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芳
摘 要:信息技術在中小學各科的教學中都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Γ湓诖龠M教學內(nèi)容呈現(xiàn)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方面起到關鍵的作用。對英語學科來說,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具有特別的優(yōu)勢,本文在介紹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整合的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重點論述了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整合的策略,以及優(yōu)勢與問題,最后對整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總結。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英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09)08-0062-03
一、引言
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而信息技術課程與英語課程相整合,就是以英語學科知識的學習作為載體,把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英語學科的教學中去,從而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又能培養(yǎng)學生解決英語學科問題的綜合能力。因此,整合強調(diào)信息技術要服務于課程;強調(diào)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其出發(fā)點首先應當是課程,而不是技術;強調(diào)應當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增強學習的效果,能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
二、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整合的策略
信息技術在促進教學內(nèi)容呈現(xiàn)方式、學生學習方式、學習策略、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這里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的策略。
1.信息技術與教學內(nèi)容的整合
信息技術作為英語教學的認知工具和知識載體,采用任務驅動學習、研究學習、自主探究學習、協(xié)作交流學習等策略,圍繞英語學科知識的學習進行整合實驗。實驗表明,課程整合后,學生在學科知識、主體意識、實踐能力和計算機能力等方面均得到顯著提高。通常在把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內(nèi)容進行整合這方面的主要做法包括,通過發(fā)送E-mail,應用Authorware、PowerPoint等手段進行整合。例如:
(1)利用幻燈片制作名片。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試用修訂本)第一冊Lesson 120 Part 4,look,ask and write,要求學生仿照課本例子制作商務名片(Business Card)。讓全體同學用PowerPoint制作自己的商務名片,結合生活實際訓練學生,不但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而且還促進了學生對電腦中的演示文稿軟件PowerPoint有了深入的理解與應用。
(2)發(fā)送電子郵件。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Lesson 10Part 1,講述了露茜發(fā)給她在美國的朋友喬的一封電子郵件,主要介紹了中秋節(jié)(Mid-autumn Day)。在學習了這封電子郵件后,筆者讓全體同學模仿喬給露茜回一封電子郵件,介紹一下感恩節(jié)(Thanksgiving Day)。此舉不僅幫助學生掌握了課本學習要點,還幫助學生掌握發(fā)電子郵件的技能。
2.信息技術與教學方法的整合
高中英語新課程倡導“任務型”教學方法。所謂的“任務型”教學是指通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運用英語知識來達到“能做某事”的目的。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調(diào)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使用英語完成任務。其教學基本特征是“課堂教學交際化,交際教學活動化,活動教學任務化,任務教學真實化,課外作業(yè)項目化,評價方式過程化。”
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多媒體教學與“任務型”教學的整合是極為方便的。從理論上看,“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基礎是社會語言學、習得與互動理論、人本主義心理學和杜威的實用主義認識論。而多媒體教學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理論也是吸收了上述理論中的合理部分而建立的。他們在教學上有共同的理論基礎,都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新知識必須依靠學習主體在自己原有相關背景經(jīng)驗的基礎上建構,都強調(diào)意義側重(Meaning-focused)。從實現(xiàn)的形式來看,他們都認為教學任務應在一定的情境下完成。
信息技術可以為“任務情境”或“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掃清障礙。因為它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背景,以此為支撐物啟動教學,滿足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需要;減少知識與解決問題之間的差距;同時支撐物的表征、視覺本質又促進了學習共同體中成員間的互動、交流,即合作學習,驅動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從而達到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目的。合理地應用信息技術于英語教學,還有利于將設計的問題具體化,還原知識的背景,恢復其原來的生動性、豐富性,從而便于學生的“意義”建構。
3.信息技術與學習策略的整合
學習策略是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發(fā)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英語學習策略主要包括:認知策略、調(diào)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
教師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wǎng)上資源,如借用網(wǎng)上的圖片、圖表、圖像等非語言信息進行理解和表達,改進認知策略;在調(diào)控策略方面,可培養(yǎng)學生自覺地控制整個學習過程。比如在網(wǎng)上搜尋資料、使用遠程數(shù)據(jù)庫和文件、與學伴進行在線交流、在線咨詢、獲得支持。學習者通過問題的解決方式,完成學習目標,在此過程中逐漸掌握對信息進行有效的檢索、評價、管理方式和方法,進而改善調(diào)控策略;在交際策略方面,我們可鼓勵學生上網(wǎng)和美國、英國等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進行交流,以提高他們的英語交際水平;在資源策略方面,我們可以告訴他們一些英語學習網(wǎng)站,擴大其資源范圍,讓學生感受自我獲取知識、自我更新的快樂。
4.信息技術與學習方式的整合
學習方式主要包括學習感覺通道和信息加工習慣兩個方面。學習感覺通道是指學習者偏好和擅長的感覺方式是什么,例如,有的學習者偏好利用視覺來獲取信息;有的偏好利用聽覺獲取信息;有的則偏好動手(觸覺)。在一個班級中,學生們所偏好的感覺通道各有不同,教師在選擇課件和使用課件時,要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個別化特點,將講解(聽)、呈現(xiàn)(看)和動手(觸覺)幾種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
