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石
- 大連崗上類型積石冢與歐亞草原石板墓文化關系研究
——兼談薩滿教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化與大連崗上類型積石冢和歐亞草原石板墓文化的關系,證明了崗上類型積石冢產(chǎn)生的變化應與石板墓文化向東南的輸出有關。在相距如此之遠的兩種文化之間產(chǎn)生的交流與影響,薩滿教文化在其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大連地區(qū)青銅時代積石冢在承襲新石器時代積石冢的基礎上,呈現(xiàn)出新面貌,尤其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崗上、樓上墓地為代表的積石冢內開始出現(xiàn)石板墓。而在相同時期,歐亞草原已經(jīng)大規(guī)模出現(xiàn)以石板墓為代表的青銅文化。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內在聯(lián)系?在哪些方面存在聯(lián)系?本文予以探討,如有不當
北方文物 2023年3期2023-06-10
- 大禹治水背后的馬家窯
河。從大禹“導河積石”“遷三苗于三?!钡任墨I記載來看,西部的夏族故地始終作為大本營,為東遷的夏族注入力量,這也成就了大禹治水、遷居三苗等改寫中國歷史進程的豐功偉績??梢哉f,西部夏族故地同中原文化的發(fā)展始終有著密切聯(lián)系,在整個華夏文明的傳承當中有著重要地位與作用。大夏水與大禹的傳說夏人的族源,史籍記載零散,在后世群體的自我追述與集體記憶中,夏人將黃帝、顓頊、鯀、禹作為自己供奉的先神,《國語·魯語上》說“夏后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鯀而宗禹”,這是說夏人是黃帝、顓
博覽群書 2023年4期2023-04-27
- 吉林臨江鴨綠江上游東甸子墓群2015年度發(fā)掘簡報
博物館鴨綠江上游積石墓由12處高句麗時期墓群組成,在吉林省長白縣和臨江市境內沿鴨綠江上游右岸呈點狀排布,綿延分布約200余千米。鴨綠江上游積石墓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白山市即刻啟動了保護規(guī)劃和方案的編制工作,為配合一期保護規(guī)劃和方案的編制工作,經(jīng)國家文物局核準,2015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lián)合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長白山滿族文化博物館、臨江市文物管理所等單位,對鴨綠江上游積石墓—東甸子墓群進行了主動性考古調查與發(fā)掘。東
考古與文物 2022年6期2022-08-04
- 窗外
歷史的圖書館——積石堂上。窗戶那頭的大楊樹徹底變成了一棵“大白楊”,地上的草皮、青石磚也都一消夏日綠野仙蹤般的神秘和秋日紅黃相襯的絢爛,仿佛一場雪抹去了以往的記憶。早晨一到圖書館,透過窗子不禁感嘆:蘭州冬日雪,一夜回金城(蘭州的古稱)。冬日天地間白茫茫一片,總能喚起歷史感。翻閱校史,發(fā)現(xiàn)積石堂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清末民初,1946年以后修建二層獨立館舍一座,名曰“積石堂”。“積石”二字,取自大禹治水中黃河源頭的積石山,隱喻獲取真知的源頭就在圖書館。在蘭大兩年的
大學生 2021年9期2021-09-28
- 再論牛河梁遺址“女神廟”的年代
地點四號冢發(fā)現(xiàn)了積石冢疊壓筒形器墓的層位關系,為牛河梁遺址墓葬的分期與演變研究創(chuàng)造了條件③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牛河梁第二地點四號冢筒形器墓的發(fā)掘》,《文物》1997年第8期。。1998—1999年,發(fā)掘者根據(jù)第五地點揭示的“三疊層”將此處的紅山文化遺存區(qū)分為生活遺跡、早期積石冢、晚期積石冢前后更替的三個發(fā)展階段④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凌源市牛河梁遺址第五地點1998—1999年度的發(fā)掘》,《考古》2001年第8期。。第五地點的早期積石冢、晚期
地域文化研究 2021年3期2021-06-22
- 顧頡剛先生與蘭州大學圖書館的緣分
》,另一篇則是《積石堂記》。兩篇佳作后來成為蘭大圖書館經(jīng)典館史文獻,甚至被學校奉為珍貴校史文獻?!秶⑻m州大學圖書館概況序》是應《概括》編纂者何日章之請,于8月6日起草并改定。顧頡剛在該序中接續(xù)前引述往之筆,說明了自己本次應邀來校的緣由,并對當時的圖書館乃至校園建設稱贊有加∶“進萃英門,觀三山堂,氣象高偉,大異于曩所見。人圖書館,則中外圖書雜志充塞老屋數(shù)十椽,如登群玉之峰,為寶氣所震懾。詢主事者誰,則前河南省立圖書館長兼博物館長何日章先生,二十年前之舊識,
藏書報 2021年21期2021-05-30
