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濤
眾所周知,科學的班級管理一定要依托于正確的科學的管理理念。如果管理理念已偏頗,何談科學的班級管理?只能是越走越歪,越行越脫離正確的軌道。因此,我們必須警惕,我們不能被一些存在的“偽科學管理”所迷惑。
1 “以人為本”,實質是尊重“人”的特性
班級管理的關鍵就是“人的管理”,而人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有著許多與生俱來的本性,我們就是要研究并利用這些人性的特點來構建我們的管理思維體系。人性不盡相同,會因對象的不同而有差異,也會因環(huán)境的不同而有變異。不從人性的角度出發(fā)去思考問題,不尊重人性的存在而去管理,那你做的就不是“人的管理”;忽略人性差異的存在,只是靠著固有的經(jīng)驗想當然地去做,那你就絕對犯了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錯誤,失敗在所難免了。
因此人性化管理必須要承認人性的自然屬性,滿足人性自然屬性中的基本需求。承認人性的社會屬性是受思想意識支配的。隨著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來臨,人作為知識、智慧的主體變得越來越重要,合理開發(fā)人的內(nèi)在潛能已成為現(xiàn)代管理的重要課題?!叭诵曰芾怼試@人的生活、學習習性展開研究、使管理更貼近人性,從而達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自身潛能和高效率的管理方法?!?/p>
2 “以人為本”,核心是“人性化”的實施
2.1 以“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來影響“人性”。對“人的管理”只有剛性的規(guī)范與約束人是不夠的,科學的管理是“以人為本”的,是尊重人性,從人性出發(fā)的。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最得力的教育管理手段是自身的人格魅力。如果你自律不口是心非,你能勇挑重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你能急生所急想生所想心中裝著班集體,那么,你就是一個順應人性的班主任與老師,也是一個掌握了科學管理藝術的班主任與老師。懂得了這些,我想和諧班級文化的營建就不是什么只喊喊口號的事情了。
“人性”就是這樣,它很怪,但你得承認它,尊重它;否則事情做起來就會很不順。譬如:當你彎腰揀起了地上的紙片,有的學生就會疑心你那是虛偽地做給別人看的,但當你一次次這樣做了,學生就會信服你。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其實班級管理就是一個“人性”的管理,就是一個協(xié)調(diào)、理順“人性”的過程?!叭诵浴闭莆樟?科學管理的藝術自然具備。
2.2 以“科學規(guī)律”來追求“人的發(fā)展”。班級管理是追求“人的發(fā)展”——教師的發(fā)展與學生的發(fā)展。說到這里,我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在班級管理中,我們最容易犯一個毛病——那就是急功近利。恨不得一下子讓我們的學生個個優(yōu)秀,恨不得一下子讓班級成為學校的先進班級。結果怎樣呢?我們捫心自問!常常收獲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為什么會這樣呢?道理很簡單,就因為我們太急于求成。著眼于“人的發(fā)展”就要講究科學道理,遵循“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耙豢诓荒艹猿蓚€胖子”,話雖俗氣,但道理很對。就拿一年級新生來說,他們剛剛踏進學校,還沒定下神來,一大堆“必須的擔子與目標”就轟然降臨。我們都清楚目前學生背負的負擔之重,在我看來,一個學生所承受的并不比教師輕松多少。人是生理與情緒動物,承受負荷的極限是有度的且因人而異,承受壓力的心理情緒狀態(tài)也是各不相同的,成長的速度也有快慢之分。有的人承受得了,發(fā)展了,進步了,在短期內(nèi)就成長為了班內(nèi)的骨干;但并非個個都是雷鋒,也并非個個都可“速成”;于是有的學生怨了,倦了,激情消失了,心態(tài)失衡了,我們對他們的要求是不是太多了也太高了?我們給他們成長發(fā)展的時間是不是有些不足?“有壓力才會有動力”,此話不假,但我們也聽說過“過猶不及”、“物極必反”這樣的話,狠狠的一棍子下去是很容易把人打死的。有人說“學習是一種情緒的狀態(tài)”很有道理,在不良情緒狀態(tài)下學習是低效的,最終傷害了學生。這樣的做法不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就是要遵循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可越過規(guī)律拔苗助長。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就不能急功近利,非得耐心不可。
