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克思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與歷史唯物主義

      2009-02-25 09:59宋友文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 2009年1期
      關鍵詞:社會矛盾社會關系歷史唯物主義

      宋友文

      摘 要:馬克思僅僅把那些掩蓋現實社會矛盾的思想、觀念視為意識形態(tài)。馬克思從早期一般意義上的意識形態(tài)分析轉向中后期對資本主義特定的意識形態(tài)(物化)的批判,揭示了意識形態(tài)掩蓋下的生產領域中的資本與勞動、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關系。馬克思的整個意識形態(tài)理論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尤其是歷史性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種自我認識。

      關鍵詞: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意識形態(tài);社會矛盾;社會關系

      中圖分類號:B0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10X(2009)01-0039-05

      意識形態(tài)概念在馬克思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出現過,但馬克思對其確切內涵始終沒有給予明確而系統(tǒng)地回答,這給后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間和爭論的話題。從早期著作到成熟時期的《資本論》及其手稿,馬克思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有一個核心思想:意識形態(tài)是掩蓋和顛倒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關系的一種歪曲的觀念。詳細考辨馬克思的意識形態(tài)概念及其內在特質,對于我們理解馬克思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乃至整個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都是極為重要的。

      一、一般意識形態(tài):社會矛盾的掩蓋

      意識形態(tài)(Ideologie)直接來源于法國哲學家特拉西,這個德語詞最早出現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在1844年至1845年流亡巴黎期間,曾閱讀并摘錄了特拉西《意識形態(tài)的要素》一書中的某些觀點,主要體現在《詹姆士?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等文本中。隨后一段時間,馬克思恩格斯撰寫了《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第一次對意識形態(tài)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在早期著作中,馬克思對觀念統(tǒng)治論進行了批判,最早表現在對宗教的批判上。馬克思指出了宗教是一種“顛倒的世界意識”,其原因就是人制造了宗教,宗教卻反過來統(tǒng)治人,這其實就是宗教異化。所以,馬克思要批判宗教,分析宗教產生的現實根源。

      可是,在當時的德國哲學界,那些意識形態(tài)理論家們(尤其是青年黑格爾派)則堅信人類的真正問題出在錯誤的宗教思想,只要通過批判宗教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從施特勞斯到施蒂納的整個德國哲學界都局限于對宗教觀念的批判。青年黑格爾派認為要打的真正戰(zhàn)役是觀念的戰(zhàn)役,認為對所接受的觀念采取批判的態(tài)度就可以改變現實,因而高估了觀念在歷史上和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和作用。“既然這些青年黑格爾派認為,觀念、思想、概念、總之,被他們變?yōu)槟撤N獨立東西的意識的一切產物,是人們的真正鐐銬一樣,那么不言而喻,青年黑格爾派只要同意識的這些幻想進行斗爭就行了?!贿^他們忘記了:他們只要是用詞句來反對這些詞句;既然他們僅僅反對這個世界的詞句,那么他們就絕對不是反對現實的現存世界?!?sup>[1](P65-66)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用意識形態(tài)一詞批判青年黑格爾派觀念論,提出青年黑格爾派之所以發(fā)生這種顛倒,就是因為從人類意識出發(fā)而不是從物質現實出發(fā)來研究觀念論(宗教)。馬克思指出:“這些觀念都是他們的現實關系和活動、他們的生產、他們的交往、他們的社會組織和政治組織有意識的表現,而不管這種表現是現實的還是虛幻的?!绻麄冊谧约旱挠^念中把自己的現實顛倒過來,那么這又是由他們狹隘的物質活動方式以及由此而來的他們狹隘的社會關系造成的?!?sup>[1](P72)可見,馬克思批評的錯誤的宗教和觀念論并非僅僅是認識論意義上的謬誤,這些顛倒的觀念在真實的社會世界有現實的存在論基礎:狹隘的物質活動方式以及與其相應的社會關系。馬克思于是用形象的比喻說明:“如果在全部意識形態(tài)中,人們和他們的關系就像在照相機中一樣是倒立呈像的,那么這種現象也是從人們生活的歷史過程中產生的,正如物體在視網膜上的倒影是直接從人們生活的生理過程中產生一樣?!?sup>[1](P72)

      馬克思還從正面論述了意識形態(tài)產生的根源:“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1](P72)馬克思認為,最初的意識“只是對直接的可感知的環(huán)境的一種意識,是對處于開始意識到自身的個人之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狹隘關系的一種意識”,同時也是“對自然界的一種純粹動物式的意識(自然宗教)”[1](P81-82)