- 臨津古渡
□甘肅臨夏積石山縣是一個全國聞名的地方:這里有全國獨一無二的保安族;這里曾經(jīng)出土了被郭沫若推崇為“中國彩陶王”的大型馬家窯彩陶;這里有大禹治水的遺跡,是傳說中大禹治水的源頭。黃河在這里留下了一個古渡口——大河家渡口(臨津古渡)。據(jù)說霍去病曾從此地經(jīng)過,遠征匈奴。如今,這里架設了混凝土大橋。昔日的古渡口只留下諸多遺跡供人們憑吊。河邊雄關大河家渡口,古代稱之為積石渡,也叫臨津渡。自古以來,雄關古渡緊密相連,雄關守護了渡口,渡口則滋養(yǎng)了雄關,臨津渡就和積石關相輔
黃河黃土黃種人·水與中國 2021年3期2021-03-18
- 中國知識者的精神及藝文形態(tài)
——讀何積石先生《印學百詠》隨感
、書、畫、印,何積石先生慶幸與此四者結緣。正如他自己所寫的那樣:“喜信史前文字妙,詩書畫印數(shù)因緣?!彼两凇霸姷囊饩常瑫捻嵨?,畫的氣象,印的感受”中,不斷“挖掘自我,實踐自我,提升自我”,這本《印學雜詠》正是他幾十年求索的一個精神標識。閱盡榮枯前世悟,和詩投老會知音。”所謂“知音”,可以是某一種人,與他相似的“文人”;也可以是某一種精神,即他所向往的人文精神或曰“業(yè)余精神”。一認識何積石先生雖已有年,但我對他的為人、從藝和治學,所知十分輕淺——只知他于
上海藝術評論 2020年6期2021-01-20
- 李玉軍絕句十一首
秋花殺,指點津衢積石城。開山鬼斧六合齊心衛(wèi)國門,開山鬼斧運乾坤。凱旋舉酒融融月,蹈火伊人淚幾樽?夜游大墩峽石欄翠幕夜脩森,懸瀑驚雷動客心。偷傍驛亭祈老木,綠魂搖曳引青禽。游梵凈山遇僧一爐香岫帶煙霞,石徑縈紆向鶴家。行到半山僧有問,欲邀精舍共沱茶。云裳淚孤影去來誰與問,空山月照一枯僧。無由歌笑云裳淚,只是衷腸未結冰。此生一嘆生來無命成梁柱,歲歲臨風抹淚痕。野雉狐兒常竊笑,影孤危峽又黃昏。支教積石城一曲花兒出性情,箏音鸝語箜篌聲。牽心入肺如醇酒,不負春光積石城
鴨綠江 2020年21期2020-11-12
- 藍色的黃河
以至尖扎、循化、積石和蘭州綠色谷地的各有風情的城鎮(zhèn),河水流經(jīng)的大小的峽谷也會讓人嘆為觀止。有人講到黃河三峽,是比照長江三峽而來的,但這黃河上游的三峽,大大小小何止十幾組,而且皆有一層疊一層的丹霞地貌特點,多彩多姿,要說黃河的峽是丹霞凝集之峽,或者更符合這些峽谷的本來面目。老貴德人常說,過去河的一邊綠一邊黃,河兩岸是兩個世界。其實,這是對丹霞地貌的科研價值和美學價值不甚了解。綠色映襯著現(xiàn)在的生態(tài)氣候,五彩斑斕的丹霞地貌提示著過去地質年代的生態(tài)氣候,那鮮亮的紅
中國三峽 2020年8期2020-09-27
- 入堂
學的代表性建筑“積石堂”屹立在黃河之上的線性紋樣,以及“蘭大”字樣演化的幾何圖形。錄取通知書錄取通知書背面喜紅的EMS文件袋正中央印著“錄取通知書”五個金色大字,底部用藍金燙印積石堂和黃河浪花紋飾,寓意積石堂屹立黃河之上。對開門式通知書夾冊由藍色厚卡紙制作,封面印有蘭州大學的發(fā)端建筑——至公堂和積石堂,象征著蘭州大學110余年歷史的傳承與發(fā)展。錄取通知書以積石堂、黃河浪花作為主要裝飾,四角燙有代表書本和棟梁之材的知識之柱,通體印有11本書組成的積石堂暗紋,
大學生 2020年9期2020-09-12
- 說說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
著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冢群,并由它們組成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宗教祭祀中心。在方圓有致的積石冢內,以大墓為中心將墓葬分為若干等級,隨葬品只有玉器。以寫實又神化的豬龍、熊龍、鳳鳥、龜?shù)葎游镄斡耧?、上下貫通的馬蹄狀玉箍和裝飾著隨光線變化而若隱若現(xiàn)花紋的勾云形玉佩為主要類型,它們與豎立在積石冢上成排的彩陶筒形器都是墓主人用以通神的工具。這些積石冢位于山岡之巔又層層迭起,具有后世帝王山陵的景觀。充分顯示出中心大墓主人“一人獨尊”的身份地位。女神廟供奉著圍繞主神的女神群像,一
僑園 2020年3期2020-05-15
- 說說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
著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冢群,并由它們組成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宗教祭祀中心。在方圓有致的積石冢內,以大墓為中心將墓葬分為若干等級,隨葬品只有玉器。以寫實又神化的豬龍、熊龍、鳳鳥、龜?shù)葎游镄斡耧?、上下貫通的馬蹄狀玉箍和裝飾著隨光線變化而若隱若現(xiàn)花紋的勾云形玉佩為主要類型,它們與豎立在積石冢上成排的彩陶筒形器都是墓主人用以通神的工具。這些積石冢位于山岡之巔又層層迭起,具有后世帝王山陵的景觀。充分顯示出中心大墓主人“一人獨尊”的身份地位。女神廟供奉著圍繞主神的女神群像,一
僑園 2020年3期2020-05-15
- 甘肅臨夏大夏川
