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忠
[關鍵詞] 語文閱讀 寫作教學 關系
一、從閱讀中習得方法,及時遷移
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對課文中涉及的修辭方法、寫作方法等只會在課堂上籠統(tǒng)接受,而當要求應用在自己的作文里時就不會運用了,這是因為他們對這些方法缺乏深刻理解或沒有及時實踐所致。每一篇課文,都要反復領會其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特點;備課中充分注意,講課中及時點撥,并在課后做有效的單項寫作訓練。
二、從課文中挖掘素材,豐富訓練
作文教學是富有實踐性的,不進行長期有效的訓練無法有所收獲。每次寫日記學生必然感到缺少寫作素材,那我們就可以從課文中挖掘素材來豐富訓練。學完課文后。有針對性的布置小作文,不僅能鞏固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還能有目的的進行寫作訓練。我們可以從課文中挖掘出略點、隱點、續(xù)點和觸點進行擴展、補充、接編和改寫。
三、在教學中抓住契機,多寫隨感
新教材有許多課文,能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實踐,教師要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許多共鳴,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教學實踐證明這是相當有價值的契機,知道學生寫一些隨感,這樣即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且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把作文與做人聯(lián)系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感,及時作文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需要。
四、從審美閱讀中頓悟,提高素養(yǎng)
老師對典型文章的教學也可誘發(fā)學生的寫作情緒。學生從范文中的形象會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熟悉的人物;從范文中的事與理會想到生活中的情與趣;從范文的奇妙構思,設計自己的文章框架等多方面受到啟發(fā),便會情不自禁的拿起筆將自己的感受傾至于筆端。學生還可將自己的頓悟用筆記的形式記下來,把從內(nèi)容到形式的心得運用到平時寫作的訓練中來。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現(xiàn)實。從寫作目的講,因引導學生對社會及自身某些熱點問題進行思索,展開討論,用文章解決現(xiàn)實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增加生活積累。要求學生走進電視,評名作、議時政、談得失、析美丑;走進集貿(mào)市場,看商販巧舌如簧的推銷商品,看不同人物的菜籃子。只有讓學生真切的感悟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點,領悟美的情趣,寫作時情感才能有依附,立意才能深遠。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獲取寫作范圍的重要途徑。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及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你應用;你可以很自然的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達的生動、完美。多讀的確是一條通向?qū)W好寫作的成功之路。
自然,多讀還要多寫,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復歷練,寫作也一樣,訓練達不到一定強度或熟練程度,就難奏效。寫作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必須在反復實踐中體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規(guī)律。要養(yǎng)成勤動筆的習慣。滴水石穿,熟能生巧,寫作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提高的。只有多讀多寫了,做起文章來才能得心應手。所以,平時讓學生堅持寫日記。“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寫我心”,作文自然能夠?qū)W得扎扎實實,循序漸進,寫作水平也就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