉人 長山縣教諭江皋山東臨清夏力恕湖北黃州康熙辛丑進士 翰林院庶吉士朱輝玨山東聊城康熙甲戌進士 翰林院庶吉士劉天爵遼寧奉天高唐州知州王桴河南黃轅 浙江蔣亮山東聊城康熙己丑進士葉之榮山東聊城貢生朱續(xù)志山東聊城康熙辛卯舉人歸璉山東聊城康熙壬辰進士耿引舉河北館陶庠生高汝樽山東萊陽丙戌進士王一夔北京大興文登市令連云遼寧奉天萊陽縣令靳之琦山西大同登州參軍姜櫻山東萊陽庠生劉謙山東萊陽庠生陶文端浙江秀水李紹溪山東清平邑庠生李泩山東清平耿大有山東堂邑邑庠生26首五言排律耿賢舉河北館陶癸卯解元佟宗器遼寧奉天登郡別駕2首五言絕句王箖山東青州辛卯舉人1首七言絕句王掞江蘇太倉康熙庚戌進士 內閣大學士顧永年浙江仁和康熙癸丑進士臧岳山東濮州康熙戊子舉人尹長祜江西樂安4首五言古詩鄭鳳祥山東濟南于克恭山東武城劉鼎銘山東高唐3首高義姑詩七言律秦邁山東武城商學盤山東武城王鳳鳴山東武城韓侯振山東重丘江貢玙福建清源謝上仁廣西鐘山郭延裔山東聊攝王錫冕山東魚丘萬芝溪山西山陰9首高義姑詩五言律李恒山東武城相均山東發(fā)千王錫冕山東魚丘劉鼎銘山東高唐歸璉山東博州吳李鋐太學生6首高義姑詩五言絕句失姓名王震嗣山東瑯琊3首高義姑詩七言絕句黃有才山西山陰進士邢觀河南濮陽邢偉順天劉鼎銘山東高唐4首詞胡自芳浙江會稽1首賦勞夢蓮浙江金以誠山西山陰2首扁聯程光珠湖北孝感山東布政使司布政使王佐遼寧奉天清平知縣李元直山東高密濟下書院王掌教喀爾欽提督山東學政 翰林院侍讀尹嘉銓河北博野山東布政使司布政使5首撫孤錄小跋蔡鐸山東朝城嘉慶庚午舉人1首高義姑撫孤序蔡鐸山東朝城嘉慶庚午舉人1首題高義姑撫孤錄后王青熙山東清平己未進士1首題高義姑傳后王慶堦山東清平癸卯舉人1首題高義姑祠七言律董序蔚山東清平歲貢生1首楹聯3副注:空白處均為無明確記載。

      這些作品的作者, 來自不同階層的文人墨客、賢能達士。既有康熙庚戌 (1670年) 進士、內閣大學士王掞, 康熙辛未 (1691年) 探花、都察院副都御史黃淑琳, 康熙辛丑 (1721年) 狀元鄧鐘岳等中央大員, 也有提督山東學政李光墺、徐鐸、喀爾欽, 山東布政使司布政使程光珠等地方高官, 也有清平縣知縣王佐、茌平縣知縣吳陳琰、文登市令王一夔等縣級最高行政長官。沒有行政職務而有舉人、庠生身份的也大有人在。這些文學作品對高義姑的贊譽不吝溢美, 在托孤這一點上, 認為有名的歷史人物也不如義姑。如康熙辛丑 (1721年) 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夏力恕作《讀高義姑傳恭紀二律》中寫道:“始知伯道猶常事, 何止程嬰拜下風。如此撫孤真破格, 瓣香遙叩女英雄。”提督山東學政徐鐸, 稱贊高義姑“毅若奇男子, 堅同烈丈夫。”

      從這些文學作品來看, 當時對高義姑事跡的了解已經不局限在清平縣這一地方, 中央和省、政府都已知曉。清平縣儒學廩增附生員李堪、李苒、沈衍鑄等公舉義姑撫孤祈載縣志, 東昌府知府批示:“即將詳細入府志書, 仍給扁聯懸掛祠內, 以垂不朽?!?(《撫孤錄·本府正堂程批》) 從現存材料來看, 高義姑事跡在康熙年間得到政府比較高的肯定與褒獎, 在當時社會有一定的影響力。