南四十里。“道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華陰,積石在今天臨夏小積石山?!皪筅5罏Y,東流為漢”,瀁水出隴西氐道,至武都為漢,至江夏謂之夏水。“道渭自鳥鼠同穴?!薄拔鲀A因桓是來,浮于潛,逾于沔,入于渭,亂于河?!薄昂谒骱游┯褐荩喝跛任鳎瑳軐傥紱I。”涇水、汭水(即芮河)在今平?jīng)鲆粠?。大禹也到過民勤潴野澤?!案∮?span id="j5i0abt0b" class="hl">積石,至于龍門西河,會于渭汭??椘だ?、析支、渠搜,西戎即序。”這兩句尤其值得關注,因為和臨夏地域有著密切的關系。積石山即今小積石,在河州枹罕(今臨夏州
黃河黃土黃種人·水與中國 2020年2期2020-04-10
- 漢代積石積炭墓初探
。目前所見的漢代積石積炭墓集中于南陽盆地內,多是配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進行的搶救性發(fā)掘工作。因此,本文的空間范圍主要在南陽盆地,即丹淅地區(qū)。二、積石積炭墓發(fā)現(xiàn)情況目前發(fā)現(xiàn)的漢代積石積炭墓主要集中在南陽地區(qū),以丹淅地區(qū)最為豐富,分別見于以下遺址。閻桿嶺墓地于1974年被發(fā)現(xiàn),1994年對其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有土坑墓和磚室墓,隨葬品有陶器、青銅器、畫像石等。2005年6月,河南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對閻桿嶺墓群進行了發(fā)掘工作,共計發(fā)掘墓葬209座,其中為3座漢代積石
文化學刊 2020年12期2020-01-02
- 淺談牛河梁遺址上層積石冢
明牛河梁遺址上層積石冢(以下簡稱Z)是牛河梁遺址發(fā)現(xiàn)的數(shù)量最多的紅山文化遺跡,也是探討紅山文化墓葬特征和社會結構等問題的重點研究對象。僅從名稱上看,積石冢最重要的特征表現(xiàn)在積石和墓葬上,但牛河梁遺址考古發(fā)掘者卻明確指出,積石冢應是同時具備“以石壘墻、以石筑墓、以石封頂”[1]的遺跡單位,并將石墻區(qū)域范圍內的多個墓葬劃歸同一遺跡單位。牛河梁遺址研究者并未嚴格遵循發(fā)掘者對積石冢的特征定義開展研究工作,而是從以下3 個角度分別進行研究。1.把積石作為判斷積石冢的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9年7期2019-07-30
- 2018年度蒙古國后杭愛省高勒毛都2號墓地M189發(fā)掘
1座,包括甲字形積石墓葬104座、圓形積石陪葬墓326座、獨立圓形積石墓葬141座。此次確認的墓葬總數(shù)比2001年調查結果多138座,確認該墓地為目前所見規(guī)模最大的匈奴貴族墓地。M189主墓葬墓室頂部清理發(fā)現(xiàn)兩層形狀不同的石砌網(wǎng)格結構,墓室中部發(fā)現(xiàn)石砌圍框結構以及魚骨狀分布的木頭層,這些特征均與以往發(fā)現(xiàn)的匈奴貴族墓葬截然不同。盜洞中出土的漆器、金銀器等器物碎片初步證實了該墓葬主人的身份應當也是匈奴貴族,并且與中原漢王朝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在主墓葬填土中,還發(fā)現(xiàn)
大眾考古 2019年1期2019-07-06
- 戰(zhàn)國行唐故郡墓葬研究
多為東向。28座積石墓多為東向,9座土坑豎穴墓兼有東向(3座)和南北向(6座)兩種。墓地排序規(guī)律:先輩葬于北,后輩葬于南而偏西,大致形成從東北向西南的墓葬排列順序,同輩3-5座墓集中一起,以一座墓為中心,形成一組家族墓群。(二)墓壙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多有積石故郡墓群均是長方形土坑豎穴墓,沒有墓道。積石墓占比重很大,已經(jīng)發(fā)掘的37座墓葬中,有28座是積石墓,9座是豎穴土坑墓。積石的功能原本是狄族以石為槨的喪葬習俗的傳承,但故郡墓群積石的功用已經(jīng)開始分化,
石家莊學院學報 2019年2期2019-02-21
- 《山海經(jīng)》中的河州歷史
可見一斑。如禹所積石山(今積石山)、先檻大逢山(太子山)、黃河、濟水(姬水)、資水(洮河)、甘水(大夏河)、大澤(即河州史前的大夏湖)、始州國(即大夏邦國)、毛民國(即苗民國)、拘癭國(即今和政縣)等。閱讀澀齒繞牙的古書《山海經(jīng)》,科學分析枯燥而極為簡樸的文字,審視歷史學家和考古家常常忽略的大西北,發(fā)現(xiàn)有華夏文明的重要史料,發(fā)現(xiàn)有今臨夏遠古時候的重要歷史。千古奇書,值得一閱。河州(今甘肅臨夏)的早期歷史,在河州最早的明嘉靖《河州志》中略有記載,對漢以后事,
絲綢之路 2018年9期2018-11-29
- 防汛積石調運預案關鍵因素淺析
任重于泰山,防汛積石做為防汛搶險的重要物資,調運工作的順利與否顯得尤為重要。為確保險情發(fā)生時能夠及時、順利地完成防汛積石調運工作,熟悉防汛搶險設備操作規(guī)程,發(fā)揮防汛積石保障作用,最大限度減小險情損失,做到早部署、早準備,南京市滁河河道管理處編制了防汛積石調運預案并進行了演練。1 案例概況南京市滁河河道管理處是江蘇省、南京市兩級政府江北地區(qū)最大的防汛積石儲備基地,負責江北防汛積石的儲備保管工作,同時負責制定詳細的積石調運預案,配備必要的調運設備。1.1 防汛