至于信息加工習慣,有的學習者是沖動型的,喜歡憑直覺,思維的跳躍性較強;有的是反思型,遇事總是愛反復深思熟慮而后才作出判斷。有的是場獨立性的,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有的則是場依存性的,容易受他人的暗示。有的偏于聚合式思維,善于分析問題;有的則偏于發(fā)散式思維,創(chuàng)造性較強。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上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整合課堂教學時,若能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在交互性、即時反饋功能和個別化方面的潛在優(yōu)越性,就必然能更好地適應學生的這些特點,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個性化。
三、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整合的優(yōu)勢與問題
1.優(yōu)勢
英語作為一種國際性語言,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中被廣泛的應用。在英語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語言資源對英語教師來說有著很大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相關英語教學的在線資源
許多教育網(wǎng)站可以提供英語教學方面的資料和教程、可供英語教師使用的工具書。英語在線詞典就有許多種,如劍橋大學的英語辭典 “Cambridge Dictionaries Online”, 是非常實用的工具。其他如語法教程等可以有許多種選擇。許多網(wǎng)站都提供豐富多彩的英語教學內(nèi)容。國內(nèi)許多教育網(wǎng)站也均有英語教學的內(nèi)容。這些對教師和學生都是非常有用的。
(2)采用豐富的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背景資料
我們目前使用的高中英語教科書中大部分單元的話題都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找到相關的背景資料、圖片、聲音材料等。如高三(上)第三單元“Australia”,可以在網(wǎng)上找到澳大利亞的國旗、國歌、地圖,主要城市的介紹,各種動物的圖片和文字介紹資料,澳大利亞著名的建筑、風景名勝等。圖片精美,語言地道,且大部分難易度適合高中學生閱讀。
(3)利用網(wǎng)絡環(huán)境進行教學
在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料為不同興趣愛好、不同語言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對學生進行不受時空限制的指導,與同行進行交流。
(4)提高教師個人的英語語言素質
英語教師瀏覽英文網(wǎng)站,查詢和篩選教學內(nèi)容、訂閱在線資料、用E-mail 與國外同行進行在線交流,就是在真實的語言情景中應用所學、所教語言,在語言的運用中體驗英語和相關文化。這種在實踐中開展英語教師的業(yè)務進修,對提高教師個人的英語語言素質十分有益。
(5)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
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是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的交流、利用和分享的實踐和體驗中獲得并提高的。教師個人信息素養(yǎng)水平與其開展學科整合的能力密切相關。一位不會利用網(wǎng)上信息的教師很難在教學中有效指導學生運用英語和互聯(lián)網(wǎng)作為工具,去搜尋、篩選信息;整理、應用信息。
2.問題
(1)互聯(lián)網(wǎng)上語言材料存在文化差異
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英語資源極其豐富,教師在選取資料和開展學生網(wǎng)上學習活動時要及時給予指導,引導學生既要理解和包容異域文化,又要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2)互聯(lián)網(wǎng)上語言材料的難度較大
由于我們的學生詞匯量較少,對于互聯(lián)網(wǎng)上英語資料中大量的詞匯、鮮活地道的語言感到困難,這造成教師很難在課堂教學中直接應用網(wǎng)上語言素材。這也是影響教師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英語資源的主要原因。
四、小結
信息技術應用的目的是為了輔助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它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是處于配角的角色。筆者認為,一切教學手段,包括現(xiàn)代教育技術,都是為了教學服務的,如一味地否認信息技術手段,自然是不可取的觀念,但過分夸大了信息技術手段,以輔代主,會造成學生、教師被機器所束縛,成了課堂的“仆人”。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開展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的整合,就必須要求教師應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并具備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下設計教學的技能。在日新月異的信息社會里,教師必須不斷“充電”才能順應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從這個意義上,教師也要做終身學習者。作為一種新的課程設計思想和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有著很深的理論背景。
而學生是學習的“主動體”,而非“受動體”,正如有的人說“你可以把馬牽扯到河邊,但你永遠無法強迫馬飲水”。只有學生積極主動投入英語學習,才是最有效的英語學習活動。
總之,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整合,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具有其自身的優(yōu)越性,但也需要教師運用辯證的思想,通過新課程理念作為指導,正確地運用教育技術,加大步伐推動課改進程。以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和研發(fā)工具,以網(wǎng)絡世界作為學習天地的課程整合,能使課堂生動、學生主動、師生互動,使英語教學和學習都達到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克抗.論計算機教育發(fā)展的新階段[Z].計算機世界報,2002(3).
[2]何高大.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現(xiàn)代外語教學[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3.
[3]何高大.論外語電化教學發(fā)展的新階段[J].外語電化教學,2001(9).
[4]桂詩春.關于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若干問題[J].外語電化教學,2001(8).
[5]馬寧,余勝泉.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J].中國電化教育,2002(1).
[6]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網(wǎng)絡與21世紀的教育革新[M].臺灣萬人出版社,2002.
[7]段少敏,胡淑娟.計算機及其網(wǎng)絡在輔助英語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M].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主辦,2001(7).
[8]張際平.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發(fā)展的熱點和研究的問題[DB/OL].www.pep.com.cn.
[9]李堅.課程整合,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核心[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0.
(編輯:隗爽)