      高義姑撫孤發(fā)生在明代, “未及表揚”," (《撫孤錄·本府正堂程批》) 到康熙晚年歷時250余年。康熙時期為什么隆重表彰高義姑?這和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有必然的聯系。康熙帝晚年, 社會已經步入安定太平的盛世, 盛世修文, 這為表彰高義姑事跡創(chuàng)造了有利社會條件。康熙帝十分重視地方志的修撰。親政之初, 就下令地方啟動史志編纂, 后康熙十一年 (1672年) 、二十二年 (1683年) 詔修各省通志。清平縣知縣王佐在《清平縣志》舊序中寫道:“今歲丁酉 (康熙五十六年 1717年), 蒙圣天子采風問俗, 征取天下志書”, 看來康熙帝晚年同樣重視地方志書的修撰。在詔修地方志政策感召下, 清平縣知縣王佐將修《清平縣志》看成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是予之責也夫”, 于是“遍訪遺老博稽前徽, 務期志內天文麗定者不爽;其次, 地理之奠定者不乖其宜, 建設之位置者不泯其跡, 賦役物產孰平而孰茂, 官師人物孰賢而孰良, 以及詞翰之藻采, 雜賦之音律燦然必備而無遺珠之嘆?!迸R清市地方史志辦公室:《清平縣志 簡體點注續(xù)修本》, 聊城:聊城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011年, 第498頁。歷經一整月, 纂修成書。編修如此迅速, 可見心情之急迫。編修地方志對清政府來說, 能起到“收拾人心尤其是士人之心, 樹立清朝的正統(tǒng)地位”牛潤珍, 張慧:《〈大清一統(tǒng)志〉纂修考述》, 《清史研究》2008年第1期, 第136148頁。的重要作用, 因此從中央到地方, 上自皇帝下到縣令都十分重視。在這種政治氛圍下, 清平縣知縣王佐捐資為高義姑建祠、豎碑、營祭田并廣征詩文, 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二、深入挖掘鄉(xiāng)土文化面臨的主要困境

      文化是一定時代的產物, 與當時的政治、經濟緊密聯系。時過境遷, 當代人完全理解和掌握歷史文化有一定的難度。鄉(xiāng)土文化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很難得到有效保護, 傳承無序現象嚴重。隨著鄉(xiāng)村青壯年陸續(xù)涌進城市, 鄉(xiāng)土文化面臨主體缺失的危機, 鄉(xiāng)土文化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條件遭到破壞?!皟?yōu)秀鄉(xiāng)村文化能夠提振農村精氣神, 增強農民凝聚力, 孕育社會好風尚。”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9年, 第123頁。深入挖掘鄉(xiāng)土文化, 刻不容緩。廓清面臨的主要困境是挖掘鄉(xiāng)土歷史故事的基礎條件。