江蘇水利 2018年1期2018-01-26
- 改革開放以來遼東半島南端新石器至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研究概覽
遺物,包括老鐵山積石冢、貔子窩、文家屯、四平山積石冢等,其中文家屯、四平山完整的資料一直到近年始見公布。1949年以后,中國考古工作者先后發(fā)掘了雙砣子與崗上、小珠山與吳家屯、郭家村、于家村、上馬石、大嘴子、三堂等遺址。特別是近幾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遼南沿海及部分海島進行了系統(tǒng)的調查和發(fā)掘工作,這對進一步細化遼東半島地區(qū)的史前文化序列、探討遼東半島史前文化的來源、探索遼東半島與鄰近地區(qū)文化交流與融合、東北亞地區(qū)文化傳播的路徑等問題具有重要作用。一、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4期2018-01-23
- 大禹
大禹循河而上,至積石山,見河被高山阻擋,壅塞漫溢,他率萬民鑿開河道,引河水入大海。又說他夢中得神仙授予寶劍,劈開了積石山。這條鑿開的河道就是今天的積石峽——一條長25公里的峽谷,兩岸壁立千仞,崖壁上斧鑿之痕歷歷可見。積石峽中有禹王石、大禹斬蛟崖、天下第一石崖等,作為見證。這道峽谷后來被稱為“積石鎖鑰”,是漢地進入青、藏的主要孔道,也是絲綢之路的要道。導河積石之后,大禹又找尋源頭開辟水道,將渭水導入黃河。典籍中還有他“岷山導江,東別為沱” “番冢導漾,東流為
絲綢之路 2017年23期2017-12-29
- 小珠山上層文化積石冢研究
)小珠山上層文化積石冢研究田 野1, 孫韻嵐2, 于 盼1(1.遼寧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旅游學院,遼寧 大連 116081;2.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數(shù)字藝術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中國學術界將建筑于山頭之上且有主次墓葬之分的石構墓葬群稱為積石冢。小珠山上層文化時期在遼東半島南部的積石冢遺存主要有四平山和東大山積石冢,其應是受遼西地區(qū)積石冢傳統(tǒng)影響所致。兩者雖建構規(guī)制相近,但因建造年代的早晚導致其等級上的明顯差異。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則應是山東半島地區(qū)同期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6期2017-11-24
- 對牛河梁遺址第二地點遺跡年代的認識
,牛河梁第二地點積石冢各墓葬并不共時,不存在哪一座墓,足以統(tǒng)領其他所有墓葬的情況。傳統(tǒng)上,紅山文化祭祀以“壇、廟、冢、臺”這樣四類典型遺跡來概括認識,但是紅山文化綿延近兩千年,這四類建筑也不是共時的。紅山文化祭祀傳統(tǒng)的變遷值得再深入研究。紅山文化;牛河梁;第二地點;遺跡年代牛河梁第二地點,地處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富山鄉(xiāng)福店村牛河梁山梁南段一處鞍脊形山岡上。該地點的正式發(fā)掘工作從1983年持續(xù)到1998年,2009年為完成保護棚建設進行過補充發(fā)掘。在東西長13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6期2017-11-24
- 大禹治水 源在青海
水從青海東,導河積石,改堵為疏,體現(xiàn)的是一種創(chuàng)新精神。大禹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而大禹“敬民、養(yǎng)民、護民、教民”的民本思想也是我們繼往開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發(fā)揚光大的。燦爛輝煌的歷史典籍:記載在青海在古代的歷史文獻中有大量涉及大禹的文獻,比較著名的有《禹貢》《山海經(jīng)》《越絕書》《史記》《漢書·地理志》《神異典》《水經(jīng)注》《隋書》《西寧府新志》《河州志》《甘青通志》等。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有很多文獻提及大禹治水的史料,有些花了大力氣來研究
群文天地 2017年5期2017-09-26
- 河底石
積石關,號稱天下黃河第一雄關。峻峭聳立的積石山,兩崖千仞絕壁,遮天蔽日,大有將崩欲傾、一觸即發(fā)之勢。擠成一線湍流的黃河,從兩山絕壁之中橫沖直撞而出。據(jù)傳說,這里刀切斧削的崖壁,是大禹鑿山疏河時留下的斧痕。我國最早的地理書《禹貢》中記載:“導河自積石,至龍門,入于滄海?!鳖櫜簧峡刺欤櫜簧峡瓷?,顧不上看關,一踏上積石峽里的黃河河底,我就迫不及待地盯著腳下的河底,昔日喧囂咆哮的黃河,如今靜謐得只聽得見我的心在怦怦跳動;干涸的黃河河床,呈現(xiàn)著一片神圣而肅穆的灰褐