      馬克思接著分析了貨幣拜物教和資本拜物教現象。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乃是商品交換的媒介物,它進一步用物的形式掩蓋了私人勞動的社會性質以及私人勞動者的社會關系,而不是把他們揭示出來。人們對貨幣的崇拜,本質上就是對商品的普遍崇拜的結果,“貨幣拜物教的謎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謎,只不過變得明顯了,耀眼了?!?sup>[5](P113)資本的最初表現形式是貨幣,馬克思通過分析市場經濟中兩個不同的流通過程——商品-貨幣-商品和貨幣-商品-貨幣——發(fā)現,在后一個流通過程中,最終從流通中獲得的貨幣比原來投入的貨幣多,而這能產生多出的部分便是資本。后一流通公式G-W-G被稱為“流通領域中出現的資本的總公式”,其再簡化就是G-G,即生息資本,“在生息資本上,資本關系取得了它的最表面和最富有拜物教性質的形式?!?sup>[6]從資本的產生過程可以看出,資本家從市場流通中以一定貨幣購買回一定量的勞動時,其實就取得了對勞動力的支配權?!白鳛橘Y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資本。他的靈魂就是資本的靈魂。而資本只有一種生活本能,這就是增殖自身,獲取剩余價值,用自己的不變部分即生產資料吮吸盡可能多的剩余勞動。資本是死勞動,它像吸血鬼一樣,只有吮吸活勞動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勞動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sup>[5](P269)

      可見,資本拜物教的秘密不是在流通領域,而是在生產領域。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產生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的矛盾——資本與勞動的矛盾,二者既互為條件,又相互否定。資本通過再生產自己的對立面再生產自己,正是這一矛盾的持續(xù)再生產過程決定著意識形態(tài)的產生和功用[7]

      意識形態(tài)作為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矛盾的再生產過程的一部分被制造出來,這一點可以通過揭示資本與勞動這兩個對立面的相互聯系得到證明。雖然剩余價值的生產和占有發(fā)生在生產領域,資本與勞動的第一次接觸卻是在流通領域。在市場交換過程中,表面看資本與勞動在進行等價交換,而這恰恰是一種“市場假象”,馬克思描述了這一假象:“確實是天賦人權的真正伊甸園。那里占統(tǒng)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權和邊沁。自由!因為商品例如勞動力的買者和賣者,只取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他們是作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締結契約的。契約是他們的意志借以得到共同的法律表現的最后結果。平等!因為他們彼此只是作為商品所有者發(fā)生關系,用等價物交換等價物。所有權!因為他們都只支配自己的東西。邊沁!因為雙方都只顧自己?!?sup>[5](P204)可是,一旦離開流通領域或商品交換領域,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一言以蔽之,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的觀點是:生產關系中固有的剝削和不平等被流通領域中自由交換的外表所掩蓋,于是出現了諸如自由、平等等典型的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

      但是,流通領域的社會關系假象并不能真正掩蓋生產領域的真實社會關系的本質。實際上,“馬克思的社會關系是被定位在生產領域中的。資本作為一種物化了的社會關系,正如同貨幣和商品一樣,在流通領域中贏得了自身的實現,但它們卻是在生產領域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8]。馬克思進一步論述說:“在作為關系的資本中——即使撇開資本的流通過程來考察這種關系——實質上具有的特征是,這種關系被神秘化了,被歪曲了,在其中主客體是顛倒過來的,就像在貨幣上所表現出來的那樣。由于這種被歪曲的關系,必然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出相應的被歪曲的觀念,顛倒了的意識,而這些東西由于流通過程本身的變形和變態(tài)而完成了。”[9]

      可見,資本與勞動的交換在流通領域的掩飾下成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式的抽象。馬克思指出:在資本和勞動的交換中,第一個行為是交換,它完全屬于普通的流通范疇;第二個行為是在質上與交換不同的過程[3](P233)。因為在交換中工人出賣的不是勞動,而是對自己勞動的支配權,這種勞動是一定的勞動能力、一定的技能。而資本家用貨幣換進的這種勞動是活勞動,也是生產財富的一般力量,是增加財富的活動。也就是說,資本家獲得的勞動支配權實際上是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的源泉。剩余價值決不會從流通領域中產生,只能從資本的生產過程中產生。因為活勞動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活動,是生產勞動;也就是說,資本家換來這樣一種生產力,這種生產力使資本得以保存和倍增,從而變成了資本的生產力和再生產力,一種屬于資本本身的力。”[3](P232)