      (一) 文化客體:文化遺址的缺失使鄉(xiāng)土歷史故事缺少現實依存感

      鄉(xiāng)土歷史故事一般都缺少翔實文字資料的記載, 主要以口頭相傳的方式傳播。農村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在傳播鄉(xiāng)土歷史故事過程中, 往往會出現掛一漏萬、語焉不詳, 難以客觀對待甚至是根據個人感覺憑空捏造、肆意杜撰故事細節(jié)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xiāng)土歷史故事的可信度。隨著農村教育水平的提升, 現今的年輕人文化鑒別能力顯著提高, 他們對鄉(xiāng)土歷史故事更在意細節(jié)的真實性。以民居、村落、寺廟、祠堂等形式存在的鄉(xiāng)土文化遺址, 是鄉(xiāng)土歷史故事最真實的客觀記載。在文化遺址面前, 人們不能否定鄉(xiāng)土歷史故事的客觀存在。置身于文化遺址之中, 神交千古圣賢, 感受歷史遺留的氣息, 更能體會鄉(xiāng)土歷史故事的文化魅力。囿于經濟發(fā)展水平和文化保護意識, 鄉(xiāng)土文化遺址很難得到妥善保護。高義姑祠堂由清平縣知縣王佐捐資興建于康熙辛丑 (1721年), 有前大殿、后大殿, 還有很多文人題寫的匾額。時人所寫贊頌高義姑的詩詞中有對祠堂的描述, “郡乘載其事, 父老爭傳揚。至今二百載, 祠宇高輝煌?!?(《撫孤錄·五言古詩》于克恭作) “千載流風傳不朽, 巍峨祠宇古今情?!?(《撫孤錄·高義姑詩七言律》商學盤作) “蒼松古柏繁枝葉, 香繞高祠歲染巾?!?(《撫孤錄·高義姑詩七言律》王鳳鳴作) 從詩詞中可見, 當時修建的祠堂規(guī)模宏大威嚴。據《清平縣志》記載, 高義姑祠“正殿3楹頗寬敞”臨清市地方史志辦公室:《清平縣志 簡體點注續(xù)修本》, 聊城:聊城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011年, 第79頁。, 乾隆三十六年 (1771年), 高義姑11世孫高永興重修祠宇。民國十二年 (1923年), 祠宇又經義姑16世孫高慶煦重修, “倫奐易一新焉”同上, 第476頁。??上У氖牵?高義姑祠堂在1975年遭到拆除, 高義姑墳墓旁邊的松柏林子在1958年毀掉, 附近幾個村子的文化遺址大都在那個時代被毀, 這是巨大的文化損失。文化遺址的缺失使鄉(xiāng)土歷史故事缺少現實依存感, 受眾只能憑想象感受歷史文化。親眼看見歷史古跡, 親臨現場感受歷史文化氣韻, 比在故事里感受印象深刻, 效果明顯。

      (二) 傳播媒介:生活方式的轉變直接削弱鄉(xiāng)土歷史故事的有效傳播

      生產機械化改變了傳統(tǒng)的農業(yè)耕作模式, 同時也逐漸改變著農村的生活方式。農業(yè)生產機械化之前尤其在大集體生產時期, 共同勞動作用下使農村這個“熟人社會”中的人更加了解和熟悉。農閑時節(jié)大街上三五成群, 夏天在背陰處乘涼, 冬天墻根旁曬暖, 稍微有點文化或能說會道的人便成為公眾人物, 在大家誠摯相邀下講一些村里發(fā)生的歷史故事。到了夏天, 吃罷晚飯, 胡同口大街邊圍滿了人, 有的席地而坐, 有地躺在稿秸 (用麥秸稈編織而成的一種席子, 可坐可躺) 上。一群孩子圍在“胡子里長滿故事”的長者身邊, 吵著嚷著聽故事、聽小曲。故事一般都是年長者講給年輕人, 如果再有幾個十幾歲左右的懵懂少年圍在身旁, 年長者講得就更投入、更精彩了。小孩子跟著祖輩串門聊天的時候, 也能聽到鄉(xiāng)土歷史故事。高義姑十九世孫高紅星小的時候經常跟著祖母到后鄰族叔高保柱家串門。高保柱有文化, 會講穆桂英、楊家將, 同時也把本家祖姑母撫孤的歷史故事講給他聽訪談對象:高紅星 (男, 1967年生) ;訪談時間:2024年7月22日;訪談地點:魯西G村高紅星家里。。伴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與實施, 農民生產由過去的集體勞動變成以家庭為單位的單干, 彼此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少, 一代代這樣下去, 農民之間由熟悉逐漸分離直到陌生。物質生活逐步改善, 電視機等電子產品涌入千家萬戶, 逐步占據了農民勞作之后的閑暇時間, 孩子們不再跟著大人串門, 也不到大街上追逐嬉鬧, 而是在家里等著看電視節(jié)目, 鄉(xiāng)土歷史故事代際之間的傳播受到極大削弱。電子產品異常發(fā)達的今天, 特別是網絡游戲使得年輕人宅在家里, 足不出戶。上了一天班的大人, 回到家基本上就關門上鎖, 早早休息。串門已經在農村不再流行, 農村“熟人社會”的特質逐漸消失, 這種生活方式的極大改變, 直接影響到鄉(xiāng)土歷史故事的有效傳播。