作文周刊·小學三年級版 2017年9期2017-06-20
- 在Excel中添加趨勢線、求回歸方程
甘肅省積石山縣積石中學(731408)張心斌●?在Excel中添加趨勢線、求回歸方程甘肅省積石山縣積石中學(731408)張心斌●普通高中數(shù)學必修(3)中用最小二乘法求回歸方程時,運用Excel軟件制作趨勢線,但教材中的操作步驟模糊,在教學實踐中不易制作出趨勢線,對高中教師的教學帶來不便,為此本人結合教學實踐詳細撰寫此文,與讀者分享.在Excel中添加趨勢線、求回歸方程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1.輸入數(shù)據(jù)2.選中要添加趨勢線的數(shù)據(jù)系列,單擊插入——圖表,選擇圖
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 2017年15期2017-06-05
- 蒙古國后杭愛省高勒毛都2號墓地M189陪葬墓
墓葬為一座甲字形積石墓,坐北朝南。墓室北寬南窄,墓室及墓道邊緣砌有石墻,石墻內填沙和石塊。12座陪葬墓均為圓形積石墓,呈弧形分布于主墓東側,自南向北編號為PM1~PM12。其中PM12積石的北端接近主墓北墻所在的東西向直線,PM1積石的西端接近主墓室東墻所在南北向的直線。PM1和PM12積石的中心距離主墓室東南角距離分別為40米和41米,中間各陪葬墓到此點的距離均小于40米。本年度發(fā)掘的陪葬墓中大部分人骨都是上肢和頭部遭到破壞,因此墓葬可能曾遭到報復性擾動
大眾考古 2017年11期2017-03-13
- 牛河梁遺址與紅山文化祭祖權的壟斷
第十六地點這四處積石冢群的發(fā)現(xiàn)來看,牛河梁積石冢群均是以一座單人成年男性中心大墓為核心、其他群體男女性別比例基本相當?shù)穆裨嶂贫?。毫無疑問,這些中心大墓的墓主人是生前具有王者身份、死后受到隆重祭祀的男性近祖。雖然紅山文化存在祖先崇拜、動物崇拜和自然崇拜等多神崇拜,但核心是祖先崇拜,這從牛河梁遺址可以觀察得最為清晰。牛河梁遺址即具有紅山文化宗廟的性質,葬于牛河梁積石冢內的這些所謂強宗,通過壟斷整個紅山文化共祖的祭祀權,從而達到對整個紅山文化部族進行永久控制的目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1期2017-03-12
- 大禹治水和夏朝的歷史新證據(jù)
震在黃河上游峽谷積石峽(今位于青海省循化縣境內)引發(fā)了大規(guī)?;?,滑坡堵塞黃河6 至9 個月, 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水量持續(xù)增加導致堰塞湖潰決,多達110 億至160 億立方米的湖水在短時間內快速下泄,形成流量巨大的洪水?!斑@樣規(guī)模的洪水災害在中國歷史時期內沒有發(fā)生過(有確切記載的),是一場非常罕見的巨大洪水。因此,我們推斷它應該就是與‘大禹治水有關的那場大洪水。”吳慶龍說。這篇論文的上半部分基本都是有關這次堰塞湖潰壩的研究,不少國內學者認為, 文章到此尚
看歷史 2016年10期2016-11-01
- 尋找大禹治水的證據(jù)
,他們在黃河上游積石峽發(fā)現(xiàn)的沉積物是上古一場巨大潰決洪水造成的,而這很可能就是大禹治水故事中提到的災難性大洪水。同時,這也為夏朝的歷史真實性以及起始年代提供了重要支持。當時的情景也許是這樣的:一場強烈地震在積石峽引發(fā)了大規(guī)?;?,滑坡堵塞黃河6~9個月,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水量持續(xù)增加導致堰塞湖潰決,多達110億~160億立方米的湖水在短時間內快速下泄,形成流量巨大的洪水。
百科知識 2016年18期2016-10-28
- 圣地神居:解讀積石冢
)圣地神居:解讀積石冢文穆重懷(遼寧大學中俄文化比較研究中心)積石冢與祭壇無論是東山嘴 還是牛河梁 遼寧和內蒙古境內的紅山文化遺址都鮮明地表現(xiàn)出了與眾不同的史前文化特征 那就是充分印證了神權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程中 人對自我和世界的認知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經(jīng)歷了漫長的思維過程。出于原始思維 先民們對自然界充滿了奇幻瑰麗的想象 并從自身出發(fā)去考量自己身邊的一切。萬物有靈成為原始思維中最重要的思想組成 最終導致了原始宗教的產(chǎn)生。由于傳承有
僑園 2016年6期2016-10-22
- “大禹治水”有了新證據(jù)
,他參加黃河上游積石峽地質考察時偶然看到了一些特殊的碎屑,后研究確認碎屑為上古一場巨大潰決洪水的沉積物。據(jù)推測,當時強烈地震在積石峽引發(fā)了大規(guī)?;拢露氯S河6個月到9個月,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水量持續(xù)增加導致堰塞湖潰決并暴發(fā)洪水。洪水流量達到每秒30萬至50萬立方米,相當于積石峽黃河平均流量的500倍?!斑@樣規(guī)模的洪水災害在中國有確切記載的歷史時期內沒有發(fā)生過,因此,我們推斷它應該就是與‘大禹治水有關的那場大洪水?!眳菓c龍說。黃河上游積石峽中潰決洪水