面對學生的不進步,我們斥之為不求上進,于是又付諸于這般那般的制度手段欲“逼”他上進,甚至以通知家長、罰站等手段來刺激,但收效甚微,倒是愈加激發(fā)了學生骨子里的不滿與怨氣。老子曰“至剛無剛”,老子又曰“大柔非柔”。學生在出現(xiàn)了心理失衡的情形下,他們更需要的是“人文的關懷”——柔性的疏導和健康的感情交流,需要的是尊重、理解、關心與愛護,而不是火急火燎的橫加指責與制度的硬性要求。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就不能不重視“人文的關懷”。
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就是這樣!認真想想為什么很多的學生會厭學?是因為老師們不愿等待他們,急著要令自己感到滿意的成績,不如意就大動肝火。學生累了,倦了,于是不愿學了,學習情緒有波動,成績有起落,這本是很人性的東西;但對于一個優(yōu)秀學生來說,我們一些老師就是不能諒解他為什么從前幾名降到了倒數(shù)后幾名,仿佛是什么不可饒恕的罪過,橫加指責,一副兇相惡臉。對此有的學生可以承受,但對有的學生來說簡直就是難以承受的心理負荷,恐怖的陰影籠罩著,也許他會一蹶不振甚至影響到他健全人格的形成。
科學的教育是人性的,是善意的理解與尊重,是友善的關愛與激勵,是嚴而有格的,是從人性出發(fā)的但又極負責任(指向促進人的發(fā)展)的合理與科學的操作。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我們確實表現(xiàn)出急功近利的一面,導致我們忽略了人性的存在,只是注重“管”而不懂得“人性的理”。對待存在缺點的學生,只是鐵青著臉強硬地“堵”,卻不去春風滿面、笑盈盈地“疏”;只求速決,立竿見影,不講耐心,循序漸進。也正因為這樣,我們多年來要改變的現(xiàn)狀、要養(yǎng)成的習慣至今也沒有將其徹底改變使其形成。雖然我們持之以恒地進行著“反復抓”“抓反復”,但終不見鞏固,所看到的能觸摸到的只是表象的“繁華”而已,只是威嚴下的暫時屈服與順從而已,而非根植于“以人為本”的心靈重塑與人性的升華。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看到學生“老師在時是一樣,老師不在是另一樣;制度在時都一樣,制度不在時反了樣”這種不良現(xiàn)象的存在。
2.3 “以人為本”,關注學生成就感。作為班主任或老師,在班級管理中我們也追求學生的穩(wěn)定性,但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班級的學生人心不定,想方設法逃學曠課。當然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xiàn)象。但是作為班主任或老師我們也必須反思為什么我們的學生逃學曠課現(xiàn)象嚴重?是我們教得不好?還是我們的老師不關心學生?都不是!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在重新提到“人性”這個詞,就人性來看,每個人都有追求“成就感”的欲望。而事實是我們學生的成就感沒有預想中的那么高,學生的壓力不小,體會不到一點“成就感”,這是許多學生逃學曠課的重要原因。因此,關注學生的成就感具有非常現(xiàn)實的意義。
3 “人性化”管理不等于“人情化”管理,更不等于“任性化”管理
隨著“以人為本”觀念不斷深入人心,學生對之已經(jīng)知之較多,但又沒有全面領會。有些學生可能就班級的某些規(guī)定或制度用“不符合以人為本”進行指責。似乎班級應該以人為本,那就要滿足我的愿望,不滿足那就不是以人為本。如班級不應該實行“一日兩洗、一周兩換”,因為它限制了人身自由。我們知道這樣的認識與我們所說的以人為本是有偏差的,甚至背道而馳的。我們提倡以人為本,實行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人情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嚴格的制度作為管理依據(jù),是科學而具有原則性的,決不是部分人的人情泛濫。事實上,人性化管理中更多地注入人性的東西,體現(xiàn)柔性的一面,但絕不意味著可以放松對管理的嚴格要求,絕不意味著可以對管理考核制度的軟化和任意打折扣。強化剛性管理,才是對以人為本的最好詮釋,才是對學生的最大關愛。
倡導人性化管理,絕不是人情化、自由化,更不是任性化。如果片面強調(diào)人性化,而放松了對學生的制約,就會使人性化管理變?yōu)槿涡曰芾?就會使班級成為一盤散沙。
科學管理沒有具體的方法,只有科學的指導思想。“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是符合“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科學論斷的。就是要我們關注“人”,研究“人”,從“人性”出發(fā),予以“人性化”的實施,講究的是“尊重人性”、“張弛有度”、“剛性與人文并濟”、“制度與情感合作操作”的結合。說到底,班級是一個催生心智與養(yǎng)育心靈的地方,是一個注重各類文化養(yǎng)成與熏陶的地方。在班級里,管理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思想、教育文化的營建,因為它關注的對象是“人”,是“制度”與“人”的適應、調(diào)和,它重在人性的“理”,達到教育的最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