      對于20世紀50到80年代出生的人來說, 與祖輩同住在農村是普遍的事情, 隔代親是客觀存在的。很多人都是聽著祖輩講的故事入眠的。鄉(xiāng)土歷史故事吸引人的地方不在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 而是故事背后折射的人生價值理念, 它以樸素的道理告訴人怎樣在農村生活。隨著居住條件的改善與自立意識的提高, 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出生的這些年輕人, 逐漸地和祖輩不再一起居住, 相應地就減少了聽故事的機會。繁重的課業(yè)負擔和巨大的升學壓力, 剝奪了農村青少年閑暇時間。受多元價值觀念沖擊, 農村青少年對鄉(xiāng)土歷史故事的情感認同大大降低。這些生活方式上的重大轉變, 直接削弱了鄉(xiāng)土歷史故事的有效傳播。

      三、深入挖掘鄉(xiāng)土文化面臨困境的突破路徑

      當前, “市場經濟價值侵入鄉(xiāng)土社會, 使得禮俗規(guī)則、鄉(xiāng)規(guī)民約受到侵蝕, 產生諸多失靈、失范狀態(tài)?!睆埓涿?, 楊陽:《論鄉(xiāng)土文化的規(guī)范功能及鄉(xiāng)土社會法治的實現》, 《學術交流》2020年第7期, 第157161頁。解決這一問題, 需要能夠凝聚共同價值的文化來化解人們之間的沖突, 規(guī)范社會秩序?!敖柚恍录灾卫韥砼囵B(yǎng)社會規(guī)范, 培育社會力量, 讓人心走向更齊, 避免社會‘荒漠化’和‘冷漠化’。這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 也是建設美好生活的題中應有之義?!惫鹑A:《鄉(xiāng)村熟人社會正逐步走向解體》, 《 環(huán)球時報》2021年10月26日第15版。鄉(xiāng)土歷史故事在這方面可以發(fā)揮積極作用。

      (一) 多方籌措, 加大對鄉(xiāng)土文化的保護與開發(fā)力度

      政府參與推動, 是鄉(xiāng)土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清平縣知縣王佐對高義姑的褒揚, 那么高義姑事跡在康熙年間很難被世人所知?!叭绻袊l(xiāng)土文化遭到了破壞, 整個中國社會的文化就可能會斷裂。”鄒曉抒:《城市化進程中鄉(xiāng)土文化的道德價值》, 《人民論壇》2017年第24期, 第8485頁。地方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鄉(xiāng)土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然而, “中國農村村級治理中出現了嚴重的形式主義問題, 村干部的主要工作不是解決涉及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各種問題, 而是應付檢查, 填報表格, 辦事留痕?!辟R雪峰:《村級治理的變遷、困境與出路》, 《思想戰(zhàn)線》2020年第4期, 第129136頁。這種價值觀念驅動下的農村治理, 鄉(xiāng)土文化很難得到有效的保護?!班l(xiāng)土文化不僅是維系鄉(xiāng)村社會穩(wěn)定、促進鄉(xiāng)村社會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而且是涵養(yǎng)農民精神家園和孕育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本原?!鼻哟海?宋格:《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的鄉(xiāng)土文化傳承論析》, 《理論導刊》2019第12期, 第110115頁。地方各級政府對鄉(xiāng)土文化價值內涵與價值要有清醒的認識, 要充分發(fā)揮好主導作用。山東一些鄉(xiāng)鎮(zhèn)在鄉(xiāng)土文化保護與傳承方面做了積極的探索, 取得較好效果。慶云縣印發(fā)《慶云縣地方史志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 (2017—2020年) 》, 縣委黨史研究中心分組劃片指導幫助各鄉(xiāng)鎮(zhèn)啟動鎮(zhèn)志村志編纂工作, 每個鄉(xiāng)鎮(zhèn)選定村志編纂試點村, 組織有文化、了解村史、有威望的村民, 成立村志編纂委員會。他們整合現有資源, 充分利用空置房舍或潛在空間建設歷史展館。深入挖掘歷史名人和革命英烈文化。建立方志書屋, 積極協(xié)調民間組織及個人參與, 讓民間傳統(tǒng)文化資源進入方志書屋。打造“史敢當”宣講團, 為群眾開展歷史文化、家訓家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等公益授課?!稇c云創(chuàng)新運用史志成果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大眾日報》,2022年11月28日第6版。菏澤市定陶區(qū)馬集鎮(zhèn)挖掘鄉(xiāng)土文化, 建設“馬集記憶”館, “通過走訪村內年長老人、退休老干部教師、民俗老藝人、歷史愛好者等, 共整理紅色故事15篇、鄉(xiāng)土歷史故事18篇、搜集有展覽價值的老圖片和老物件122件, 錄制‘口述歷史’音視頻23段, 為文化場館建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記住鄉(xiāng)愁, 打造20多個特殊文化村》, 《農村大眾》,2023年2月8日A3版。高義姑祠堂和林子被毀后, 在原址上建立了小學, 由于招不起學生, 現在學校已經閑置。鎮(zhèn)、村兩級政府應該行動起來, 積極向上級尋求政策和基金支持, 在原址上雖不能恢復祠堂原貌, 也可以修建紀念性建筑, 建成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基地。積極發(fā)揮村民的主體作用, 組織村內人員將府志、縣志、家譜中關于高義姑的記載搜集完備, 刊印成冊。利用鄉(xiāng)土文化作為同根同源的紐帶, 充分利用好外出求學、經商、務工人員對宗族強烈的歸屬感, 把握住他們“在艱苦的奮斗后對鄉(xiāng)土文化進行‘反哺’”譚富強, 王竹君, 陳 希:《農民工民俗“反哺”行為與鄉(xiāng)土文化認同分析——基于四川 BM 鎮(zhèn)調查為例》, 《重慶社會科學》2022年第11期, 第6776頁。的意愿, 吸引、激勵他們出資出力, 多方籌措, 群策群力, 把鄉(xiāng)土歷史文化保護好, 開發(fā)好。