      馬克思發(fā)現,資本主義真實的社會關系發(fā)生在生產領域中。而在交換領域和流通領域,這真實的關系卻被嚴嚴實實地遮蔽起來了,事實上存在的社會關系也因此被完全顛倒了。于是我們看到:“資本主義生產所固有的并成為其特征的這種顛倒,死勞動和活勞動,價值和創(chuàng)造價值的力之間的關系的倒置,是如何反映在資本家頭腦的意識中的?!?sup>[5](P360)

      三、意識形態(tài)批判與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的意識形態(tài)概念是在否定、批判的意義上使用的,同時又強調意識形態(tài)的被決定性。“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sup>[1](P72)馬克思的上述論斷很容易給人造成誤解,“這是因為他把思想的意識形態(tài)性質與那種認為所有思想都被社會所決定的觀點牽連在一起。”[2](P22)如果說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還把宗教、哲學、道德等意識形態(tài)稱為意識的某些理論產物和形式,強調意識、意識形態(tài)都是受社會存在決定的,那么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強調考察社會革命時代的變革必須時刻把下面兩者區(qū)別開來:一種是生產的經濟條件方面所發(fā)生的物質的,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指明的變革,一種是人們借以意識到這個沖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藝術的或哲學的,簡言之,意識形態(tài)的形式??梢?,馬克思是在與自然科學區(qū)分的意義上提出意識形態(tài)概念,意識的意識形態(tài)形式不能就其表面價值來理解,而是要根據生產的經濟條件,從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沖突中來理解。

      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就是要研究這一沖突及解決的途徑,揭示意識形態(tài)的非科學性(抽象性、思辨性),靠研究社會——歷史領域的實證科學?!霸谒急娼K止的地方,在現實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們實踐活動和實際發(fā)展過程的真正的實證科學開始的地方。關于意識的空話將終止,它們一定會被真正的知識所代替?!?sup>[1](P73),馬克思在中后期把研究重心放在了政治經濟學上,通過研究政治經濟學探討資本運動的規(guī)律,揭示資本主義這種異化及自我揚棄的內在機制,從根源處挖掘出資本主義社會運轉的秘密,最終發(fā)現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歷史規(guī)律,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產物的意識形態(tài)也得到了清晰的闡釋,人們終于不得不冷靜地看待自己的生活地位及其相互間的社會關系,具體地探討社會歷史領域,解釋構成意識形態(tài)的理論學說和活動。資產階級將其社會關系永恒化,將現存的社會現狀看成是永恒的自然規(guī)律,從而不可能按照社會歷史的真正本質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馬克思對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將人與人的社會關系顛倒為物與物的自然關系的意識形態(tài)的歷史(暫時)性給予了深刻揭示:“這種扭曲和顛倒是真實的,而不是單純想象的,不是單純存在于工人和資本家的觀念中的。但是很明顯,這種顛倒的過程不過是歷史的必然性,不過是從一定的歷史出發(fā)點或基礎出發(fā)的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性,但決不是生產的一種絕對的必然性,倒是一種暫時的必然性,而這一過程的結果和目的(內在的)是揚棄這個基礎本身以及揚棄過程的這種形式?!?sup>[4](P244)

      綜觀馬克思意識形態(tài)理論的發(fā)展脈絡,“如果說對宗教進行批判的馬克思戰(zhàn)略性地肯定馬克思主義是唯物主義(即和宗教及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相對),那么馬克思意識形態(tài)批判后來的戰(zhàn)略,就會強調歷史,這兩種戰(zhàn)略是相互聯系的,這在把馬克思主義定義為歷史唯物主義這一點中明確地表現出來?!?sup>[10]

      可見,馬克思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組成部分。傳統(tǒng)教科書對意識形態(tài)的論述只是邊緣性的,只是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中作為“觀念的上層建筑”提到。即使作為觀念的上層建筑,也未很好區(qū)分“統(tǒng)治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組成部分”和“社會形態(tài)內的自由的精神生產”,所以很容易滑向意識形態(tài)的經濟決定論的泥潭。馬克思在《剩余價值理論》中明確指出:“不從當作這種生產的一定的、歷史地發(fā)展的特殊的形式來考察,所以就失去了理解的基礎,而只有在這種基礎上,才能夠既理解統(tǒng)治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組成部分,也理解一定社會形態(tài)下自由的精神生產……例如資本主義生產就同某些精神部門如藝術和詩歌相敵對。既然我們在力學等等方面已經超過了古代人,為什么我們不能也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史詩呢?”[11]