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大科技 2016年9期2016-09-19
- 大連鞍子山積石冢墓室出土隨葬玉器50件
0年的大連鞍子山積石冢于日前完成了階段性考古發(fā)掘,考古人員已完全找到該積石冢的界限,確定了積石冢墓室為73個。罕見的是,其中一座墓室出土玉珠與玉環(huán)達50件。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新全說,大連鞍子山積石冢于2014年10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師范大學聯(lián)合正式挖掘。2014年共發(fā)掘面積900平方米,出土陶器以小珠山五期文化為主。2015年共發(fā)掘面積800平方米,目前已發(fā)掘有30座墓室。endprin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6年3期2016-03-22
- 積石峽水電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周邊縫變形監(jiān)測簡析
810016)積石峽水電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周邊縫變形監(jiān)測簡析張燕霞(青海黃河水電公司大壩管理中心,青海省西寧市 810016)面板堆石壩周邊縫變形的大小,直接關系到該種壩型大壩的安全運行。積石峽水電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周邊縫的變形監(jiān)測是積石峽水電站變形監(jiān)測的重要監(jiān)測項目之一。為了掌握該電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周邊縫的變形監(jiān)測,本文對周邊縫的變形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進行了簡要分析并評價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周邊縫的運行狀態(tài)。積石峽水電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周邊縫;變形監(jiān)測0 工程
水電與抽水蓄能 2015年3期2015-12-04
- 大禹導河積石:揭開一段史前傳說的謎底
王文元黃河之畔,積石峽口。三四塊兩三間房子大小的石頭,呈三角形分布。民間傳說,這就是大禹治水時用過的支鍋石。大禹“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入于滄海……”這里說的積石,是否就是積石峽口呢?■ 黃河蹦出積石峽,花兒中的黃河腳下是斷崖,崖高三四十米,站在崖邊上遠眺,美景入目。雖然支撐我的是一條十余厘米寬的土埂,有些顫顫巍巍,但眼前美景卻令人無法割舍。群山莽莽,橫亙遠方。進入我們視野的山,起起伏伏,高高低低,漫無邊際。黃河,從群山中緩緩走了出來,在我們面前拐了個不大不
黃河黃土黃種人·水與中國 2015年5期2015-06-10
- 大連地區(qū)青銅時代石構墓葬初探
——以積石墓 (冢)和石棺 (?。┠篂橹行?/a>
墓葬初探 ——以積石墓 (冢)和石棺 (?。┠篂橹行内w少軍(遼寧省文物局,遼寧 沈陽 110011)大連地區(qū)青銅時代石構墓葬最早在夏代早期出現(xiàn)在大連地區(qū)南部,商初時擴展到大連地區(qū)北部,并一直延續(xù)到戰(zhàn)國早期。大連地區(qū)石構墓葬具有顯著的區(qū)域性特征,有相對獨立和完整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消亡的過程,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與周邊不同文化的因素之間發(fā)生交流。對石構墓葬的淵源及與相關遺存的關系的探討,進一步揭示出石構墓葬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受到多元文化因素影響,并同時對外施加影響的互動
大連干部學刊 2015年4期2015-03-30
- 試論遼西積石冢與遼東半島積石冢的演變關系
墓葬形式命名為“積石?!被蛘摺?span id="j5i0abt0b" class="hl">積石墓”.同時,不同地域的“積石?!币哺骶咛厣?,比如紅山文化晚期的牛梁河墓葬群遺址,是由數(shù)個山丘所組成的一座大型墓葬群,墓葬區(qū)域既分散而又相對集中,形態(tài)上積石冢的形狀以方形為主,以其中一個最大的墓地為特點,東西長17.5米,南北寬18.6米,整個墓室的建筑材料均為石板和大量的石塊,在牛梁河石墓群中心地帶的積石冢,是一座巨大的石棺墓,墻壁的內側由石板堆砌而成,內置石板,初步推測是當時地位較高的長者之墓,邊長3.6米,這是距今我國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年11期2015-03-20