      (二) 順勢而為, 推動鄉(xiāng)土文化與文化旅游的融合深度

      時下“人們向往田園風光、詩意山水、鄉(xiāng)土文化、民俗風情、農家美食, 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鄉(xiāng)村慢生活成為一種時尚?!敝泄仓醒朦h史和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9年, 第99頁。對于工業(yè)基礎十分薄弱、產業(yè)結構單一、特色產業(yè)匱乏的鄉(xiāng)村來說, 順應鄉(xiāng)村旅游熱的大好形勢, 立足自身優(yōu)勢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業(yè), 無疑是一次絕佳的機會。原生態(tài)的田園環(huán)境與田園野趣, 固然是城里人去鄉(xiāng)村旅游的關切點, 像鄉(xiāng)土歷史故事、紅色文化這類鄉(xiāng)土文化同樣也可以成為鄉(xiāng)村旅游的一大亮點。沂水縣院東頭鎮(zhèn)西墻峪村被譽為“山東縱隊的好后勤”。村里挖掘紅色資源, 建起了西墻峪紅色記憶館。西墻峪村建起一批農家樂和民宿, 紅色旅游產業(yè)帶動村民走上致富路?!段鲏τ澹杭t色“勛章”成旅游金招牌》, 《大眾日報》2023年7月1日第2版。莒縣桑園鎮(zhèn)柏莊村完整地保留了古村落的形態(tài), 相繼被評為山東首批 “鄉(xiāng)村記憶 ”工程文化遺產、山東紅色文化特色村、山東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 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和山東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柏莊村將紅色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相融合, 全力打造富有當地特色的紅色文化旅游路線, “2022年‘五一’小長假, 古村開放試運營, 共接待游客10萬人次?!薄栋厍f古村:一次紅色資源的產業(yè)“變現”》, 《農村大眾》2022年6月28日A2版。一大批外出打工的人選擇回家創(chuàng)業(yè)。像高義姑所在的村子, 不具備開發(fā)旅游項目的自然條件, 完全可以開發(fā)“義”文化, 還可以挖掘紅色文化, 同時健全道路、停車場、住宿、餐館等基礎設施, 發(fā)展鄉(xiāng)村采摘、垂釣、農活體驗等休閑產業(yè), 將文化體驗與休閑旅游深度融合, 這樣既能活躍農村經濟, 又能為文化發(fā)展注入強大活力。