      馬克思其實早就意識到作為自由精神生產的特殊性,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已發(fā)出希臘藝術和史詩直到現在仍然能夠給我們以藝術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說還是一種規(guī)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這樣的感慨[12](P29)。如何看待作為自由的精神生產(古希臘的藝術等)?它是否具有完全超歷史和超社會的永恒性?答案是否定的。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認為,不可能存在超歷史性的或絕對的思維方式、理解力,思想(觀念)必須以某種方式去接近其所在的具體歷史境遇。馬克思說過:“在土地所有制處于支配地位的一切社會形式中,自然聯系還占優(yōu)勢。在資本處于支配地位的社會形式中,社會、歷史所創(chuàng)造的因素占優(yōu)勢。”[12](P25)可以說,宗教、藝術在前資本主義社會其實就是人對自然的一種理解與闡明方式。“自然是一個社會范疇。這就是說,在社會發(fā)展的一定階段上什么被看作是自然,這種自然同人的關系是怎樣的,而且人對自然的闡明又是以何種形式進行的,因此自然按照形式和內容、范圍和對象性應意味著什么,這一切始終都是受社會制約的?!?sup>[13](P319)由此產生的結果是:一方面,在一定社會形式中對自然的直接闡明要從當時的社會關系中來理解;另一方面,這些自由的精神生產的各種形態(tài)(藝術、宗教等)要更多地獨立于它們從中必然產生出來的社會生活基礎,即使這種基礎消失以后,它們仍然保持較長一段時間。

      如同整個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一樣,馬克思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認識。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堅持認為,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在前資本主義社會是不可能被認識的,只有隨著資本主義社會關系的充分發(fā)展,人們才能真正認識它。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提到,亞里士多德不可能在希臘城邦社會真正發(fā)現并認識價值規(guī)律,只有在理解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認識的基礎上,才能理解前資本主義社會?!耙虼?,不言而喻的是,只有當歷史唯物主義把人的所有社會關系的物化不僅理解為資本主義的產物,而且同時也理解為暫時的、歷史的現象時,認識沒有物化結構的前資本主義社會的途徑才找到了。(把對原始社會的科學研究同馬克思主義聯系起來,決不是偶然的。)因為只有現在,在重新獲得沒有物化的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的前景展現出來時,才有了可能在原始的、前資本主義的形態(tài)中發(fā)現那些其中已有這些形式——盡管在完全不同的功能聯系中——的因素,并使從現在起才能按自身的本質和存在來理解它們,而使它們沒有由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范疇的機械運用而被歪曲?!?sup>[13](P323)可見,只有將意識形態(tài)理解為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認識與批判(揭露物與物之間關系掩蓋下的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關系),自由的精神生產(宗教藝術等)所反映的人與自然的聯系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與闡明。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英]大衛(wèi)?麥克里蘭.意識形態(tài)[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40.

      [7][英]喬治?拉倫.意識形態(tài)與文化身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4-15.

      [8]張一兵:神會馬克思[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28.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57-258.

      [10][美]杰姆遜:后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31.

      [11]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第1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96.

      [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匈]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責任編輯:何敬文

      猜你喜歡
      社會矛盾社會關系歷史唯物主義
      論哈貝馬斯的重建歷史唯物主義
      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思考巴洛克音樂
      淺談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培養(yǎng)
      關于信仰、道德、法律關系的探討
      傳統(tǒng)商業(yè)銀行如何擁抱互聯網金融
      如何在刑事申訴中發(fā)揮控申職能促成矛盾化解、息訴罷訪
      用社會矛盾的方法論分析中國存在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矛盾
      論醫(yī)院醫(yī)患危機關系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新常態(tài)下社會矛盾的多元解決機制的重塑
      從《神圣家族》對生產概念的論述看這一時期唯物史觀的發(fā)展水平
      平罗县| 翼城县| 稷山县| 新沂市| 西宁市| 阿勒泰市| 东阳市| 海阳市| 阿坝县| 焉耆| 牟定县| 紫云| 武乡县| 齐河县| 扬中市| 西吉县| 沙湾县| 探索| 宜都市| 克什克腾旗| 武邑县| 马公市| 泊头市| 乃东县| 晋江市| 大方县| 炎陵县| 秦皇岛市| 双牌县| 大名县| 黄龙县| 通化市| 廉江市| 鹿泉市| 南澳县| 防城港市| 永登县| 左云县| 海晏县| 商南县| 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