- 論紅山文化“壇廟冢”與原始禮制
地的意義。牛河梁積石冢冢體本身就是龐大而規(guī)整的地上砌石建筑,由于層層疊起的石臺階都在冢的周邊,冢頂就顯得寬敞而較平坦,其狀非方即圓,或方圓結合,上圓下方,方圓相疊,十分規(guī)整而考究,所以積石冢的冢體本身就已具備了祭壇的功能,“有的三層圓結構的祭壇更酷似明清時期北京天壇的圜丘。冢壇又圍繞神廟而設置,表現(xiàn)出濃厚的宗教祭祀氛圍和以神為明確的祭祀對象”[3]。從紅山文化的祭祀址、墓葬中出土的玉器來看,分為裝飾類玉器(玉環(huán)、鐲、珠、牌飾等)、工具類玉器(斧、鉞、棒形器
文教資料 2014年3期2014-08-18
- 積石峽水電站采用浸泡法加速壩體預沉降的工程措施與效果
1)1 工程概況積石峽水電站位于青海省循化縣與民和縣交界的黃河干流上,是黃河上游規(guī)劃的第五座大型梯級電站。水庫正常蓄水位1856m,總庫容2.94億m3,為日調節(jié)水庫,壩后式廠房裝機容量1020MW。擋水建筑物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頂高程1861m,壩頂長度314.288m,寬度9.80m,最大壩高101m。大壩上游坡比1∶1.4,下游設“之”字型馬道,馬道間壩坡上部為1∶1.4,下部為1∶1.3。壩體填筑分區(qū)從上游至下游依次為墊層料2A(周邊縫處為特殊墊
陜西水利 2014年6期2014-07-25
- 積石峽水電站面板混凝土裂縫預防措施
81008))積石峽水電站面板混凝土裂縫預防措施許建軍(黃河上游水電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青海 西寧 81008))積石峽水電站大壩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型式,施工過程中,通過前期配合比試驗、施工過程工藝控制、施工后養(yǎng)護等全過程控制措施,有效預防了面板混凝土裂縫的發(fā)生。高寒地區(qū);面板混凝土;裂縫;預防措施1 工程概況積石峽水電站位于青海省循化縣境內積石峽出口處,是黃河上游龍羊峽~青銅峽河段規(guī)劃 25座水電站的第 11 座,該工程主要任務是發(fā)電。積石峽水庫為日調
東北水利水電 2014年5期2014-03-22
- 積石峽水電站圍堰設計優(yōu)化
0)1 工程概況積石峽水電站位于青海省循化縣境內積石峽出口處,是繼龍羊峽、拉西瓦、李家峽、公伯峽等之后的第5座大型水電站。距上游在建的公伯峽水電站60 km,距省會西寧市公路里程206 km,地理位置適中,交通便利。積石峽水電站主要任務是發(fā)電,正常蓄水位1 856 m,最大壩高101 m,總庫容2.94億m3,總裝機容量1 020 MW,多年平均發(fā)電量33.63億kW·h。積石峽水電站工程樞紐建筑物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左岸表孔溢洪道、左岸中孔泄洪洞、左岸泄
山西建筑 2013年2期2013-12-31
- 黃河公伯峽至積石峽段的魚類保護
干流上游公伯峽至積石峽段位于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交界地帶,屬高原大陸性氣候。流經(jīng)尖扎縣、化隆縣、循化縣,經(jīng)民和縣進入甘肅省,河道距離為20 km,呈V形或U字形,谷底寬320~360 m,河流蜿蜒曲折,水流湍急,水面一般寬30~60 m,多年平均流量為703 m3/s。公伯峽至積石峽段已建水電站三座(公伯峽、蘇只、積石峽水電站),均以發(fā)電為主,兼顧灌溉、供水。為了恢復黃河流域漁業(yè)資源種群數(shù)量、維護黃河生態(tài)環(huán)境,2007年在蘇只和積石峽水電站開展了魚類增殖站建
水力發(fā)電 2011年11期2011-06-12
- 積石峽水電站面板堆石壩壩體變形控制措施
為關鍵。本文結合積石峽水電站面板堆石壩的施工,從斷面設計、壩料分區(qū)、壩料選用、壓實密度、填筑順序、預留沉降及止水設施、滲流控制等方面進行變形控制,以期達到壩體安全運行之目的。1 面板堆石壩基本概況1.1 壩料性質積石峽水電站壩體填筑料主要為壩址區(qū)開挖料,粒徑為0~800 mm。壩址區(qū)開挖料主要為K13-2紫紅色中細砂巖和K14-1磚紅色、紫紅色泥質粉砂巖細砂巖、礫巖,具體參數(shù)見表1。壩體填筑料各種巖性的組成是: 礫巖∶砂巖∶泥質粉砂巖=5∶3∶2。表1 開
水力發(fā)電 2011年11期2011-06-12
- 積石峽水電站左岸明線路面已全部澆筑完成
有限公司第一分局積石峽項目部全體員工奮戰(zhàn)在施工生產(chǎn)一線,確保了積石峽水電站左岸明線路面全部澆筑完成。積石峽水電站左岸明線路面總長360 m,路基進行人工平整夯實,再進行澆筑。路面施工采用半副法施工,路面設置兩道縱向縮縫,一道縱向施工縫,縱縫間距為3 m,縱向縮縫間隔50 cm設置φ14傳力桿。橫向縮縫間距為4.5 m,遇脹縫及其它特殊縫時,橫縫間距適當調整,但最大不超過5.0 m,最小不宜小于3.0 m。在項目部的精心組織安排下,左岸明線路面已于2011年
水力發(fā)電 2011年11期2011-04-14
- 積石峽水電站壩頂雙向式門式起重機通過驗收移交