      (三) 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 擴大對鄉(xiāng)土文化的宣傳廣度

      鄉(xiāng)土歷史故事傳統(tǒng)的傳播方式主要是口頭傳播, 這樣的傳播方式明顯不適應發(fā)達的網絡時代。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首先要建設一支優(yōu)秀的鄉(xiāng)土文化隊伍, 把那些對鄉(xiāng)土文化既熟悉又有熱情的農民組織起來, 把他們培養(yǎng)成鄉(xiāng)土文化的講解員。成武縣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陣地為基礎, 建立非遺展示、體驗場所和非遺傳習所, 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資源, 依托全縣11項省級以上非遺項目, 聘請13位非遺傳承人作為鄉(xiāng)村“復興少年宮”輔導員, 開展泥塑、剪紙、黑陶、刻瓷等系列手工體驗活動367場, 讓廣大少年兒童感受非遺魅力, 讓傳統(tǒng)文化在少年兒童心中生根?!冻晌洌簜鞒屑亦l(xiāng)文明“非遺”立德樹人》, 《大眾日報》2023年3月28日第11版。成武縣把非遺傳承人組織起來傳授技藝, 這是傳承鄉(xiāng)土文化的有效手段??梢园迅吡x姑撫孤事跡這類鄉(xiāng)土歷史故事編成劇本, 搬上舞臺, 用文藝的形式擴大宣傳。發(fā)展“互聯網+”鄉(xiāng)村文化建設模式, 利用智能手機等新興傳播渠道, 推動鄉(xiāng)土文化和互聯網發(fā)展的深度融合。還可以利用春節(jié)等節(jié)假日, 以紀念鄉(xiāng)土歷史人物為名, 舉辦大集或廟會, 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 多途徑提高鄉(xiāng)土文化的知名度與感染力。

      “即使在缺乏任何有計劃、有組織引導的情況下, 鄉(xiāng)土文化因為已經融入廣大中國人的血脈中, 依然在自發(fā)地發(fā)生作用?!弊T同學:《作為鄉(xiāng)村振興資源的鄉(xiāng)土文化及其創(chuàng)造性轉化》, 《求索》2020年第3期, 第94102頁。農業(yè)生產模式和以前發(fā)生質的變化, 但鄉(xiāng)村生活場域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保存著原來的特點。不管時代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年輕人對歷史故事細節(jié)的好奇心不會泯滅, 對鄉(xiāng)土歷史人物的敬畏之心不會泯滅。鄉(xiāng)土文化是有根的, 也是有生命的。在鄉(xiāng)村文化逐漸式微的時代背景下, 剖析深入挖掘鄉(xiāng)土文化面臨的困境, 尋求突破路徑, 對于厚植農村人民文化自信意義重大。

      Abstract:The local historical stories belong to the spiritual culture in the local culture and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it.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he historical story of the virtuous woman Gao Yi in Qing Ping County during the Ming Dynasties, this article discover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ing local culture, it is faced with the predicament that the lack of cultural sites makes local culture lack a sense of real dependenc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festyle directly weakens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ncreasing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e, promoting the depth of integration of local culture and tourism, and expanding the publicity breadth of local culture are the main paths to break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predicament.

      Key words:local culture, Gao Yigu,dilemmas, breakthrough paths

      猜你喜歡
      鄉(xiāng)土文化突破困境
      困境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08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借助鄉(xiāng)土文化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借助鄉(xiāng)土文化資源 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試論新背景下鄉(xiāng)土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回歸與運用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鄉(xiāng)土文化淺談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yǎng)的傳承與突破
      出版廣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7:49
      對當前PPP模式困境的幾點思考
      望江县| 宝鸡市| 南昌市| 宣城市| 宽甸| 西乡县| 中宁县| 政和县| 襄樊市| 桐城市| 边坝县| 从化市| 大埔区| 宁晋县| 武夷山市| 乌鲁木齐市| 东港市| 神农架林区| 灌云县| 新昌县| 灵台县| 新津县| 吉水县| 突泉县| 泰和县| 平度市| 浦北县| 磐安县| 阜新| 荥经县| 肥城市| 洱源县| 正阳县| 文安县| 清河县| 贺州市| 苍山县| 哈巴河县| 宁夏| 吉木萨尔县| 木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