年9月8日消息,積石峽水電站壩頂2×2 000 kN/800 kN雙向式門式起重機通過黃河上游水電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積石峽工程建設部、發(fā)電分公司、中國水電顧問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監(jiān)理部以及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一分局金結機電項目部組成的驗收組的檢查驗收,順利通過整體驗收移交。積石峽水電站壩頂雙向式門式起重機全車共重768 t,大車行走跨距為21.5 m,是目前黃河上跨距最大的起重機,它主要是為了確保積石峽水電站1、2、3號機機組進口檢修閘門、排沙
水力發(fā)電 2011年11期2011-04-14
- 積石峽水電站移交工作穩(wěn)步推進
2010年12月積石峽水電站3臺機組相繼發(fā)電之后,標志著黃河上游水電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積石峽工程建設部的工作進入了尾工階段。3臺機組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運行,將正式移交積石峽發(fā)電分公司運行管理,從此,拉開了移交工作的序幕。黃河上游水電開發(fā)公司積石峽工程建設部一方面抓緊尾工階段的工程建設,另一方面抓緊達到移交條件的工程項目和后方生活基地的移交管理工作等。8月份又有一批生活區(qū)管理工作移交給了發(fā)電公司,主要有生活區(qū)招待所、消防治安、職工健身活動場所、生活區(qū)環(huán)衛(wèi)綠化、職工
水力發(fā)電 2011年11期2011-04-14
- 積石峽水電站攔河大壩面板混凝土開盤澆筑
午10時16分,積石峽水電站面板混凝土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開盤澆筑,標志著面板混凝土堆石壩工程進入新的施工階段。積石峽水電站攔河大壩設計為面板混凝土堆石壩,其中壩體填筑工程于2009年9月26日提前4天完成。為確保大壩質量和安全,堆石壩體經(jīng)過6個多月的沉降期后,計劃于今年3月中旬開始澆筑面板混凝土。面板混凝土設計共36塊,最長坡段173 m,一次性澆筑施工到頂,計劃5月份施工完成,為按期下閘蓄水創(chuàng)造條件。本著“四個超越”和創(chuàng)優(yōu)質工程的目標,在面板開盤澆筑時
大壩與安全 2010年2期2010-04-05
- 新版《中國大百科全書》高句麗詞條誤釋說明
跡”詞條寫道:“積石墓流行于3~5世紀,封土墓與積石墓并行交叉出現(xiàn),盛行于6世紀。桓仁墓群時代較早,均為積石墓。集安墓群時代較晚?!边@里邊有兩個考古常識的問題。一個是積石墓流行時間問題,另一個是集安高句麗墓葬的年代問題。關于積石墓流行的時間,考古學界一直認為高句麗積石墓在高句麗建國前就已出現(xiàn),一直延續(xù)到高句麗晚期。集安市博物館多年從事高句麗考古調查與發(fā)掘的學者認為:高句麗積石墓可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早期無壙積石墓和積石石壙墓,年代約為高句麗建國前后。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10年7期2010-03-22
- 積石峽水電站施工期應急管理
. 工程概況黃河積石峽水電站是黃河干流“龍羊峽~青銅峽”河段梯級開發(fā)中的第5座大型水電站,壩址位于青海省循化縣境內的黃河干流上,水庫控制流域面積為146749 km2。工程規(guī)模屬二等大(2)型,樞紐建筑物由砼面板堆石壩、左岸表孔溢洪道、左岸中孔泄洪洞、左岸泄洪排沙底孔及引水發(fā)電系統(tǒng)、壩后廠房等組成。該工程是一座以發(fā)電為主的日調節(jié)水庫,最大壩高103m,正常蓄水位1856m,總庫容2.94億m3,總裝機1020MW,多年平均發(fā)電量33.63億kW.h。積石峽
中國應急救援 2010年5期2010-02-02
- 積石山,一片神奇的旅游熱土
柴繁隆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xiāng)族撒拉族自治縣,位于黃河上游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交匯處,屬中溫帶寒冷地區(qū),東南與臨夏縣相連,西與青海循化縣接壤,北與青海民和縣隔河相望,東北與永靖河為界。海拔1735~4309米,總面積909.97平方公里。1981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成立了積石山保安族東鄉(xiāng)族撒拉族自治縣,從此這個縣名成為全國最長、字數(shù)最多的縣名,也是甘肅省惟一的多民族自治縣,有保安、東鄉(xiāng)、撒拉、回、漢、土、藏、維吾爾、羌、蒙古等多個民族,其中以保安族為主。積石山縣
絲綢之路 2009年3期200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